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由实向虚的镜像之旅

时间:2023/11/9 作者: 作品 热度: 12480
  鲍静静

  如果小小说的实是树,其虚就是树影;假设小小说的实是花,那么其虚就是花影。树与花怡然,可谁又能否认,树影与花香比前者更迷人。读《作品》2023年首期谢志强小小说《江南笔记》三题,可谓徜徉虚实,赴一趟镜像之旅。

  小小说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要好看。

  《江南笔记》三题中《过手》《灯笼》《客串》三篇小说,事件如特写,像舞台,隆重推出的郎中、书生、商贩如在眼前,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极强的沉浸感。

  郎中吴老泉,善待上門乞丐,遭遇挑衅,对方要求与之携手合作,救一个死人。结果,病人起死回生,乞丐人间蒸发,从此吴老泉声名鹊起。矛盾,解决;冲突,再解决。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古镇少年白天足不出户,读书习文,夜晚无钱点灯,外出访学,寡母等待儿子归来,发现一盏神奇的灯笼照着巷口。一次儿子帮拌嘴夫妻写休书,灯笼消失。母亲劝说儿子到丈夫那里收回休书,灯笼再现。情节重复中有变化的手法,使小小说有了童话一般的色彩。五香豆铺子传人小贩阿动,迷恋京剧,客串了一回京剧“三国”主题的许褚将军,乡人喝彩,引发主角嫉妒,幸亏急中生智,否则真的下不了台。阿动仍然像以前一样,边卖五香豆边看戏。小说从结尾又回到了原点,形成了一个漂亮完美的圆形闭环。

  三篇小小说故事情节是实的,人物性情及文本主旨无疑是虚的,从实到虚,读者能感受沉重背后的轻盈。

  《过手》郎中吴老泉,怎么走运变成“吴半仙”?原来乞丐是来点化他的半仙,普通药丸经过他的手,就有起死回生的仙气。佛度有缘人,吴老泉能得到乞丐的指点,在于他禀赋善待落魄人的悲悯、敬畏医术的谦卑的前提。为一个乞丐指使妻子去给他买早点,请他进来入座,喝茶。这两个细节凸显吴老泉医者悬壶济世之初心。看到普通的药丸,在乞丐的手中能化腐朽为神奇,进而判断乞丐乃是半仙,源自于吴老泉一心想提升医术的杏林仰望。《灯笼》灯笼出现在少年勤学尊师的夜归;消失于少年为了师长的清静,帮糊涂丈夫写休书。最后,灯笼再现于母亲劝说后少年收回休书的夜晚。小小说给人以启示,那就是天道酬勤,宅心仁厚的人是自带光源的。人在做,天在看。善良的人,他总是有福气的。《客串》里的郝静,也叫阿动,为什么客串一次京剧演出,受乡里人热捧之后,没有从此一脚踏进名利场,自我膨胀。原因不仅在于遭遇主角刁难,更在于他拥有坚守质朴以及随遇而安的恬淡。

  三篇小小说里的虚,站在故事瓷实的肩膀上,情节推着人物个性走,文本与生活双重逻辑自洽,符合文学艺术之真实。

  阅读小小说,有的时候感觉游玩园林,观赏比实际景物更深远的意境,设计者往往会借助于花墙或者镜子。

  从烟火气的寻常,到丰盈的精神,从实到虚,需要对生活作裂变、想象或者升华。怎样从实抵达虚,让读者在镜像里观光,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是笔者期待溯源的方面。

  《过手》乞丐形象半仙,让我们联想笔记小说《聊斋志异》。谢志强塑造这个陪衬人物时借鉴了想象,夸张地写出医术高明的天花板,这样的荒诞,让读者看到技艺无止境。《灯笼》一线串珠,夜色氤氲反衬灯笼意象。灯笼光让人想起月亮、星辉、曙光或者黎明,呈现人格的魅力,给人内心的力量,让人暖心地前行。结尾汤圆意象指向圆满,与前文灯笼意象辉映,有神来之笔意味。读这篇小小说,细细回味,有诗歌意蕴。《客串》运用巧合。巧合运用有难度,弄不好,会显得作者黔驴技穷的逼仄,可在这篇小小说里,显得颇为妥帖。郝静与阿动是同一个人,生命就是矛盾冲突的个体,小说讲解的是举重若轻的价值观,指向哲学。这样的偶然之中,蕴含着主人公取舍有度,方向明确的必然的生活态度。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琉璃,折射无尽的婉约与韵味,“庭院深深深几许”,“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江南笔记》三题太短,初夏夜晚很长。掩卷、提笔,索性让自己在文字里再走一程。

  责编:周希言

  作品 2023年9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