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杂交谷子之父,解开种子密码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7475
  文/程勇赵宝娣

  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赵治海研发的“张杂谷”系列杂交谷子,亩产最高可达800多公斤,此项研究填补了世界空白,赵治海因此被誉为“杂交谷子之父”。

  

向杂交谷子研究发起冲锋

19岁那年的一天,赵治海的父亲拿着一张《张家口日报》告诉他,国家全面恢复高考,鼓励他去参加。赵治海从报纸的铅字中看到了希望,于是重新捡起书本,备战高考。当时,他想报考数学或者化学专业,可成绩揭榜后,刚过录取线的分数让他只能服从调剂,进入河北农业大学。

  赵治海学习了三年基础课后,大四进入实习。当时,同学们争相选择研究热门的小麦或玉米,而谷子却无人问津。见此情景,辅导老师李荫梅让赵治海去研究谷子,他欣然接受。在试验田里,老师告诉他:“不同品种的谷子,对于光照和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不一样。”赵治海对这一现象充满好奇,便通过实验去研究。每天下午,他用纸箱把实验植株全部罩住,第二天早晨按照设定的光照时间依次打开纸箱。这一实验不复杂,但对时间要求特别严谨。为了获得精准数据,赵治海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个多月。这段研究时光,不仅让他写成了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还为他日后敲开谷子杂交育种大门埋下了伏笔。

  大学毕业后,赵治海被分配到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当时还是主粮之一的谷子被寄予厚望,国家投入巨额科研经费,国内30多家科研单位竞相参与。许多人的感觉是,杂交谷子很可能短时间内就能搞成,可是随着水稻、高粱、玉米的杂交育种纷纷成功,谷子项目止步不前,还保持着千百年来200斤左右的亩产量。

  越是处于低谷,越能触摸初心。在全国杂交谷子研究的低潮期,赵治海依然决定把研究出高产、品质优良、抗病易活的杂交谷子作为毕生事业。他相信,做好谷子产业,对于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的张家口乃至中国北方,都将带来农业的革新。

  海南气候暖和,一年能种两季。为了争取更多的研究时间,赵治海提出在海南岛开辟试验田,很快得到批准。

  当时,赵治海的父亲病重。赵治海的妻子杨少青同为张家口农业科学院科研员,她知道谷子生长不等人,实验一旦中断等于浪费一年。于是,家人咬咬牙没有通知赵治海。当年5月赵治海再次研究失败,一无所获地回家后,才知道父亲已去世了。懊悔不已的他跪在父亲坟前号啕悲哭,发誓此生不研究出杂交谷子不罢休。

解开杂交谷子生命密码

一天下午,温暖的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照在赵治海憔悴的脸上。“你别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谷子,便只顾风雨兼程……”妻子套用汪国真的诗写的信,正摆在桌子上。赵治海看完书信,站在窗前,回想着走过的风风雨雨。大学毕业实习时的一个简单实验突然落入脑海,一个想法如电光火石般击中了他:“谷子有谷子的特性,为什么要套用水稻、高粱的模式去研究?”他大胆设想:抛开国内已沿用20多年的杂交谷子研究方法,通过改变光照、温度等条件,寻找优良杂交谷种。

  按此设想,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赵治海就像一粒深埋在地下的种子,等待着漫长的严冬过去,等待着温暖的春风来临。

  2000年,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光照、温度敏感两法增加产量的杂交谷子“张杂谷1号”诞生,并通过国家级的品种鉴定。“张杂谷”比常规谷子增产30%以上,诞生之初亩产就突破了600公斤,农业部聘请的专家称其为谷子杂种优势利用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随后,赵治海不断改进,2007年“张杂谷”的亩产再创新高,达810公斤,这也是世界范围内谷子产量的最高纪录。

  随后不久,赵治海偶然得知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门负责人来华考察,便前去推广“张杂谷”。“我专门研究过贵国的自然条件,‘张杂谷’在那里一年能种三季……”不等赵治海介绍完毕,对方主动邀请赵治海前往试种。。

  首次走出国门的“张杂谷”不负厚望,平均300公斤的亩产产量,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苔麸的3倍。这张漂亮的成绩单,引起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的兴趣。2009年,时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到张家口考察。考察结束后,他随即给总部打电话,建议在中国成立国际杂交谷子培训中心,并将杂交谷子项目作为中国政府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核心项目,在全球推广。次年,赵治海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应邀参加在墨西哥举办的第四届世界饲料与食品安全大会。“让杂交谷子走向世界!”在会上,他充满激情的主题演讲,赢得多国专家经久不息的掌声。

  

  赵治海

走向世界的“张杂谷”

“好的品种播种到土地里,才有意义。”经过一番努力,杂交谷子的产量节节攀升,种植面积增长到2000万亩。走进谷田里,几近手腕粗细、长达30厘米的金灿灿谷穗,谁看了都满心欢喜。

  不过,第一批“张杂谷”打出的小米下锅后,有人觉得口感不好,并非吃粥的人过分挑剔,赵治海也尝出不妥。“不能把这当小事,粥不好吃,谁还愿买小米、愿种谷子?”除了营养价值,口味优劣是赵治海特别关心的一项指标。每培养出一批品种,他都要将之熬成粥,然后一字排开,接受众人品鉴。赵治海也会化身“品粥大师”,总要从中尝出儿时的味道才肯罢休。米色黄亮、味香易烂的“张杂谷5号”小米被国家农业部门评为优质一级米。从此,好吃和营养成了“张杂谷”的新名片。

  当然,仅仅一个粥碗,并不能盛下“张杂谷”的雄心。随着杂交谷子种植面积逐渐扩大,赵治海近年来联合国内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在谷子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开发和推广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2019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赵治海在会上表态:“我们都是追梦人,我就是想把研究出来的杂交谷子推广出去,为社会做点贡献。”他说,为了这件事,他追梦36年,无怨无悔。

  莫愁 2019年17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