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每日快乐食谱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11785
  文 冯丹丹

  教育部近期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全独立出来。这意味着,从今年9月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这也是继“双减”之后,广大家长迎来的又一新的教育议题。

  本刊邀请两位作者书写有关劳动教育的文章,在孩子心中播下劳动的种子。《每日快乐食谱》以普通家长的角度写了孩子自己动手做美食的快乐,让我们看到劳动对凝聚亲情、汲取成长力量的重要意义;《智慧在手指上》以一线学校教育者的身份,分析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正确做法,培养孩子的劳动素养的重要性;同时启发读者思考,考试分数不应该成为对孩子的唯一评价标准,注重孩子的特性,因材施教,帮助孩子将独特的个性、优点发展壮大起来,他们的未来才会因此更加多姿多彩。

  因为疫情反弹,我家所在小区实行风控管理,小区居民都要居家隔离,恰好那段时间,孩子爸爸不在家,家里只剩我和两个儿子在家。起初被居家隔离时,孩子们很恐慌,“妈妈,爸爸不在家,也不能订外卖,我们也不能出去吃饭,饿了怎么办?”在这之前,做饭一直是爱人负责的,突然让我临危受命接管一家人的饮食,我内心也有些慌乱,但是我还是佯装镇定地说:“孩子们,不用担心,咱仨一起学做饭,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你们两个都是充满智慧的孩子,那还不是妥妥滴。”孩子们坚定地点头。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信心,我们一起整理冰箱里的食材。看着菠菜、娃娃菜、西红柿,牛肉、排骨等食材,哥哥正正提议:“要不我们制订个每日快乐食谱吧。”正正随即拿出笔和纸,小哥俩开始制订“每日快乐食谱”,并给每道食谱起了好听的名字——3月12日,西红柿炖快乐牛腩;3月13日,红烧开心鸡爪;3月14日,排骨土豆高兴汤;3月15日,清蒸微笑大虾;3月16日,牛肉饺子奇遇记……看到这些个性十足的菜名,我们就笑了,疫情之下的阴霾一扫而光。

  

  我们做的第一道菜是“西红柿炖快乐牛腩”,我负责切牛腩,正正负责洗西红柿,当当负责剥蒜剥葱。“起锅烧油,葱姜蒜,来,牛腩走一个……”在欢呼声和笑声中,一盘香喷喷的快乐牛腩制作完成,虽然是现学现卖,做得不如教程中的好,但我们都很知足。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跟着菜谱,做了红烧开心鸡爪、排骨土豆高兴汤、清蒸微笑大虾,我们还将不同颜色的蔬菜榨汁,和面做成包子。当五颜六色的包子出现在他们眼前时,哥俩惊呼:“妈妈,这可太神奇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尝试都是成功的,比如,做“牛肉饺子奇遇记”时,我们煮饺子就因为时间掌握不到位而导致饺子破裂,牛肉馅都漏了出来。

  “太遗憾了,早点出锅就好了。”我望着一锅稀碎的饺子有些自责。

  “没事的妈妈,反正牛肉还能吃。再说,这才是正宗的牛肉饺子奇遇记呀,什么是奇遇,就是两个东西在不同的地方,要是在一个地方,就不叫奇遇了。”是啊,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中感受到快乐,以及学会面对不如意的结果。

  在“每日快乐食谱”的实施中,孩子们掌握了很多劳动技能,正正学会了和面,当当学会了擀皮,小哥俩还可独立完成椒盐饼。他们在做饭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与吃到美食截然不同的快乐,这种快乐驱散了疫情带来的阴霾。

  3月25日,收到小区解封的通知时,孩子们高兴得跳起来。冷静下来,正正和我说,“妈妈,谢谢您,我以为隔离期间会不开心,但是您带我们做美食,让我们对每一天都充满了期待。您从来不会做饭,可是您一点不害怕,做了那么多好吃的。以后遇到事情,就算是不会,我也不怕了……”

  当当也应和着:“我们的妈妈是最厉害的妈妈。”

  其实,这不就是生活中最好的劳动教育吗?

  父母和孩子一起学做饭,孩子们在做饭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劳动技能,增长了生活见识,更重要的是,也磨炼着意志,让他们有勇气、有魄力去尝试之前不曾做过的事情。同时,孩子们在劳动中体会到挥洒汗水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也明白了,无论生活遇到怎样糟糕的情况,都能有一颗平和的心,都能够好好做饭、好好吃饭。而最后这一点,正是在此次学做饭过程中,孩子们教给我的道理。

  莫愁 2022年18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