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卷首,我们总是偏爱聚焦新人。不仅因为新人需要关注和鼓励,更因为新人给人惊喜与期待。大力推新人是《作品》这几年坚持的方针。一批本省作家从“文学新粤军”走向全国。今年我们加大了对90后的推介,仅本期而言,就发表了文西、三三、周朝军三位90后的小说,以及廖莲婷、若颜、胡游、庄凌、徐晓、向茗、徐方方、玉珍、顾懿初、高短短、黎子、蓝格子、乐缪共十三位90后诗人的诗作。
先说周朝军,生于1990后的他实则已非文学新人,这两年,他已在国内重要文学期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我们看中他的《抢面灯》,并不在于这部作品显示了作家渊博的学识,不在那些眼花缭乱的技巧,不在那象征与隐喻,更不在作家写作时的自由无拘;诚然,这些都是优秀的品质,据我们观察,拥有这些品质,在90后作家中颇为普遍;我们看重的,是90后周朝军,在处理饥饿与性这样沉重而复杂的题材时,所展现出的与前辈作家截然不同的方式。于是我们看到,发生在中国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以及由此导致的饥饿与人性扭曲的灾难,在90后的笔下,得到了不一样的书写与探究,仅此一点,《抢面灯》值得推介。
本期头条,是唐诗云的处女作。相比90后,生于1985年的唐诗云开始小说创作实在是很晚了。唐诗云是记者,采访过财经、文化界的一干大腕。用她的话说,接触下蛋的母鸡多了,自己也有了下蛋的冲动。作为第一枚蛋,《得一》展现了作者具有成为优秀小说家的天资。和周朝军不同,唐诗云在创作中将才华收敛得严严实实,只是遵从于传统经典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用干净利索、朴实无华的语言用心刻画人物,让人物行走,让人物的命运说话。同为武汉人,唐诗云笔下的姚得一,总让人想起池莉笔下那些武汉嫂子:精明、泼辣、风风火火、敢爱敢恨,却也因此而将生活过得一地鸡毛五味杂陈。
自然,我们还要感谢阎连科、衣向东这样的大家、名家,他们的支持,让《作品》在保持新锐的同时又醇厚醉人。
作品 2016年3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