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作,更需要的是释放和激活。
“教学自由和应试,是不矛盾的,如果应试是教育的全部,那反而容易了。”这是郭初阳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孜孜不倦地追求“有趣、有料、有种”的语文课堂,坚持以诚实、严谨的态度促进语文教材的建设。
言说抵抗沉默
1996年,郭初阳从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分配至杭州市翠苑中学教初中语文。因业绩突出,于2003年被调至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一所顶尖名校。郭初阳上课不拘一格,讲一切他觉得好的东西。他坚信语文课堂是人生的展开,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多元的空间,呈现创造的多种可能。中国古诗词是汉语言的精华,怎样讲解古诗词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意中的生活,生活中的诗意”,郭初阳鼓励学生们用现代诗的语言改写古诗。“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在孩子的笔下就变成了:踱步的声音远了/孤独地登上西楼/凝固的空气/一片/静/清秋夜月如钩/照着梧桐的寂寞/院门生锈的铜锁/幽/一池凄清剪不断/一团愁绪理更乱/显微镜下的心思/只剩/愁。
郭初阳的语文课总有新鲜的视野和丰富的信息量,让学生们惊奇。他着意培养学生现代公民的判断力、同情心、正义感和参与热情。他提倡“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他的课上,学生们在翻报声中评议时事,已是习以为常。《南方周末》成了他们试笔的园地,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实践能力都蕴含其中。如《强身健体,不止长跑》《尝尝“输”的甘味》《女厕重修,公民第一步》等,学生们发表的每一篇习作都取自日常生活,结合了自身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青少年的成长伴随迷茫,但他们厌恶说教,渴望具体把握自己的生活。郭初阳深感当今学校教育中,性教育和死亡教育严重缺失,他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2004年春天,一名学生的爷爷去世了,他一度痛苦抑郁到想要休学。郭初阳带领全班一起观看纪录片《生命的尽头》,影片真实记录了男主人公赫比从患病、治疗、弥留直至死亡的全过程……如此近距离、客观冷静到略带残忍地与死亡对视,于孩子们是头一次。
通过观影和轮番讨论,孩子们终于可以直面死亡,并一鼓作气把所思所想梳理成文。“人死了并非一无所有,有一些东西留下了。”“相对赫比而言,我所经历过的一切痛苦都是微不足道的。”一名学生说:“许多老师的课像一堵墙,而郭老师的语文课是窗,透过它,可以沐浴自然的阳光,可以仰望生命的星空。”
在杭外任教六年,郭初阳多次获全国语文教学大赛之冠,并出版课堂实录集《言说抵抗沉默》,成为当今语文教育界领军人物。
癫狂与谨守
2006年10月,郭初阳到杭州明珠实验学校为六年级学生讲授《弟子规》。这是一所民工子弟学校,他遇到了“刺头”学生田磊。田磊很聪明,但非常叛逆,经常旷课,对父母也很无礼。郭初阳答应他,只上一节课就让他走。课堂上,郭初阳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父母,然后说出《弟子规》中自己最希望孩子遵守的两句,以及最想删去或修改的两句。他把所有的选择和答案归类,上课时就结合着这些具体的来自学生的想法进行对话。
这样的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在场的感觉,都有参与对话的必要。呼声最高的三句话分别是:出必告,返必面;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教,须敬听。在郭初阳的引导下,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在讨论“父母责,须顺承”一句时,郭初阳问:“为什么会希望自己的孩子遵守?”田磊答道:“如果我的孩子犯了错还不虚心接受,那就要让他明白这个道理,不然他会走上歪路。”
这堂课让田磊很受触动,他学会了换位思考,理解了父母和老师的苦心,不再叛逆。
田磊喜欢魔幻小说。第二次课堂上,郭初阳就带领学生读《纳尼亚传奇》第一部《狮子、女巫和魔衣柜》。分角色朗读环节结束后,他给每个学生发了剪刀和胶水,让大家自由地在这本书第15章剪下任意的字或词,拼成一首诗。诗的主题不限。孩子们的情绪沸腾了,圈画、裁剪、创作。田磊的诗是这样的:夜里/两只猫彼此追逐/到/清晨/的灌木丛中……郭初阳说这首诗“清新自然,画面感与节奏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田磊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这是他第一次得到公开表扬。
郭初阳用各种新鲜有趣的方式,打开了学生灵感的闸门。田磊说:“听郭老师的课让我好激动,每节课我都没有开小差。”他从此爱上了语文,爱上了阅读与写作。
越读馆的创意写作
2008年秋天,郭初阳辞职,与朋友共创“越读馆”,进行语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黄子瑜是一名勤奋的初二学生,其他学科都很优异,唯独作文是短板。她说:“老师说我写的都是流水账。”郭初阳笑道:“流水账有什么不好?我们的自由写作训练就叫‘记流水账’。”郭初阳教她诚实而勇敢地记录生活细节,把那些“无意义”的事物,变成生机盎然的世界,他称之为“细微派”。着眼微物,信笔写来,没有寓意,没有教训,没有主题,有的只是自斟自酌式的独白。弯下腰去系鞋带,等上菜的几分钟,晨起对镜的一瞬茫然……“在越读馆,每一次写作都好像哈利·波特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带我去往一个全新的世界。”黄子瑜在一步步的惊喜中越发自信。
郭初阳提倡精读少写,写作数量不需要很多,两周认真写一篇作文就可以了。“现在很多人都有个误区,以为作文要多写才好,甚至要求孩子每天写随笔。事实上,如果不是出于自发的写作,强迫性的写作练习几乎没有效果。”
2012年元宵节,郭初阳给孩子们带来一堂特别的创意写作课:谜中谜,灯谜里居然藏着写作秘诀。50分钟的课堂,孩子们欢笑、尖叫、沉思、争辩……熟悉了谜语的创作规律,孩子们开始制谜:“天天在海里,姓张不姓李,好看又好吃,还会吐黑水(打一动物)。”“兄弟三十二,个个南瓜面,走路没有脚,互吃没有腿(打一休闲用具)。”平时一个小时也憋不出几个字的孩子,在短短五分钟内创作出如此精妙的文字。郭初阳说:谜语充分体现汉语的趣味性、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在元宵节这样的特定氛围里,让孩子学习运用规则创作谜语,就是打开多个视角,点燃孩子的创作激情,激发他们的潜力。孩子们交出的作品证明,学写作不一定要去摘抄好词好句,不一定要去背诵范文,更需要的是释放和激活。
目前,毕业于一所重点师范大学的田磊,实现了理想:当一名像郭初阳那样的语文老师。今年,黄子瑜就要从清华大学毕业了,她特地回到杭州看望恩师郭初阳,给他看自己的长篇小说初稿。她在博客上深情地写道:“越读馆好像心灵角落的小型私人博物馆,这里没有任何刻板的讲解和说明。这里有文字,有电影片段,有家具和明暗摇曳的光线,光线里漂浮着尘埃般的无论何时何地的回忆……如果你愿意,就能在其中发现你所给予它们的灵韵,和它所创造的新的一部分自己。”郭初阳感慨地说,这是对自己工作最好的奖赏。
莫愁 2018年26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