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用诗歌记录生活。”姜馨贺认真地说。而妹妹姜二嫚笑眯眯地回答:“当我孤单时,心里话不知和谁诉说时,诗歌会跑过来陪伴我、给我灵感。”姜馨贺深沉文静,姜二嫚活泼开朗,她们是家住深圳的两位“天才小诗人”。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种类的树
姜馨贺两三岁时,就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特质。她喜欢观察自然,并对一些事物产生了很新奇的想法。有一次,爸爸姜志武带2岁的她去花园捉蝴蝶。她突然停下来,趴在爸爸的耳朵上悄悄地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大蝴蝶没有小蝴蝶好捉,因为大蝴蝶经历了太多往事。”这句话让姜志武很惊喜,开始有意地记录姜馨贺的童言趣语。上小学一年级,在学习《快乐的节日》一文时,姜馨贺很好奇:“为什么通篇都是快乐啊快乐啊,我读了以后却一点也感受不到快乐呢?”让她有这样感觉的课文并不少,当老师要求她背诵“不快乐”的课文时,姜馨贺终于爆发了。
读完一年级,姜馨贺提出不再上学。姜志武找到班主任,仔细了解情况后,思虑良久,觉得既然孩子不适应学校的教育,那就尊重孩子的个性。他给姜馨贺办了退学手续。
姜志武顺应姜馨贺的兴趣,引导她广泛阅读。连续几年,姜馨贺每天都要看上百页书。其他小孩都是先识字再阅读,姜馨贺还没识字就开始阅读,并在阅读中慢慢加入自己的理解。
姜二嫚与姐姐相比,更像一个脑洞大开的小精灵,想象力无边无际,还常常与大自然对话。一次家里停水,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姜志武问姜二嫚:“怎么办呢?看来你今天与水无缘了。”姜二嫚没有回答爸爸的话,对着窗外的月亮说:“停水了,现在,我和你一样了。”每次听到这些稀奇古怪的话,姜志武都特别惊喜。
妹妹识字比姐姐早,3岁半左右就可以无障碍阅读了,并且很喜欢学校的环境。在姜志武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种类的树,有的适合旱地生长,有的适合湿地扎根。虽然不知姐妹俩以后的路怎么走,但他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
在自然里寻觅诗的影子
一次,姜志武看到两个女儿正安静地趴在草地上,一动也不动。他走过去,轻轻地问:“宝贝,你们在干嘛?”“我们在观察蚂蚁是怎么握手的。”孩子们头也不抬,眼睛死死地盯着草地上的蚂蚁。只有大自然才能激发孩子做出这么美的行为。姜志武惊讶之余,也悄悄地站在她们身后观察起来。“在成人的世界里,大自然展现的不是鲜艳的花,就是绿色的树。但在孩子眼里,大自然是一个天然宝库,她们能从中汲取灵气,与世间的万物对话。”姜志武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带姐妹俩游山玩水,引导她们观察自然。
有一次去野外郊游,因为没有灯,全家唯一能借助的光源便是月亮。姜二嫚坐在一个小山坡上,仰望月亮。她发现月亮被卡在一个树枝上,慢慢往上爬。不一会儿,她又换了一个角度,月亮爬上了树梢。她又换了一个角度,月亮飞到了天上……姜二嫚赶紧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爸爸,便促成了《月亮》这首诗:为了跳到天上/月亮先爬到树上。
姜志武鼓励女儿讲述自己最直观的感受。在他看来,复杂的东西不一定就可爱,简单的也未必没有令人惊奇的内涵。姜二嫚7岁时,全家从深圳坐火车北上,窗外漆黑一片,引发了她的灵感而写成了十几首诗。“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灯》被网友奉为神作。“晚上/我打着手电筒散步/累了就拿它当拐杖/我拄着一束光”,《光》激发了无数成年人对童年的向往。
外出采风
姐妹俩
真心地去了解孩子的世界
姜志武保护她们的天性,但也鼓励孩子多角度思考。为此,他还建了一个家庭群,专门用于诗歌讨论。别小看了群里小小的探讨,姐妹俩很多经典诗句都是在互相碰撞中产生的。有一年母亲节,姜二嫚写了一首《妈妈》:“如果有谁对你说/我爱你/这绝对绝对不是原创/原创在妈妈那里。”“诗句很美,但是我觉得题目换为《原创》更好,因为孩子也是妈妈的原创。”这是姐姐的感受。姜二嫚仔细思考过后,欣然接受。
通过父女三人不断地磨合,姜馨贺已经是一位相当“成熟”的诗人。2010年,她的首部诗集《蟋原》在全国首届青少年原创文稿(作品)拍卖会上,以1.3万元的竞价,被21世纪出版社成功拍得,并很快以诗歌绘本的形式出版。姜二嫚也不甘示弱,目前已经创作诗歌200多首。在国内首部00后诗集《中国诗歌地理:00后九人诗选》里,她有15首诗入选,是年龄最小的作者。
姜馨贺和姜二嫚的诗火了,她们被网友称为“天才小诗人”。然而,每当朋友向姜志武讨教培养“诗歌神童”的经验时,他反复强调:“她们都不是神童,她们只是普通的孩子。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真心地去了解孩子的世界,要去发现孩子的天赋和兴趣。我相信顺其自然写出来的东西,才最打动人。”
莫愁 2018年21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