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徐辉生命的最后13个小时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9208
  “我报名”“让我来”“我参加”……这是江苏医护工作者第一时间报名驰援湖北的火热情景,一句句简单的请战语,汇聚成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最坚定的力量和信心。

  “火令行南国,彤云间丹霞。之子方热中,濯濯冰雪花。”这是宋代诗人许开咏茉莉花的诗句。茉莉,是江苏女性的指称。逆行援鄂的江苏女性医务工作者们如同朵朵茉莉在疫区绽放,香气氤氲,沁人心脾。

  

  徐辉生前最后一张工作照

  徐辉生前是南京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指挥部副组长和工作小组组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她身先士卒、忘我工作,在一线连续奋战18天,2月7日凌晨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1岁。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就徐辉逝世作出批示,号召向她学习,共同努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全国妇联、江苏省妇联分别追授徐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希望广大妇女学习她坚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学习她恪尽职守、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学习她克难奋进、英勇斗争的担当精神;学习她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挂念:“徐大夫心里想的都是病患”

1968年出生的徐辉,祖籍江苏宜兴。1991年,23岁的她大学毕业选择了医生职业,一身白大褂一穿就是将近30个年头。

  “徐大夫当年接产的新生儿,如今很多已经为人父母,她依然还在医生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在南京市中医院产科门诊3号诊室,徐辉生前同事这样提起她。

  “对医生这份职业,徐大夫有一种由衷的热爱。”南京市中医院产科副主任周雪梅回忆起来语带哽咽,“看到年轻夫妇初次为人父母时手足无措,她会悉心指导;听到孕妇胎心平稳有力,她会自然地流露出那种欣喜……”

  徐辉业务能力特别强,最重要的是,她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有一次,凌晨1点,院里一名剖宫产妇大出血,情况很危险。同事们立即打电话给徐辉。十多分钟后,徐辉就换好衣服来到手术室。“她在,我们就像吃了定心丸。最终,产妇被成功抢救回来。”周雪梅说。

  在徐辉的职业生涯中,像这样深夜、凌晨时分被紧急召回医院的例子不胜枚举。和徐辉搭档多年的护士长汪元兰抹着眼泪说,徐辉生前经常强调,我们要把病人当成家人一样服务,不要等到病人来喊我们,要主动去跟她们聊聊。

  “她心里想的都是病患和职工,唯独没有她自己。”南京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陈延年、院长虞鹤鸣说,徐辉走上管理岗位后,没有忘记入党的初心,没有忘记从医的使命,她救死扶伤,看病问诊,始终没有离开过她挂念的患者。

  徐辉去世后,一个当年由徐辉接生的孩子的父亲辗转打听到地址后前往吊唁,灵前深深一鞠躬,这名中年男子泪湿眼眶,当年如果不是徐大夫竭尽全力抢救,他的儿子活不下来。“徐大夫不一定记得我,我却一辈子忘不了她!”

沉浸:“她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徐辉不仅要对到医院就诊的发烧病人严格筛查,还要承担南京南站到站旅客中,有发烧症状病人的筛查、隔离。

  在奋战抗疫一线的18天里,从制订《南京市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应急预案》,对门诊急诊预诊分诊和发热门诊的流程进行部署,组建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的医疗队伍,到设置隔离病房和医护人员休息区,筹集防控物资,协调保障服务……徐辉事必躬亲、任劳任怨。

  医院沿途张贴的的发热门诊箭头标识,都是徐辉亲自设计。为了给患者找到一条最佳路线,她在这段路上反复走了许多遍。为保障发热门诊的顺畅运转,徐辉加紧落实人员调配,对发热门诊进行增援。随着疫情的发展,《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修订到了第五版。每一次修订,徐辉都在参加培训后回院布置院内专家培训,调整人员部署和物资调配。

  “接到疫情防治工作的通知后,她便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赵国梁用“沉浸”两个字来形容徐辉连日来的工作状态。赵国梁负责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他的办公室就在徐辉的隔壁。在他的印象中,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徐辉就很少回办公室了。

  同事们都知道徐辉有多忙,有多累,却从未见她显露出一丝疲惫。她关心每一个人,却唯独没有关心自己,即便是在已经发现身体不适、同事提醒她尽早检查的情况下,她仍然忘我工作。直至她倒下的那一刻,还在考虑如何安排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们换班休整,如何调配支援湖北的医疗队人员。

  徐辉的女儿范羽谦回忆,“从今年1月20日起,在抗疫一线的爸妈变得异常忙碌,我成了家里‘催饭’的,天天要问他们几点能到家。”对于女儿的催问,徐辉的回复不是“你们先吃,别管我”,就是“还在开会,我在单位吃工作餐”。

  事实上,从抗击疫情开始,直到她倒下的那一天,徐辉呆在家的时间只有睡觉的时间,即便如此,她还要打一个又一个电话,接进一个又一个电话。

缅怀:“战胜疫情的那一天一定会很快到来”

直到今日,同事们仍无法相信徐辉真的已经离去。

  在家人、朋友、同事、患者眼中,徐辉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医务工作者:她悉心照顾慕名而来的病患,总是抽空看望只有看到她心里才安心的病人;她业务精湛善于学习;她为人宽厚仁以待人……

  在丈夫范慧明的眼中,徐辉是一个特别豁达乐观的人,也是一个有着很多梦想的人。她说,干临床虽然很辛苦,但也会有很多快乐。这些年来,虽然徐辉有很多的行政工作,但她依然坚持每周三上门诊,用自己的专长迎接一个个小天使降临人间……

  因为疫情的影响,同事们无法为徐辉组织悼念活动,也无法到殡仪馆送她最后一程。他们只能压抑着悲痛和思念,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徐辉的敬意和纪念。

  在徐辉精神的感召下,江苏更多的医护人员踊跃报名,积极请战,奔赴湖北抗疫一线。

  莫愁 2020年7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