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大别山
王和泉 词 雷远生 曲
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
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啊一草把我留。
啊,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
缤纷的山花呀,不要摇落你惜别的泪;
挺秀的翠竹,不要举酸你送行的手。
啊,再见了大别山,再见了大别山,
你牵去我的一颗心,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
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啊一草把我留。
啊,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
缤纷的山花呀,不要摇落你惜别的泪;
挺秀的翠竹,不要举酸你送行的手。
啊,再见了大别山,再见了大别山,
你牵去我的一颗心,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
相逢又分手,握别众老友,
男女老少皆叮咛,盼我啊隔年再来游。
啊,再看一眼好乡亲,音容笑貌心中留。
慈祥的大嫂啊,快去照看你幸福的孙儿;
白发的大哥,让我祝福你健康长寿。
啊,再见了乡亲们,再见了乡亲们。
大别山呀养育了我,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
男女老少皆叮咛,盼我啊隔年再来游。
啊,再看一眼好乡亲,音容笑貌心中留。
慈祥的大嫂啊,快去照看你幸福的孙儿;
白发的大哥,让我祝福你健康长寿。
啊,再见了乡亲们,再见了乡亲们。
大别山呀养育了我,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
[赏析]
唱出了景性美与人情美的完美
为了让我们记起那个时代,记起知青这个名字,我们不能不选《再见了,大别山》,并作为艺术歌曲的典型,因为当时有多少知青喜欢唱它,以此抒发对农村的乡亲们的情感。其实这是军旅歌曲,在这片热土上洒热血的老战士,就是以此歌曲来表达他们对养育他们保护他们的乡亲们倾吐那份真挚情感的。
“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八位歌唱家演唱过并被中国高等院校作为教材的歌曲《再见了,大别山》,歌词以其亲情化的叙述,拟人化的语言手法,散文化的布局谋篇,再现了“老战友”对大别山这个革命摇篮血脉山水相亲相连、血肉难分难舍的情真意切感受。
一、亦情亦景,亲情浓郁。
“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歌词一开头就抓住了主体和人心,用了人们最常见的分别的情景和大别山人喜欢的生活习惯性动作的语句开头,开门见“人”。“清风牵衣袖”这一个“牵”字,把听众的距离拉近了,近到了可以亲切的表达深切情意的地步了!“清风”和“衣袖”仿佛俩个相依为命的人在一起,情在一起,爱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好像有一段说不完的真情故事连在一起,不愿分手的情谊溢于言表。情切切,意浓浓,惹得山石和草木都含情留人——“一石一草把我留”。而此时的人,在“山山岭岭唤我回”声中,“一步一回头”,要把这深情的山山水水,收藏在心中。在景中现人,而此景是感情化的景,而人是融化在景中的人,人呀景呀,难分难舍,真正达到了情与景天然合一、妙合无垠的境界。
“缤纷的山花,不要摇落你惜别的泪。挺秀的翠竹,不要举酸你送行的手。”山花摇落惜别的泪,一个“摇”字摇出了多少深情,已经是出神入化,你可以想想,摇是手的动作,“举手长老老”,已经无法解释此情此意了,因为无法诉说那惜别的泪,只有那山花的缤纷和泪连在一起,才能造出这绝妙的形态,缤纷的泪,不是手的摇动所能达到的,而是忍不住抽咽的颤动的惜别的情才能催落的。翠竹举酸你送行的手,这里的手如果实一点应是叶,竹叶,是向上的,故用一“举”字,而叶又是招动的,是频频招动的,此种情意已经让人激动不已,而作者却在翠竹前用“挺秀”,更是让感到高洁纯真的情感。本来有诗句“斑竹一支千滴泪”,这里没有化用,而是用举手送行,又和前面的山花,构成对举,举一以概全,这是意象的典型意义。读于此,就使人感到杜甫的“感时花溅泪”黯然失色了,因为他和鸟对举,鸟是有情的,染得不够,而用竹,又和前面的草,石,浑然相承,真是草木有情,人更何以堪!你看不是展现出来了:“啊,再见了大别山,再见了大别山,你牵去我的一颗心,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大别山的情谊,是用血泪写就的,想一想,新四军十万大军转战大别山,大别山人民为在这里流血的战士送饭送药,治病疗伤。同时还面对不红不白的土匪的暗中伤害。是大别山这深厚的历史背景给了这片土地丰富的内涵,或者叫人格化的内涵——只要你想起这片土地,就会想起这里的人们为革命甘愿奉献一切的精神品质。大别山的山就如同大别山的人,大别山的人也如同这大别山,一样朴实无华,一样善良纯朴,一样厚重无比。说到此,我们不得不这样说,只有生活在这里的“王和泉”和走出了这里的“王和泉”以及在以老战友的情怀回访这里的“王和泉”,才会有这支富有深厚感情的《再见了,大别山》。也许是由于王和泉是大别山的,或许大别山是王和泉深情留恋的土地,所以才又如此人性化的情感升华这段历史和这座大山。
二、景中的人,情浓于景。
在景中情的浓重的铺垫下,声声催发下,送别的人突兀了。这在艺术手法中叫蓄势,让情感向更高处推进。
“相逢又分手,握别众老友,男女老少皆叮咛,盼我隔年再来游。再看一眼好乡亲,音容笑貌心中留。”相逢又分手,是说太短了,太仓促了,虽然或许一年三年,可是怎能说尽血浓于水的深情,白天他们手拉手的观看当年的山水,诉说着用竹煮饭喂伤员的情景,他们手拉手一起劳动,诉说着共同消灭敌人的战斗,夜晚,他们抵足唠嗑,那家的小子就像当年的某某,谁家的日子怎么怎么红火,可是就这样的回忆和家常,又怎能唠完呢,因此用了一个“又”字,不尽之意又何止“三日不绝”,古人啊,你们的词语怎么这么少而贫乏。在匆匆中“握别众老友”,和当年一样,男女老少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当年情景又再现眼前,人们当年的希望的眼神、期盼的神态又深情的流淌出来,只不过不同的是今天是盼我隔年再来游。这是写乡亲们浓厚的送别之情。
我,而我呢,“再看一眼好乡亲,音容笑貌心中留”,这是最催人泪下的,听说歌手唱“父老乡亲”是长跪着唱完的,这是在报答着养育之恩,可此时此地,是战火中的情谊啊,有多少硝烟、有多少鲜血,才凝集的情义,是怎么能分舍得开。人啊,老了,而情经过沉淀后更浓了,还有那烈士的陵墓在凝视,在伫听。今天的幸福和昨天的艰苦融会出的情深意长只能用一句“音容笑貌心中留”来表达,若要想换成其他言语,实在是没有了。
人民和战士的情感,如果没有极高尚的情愫,是难以感受的。如果能再现历史,那么历史会给你一个确切的描绘的,但要用词语概括,恐怕在词典中难以寻找得到。
“慈祥的大嫂,快去照看你幸福的孙儿,白发的大哥,让我祝福你健康长寿。”在激动难以表达之时,我们的主人公只能说这样贴心的话,一声大嫂的呼唤,是这样的亲切,在亲切的声中,吩咐的只能是“快去照看你幸福的孙儿”;一声大哥,呼唤得多么的真挚,列宁说,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只一声“同志”呼唤,就能呼唤出血肉之情,就能呼唤出革命的情感,可是,在中国,有什么比一声“大哥”的呼唤再亲切不过的呢,他呼唤出人世间再也没有比此更亲密的情感,此时作为主人公的我还能说什么呢,也只有“让我祝福你健康长寿”才显得更真情。用血与火凝聚的情如一股情泉汩汩涌出。
“啊,再见了乡亲们,再见了乡亲们。大别山养育了我,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歌词采用反复换词的手法,将“大别山”换成了“乡亲们”,这一换,让大别山和乡亲们来一个等同,是大别山养育了我,是乡亲们抚育了我,大别山——乡亲们,乡亲们——大别山,山和人,人和山,还有我,连接成一个情的整体。情就是这样的融会的,请问还什么艺术比此更动人的?
第一段景,第二段人,如果说第一段歌词大多写景拟人,是写“虚”,那么第二段中,作者不回避,大胆突破一般歌曲专一写景或者专一写人的特点,直抒胸中真实的感情,把“慈祥的大嫂、白发的大哥”和送别战友的“话”和盘托出,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在前段虚的基础上,端出真实的人物,让听众感情有了真实的寄托,歌曲的意境增添了真实的内容,为突现和充实主题增色不少。这不能不说作者这一匠心独具,是恰到好处的。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能写出如此别具一格的抒情的歌词的不多,而曲作者更是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不能不说是词与曲是歌曲中的双璧。
《再见了,大别山》是为祖国与人民心中那片圣洁的土地而歌唱的一首完美歌曲,是一首景性美与人情美完美结合的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