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江阴市博物馆:记忆有光,器物有悟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11297
  文/雷晶晶

  

  孙中山雕像

  北临长江、南近太湖的江阴,自古人杰地灵。自马家浜时期人类来此繁衍生息,至春秋战国吴文化规模初具,江阴一度不负“三吴襟带之邦”的美誉。从昔日的延陵古邑到20世纪80年代的县级市,千年古城江阴承揽着独具江南的温情。1988年,一座博物馆在此落成,17年后以全新的面貌示人,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地标性建筑。

藏品中的古意



  充满古籍元素的台灯

  

  自然标本馆一角

  来江阴市博物馆,一面为其庞大的外形而惊讶,一面被其低调的内涵所折服。经过一条银龙雕塑,穿过一段汉白玉楼梯,透过玻璃做成的屋顶,看见外头的阳光恰到好处地连接起序言大厅与中央大厅……闲坐片刻,眼前大屏幕上的考古活动专题片循环播放,一股古意随之而至。

  江阴市博物馆历经多次改造。灯光用以提升游客视物的舒适度,也要减少对文物本身的干扰,如此,人与物的“对白”方能一气呵成。各种功能性区域相继上线,满足人们“博古格物”外的多种需求。

  藏品古今兼有、包罗万象。进入古代馆,那茅屋里升腾的柴米油盐,那航道上停泊的来往船只,那炮堤上庄严肃穆的抗倭武器……恍若合成绵长的交响曲。

  石刻本是古老艺术,也是文明的见证。在小小的石刻馆里,有唐草纹饰的柱础、朴拙天真的石狮子、健壮结实的石马,还有雕工精美的吴氏牌坊与洞悉世象的摩崖头像……件件皆属精品之作,值得品摹。其中一件来自宋代的外棺椁,明明隶属于葬具,雕刻的内容却是市井情境:墓主人洒脱而行,送葬人不卑不亢,当时开明的社会风气可略见一二。

  与传统典籍的软笔书写方式不同,碑刻以刀代笔,游走流转间再现书法功力和久远的故事。碑刻馆内,相传为孔子手迹的“十字碑”用以颂扬吴季札的高风亮节,人文价值弥足珍贵;乾隆御碑本为一首嘉奖诗,刻在碑面上表彰江阴学政李因培整肃科考风气、扩建暨阳书院的事迹;三公祠碑上“人心齐,民心刚,敢攀登,创一流”的刻字彰显了新时代的江阴精神。

记忆的基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昔日江南佛教盛行,寺院云起,赫赫有名的悟空寺乃其中之一。泗州大圣舍利专题馆由原佛教馆改建而成,宝塔地宫的考古现场图片、残损的瓷钵、斑驳的鎏金佛指等出土文物令不慎沉陷于岁月的悟空寺得以涅槃重生。影青点彩舍利瓶堪称镇馆之宝:瓶体施以青白釉,瓶颈饰有六道竹节弦纹,瓶口与腹部点缀了和而不同的褐色斑彩。瓶内盛放了多枚僧伽大师的真身舍利子,可谓集尽造化之趣与神妙之意。

  苏南雅致,能工巧匠的创造手法可观可叹,灵动而不媚俗。金银玉器馆内,宋代饰品秀美,元代器物洗练,明代金银玉器做工富丽而题材多彩。福禄寿三星鎏金银果盒,层次凹凸而气韵流畅,三星、童子的形象实虚相应,暗含“福”“禄”“寿”的美意。嵌宝石螳螂捕蝉形发簪,雕刻出“螳螂捕蝉”的惊险一刻,大抵是在一袭青丝间演绎过深刻的预言。桃形楼阁人物金簪,在不足10厘米的空间上经营着亭台楼阁、树木人物,更有锤鍱、錾刻、花丝等工艺交错使用,堪称巧夺天工。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青铜器物逐渐延伸至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用作点缀的青铜纹饰:抽象者精炼,具象者逼真,无不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青铜器馆内,庄重的铜鼎礼器,沧桑的青铜兵具,盆、勺、钫等日用品应有尽有。外表玲珑的四神纹青铜带钩是主人身份的象征,常见的“四神”图案祈愿风调雨顺、美好无双。体积庞大的博山盖画像纹铜尊竟是一件储酒器具,上刻浮雕式的山、云景观,与铜觚、铜爵共同演绎出一场场古人的酒桌盛宴。

创新与跨界



  “镇馆之宝”影青点彩舍利瓶

  

  石刻馆内雕塑

  

  福禄寿三星鎏金银果盒

  

  古人的盆、勺、钫日用品

  近代江阴人才辈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语言学家刘半农、现代民族音乐奠基人刘天华、民族音乐大师刘北茂三兄弟各有建树而业绩同彰。步入刘氏兄弟业绩馆,瞻仰他们令人瞩目的创作成果,身心笼罩在求进步、尚文明的追求里。刘半农在伦敦留学期间写下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歌曲中首创汉字“她”,用以指代女性,促进了现代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刘天华被尊为“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鼻祖”,毕生为民族音乐之振兴不遗余力。刘北茂受兄长的思想熏陶,践行音乐教育的使命,促使民族音乐在国际舞台熠熠生辉。书札、工尺谱、二胡……他们的青春印迹凝聚在馆内的陈设物品上,也镌刻在江阴古城的成长路上。

  “鱼米之乡”的江阴,气候温婉,动物资源丰富。自然标本馆拥有鱼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等各种动物标本,打破了博物馆的传统展陈方式,营造出栩栩如生的亲近感。游客通过液晶显示屏了解相关的动物知识,通过触摸屏见识鸟、虫的模样和声音。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野生江豚是江阴本土地界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两只江豚标本毫不违和地触发着人类与自然的深层对望。

  擅长“跨界”的江博文创中心展示区,如今赋名“江上芸香”,取的当是“古老文明愈久弥香”之意。而博大精深的古老文明,巧妙地借用在刘氏文化的笔签、丝巾系列,也可以柔和地融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古籍元素加盟的台灯系列。此外,河豚造型的陶瓷用具、“魁星点斗”“马上高中”的字牌……历史与时代的又一程对接里,万物传世中,不骄不躁。

  江阴人重文化,爱艺术,鉴赏与收藏之风蓬勃兴起。一座江阴博物馆,不只依赖科学考古发掘,也通过社会征集、名人捐赠等途径不断丰富和日渐完善。记忆有光,器物有悟,博物馆里也有诗和远方。

  莫愁 2021年23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