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赏析《在太行山上》)

时间:2007/7/16 作者: 尘埃 热度: 103787

    在太行山上
 
    桂涛声 词  冼星海 曲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赏析]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翻开世界艺术史,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历史轨迹,凡是在国家存亡、民族危难时期,都会孕育出感天动地的音乐。你看,波兰,三次亡国的悲痛的经历,促使肖邦写出泣血椎心的《英雄波兰舞曲》;芬兰,不甘沦为沙俄的奴隶,民族情感激励西贝柳斯写出不朽的《芬兰颂》;中国,在日本铁蹄蹂躏下,民族精神就孕育出冼星海《在太行山上》,这几乎是历史留下的规律,也是历史巨人的光辉。
 
    读着《在太行山上》,仿佛在我们眼前再现了1937年至1939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太行山区与日寇奋勇作战的史实:在朱德总指挥领导下刚刚改编的八路军115师、120师和129师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在太行山,他们显示了战争之神的威力,连续创造了中国抗日的神话——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阳明堡战役、击毙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役等大型抗日战役。在这样神话的故事里演绎着《在太行山上》歌曲的音符:
 
    (一天,洗星海住处)
 
    冼星海坐在钢琴前边,看着谱架上刚刚写好的五线谱在试奏。他在自弹自吟地哼唱:“红日照遍了东方……”
 
    有顷,周恩来、郭沫若走进。
 
    郭沫若:“大作曲家,你先试唱一遍,我和周公当你的第一个听众,怎么样?”
 
    冼星海(为难地):“可惜,这首《在太行山上》是二部合唱,我一个人唱不了。单唱主旋律吧,意境和气势都出不来。”
 
    郭沫若:“周公,你看呢?”
 
    周恩来(沉吟片时):“大作曲家,你自弹自唱主旋律,由我滥竽充数唱第二声部,行吗?”
 
    冼星海坐在钢琴前,酝酿了一下情绪,在琴键上奏出了《在太行山上》的前奏……有顷,深情地唱出了“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周恩来轻轻地唱出了二部:“……照遍了东方……纵情歌唱……”
 
    随着冼星海和周恩来的歌唱,逐渐化作男女两个声部,非常动情地歌唱:看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同时,随着歌声化出太行山的军民报名参军的感人场面:年迈的母亲把儿子送给八路军;漂亮的妻子把一朵大红花别在丈夫的胸前;围观的军民热烈鼓掌……
 
    男女二部合唱化作惊天动地的混声大合唱: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那里灭亡!
 
    同时,随着混声合唱《在太行山上》的歌声,叠印一组画面:八路军和游击队出没在高山密林中;日军提心吊胆地在山林中搜寻前进;突然枪声大作,八路军与游击队冲出山林,把入侵的日军歼灭在太行山上。
 
    上述不是艺术的虚构,而是历史真实的记录。——它就是《在太行山上》诞生的真实的历史!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歌词用极其抒情的诗句开头,有人在心里提出这样的疑问:一是“红日照遍了东方”,给人感觉的颂词,二是“自由之神”怎么理解呢。其实,只要我们回忆从“七七泸沟桥事变”开始中国人民一直在灾难中展转的经过,只要我们寻索“中国会亡吗”的历程,我们一定在期待着有一天中国军队能奋勇抗日取得振奋人心的大捷。平型关大捷,使人们看到了中国不会亡的希望,如今,在太行山上,又开始了新的反击,这无疑是中国人民抗日的太阳,它的升起,正是中国的光明,因此用这一抒情的开头,显示了中国抗日胜利的希望;而“自由之神”,这是引用的西方的语言,更显示我们为祖国而战、为自由而战的神圣,冼星海同志曾说:“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我们毫不犹豫,她是急需那种伟大的救亡歌声来挽救的。只有民族性的壮气,才能启发整个民族的兴奋。歌声愈激昂悲壮,民族的前途就可以肯定是愈有光明。”(《致洛阳歌咏队的信》)正是这个精神信念,他看到桂涛声的歌词,更加激动,他要歌唱“自由之神”,他就采用宽广抒情的旋律,并配以回响式的二声部,造成歌声在群山中回荡的效果,使得浪漫主义的玫瑰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坚定气质完美的融合。
 
    在共产党哺育下的人民和人民军队,是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军队,人民和军队永远是血肉相连的,他们,为了民族的生存,敢于用血肉之躯,建筑起万里长城,人民是深明大义的人民,军队是无坚不催的军队,他们,只有他们,才是历史的主宰,是自由之神,因此歌词就抒发了这样铜墙铁壁的意志和力量:“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歌曲也在开始的e小调温暖而又明亮基调上开始展开,逐渐转到平行大调,变得气势豪壮,合唱也采用主调织体,用“看吧”、“听吧”和“母亲叫儿子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等处非常柔和温暖的音调,演义着歌词,抒发了子弟兵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展现着战争必胜的光明。
 
    人民的意志,“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的伟力,汇聚在太行山上,他们是神圣的力量,歌词就是按照这样的心理逻辑和艺术逻辑写下了:“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它,向人民展示出的是战争之神!冼星海更明确采用行进性的曲调,节奏铿锵有力而具有弹性,刻划了游击健儿出没高山密林中到处打击敌人的形象。
 
    战争,勇者胜;战争,得道者胜;战争,更是正义者胜!我们是抵抗外来侵略者入侵的战争,我们是肩负着抗击法西斯保卫世界和平重任的战争,中国人民不可侮,世界的和平更不可亵渎,“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是我们的誓言,也是和平的呼唤。这种革命胜利者的决心,在高音上以切分节奏唱出,果敢有力,这样充分张扬着游击队员杀敌取胜的坚强决心;音调向上推进,重复唱出: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我们说艺术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诗歌的艺术,而艺术歌曲的曲子更应是完整的艺术,因此歌曲在处理乐曲的尾声时,让结尾仍回到e小凋上,这样使得首尾呼应,完满而统一地结束全曲。冼星海的音乐,总是让人在磅礴气势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与不屈灵魂。而此首歌词也正是“英雄与和平”的坚韧不屈的歌,它是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浴血华北、震慑敌胆的艺术展示;是黄土岭上击毙日军”“名将之花”的强力佐证;是朱德元帅的名句“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百,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的姐妹诗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