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雅致才是生活的本质——读《雅致生活》有感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11829
  □王霞

  雅致才是生活的本质
——读《雅致生活》有感

  □王霞

  《雅致生活》,暗蓝色调油画般的封面,书名下方有一行红色小字:剑桥大学本森教授的生命求索随笔集。

  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是英国著名散文家、诗人、作家,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第二十八任院长。这本《雅致生活》是他别样的心灵旅程。

  在书中,本森教授借助各种环境与景物来从消沉、爱情、残缺、苦痛等多个方面解读生活的美好。与我们在图书市场上常见的励志鸡汤不同,本森的笔触细腻,不轻易言说大道理。他只是细致地描摹所遇所见的种种,自然而然地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经由对生活细微的观察,触摸到自然社会的脉搏。透过本森的眼与心,我们悟出了深刻的哲理。

  “荒废的圣所”是一座老教堂,整个场景是破败的,可看起来却是那么得体端庄。村庄里还有一所安静的老房子,本森被深深吸引——“自己似乎曾在此居住过,似乎刚从远方的战场回到了儿时的家园。房子正用哀伤、温柔的眼神注视着我,它似乎能感受到我对它的爱,并愿意与我分享它的秘密……我知道我会永远记住那所老房子,记得它的样子,记得它是如何越过枝条缠绕的树丛向外凝视,看日出日落,记得它是如何等待新的一天的来临,同时又在回味着过去的种种。”本森在描述自己的体会时,让我突然醒悟:什么是圣所?怕就是可以寄放自己宁静心境的地方吧。

  本森的思考是透过眼中所见的点点滴滴事物生发出来的,每一个都有生活的起源,因而虽然似乎漫无边际,却不落虚空。

  比如最沉重最容易陷入虚幻的生与死的问题。本森由一扇教堂的大门开始阐述:也许,那就是通往死亡之门,它在阴影中静默等待,等待我们的到来。

  

  死亡之门是不祥的,令人望而却步的,但是迈过门槛之后,也许只是一个凉爽、静谧之所。教堂的躯壳是人们精神的休憩之所,华丽却也脆弱,经年之后便会倒塌,化为尘土。

  这是对生与死以及宗教的一种洞悉,哲人的心灵有隐约可见的豁达。

  本森的视野里万物生生有灵,牛羊温驯平和,猪猡多疑谨慎,还有家禽中那只年老的雄火鸡,以及有个性的公鸡母鸡们。鲜活灵动的描写让人们同本森一起升起了敬畏。万物有灵,众生平等,人类真不该莫名其妙地自傲。

  在“了不起的艺术家”中,本森提到在艺术领域取得成就的女性寥寥无几的原因,让我不由得热泪盈眶。“即使她们有再强的艺术感知力和理解力,也不会让艺术高于生活,因为她们太在乎身边人的幸福,只有帮助他们活得更幸福,她们才会感到深深的满足。”身为女性,我太能感受到本森对女性的体会或者说是敬意。

  认真读着,像是跟随本森走过一条探索心灵的道路,曲径通幽,深深浅浅,却是朝圣的方向,百折不回。它让一个在生活中千锤百炼的灵魂重新轻盈,一颗千疮百孔的心重新感受到生活深处,我们所追寻的那种雅致的情怀。哪怕经由了“邪恶之谜”“重生之中”以及“死亡之后”,都会源于永恒的意志而复归“生命金线”。

  生命金线是本森写作此书的目的,真正地引领那些已在山洞中徘徊许久、灰头土脸的人们,走出漆黑的小道。为在迷茫、困惑、喧嚣生活中迷失自我的人们指引方向,让人们抽出身来,放慢脚步,找到生活的本质和真谛,达到一种极致的朴素和精细,学会对生活的虔诚和感恩。只有一个人的心灵舒缓了,诗意了,生活才能真正的雅致。

  编辑吴忞忞

  mwumin@qq.com

  莫愁 2017年26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