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牌

村庄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珠峰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极地高山生态系统。全世界共有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有5座位于该保护区内。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山地,在数十公里的距离内海拔急剧下降了数千米。在众多雪山之间,是河流侵蚀形成的谷地。整个河谷地区山高谷深、森林郁密,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成为中国最容易与野生动物邂逅的地方。
樟木沟:邂逅长尾叶猴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樟木镇是一个喧闹的边境口岸,也是珠峰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良好的自然生态与喧闹的市镇生活在这里似乎没有一点冲突。到达樟木的第二天,我沿着马路一路往下,走走停停地观察和拍摄着路边的鸟儿。“咔嚓……哗啦……”树枝折断的声音传来,坐在路边休息的我本能地转身看去,只见远远的高处树枝不停地晃动。我忙抄起望远镜,开始扫视那一片树冠,发现摇晃的树冠下方一株粗大树枝上冒出来一个白色的小脑袋,定睛一看,居然是一只长相漂亮的猴子。它仿佛戴着一个黑色的面具,周边环绕着白色的茸毛,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不一会儿,又一个小不点也爬了上来,和同伴一左一右地坐在两根横枝上。我拨通曾来过这里的朋友的电话。“在樟木沟有三种猴子,猕猴、长尾叶猴和熊猴,你说的长尾巴的、毛是白色的,应该是长尾叶猴。”朋友的话让我兴奋不已。

高原花海

长尾叶猴

棕尾虹雉
长尾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西藏分布区域十分狭窄,仅分布在海拔2800米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少量针阔混交林中。我开始爬山,向猴子所在的地方迂回前进。它们发现了我的到来,但并没有跑远,而是竖起身来,警惕地看着我。
这是一个很大的猴群,大概有四十多只,有老有小,还有一只怀孕的母猴。慢慢地,它们似乎习惯了我的存在,几只顽皮的猴子甚至走到我的面前,搔首弄姿,任由我拍照。我第一次明白,只要保持善意和合适的举动,人类是完全可以和野生动物亲密相处的。
亚东沟:雨雾中的雉类天堂
第一次的珠峰南坡之行,让我对这片森林回味良久、念念不忘。所以,当有机会参加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本地调查时,我毅然辞职,与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和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共同组成的调查队一道,在西藏林业设计勘察院的配合下,再次踏足这片神奇的森林。此次的目的地是亚东沟,这是珠峰南坡最大、最长的一条沟谷。亚东沟里还有很多小沟谷,这也为更多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
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鸟类种类非常丰富。为了拍摄到棕尾虹雉,我和鸟类专家李小燕蹲守在两千多米海拔的丛林和草甸交界地带。天色渐晚,首先来临的是弥漫的云雾和透心凉的雨丝,刺骨的寒冷和模糊的视线让我们逐渐放弃了拍摄的念头,但李小燕的坚持,终于让我们等到了棕尾虹雉的到来。
几乎没有任何征兆,一只棕尾虹雉出现在路边的岩石上,但是牧民驱赶牛群的声音让它瞬即跑下了路基。我们赶紧猫下身子,蹑手蹑脚地追赶。我绕路到它的侧面拍摄。云雾渐渐散开,当这个浑身泛着金属光泽的大鸟站在巨石上瞭望的时候,终于给了我一次难得的拍摄机会。随后它就消失在森林里。
午后,随着暖湿气流逐步上升,林中从低到高开始漫过层层白雾,站在杜鹃花树下竟已看不清头顶的满树繁花。整个林子很快昏暗一片,十步之外,莫辨人形,空气中似乎随时可以拧出水来。此时,忽然听得远处有鸟发出“咯、咯、咯”的声音。这是血雉的声音,我赶紧通知李小燕,一起蹑手蹑脚向有声音的方向搜索。透过雨雾,只见几只麻栗色的大鸟正躲在杜鹃林旁边的岩石下,紧张地向我们张望。它们有一张红脸和一双圆亮的眼睛,头顶张开着一扇穗状冠羽。在我们相机的快门声响起后,这群血雉一矮身,一阵树叶沙沙作响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科考负责人之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恢复研发中心主任胡慧建说,发现新的物种是本次科考的最大成果。在此之前,珠峰保护区历次调查记录的脊椎动物有360多种,而在这次科考中发现、记录到的脊椎动物超过460种。“这次新发现的物种主要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沟谷地带。”胡慧建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肯定还有更多物种在等待发现。”
莫愁 2022年17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