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
张千一词 曲
呀啦索哎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
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
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
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
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
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
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
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
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赏析]
只有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
被喻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全世界最高最大的高原,是神灵的化身,圣洁、神秘而美丽。青藏高原,被遥远的牧歌吟唱;青藏高原,成了内心深处的传奇;青藏高原,是关于雪山、草甸和理想;青藏高原,是关于庙宇、荒野和流浪;青藏高原的梦,是关于自由的梦;关于青藏高原的梦,是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梦。
即如西行之理塘格聂,你会有朝圣的经历。冷谷寺,有股神秘的气氛:右侧悬崖上,有一道长长的经幡转折往复,不知是被哪个虔诚而勇敢的信徒挂上去的;墙上的壁画历久弥新,精细入微地传达着神秘的寓意;正殿门槛,被一种庄严肃穆所笼罩,它度过的八百寒暑初始,西方正是黑暗愚昧的中世纪。圣湖,难以触及的神秘:朝拜圣湖的路上,山崖扑面而来,坡陡约八十度,悬挂着一道名叫肖扎瀑布,是肖扎湖泻下的神秘的帏帘。天堂,美丽圣洁的景象:徒步在天堂,像在画里,迎着斜阳,行走在寂寥的旷野上,循着流水,行走在五色彩林边;心怀留恋,行走在格聂神山脚下。此时,心,常驻着一片完整的蔚蓝,拥有着一片不为人知的广阔。
如果你想探索夜空的神话,高原就充满着诡秘,静穆夜色里的星空,显示一种高远的美、旷古的美、苍凉的美。天空透明,一轮满月(或是月牙),恬静得让你赏心,陪伴它的星星,忽闪忽闪着眼睛,仿佛与你亲切交谈,望着漫天它们,像观赏灿烂耀眼的钻石,清晰得能照亮心底最深处的角落,那莫名的激动,使你懂得什么是古老而幽邃,什么叫眷恋与渴望。
1994年的偶然的机会,张千一受命为电视剧《天路》创作音乐,他从没有到过西藏,他只能通过观看《天路》剧本和影像资料,从中受到启发,他张开了想像的翅膀,想像出这快土地是那么的神秘、那么高远,那里有很高很高的天空,有神秘高贵的布达拉宫……于是就创作出了《青藏高原》。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起始两句均为九言疑问句式,揭示出历史的沉重足音,古老大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恋,把一种沉混凝重的、历史的、怀乡的情愫带入短短的抒唱之中。接下来两句作答,反映出历史足音中永不封冻的眷恋和生命张力。
是的,雄伟壮丽的青藏高原对于人们总是散发着无限的吸引力。如果说,直插云天的冰峰是磨砺人类意志、测量人与自然较量的试金石,虔诚的朝圣者把晶莹的雪山看作是涤荡尘世俗念、提升自我心境的圣地,那么,青藏高原还意味着:这片“世界屋脊”地球上的“第三极”,高原上的冰川、地壳运动、大气环流、高原生态、矿产、植被、动物等等,无一不是无言的歌,诉说着人类起源及早期人类生命走到今天的奥秘。从亘古走来的人类,一路上留下的是生命、依恋、怀乡、开放、发展、和谐的旋律。
“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如果从人类的起源上说,我们必须向历史走去,再在源头向今天走来。人类起源有“非洲说”与“亚洲说”,后者更为活跃。随着亚洲、尤其是中国的一些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青藏高原对于弄清人类起源与进化问题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青藏高原和它的外围虽然地理位置靠南,但因地势高而具有中、高纬度地区类似的生态环境,十分适于远古猎人生存,这是向历史走去。而从历史走来呢,华北黄土高原在陕西发现的蓝田直立人化石,随着人类走向文明,中国为人类创造出灿烂的文化,仅如四大发明,为今天开创航天事业奠定了由梦幻变为现实的基础,人类的进步与开放,战国的变革,盛唐的开放,今天的腾飞,又是一首探索的歌。
而谁又能用最清晰的科学的语言来回答这一切呢?我们说只有艺术可能、也完全可以回答它。歌词“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那就是青藏高原”,以一座座青山为象征物,含蓄地赞美了生命的涌动与坚韧,渴望的永恒与凝重,也体现出创作者对这种自古以来永恒生命之河的盛赞与钦佩,抒发出人们对青藏高原永恒的深沉的爱。它是一种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合一的歌。
写至此,又不能不令人想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他可是没有到过洞庭湖的,仅根据对太湖的了解而通过想像来写成的《岳阳楼记》,可文章对洞庭湖写得惟妙惟肖;而张千一正如范仲淹,因此不能不说其是大家的手笔,只要你看看我们开头的文字,你就一定会发出惊叹的。
张千一更是高明的作曲家,他以明朗高亢而富有藏族风格的旋律,热情地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
全曲为羽调式;节拍以四四拍子为主,间插以四二、四三拍子,引子为散板;曲式结构为有引子、前奏的二段体。
引子开始,唱出一个明朗、高亢、山歌风的衬腔,把人们带入到辽阔的青藏高原的意境之中。接着,由器乐演奏深化了这一音乐主题。
A段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作为全曲音乐主题的集中体现,具有秀美、明亮、亲切的特征;第二乐句继续承接着这一特征,切分节奏的运用使之更具活力;第三乐句作为一个转折,主要在前半句的音区和旋律音调上发生了变化,较低的音区和较为低回委婉的旋律,使感情表达更显真挚;第四乐句开头出现的后半拍起唱的节奏,使之既富有变化,又富有动力,后半乐句的旋律与第二乐句的结尾相同,使之具有“合”部的特征。
B段以宽广的衬腔开始,接以和引子相同的五度跳进为特点的藏族山歌音调,并以此贯穿于B段的各个乐句,使歌曲的明朗、高亢的山歌风格得以更为鲜明的体现。在第二段歌词的最后,还以扩充节奏和提高音区、扩展旋律的手法,变化重复了结尾乐句,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尽情地抒发了对青藏高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然而,一首歌的成功,更需要歌唱者的艺术表现,因此欣赏歌词就不能忘记他们。
提到《青藏高原》这首歌,第一想到的就是李娜那穿云入霄般的天籁之音。这首歌曲的成功也应归功于李娜客观准确的演唱。李娜演唱《青藏高原》这首歌时,追求一种自然的、纯朴的、富于冲动性的民族风格,她吸引了藏族民歌的唱法,然后又加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听起来,时代感强烈,但又保持了青藏民族质朴、激越有韵味。音乐响起,“呀啦索……”的声音直接由引子传出来,让人感到是从天而降。声音飘荡、纯朴,而且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给人以天籁之音的感觉。她对于每个字、每个颤音的处理都已经把歌唱三种境界——声音的个性,艺术的个性,技巧的个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尤其是技巧的个性已经臻于“李娜模式”。不由得使人想起了“蓝调音乐”,想起了惠特尼·休斯顿和她的“灵歌”,李娜唱中的民族个性即对歌曲的处理,与惠特尼·休斯顿的异曲同工之妙。整首歌的音域也是李娜式的,这种超化的境界已是旁人无法模仿出来的,这就是李娜演唱打动人心的地方。人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青藏高原》为艺术歌曲富于民族性的个性树立民典范,而成为经典作品。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