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更长寿

英国公共健康专家皮特·亚克斯特发现,起床早并忙忙碌碌一整天的人寿命较短。那些宁愿睡午觉而不打球的人寿命则更长,如生活在中小城市中,生活节奏比较慢的人。他相信懒散是长寿的关键,是工作压力的解毒剂,从而使人们更加健康长寿,而且人们在懒散地做白日梦的时候大脑会更灵活。
皮特指出,这也许就是动物园里的动物长寿的原因之一,如狮子在塞伦盖蒂平原只能活八年,而在动物园就可以活二十年。北极熊在野外可以活二十年,但被关起来就可以活四十年。
男人仰头帅,女人低头美
据英国科学家研究显示,提升魅力的关键可能在于头部倾斜的角度。改变脸部倾斜的方式,会让人看起来更迷人。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达伦·伯克与丹尼尔·苏莉克斯博士要求志愿者们为模特的迷人程度打分。模特的面部倾斜角度各不相同。研究结果显示,当女性微微低头,瞪着眼睛向上看时,魅力感大大提升;相比之下,男性将头稍微上扬,会显出十足的男性气概。伯克博士说,这一差异和男女的身高有关。通常男性要高于女性,在男性的视角中,女性略微低头才显得更有女人味;而男性微抬头的姿势,在女性看来才更有男人味。
人体可以发光
美国科学家发现,人体可以发出一种微弱的可见光,光的强度在一天内起伏波动。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身体会发光,只是比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光的强度弱1000倍。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微弱的可见光,美国科学家使用了能检测到单光子的超敏摄像机。五名二十多岁的健康男性被安排连续三天,每天从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每隔3小时上身赤裸站在摄像机前20 分钟,房间不透光,一片漆黑。研究人员发现,身体发光强度在一天内起起伏伏,发光最弱的时候是上午10点,发光最强的时候是下午4 点,之后逐渐变弱。这些发现显示,发光和我们的生物钟有关,最可能与我们的代谢节律在一天中的波动状况有关。
研究还发现,面部发光比身体其他部位发出的光更多。这可能是因为面部比身体的其他部位日晒更多,它们接受了更多的阳光照射,肤色中的黑色素有荧光成分,这可能会增加光的亮度。
语言导致的思维差异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实验表明,一个人所说的语言不同,对事故责任的判断也会有区别。该校研究人员让操不同语言的参试者观看不同场景的录像片段,录像中有人打破鸡蛋或弄破气球,有的是故意的,有的则纯属偶然。参试者不清楚科学家为什么要让他们看录像。看完录像后,科学家让参试者对录像中的人物进行点评。所有参试者,无论说何种语言,都同样记住了肇事者故意打破鸡蛋的具体细节。然而,当被问及录像中有人不小心打破东西时,说西班牙语和汉语的参试者更多地表示“鸡蛋被打破了”,具体是谁打破的,则语焉不详。因为这毕竟只是意外,谁打破鸡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述“鸡蛋破了”这一事实。说英语的人则完全不同,他们重点陈述了打破鸡蛋的人。因为对说英语的人而言,对故意或意外的区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得对“打破鸡蛋”这样的事负责。
个矮听力更好
德国声学学会的研究人员发现,个头矮小,身材较瘦弱的人的听力好于那些身材高大的人。研究人员让50 个志愿者听一个好像是逐渐向他们临近的声音。当测试者听到这个声音接近他们的时候,就按下手边的按钮。研究人员发现,瘦弱的人往往比强壮的人更快地按下按钮。科学家说,这应该是一个残留的反应过度的机理。因为听力更好,那些瘦弱、温顺的个体才能够避免被袭击,从而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下来。


孩子睡眠不足易患抑郁症
如今,科学家们发现,长期存在睡眠问题的孩子,以后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更大。研究人员2010年对392名儿童的调查报告中称12岁~14岁时存在睡眠问题的孩子,在15岁~17岁时产生自暴自弃念头的数量,是没有睡眠问题孩子的两倍多。另外一项对1037名儿童的调查表明,9岁时有经常性睡眠问题的孩子,有46%会在21岁~26岁间患抑郁症。相比之下,在9岁时没有睡眠问题的人中,这个比例是33%。
精神病专家和心理学家说,他们希望通过解决童年时的睡眠问题,以防止成年后部分心理疾病案例的出现。父母可以采取许多简单的措施来鼓励健康睡眠,包括规定固定的就寝时间和醒来时间,培养一种平和的睡觉习惯。
人人都有嗅觉盲区
“每个人至少有一种压根无法感知的气味。”美国洛克菲勒大学遗传学家安德烈亚斯·克勒尔经过研究后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变得更依赖视觉,而嗅觉相比之下就显得次要了,于是嗅觉感受器官的基因开始发生变异。遗传的变异似乎使个体行为也出现了差异性。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让1500 名成年人嗅闻20种气味,结果发现受试者都对至少一种气味不敏感。根据这些发现,安德烈亚斯·克勒尔得出结论:每个人都有一个嗅觉盲区。
莫愁 2022年17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