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水到深处是无声(外八篇)

时间:2023/11/9 作者: 作品 热度: 15011
  冉令香 崔会军 阿探 刘怀远 茨平 张中杰 邹冬萍 蔡虹

水到深处是无声——评阿舍短篇小说《谜语》浅析

山东泰安/冉令香

  短篇小说就是在有限的篇幅内让人物关系尽量尖锐化,人物性格鲜明化,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到其特质,像贴了特异的标签。《谜语》以儿童视角讲述了灯灯这个让人疼惜的可怜孩子的悲剧命运,以旁观者的冷静探触一个孩子逼仄的生存空间。

  《谜语》的“谜底”足够深幽,被戈壁滩的团部家属院和学校,乃至大风团的几千双眼睛和嘴巴,猜了几千几万个日夜,也没有猜透;《谜语》的“谜面”又如此透明,明道美的肚子像球一样鼓起来时,她主动向连里交代,让一段隐秘情感的产物置于朗朗乾坤之下。直至小说结束,“谜底”都如沉在水底的淤泥,没有揭开。随着小说故事的发展,“谜底”到底是哪一个不重要了,作为“谜面”的明灯灯反而成了刺痛人心的痛点。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一颗爱的种子从胚胎时期就被打上独特的烙印,注定成为众人眼中的异数。

  从“谜面”看,灯灯是大风团家属院附近几十个孩子中最稀奇的一个,可以有无数妈妈,却没有爸爸,任何一个靠近灯灯的男人都让明道美心慌。他的存在无异于“罪孽”,在妈妈肚子里,以胚胎形式生长的时候,就引发了大风团的强烈地震。这个“违规”生长的生命会殃及他那个谜底一样的爸爸的生命,甚至牵连远在上海的亲人的安慰。

  灯灯是矛盾集中对立的统一体,他那么无辜,被倔强的妈妈强行带到人间,在最喧闹的现实中忍受最冷酷的亲情拷问。他一直是最敏感的话题,是周围人最关注、最想破解的“谜语”;他那么透明,头发浅黄,眼睛淡灰,皮肤浅白,嘴唇淡肉色,“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一团水印”,“仿佛随时都有可能融化或者消失在他周围的光线和空气中”。他何尝不是面镜子?他一出生就给全宿舍的女知青带来了欢欣和光明,唤醒了女知青被艰难生活遮蔽的母性、被压抑的天性。他的存在,清晰透彻地映照着那个特殊时代、被扭曲的人性和心理;他那么怪僻,本是童言无忌、天真浪漫的年龄,却被迫压抑自己,关闭自己,不让任何人走进他的心里,以哑巴似的沉默来对抗周围的质疑和刺探;他那么不合时宜,“畸形”成长,被同伴嘲弄、欺辱,被随意忽视或者抛弃,是可有可无的异类。他只有默默地向天仰望,追寻一只鹰翱翔天宇的自由;他忘我地追踪一只蜻蜓而失足落水,丢失了孤独的性命。

  水到深处是无声。从“谜底”看,灯灯是明道美殚精竭虑保障他从未露面的爸爸和亲人安全的暂时受难者,是明道美爱情的结晶和见证,是结束艰难生活的期盼,是开启希望生活的寄托。犟牛似的明道美,抱定以无声对抗猜测和质疑的喧嚣,以不语抵御众口飞唾的攻击。她以为深谙“谜底”,希望总会降临。

  但小说的结局是悲凉的。灯灯小小的生命向着追寻自由的方向消失了。他的死亡是对畸形人性的无声抗争和控诉。明道美执拗地把他的骨灰装在小小的黑匣子里,带到上海,把永久的谜团留在了戈壁。她埋葬的一段爱情已成为心头永久的痛。

人生路上的珍珠——读虹影散文《女性的河流——虹影词典》

山东聊城/崔会军

  虹影散文《女性的河流——虹影词典》,全文十一个页码,包含四十七篇短文,根据篇幅内容,有的一千多字,有的就是一句话,多数在四五百字。这一段段文字,文本纯净,是她人生路上的珍珠,散落着,随意自然地呈现。

  开头第一篇《问题》,第一句,就吸引我了:“在生活中,我们尽量可以漠视任何不愉快……”这一句就是温暖,就是教人把握生活,在生活中遇到难以把握、举棋不定甚至一些坏消息、不喜欢的人,处理不了的事情的时刻,拿出一种勇气、坚毅,一种生活态度。这句话瞬间让我有一种明亮的感觉!

  小散文的内容多种多样,题材丰富多彩,饱满多汁。我像在一个明净的太阳初升的早晨,在野外采摘了一大把新鲜多汁的蓝莓,给我愉悦、满足和足够的从容淡定。《理性》《时间》《为谁而活》《磨难》《童年的内核》《叛逆》这些小作品里能看出来虹影的坚强、坚韧和执着,包含她过往生活的点滴。能看出来,短短小文,每一篇都是作家本人的写作感悟、生活感悟、行走踪迹和痕迹。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到哪里悟到哪里。文笔理性、冷静,这样的写作方式不用一气呵成,平常写出来,写好之后整理,就是一篇大散文。

  虹影是一位拥有很多读者,著名的、有传奇色彩的英籍华人女作家。她说:“我想说的,都在我的文字里。”虹影独特的努力方式和经历是一个奇迹。虹影积极向上,写诗歌、小说、散文,她勇敢和自信地说:“我的每一首诗都是自传。”这些小文里面更吸引我的是与写作和阅读有关的内容。有我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比如《写作计划》《写作风格》《少年读物》《小说与诗歌的区别》《作家与评论家》《读书》《后朦胧诗》《边缘写作》等,对我有启迪。文章虽然短小,却有磅礴的力量,诱发我写作的激情。原来,长散文也能这样写,由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小散张组合。

  生活是残酷的,充满磨炼,虹影一路寻找“安全感”“自由”。她灿烂的生命之花,让时光逆袭,在文字中拓展精神空间。虹影就是一个为文学而生的人,这篇大散文的内容丰富多彩:《摄影》《恐惧》《成功与失败》《叛逆》《重庆》《铜元局》等没有边界,说明她的心也是大的,没有边界。

  虹影疯狂读书,疯狂写作,靠写作养活自己。我非常佩服她的这种坚韧,在当今社会,她的决心、内力、耐力,提供了一个范本。在写作中,她不断延伸和拓展自己,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人生。虹影很清醒:“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写作的原动力来自哪里。”文本中个体记忆和生活现场的阐释,打破思维局限,升级心中的定见。

  她的意识很先进:“时代变了,可能要不了多久人们就不用结婚了。剩女这个词也会过去,人怎么活是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而且有她的理想在里面。”她看得很远,走南闯北的人,视野超前。虹影的文笔大大方方,明了简洁,直接表达想法、方向。她善于直抒胸臆,有感而发。她痴迷、疯狂地写作,换来精彩人生。任何题材到了她这里,不掖不藏,用犀利的笔触,变成文字。

  人这一辈子,会经历很多,会得到和拥有,也难免会遇见无法理解的事情。虹影说:“写作对于我来说,是找到一个跟这个世界发生关系的媒介。我是一个特别孤独的人,不愿意和这个世界发生联系,写作让我与世界有了联系,让我得以生存。”从这些短文里,看出来虹影的心路轨迹。仔细想一想,我自己也是,是因为写作,才与这个世界联系更多。愿意在文字里,倾谈和倾诉。

  虹影带着她的梦去过很多地方。她的脸上一定有憧憬,她的眼里,一定有光芒。虹影每到达一个地方,每离开一个地方,都与她的心境有关,与她写作的愿望有关。好像岁月并没有消解她的激情,多年过去,虹影写了一大堆的书,她还是那个激情的写作者。

新冠时代的爱情——评王秀云中篇小说《凤凰于飞》

陕西西安/阿探

  王秀云的《凤凰于飞》,以对已拥有美满爱情有预谋的颠覆,以颠覆爱情行动的绝弃,深化了爱情的品质性内涵,这不能不令人惊喜。这样的构建模式,令人不由得想起了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所不同的是王秀云以神性感召最终化解了所谓爱情的执着纠结,使排他之私爱升华为大爱无限,完成了中国式小说品质构建。

  小说开篇以梦境虚幻之不逮与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精神隐喻,开启了中年女人程伟伟的爱情纠结及虚妄。无论是梦境中树上跳来跳去的卢秘,还是卡尔维诺笔下的男爵,既是女人程伟伟的灵魂纠结动影的投射,亦是她与卢秘有缘无分最终结局的昭示。那幅题名为《凤凰于飞》的画,只是程伟伟青春飘逸的延宕与驰思,坚实的现实生活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节奏,这也是叙事转进的交接点。小说从第一节转入富于现实逻辑的叙事,现实中的爱情,或许更准确地应该称作婚姻,是两个家庭、两代人共同托举起来的琐碎日常。安居乐业之后的程伟伟,在貌似美满的婚姻中发现了缺失,如同安娜·卡列尼娜在刹那之间发现了生命的缺失——爱情究竟去哪儿了?作为丈夫的廖中飞则认为,老夫老妻奢谈爱情过于幼稚;而程伟伟认定爱情对于一个女人不可或缺。于是,无所事事的必然结果是无事生非,程伟伟开始怀疑丈夫对爱情的忠诚度。女人程伟伟沉溺于完美爱情不得的失落中,男人廖中飞作为医生则处在对医院呼吸科医患的种种担忧中。作为夫妻,灵魂上的距离肯定是存在的,亦是正常的,于是这种距离导致程伟伟的“犯险”。

  无疑,程伟伟追求爱情的信念是坚定的甚至是果敢的,她完全做好了“出逃”的准备,甚至她期盼护士徐迪成为她提出离婚的重大理由。离婚的念头源于同学聚会再次见到当年的恋人卢秘,记忆回溯到大学。青春的梦幻曲不仅因为卢秘的家庭变故断弦,更因着程父对爱情的强力阻击——与卢秘的见面。与廖中飞走入婚姻殿堂,有着廖中飞自身不懈的努力,更有着程父强大的背后策划。程伟伟多年后与卢秘的交流,再一次激发了彼此重拾多年前爱情的执念。于是卢秘选择了离婚,志在必得地来到瀛洲。对于廖中飞来说,当年打败强大情敌更多的在于幸运,如今情敌正大光明地来“夺爱”,直面与较量是必须的。廖中飞坦荡直陈,明确捍卫家庭婚姻。正面较量刚刚开始,突如其来的疫情终止了两个男人的较量。廖中飞因疫情被紧急召回并即将带队出征,他与亲人告别,并包容了妻子与卢秘。饭店、酒店、宾馆歇业,封城封闭,卢秘激情澎湃的“夺爱”计划被疫情搁浅,程伟伟原本重燃的爱情火焰被必须独自应对的繁复生活浇灭。虽然与当年的初恋独处一室,然而丈夫出征,生活仿佛被抽离了灵魂,空落落。

  程伟伟不得不去承担起曾经由丈夫担负的生活,担负起照顾老人孩子的责任。程父再次警示女儿,在抗疫中必须做丈夫坚强的后盾。他对卢秘的人生评判也是超常准确:不该撤退的时候撤退,不该进攻的时候进攻,必败。疫情的来势汹汹,廖中飞的大爱无惧、勇于担当,与之相较,卢秘、程伟伟的排他之私爱的激情,早已逃遁无迹。疫情与大爱最终终结了卢秘的“夺爱”行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也消解了程伟伟的“私奔”心念,回照小说开篇。这一过程,既是程伟伟精神成长成熟的历练,也是卢秘走向男人担当的锻打与淬火。疫情阻击取得阶段性胜利,曾经的两个爱情死敌,最终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疫情成为小说情节逆转的节点,无疑是自然天成的巧设,更是情感变奏的绝境逢生。爱情本义是什么?绝不是精神的虚妄,绝不是脱离现实的臆想,更不是抛弃至亲的决然,是担当的勇气与无私的奉献,更是责任的不弃。小说尊重人物个性与精神追求,从私爱到大爱,从家庭责任到社会责任,升华深化了爱情的内涵,重新捍卫了爱情之伟大。文本构建颠覆中有化解,化解中有腾升,不失为一部好小说。

浅谈《东坡寓惠记》——评申平小小说《东坡寓惠记》

湖北武汉/刘怀远

  惊喜地发现,《作品》开始刊发小小说了,这对于小小说作家无疑是个喜讯。作为一个小小说作家,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试谈一下作品杂志小小说开篇作品《东坡寓惠记》。

  小小说虽篇幅短小,但同样需要大的空间、大的视野、大的场景,才能使小小说在有限的字数里,闪转腾挪,有所作为。《东坡寓惠记》这一组三篇小小说同样是这样,跨越千年时空,讲述了苏东坡寓居惠州的故事。小说依托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采用了魔幻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遇仙记》上来就打造了一段即使苏东坡本人看到都会大吃一惊的东坡梦中梦:苏东坡的嘴不见了!为什么苏东坡的嘴会不见了?离奇不?荒诞不?是无稽之谈吗?不是,荒诞的背后是有缘由的,是让人同情和怜悯的。苏大学士年纪轻轻就科举高中走上仕途,本该在人生的花季步步高升,然而,命运却让他从繁华的京城一路被贬外放,中间甚至经历了关进囚牢险些掉头的风险,原因何在?就是吃了嘴的亏,恃才孤傲、口无遮拦,导致祸从口出,几十年中被一贬再贬,从荒凉走向更荒凉。

  苏学士也曾赋诗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别人的嘴丢了,不是好事,苏东坡的嘴丢了,对他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这时,小说中请了八仙中的神话人物何仙姑出场,她采用高科技手段在湖面幻化出苏东坡因嘴得祸的几个重要场面,希望苏东坡能够幡然悔悟,反省改正,不再惹祸上身。随后,小说把苏东坡的嘴在湖里仔细洗濯了,在炼丹炉里高温炼了,再重新给苏东坡安装回去。苏东坡会从此三缄其口吗?小说在这个时候戛然而止,让苏东坡的梦中梦醒来,留给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历史的结局,千年以后的我们是了解的。但作为小说,是极希望苏学士改变性格,学会察言观色一点点,学会逢迎阿谀一点点,改变生存生活的环境。作者可以虚构和营造小说的情节,却不可逆转历史。也正是生活的逆境,让苏东坡在黄州、惠州、儋州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词歌赋。

  嘴,害了苏东坡的仕途,坎坷的生活遭遇,某种程度上也成就了他的文学成就。福耶?祸耶?即使作者好心地编织了洗嘴炼嘴的故事情节、强迫苏东坡洗心革面的情节,依然不能改变这位文学骄子的性格。这篇仙气飘飘的小说在创作构思上,我感觉与苏东坡一生嬉笑怒骂、以苦作乐、豪放不羁的文风遥相呼应,行文飘逸情节传神。另两篇《化鹅记》和《失砚记》也是同样的手法,讲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物从哪里来,又会去哪里,缘来即来,缘散即散,顺其自然,都给人更深层面的对人生和万物的思考。

翅膀没有用来飞翔——评阿微木依萝中篇小说《我姐姐玖诗陌不见了》

广东佛山/茨平

  读完刊载于《作品》2021年第11期上阿微木依萝的中篇小说《我姐姐玖诗陌不见了》,心底产生一种久久不能释怀的悲怆。

  翅膀是用来飞翔的,这是动物世界里的普遍真理。蜻蜓的翅膀,麻雀的翅膀,雄鹰的翅膀,等等,无一不是用来飞翔的。就是鸡、鸭、鹅的翅膀,看起来不是用来飞翔,但也可以用来飞,尽管是笨笨的样子,飞不高,飞不远,也是在飞呀。

  如果人身上长出翅膀呢?

  飞翔是我们人类的精神梦想,像雄鹰一样翱翔蓝天。我们曾不止一次幻想长出翅膀来。然而,人类终是无法长出翅膀的,这是生理结构所注定的宿命。于是,翅膀与飞翔成为一种明喻,是梦想,是理想。

  俗话说得好,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哩。

  阿微木依萝的中篇小说《我姐姐玖诗陌不见了》,讲的就是姐弟俩胳膊窝里长出了翅膀的故事。

  阿微木依萝是位非常有才华的写作者。早年的散文清新自然,是原生态的,没被污染的,兼有灵动气质与对现实的抚慰。这些年着力于小说,她一下子变成了神秘主义者,用巫术般的语言解构现实中的困境。她没有做别的事情,只是大声说:来吧,别精神痛苦了,我这儿未必有伤口贴。

  姐姐玖诗陌可能最不应该长出翅膀来。封闭的小山村不适合生长理想,一个睡羊圈的小姑娘更不适合生长理想。所以,当胳膊窝里长出翅膀,她没有想到飞翔,而是感到难看、丑陋。世俗的目光也是这样,瞧,她那样子,真是个怪物。于是,她害怕、自卑,极力隐藏。这很像我当年的文学梦,是一件羞于见人的勾当,怕人知道,怕围观、耻笑。正在生长的翅膀是很难隐藏的。姐姐玖诗陌只有出走。这是她第一次不见了。

  弟弟阿克是在寻找姐姐的过程中胳膊窝里长出了翅膀。这本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可他也不知道,翅膀是可以用来飞翔的,却从姐姐玖诗陌那儿发现另一种作用,明天表演团的表演。我读到这儿是泪流满面。玖诗陌表演的并不是她美丽的翅膀,而是拔除的过程。我时常想,理想应该有的,但不能成为一种表演。但现实的残酷是,把理想当作一种表演已不能满足吃瓜群众的胃口了。他们热衷于观看理想一次一次被拔除。他人理想拔除时有多痛苦,他们吃起瓜来就有多兴奋。生长、拔除,生长、拔除,姐姐玖诗陌是痛苦的,也无奈。当她再也无法生长出翅膀来表演拔除以满足吃瓜群众的兴奋时,再一次不见了,似乎是宿命。而这次,可能是永远地不见了。

  姐姐玖诗陌无疑是个悲情人物,而弟弟阿克却是个悲剧人物。他混在吃瓜群众中观看姐姐表演翅膀拔除,也体会了姐姐的痛苦,但姐姐隐退之后,他却接上姐姐的班,表演起翅膀拔除来。姐姐的表演是痛苦的,他的表演却是兴奋的。他似乎是天生适合做表演翅膀拔除的事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没有哪件事是天生的,弟弟阿克是让现实巫术制造出来的假象进入自欺欺人之境。

  不知道翅膀可以飞翔就算了,还去表演?表演翅膀就算了,还表演翅膀拔除?不知道表演翅膀拔除很痛苦就算了,知道痛苦了,还说自己适合?弟弟阿克的悲剧命运就悲剧在这里。可以预见,他的结局不会比姐姐好,当身体再也无法生长出翅膀时,只有不见了。

  姐姐玖诗陌不见了。弟弟阿克也将不见了。这人世间,还有许许多多像玖诗陌、阿克兄弟姐妹不见了,能不泪流满面吗?

虚实相生的艺术表达——评申平小小说《东坡寓惠记》

河南三门峡/张中杰

  微篇精选《东坡寓惠记》(首发《作品》2021年第12期)是申平苏东坡系列小说最新力作。他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和玄幻变化的虚构相得益彰,对历史之实与艺术之虚把控精准到位,使三个微篇既浑然一体,又独立成章,读来妙趣横生。

  打头阵的《遇仙记》自然实力不菲。开篇写东坡睡觉,夜起丢了嘴巴,立马揪起读者一睹为快的阅读好奇心,从而引发床上地上找嘴、无嘴难辩偷窥女人洗澡之冤、仙姑笑戏因嘴被贬之祸、发现怪人两张嘴、葛洪炼丹炉前烧嘴还嘴一系列夸奖而生动形象的奇闻轶事。东坡与儿子苏过登上博罗泊头码头罗浮山,是东坡惠州从政的史实,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千古佳话。如何从仅有的简单资料时空中“位移”出一段合乎情理的传奇,作者巧妙地虚构出三人住于冲虚观道士邓守安处。罗浮山开创者为晋代葛洪,最高峰飞云顶据说为八仙聚会之所,而白莲湖为何仙姑沐浴地。这样一来,何仙姑的洗澡被东坡意外“偷窥”,双方未认出前的误会,仙姑讥笑东坡因口无遮拦而屡次被贬便晓畅自然,无违和感。何仙姑借玉手回顾东坡讥讽王安石不懂诗、辩司马光为“司马牛”、授课时训斥即将上位的太子及嘲笑章惇的“祸从口出”之举的真实史实,还原了东坡的忠直秉性,这是小小说阐释主人公形象的核心。为了圆“丢嘴”究竟丢于何处一说,巧妙设置了道教鼻祖葛洪捡拾了东坡的嘴,洗嘴烧嘴还嘴。烧嘴时,东坡“长嘴的地方隐隐作痛”,细节上的互动生动形象,别有韵味。葛洪作为故去先人许是沾了仙气,“吹了吹”“往东坡脸上甩过来”,这段梦中奇遇便是亦真亦假,令人难辨。至于东坡嘴巴还原之后是否依然守心直口快个性,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巨大。

  中题《化鹅记》里,东坡与待妾朝云儿子苏过自定州大半年跋涉,至合江楼,游览飞鹅岭和丰湖。这段史载之实如何点石成金,确是对构思布局功力的考量。对于贫苦百姓而言,由于泡在水中的木头易腐而不能架桥,又无钱乘船,不愿费时绕行,迫于生计,背柴负重涉水而过是无奈的唯一选择。这也是当时百姓真实的生存状况,朝云远离钱塘故土,却心系庶民,视他乡为故乡,欲化为天鹅之举的夙愿,便顺理成章。关于百姓无桥可过,朝云化身为天鹅,作者并没有交代其间的必然联系。而这恰是作者把握虚实的高明之处,看透不说透的冷静正好留给读者揣摩思考的空间。朝云善良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虽不着一字,但仅用一个“化鹅”境界全出。后者之虚建立在前者之实基础上,因而显得真实可信。结尾“从他们头顶飞过”,尽管令人感到神奇,却不觉旁逸斜出和任何突兀。

  尾篇《失砚记》是《化鹅记》的自然承接。东坡与朝云苏过从合江往嘉祐寺动身时失梅花砚,朝云抖布袋未果,苏过返回找而不得。这些历史过往如朝花夕拾,不须强调其有无。但作者仍假借被贬黄州,强调与定惠院佛缘,达到以假乱真之效果。梅花砚的来历,言称为兄弟江边游玩斗蛇,偶遇蛇钻入土中,挖出七个白点自成梅花的天然砚台,当是虚幻之说。围绕三人反复觅砚而无策,末尾插了段博罗县令林抃林天河拜访苏东坡,东坡仅上一菜便开喝酩酊大醉,堪称虚实结合神来之笔。人往往心中藏事易醉,东坡忧思梅花砚必小酌即醉。次日上午醒来,“突觉枕下有硬物”,梅花砚失而复得便意味深长。究竟是人老健忘产生幻觉,还是骑驴找马?还是林天河县令“挑担提肉”里藏了那个“梅花砚”,当作礼物送东坡?令读者冥想难解之处,是一个还是两个砚台?果真,此砚又如何瞬间飘移辗转到县令手中?真真假假,费人思量。这正展示出作者虚中有实,实中藏虚的高超的艺术把控能力。

  毋庸置疑,小说中大量动词和象声词的运用,充满画面感的语言,充满张力,使虚构有了生动的依托,令人如身临其境,与人物产生互动,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甚至产生与东坡等古人对话的冲动,尽展虚实之妙,令人畅享舒爽的艺术之美。

好的文字就是一剂良药——浅谈朝颜非虚构《陪审员手记》

江西乐平/邹冬萍

  在我看来,好的文字就是一剂良药。写作则是斟酌处方并完成处方的过程,既救人,亦度己。心有隐疾,读一篇有启迪性的好文章往往就能不药而愈。

  作家朝颜,就是一位妙手回春的医者,擅以望闻问切的方式,开出一剂又一剂的良方来。在她的散文集《天空下的麦菜岭》中,我所读到的药方是“乡愁”。乡愁是一条盘踞在她心口的毒蛇,一口一口吞噬着故乡的黄昏与明月。她以琉璃质的文字,瓦蓝色的轻愁,书写一个人的村庄史,完成对故乡的抒情。这是结籽的丁香,是盛放在故乡原野上的一枝小清新。同时对徘徊在精神原乡之外的阅读者来说,更是一味足以解毒的良药。

  在散文《通灵者》中,她以旁观者的清醒,对乡村遗传至今的愚昧及固执的信仰进行深度的阐述与剖析。这里有她源自其血脉深处的悲悯亦有后天思考所获得的丰富养料,在人间烟火中百炼成钢,有了手术刀的雏形与锋芒,足以剜除根植人心的痼疾与毒瘤。

  “岁月多么无情,岁月将太多没活够的人封缄进岁月。”然而活着的人,仍要在血脉传承中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古陂的舞者》,文字依然清丽,思想与写作的广度却愈发地凸显出来,有了古陶般的厚重与质地。“一颗种子的落地,是一次生命的偶然。但土壤的肥沃、气候环境的适宜,却对一棵树的枝叶参天、根系发达,构成了一种必然。”这样的句子,又成了丝绸般的柔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去,读者的心就被这样的文字所融化,治愈心灵的沉疴。

  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在质感散文《陪审员手记》中,朝颜正是将一幕人间悲喜剧毁灭又撕破后给我们看。

  透过表象看实质。朝颜在文本中所要表现的并非类似影视剧中手撕渣男的狗血剧情,而是案件之外的情理法的纠葛延伸以及女性意识的自我崛起。原告玲,作为一名公职女性,有着不低的文化与素养,也难以避免在“男尊女卑”的陋习中沦为可悲的牺牲品,用一场长达16年的婚姻祭奠了青春。离婚,与其说是她女性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我更趋于相信这是她在婚姻与爱情、血脉与亲情间反复挣扎与纠葛导致绝望之后的自我救赎。将前夫一家告上法庭,争夺属于自己的权益,才是她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

  想必玲亦是经历过甜蜜的爱情、丈夫的宠溺,直至传宗接代的任务无法按照婆家的心意顺利完成,被逼着一步步坠入深渊。从生命的高光至跌入生育的渊薮,旧思想的桎梏令她一再忍让。至于何时何地,原告玲终于觉醒,鼓足勇气从一地鸡毛的围城中走出,我想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终于觉醒,有了足够的勇气与力量从婚姻的枷锁中自我解救出来,甚至能做到气定神闲地坐在法庭上静候一声法槌的敲响。

  反观被告方,一家人狼狈出场。其中一个身心停留在孩童时代的被告甚至落座在陪审席位上。闲笔一支,却是最佳的隐喻——被告一家的所作所为,其实是披着无知外衣的自私与蛮横。不过是这家人依仗原告为母的慈悲,利用拥有双方共同血脉的逝者“伟”来博取同情,妄图以情代法,进而达到侵占他人财产的目的。

  此刻,空中飞来飞去的都是言语的刀子,闪着尘世间最冷的光芒。或许对原告玲来说,夺回对方最在意的房子,就是惩罚对方的至佳法宝,也是对不堪的过往的告慰。

  “阔大时空中,人人皆为过客。玲是前夫家庭的过客,伟是生育链条上的过客,军和他的家人是一栋房子的过客。往深的说,谁又不是世间的过客呢?”朝颜正是以这般言简意赅的点题,破防了读者的心。

  而这剂猛药,是否能真的破除生长了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的毒瘤呢?我想,答案早已昭然若揭,就隐藏在朝颜的《陪审员手记》中,等读者诸君自我解答,自我觉醒。

仰望精神圣地 探寻江河源头——王剑冰非虚构《江河仰望》读后感

湖南长沙/蔡虹

  阅读《江河仰望》,不由得联想起纪录片《话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时万人争相观看的收视盛景;后来播出的《再说长江》采用高清摄像,美轮美奂的画面,让观众对滚滚长江出千峡纳万川沿途自然风貌人文风俗的发展变迁,有了更全面和直观的认识。两部系列片均从长江源头的青藏高原开始,通过视觉语言对这部片自然人文之源的神域进行了介绍。随着央视镜头走马观花后,回头再来品赏刊载于《作品》2021年第10期的这篇质感记录,其深切细致叹为观止、回肠荡气跌宕起伏的现场感,恰若身临其境使人难以忘却。

  这部作品由“神圣的诱惑”“仙境中的惊叹”“唐蕃古道”“圣洁的各拉丹冬”等十部分组成。作家王剑冰以时而笔走龙蛇行云流水,时而顿挫抑扬铿锵不断,交替变换的节奏进行记录,再现了2017年6月间他在青藏高原,从青海玉树开启探寻长江南源当曲源头、澜沧江南北源头、进入西藏安多县长江正源各拉丹冬的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那趟挑战身体承受高原极限、直面随时可能遭遇塌方雪崩或陷进沼泽泥淖、考验意志荡涤灵魂的探源之旅。

  即使源奥而派生“江源如帚分散甚阔”,探寻长江之源的文字记录,上可溯自战国下直至明清,先祖们无不在对孕育滋养了中华儿女和中华文明的这条母亲河,进行漫漫的溯源寻根。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不断的科学考察,1978年1月13日向世界宣布:长江源头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西南侧的沱沱河,全长6380公里……

  透过影视镜头,可鹰隼般俯瞰宛如雪白哈达的万里长江。若说汇合长江三源似串珠链的话,《江河仰望》则似嵌入其中的母珠。这篇心灵膜拜的厚重文字,让人敬畏仰望从雪山中走来、沉淀大自然沧海桑田、孕育出生生不已的中华民族和文明的这条浩瀚长流:“在我的感觉里,那是一片神域,……玉树州杂多县西部是长江南源当曲的发源地,治多县可可西里是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的发源地,长江三源在玉树汇合称作通天河,流出玉树巴塘河口后改称金沙江。……一个个神秘的地名不断吸引着我。现在,邀请来了,尽管来得有些迟。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我的眼前已经展现出一道壮丽的景象:远处的雪山向这里仰望,周围的冰川向这里集结,还有大团的云朵向这里飞奔。”

  只因向往捧起源头的那一掬水,不知能否成功,也不知可否坚持到最后。随着雪雨晴阴轮番变换的天气、若隐若现反反复复的高原反应、无路之路步步陷阱的前行之径,终于理解先祖们几千年来对长江源头探寻的进程为何那么缓慢。

  缓慢其实未尝不好:“终于看到那块矗立在一片水边的长江源石碑。文扎站在长江源碑所在的地方,说上次他来,碑石后面就是冰川。那是2002年。……现在的冰川呢,一点点往后退了,一直退到各拉丹冬雪峰附近。文扎的身后,竟然是一片高高低低的石滩。多么让人心惊。”仅仅15年,积淀了亿万个春秋的长江源冰川,就因全球温室效应已步步退缩到了远远的雪山。因此对1994年1月18日殉职的青海治多县委副书记、40岁的索南达杰致以崇高敬意:“唐古拉山乡以北的广阔地域,就是著名的可可西里。它是世界自然遗产,而且是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遗产地。索南达杰就是在保护可可西里藏羚羊的任上殉职。”

  2000年国家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以便于纵横交错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在青藏高原奇迈辽阔的胸怀内、梦幻仙境般的美景中,昼夜滋润着淳朴好客、自由满足的藏民和生命力旺盛的各种动植物,始终奔腾不息百川归海,不断演绎出民族融合的文化经典……

  这篇非虚构作品中,有两句若珠玉潜水义生文外、伏采潜发秘响旁通:“文扎说那就是呼唤周德。呼唤周德,好有意思的一个地名,让我们呼唤好久。”

  作品 2022年6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