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华(左)在电缆施工现场
走进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的作业现场,有一位女性职工颇为显眼:短发、工装,气质干练,手里捧着图纸,她就是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电力电缆高级技师何光华。
耳濡目染埋下创新种子
何光华的父亲何有钧是一名电力工人,精通电工技术,小时候,何光华经常看着父亲修电器。“爸爸的手太神奇了!”她看得着了迷。“闺女,把那个零件递给爸爸。”“看,就是这么简单。”父亲经常让她参与维修,还不时鼓励她自己动手。渐渐地,何光华对电气设备产生了浓厚兴趣。1996年,何光华考入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此时,何有钧正在自费研制载波通信系统中的阻波器、结合滤波器自动测试仪,父女俩的共同语言更多了,遇到困难就一起讨论。暑假,同学都出去玩,何光华在家帮父亲组装物理模型,并自学软件编程把物理模型转化成数学模型。
经过父女俩反复试验、组装、测试,项目终于通过市级鉴定,还申请到一笔科研经费。这件事对何光华的触动很大,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从事科研创新,一定要有勇气,敢想敢干。”
大学毕业后,何光华成为国家电网无锡供电公司的一线工人。电缆施工行业是男性的主战场,经常风餐露宿、泥泞满身,何光华是电缆班唯一的女性。在一次抢修中,当一群男同事看着满地的淤泥犹豫时,何光华已经顺着梯子爬了下去,猫着腰在电缆井里检查起来,工作劲头让同事们心服口服。何有钧说:“在光华的字典里,只有永不言败,没有畏惧退缩。”在工作中,何光华遇到过不少挑战,但从小经历无数磨练的她,早已习惯了在逆境中迎难而上。
2009年,无锡开始敷设2500 毫米的大电缆,截面有碗口粗,每米重38 公斤,电缆隧道在地下15米处。在狭小的空间里敷设电缆,电缆接头需要毫米级的精细化处理,施工者蹲在隧道里接电缆一蹲就是七八个小时,腰肌劳损成了职业病。“怎样才能更方便一些呢?”看着工人如此辛苦,何光华常常愁眉不展。
有一次,何光华看修车师傅用千斤顶给工程车换轮胎时,突然眼前一亮:“这种设施是不是可以用在电缆升降上呢?”她迅速设计出图纸,与团队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最终,电缆输送液压升降平台诞生了。投入运营之后,电缆的敷设效率提升一倍,还缓解了工人腰肌劳损等职业病的问题。
从专家到“掌门人”
接下来,何光华开始了“头脑风暴”,适用于电缆敷设、安装的新型电缆弯曲机等一批工器具或设备应运而生。她和同事一起将传统的下降法改为“几”字形牵引敷设,并研制出与其相适用的工具、装置等,一组地下电缆施工平均节省成本78万元,可缩短十天施工时间,综合作业效率提升55%。该项目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何光华被聘为国网江苏电力技术专家,是当时江苏地区电缆行业最年轻的女性专家。
随着地下电缆覆盖面日益扩大,日常检修维护工作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将问题简单化,何光华深入现场,摸索提炼经验,提出“长电缆线路多小组分段”“检修全过程管控模式”,建立“停电、带电检修数据综合分析案例库”等工作方法,逐步解决了现场作业中的难题。
2011年,何光华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以管理、技术、技能三大主线的项目制管理模式,整合公司优势资源,培育创新钻研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何光华说:“之前只要做好项目就行,现在得考虑整体工作和管理方法。”她带着一批年轻人工作,更有劲头了。
何光华尝试将自学的“5S”现场管理法运用到电缆抢修工作中,精细管理抢修工具,配备专门的电缆故障车,区分不同的电压等级,通过“事故预案精细化、现场情况熟悉化、工器具便携化、抢修备料快速化、现场作业规范化、事故演练常态化”的“六化”管理,形成一套标准化作业程序。2014年,无锡供电公司《电缆现场5S模块化管理》典型经验被评为江苏省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
故障检测技术的突破和电缆敷设成本的大幅节约,远远不是何光华及其团队追求的终点,在何光华看来,这更像是他们的起点。
何光华(右二)悉心指导创新工作室成员
执着创新,永不言败
经历多次电力设备抢修后,何光华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电缆敷设、电缆故障的检测排除等,为什么一定要通过人工实地操作呢?如果能创设一个“一键联动”的工作系统,将大部分工作放在后台,岂不是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按照这个设想,何光华和团队融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电缆敷设技术,开始攻关。他们收集以往各类故障数据,整理成数据库,通过互联网远程操作技术,与多种预警型智能机器人相连接,形成一套初具规模的半自动电缆故障预警系统。
有了这个预警系统,仅靠一个手机App 便可实现AI 主动预警,将信号传达给前沿机器人进行故障处理和维修,真正做到了电缆敷设和故障检测的智能化和移动化。虽然这套系统还处于试验阶段,但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4年,何光华成功创建了高落差高点无接头敷设操作工艺方法,并研制了多套专有装备工具,从而实现了体系化级别的创新,使中国电缆敷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项目获得第五届全国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
团队成员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何光华创新的源泉,比如红酒开瓶器,如此平常的小工具很容易被忽略,但何光华却受到了启发。她和团队利用开瓶器原理,反复试验,研制出调节手柄、绝缘杆、活动钢爪和套头组成的“电缆带电作业操作装置”,成功解决了带电拆解电缆封帽和堵盖的难题。“创新,简单来说就是用起来更方便,让大家觉得更好用。”何光华说。
从事电力电缆施工及运维工作二十余年来,何光华累计获得国家专利五十余项,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1月10日,她凭借《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4月,何光华被评为“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同年11月24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何光华说:“接下来,我们将从数据化运维管理、带电作业和电力预警系统等新技术应用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我会倾尽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莫愁 2021年28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