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外国小朋友总在墙上乱画东西,父母并没有责怪和打骂,而是用了另一应对方案:他们因地制宜地给孩子在墙上涂鸦的那些“画”装了个木框,像装裱一幅画那么认真,并且注明作品名称——被捣乱的房子,并署上小作者的大名。一件棘手的事情,被这对智慧父母的一个创造性妙想而弄得那么有趣有意义。
看一个国外的视频,被暖到了。
圣诞节这天,天亮了,孩子一起床,在父母欢快的引导下,发现圣诞老人真的来到自己家了。圣诞老人留下了很多礼物和气球,还吃了小男孩认真给圣诞老人准备的饼干,小朋友开心坏了,不停说,这个礼物是他喜欢的,那个要与谁谁一起玩。父母很用心,还用“雪”制造了圣诞老人走进来的一串大脚印,现场布置得很逼真。他们仿佛在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一个有爱有承诺的故事。
相比较而言,有些父母在爱孩子方面,往往简单化。觉得爱是硬道理,怎么粗暴地给都没错,孩子要什么,好,给。这样做,基本是“惯”,只是满足私利、私欲,而没有满足孩子等待的心、好奇的心,没有满足孩子的天真与相信。一切显得功利,没有感情的渲染、喜悦的渲染、意义的渲染。
父母的爱,不能仅仅满足孩子的欲望,还要让孩子懂得爱、宽仁、分享,甚至赋予孩子自信与创造力。
我们得检讨一下,这样的溺爱很低级,常常只能“交”给孩子怎么进一步自私的衣钵,长期以往,孩子就很容易养成一个习惯——只有“我”,没有别人。
举个例子。有一个朋友的朋友,50多岁了,仍然活得极端自我。他在路上走着,如果遇到有人不小心挡道,他二话不说就把挡在面前的人,像推开两扇门一样狠狠地推开,然后“穿门”而过。这位老小孩,是家里老幺,父母一直把他当做掌上明珠养着,哥哥姐姐也宠他。在单位里,有什么利益分割,他不会与同事沟通、协商、适当妥协,一定会“越级”找上级领导摆平。这种做派,其实还是延续他儿时的习性——玩具没被满足,就哭着回家找父母摆平是一样的。
爱孩子,不能只靠本能,那些本能,动物都有;怎么爱孩子,体现的是父母的个人修养、能力、智慧。
溺爱的本质就是一味地、竭尽所能地满足孩子的自私自利;溺爱的一个致命点就是只管付出爱,而忘记向孩子要回点什么,比如最基本的感动与感恩。
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个小超市给儿子买变形金刚玩具,预算是100元。在超市里,我看见一对民工的子女,大约七八岁,姐弟俩脸蛋、手、衣服都很脏,他们在玩具柜前徘徊、抚摸,可是没钱。我心疼了一下,花了30多元帮他们买了一个玩具,给儿子买的玩具就只能是60多元的。回到家,我详细地讲述了在外面做的“好人好事”,儿子听了也很开心,觉得他也出了力,所以,即使买回来的玩具不是最想要的,但他欣然接受。
18岁的儿子中专毕业后做厨师去了,也喜欢健身、搏击、吉他,在单位里常常越俎代庖帮其他部门做事情,后厨所有的师傅都愿意带他。昨天晚上,我表扬儿子有型,他说,他身上穿的衣服,有百分八十是我穿过的或我买的不穿的。
他很满足,觉得这是爱,是感情,是父子关系,甚至是骄傲。
莫愁 2019年27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