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认为,万事万物皆有联系,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例如,水涨船高,说的是水与船的联系;积云成雨,说的是云与雨的联系,冬去春来,说的是冬季与春季之间的联系。”而李桐的诗就是写万物与她之间的联系。
当我们提起笔,万物开始与我们联系,今天是雨水还是晴天,明天是暴雨还是多云,我们用着最原始笔调抒发内里的秘密。正如英国诗人济慈所说:如果诗的写成不能像树叶发芽那样自然,倒不如不写为妙。我只想找到她内心深处自然的律动。
李桐在诗歌创作中有着太多与万物之间的联系,细微深处的感悟。如在《雨水把大地又洗了一遍》(刊于《作品》2023年第六期)中写到:
这样的语句始终贯穿她的诗作,像解构万物之间的联系一样,李桐的诗像是万物和她之间的对白,让我们一遍又一遍念叨,原来微小的事物有着这般魅力,一种原始的张力在词语之间流动,仿佛万物要在脑海里生根发芽一般。如《斑斓》(刊于《作品》2023年第六期)中:“田野静默/庄稼褪去热浪,夕阳像只圆润的:蜻蜓,轻轻落在后山坡上/高粱叶、槐花、谷子秆/杏叶、狗尾草、蒲棒、滕花……”田野、庄稼等一系列的万物之间开始有了联系,将万物有序重新排列,就像我们看见一样,所有的都有了诗意,而所有的都是一种期待。这种万物之间的联系让李桐的诗有着辨识度,不管是身边什么事物,在她的笔下都有了联系,这也是李桐的独有的感悟。
在她的诗歌中万物有着敏感的心,正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诗应该打动人心,把听从的灵魂引导到诗的意境中去。无论是《雨水把大地又洗了一遍》中的:“更多事物,过了分界点/即将失效/这是一个忙碌的时节/雨水旺盛,并把大地又洗了一遍。”还是《处暑》(刊于《作品》2023年第六期)中,她内心的感悟和渴望愈演愈烈,有時候看似是雨水洗过大地,但某些事物有了联系,正如李桐所言“某种来自身外的东西…又开始了”。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刊于《作品》2023年第六期)更像是作者揭示自己诗歌的本质,万物之间的联系,有与无也许就在她的脑海中无数次碰撞,诗的结尾是:
写着万物之间的关系,有着一颗孤独的心,我想这大抵都是诗人的底色,我们见过太多的想象,比如《水井幽深》(刊于《作品》2023年第六期)中:“就这么,拖着一只水桶:在不见底的深处,等待一个奇迹/水映着女鬼的模样/静悄悄的,‘因耽于幻想/而不存在的事物’”我们始终相信万物的美好,诗意亦然,然而转角的路口有着方向,所有的也许是始于幻想也止于幻想,与其说着万物不如说着你和我之间,“人世间的柔软,均匀地分配,各自的孤独”。李桐在诗中以不变的万物意象作变量,也如《斑斓》中“此时,大地是斑斓的‘甚至,那斑斓也在缓慢流动’”。
诗人与万物的联系也远不止如此,就像有了雨水、阳光,万物得以生根发芽,但中间也少不了变量:“更多事物,过了分界点/即将失效”也是期待内心的律动,也许是沉浸万物深处的联系,你和我在千里之外,读着相同的语句诉说着不一样的内心深处。
作品 2023年9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