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伏枥老骥的霞与墨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极光 热度: 14650
  韩继波
  在通读隋云新诗集后,我想为前辈隋云先生的诗集写些东西,但这些不得不从诗歌的产生与流变为开端。
  早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前,上古时期,在生产力极低下的原始时代,诗歌的前身——歌谣就产生了,歌谣是最早的文学样式,是上古先民劳动时共同的口头创作。
  在生产力极度落后、生产工具水平极度低下的上古时期,我们的先民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个体之间不协调的劳动节奏、减轻疲劳、激发劳动热情,而喊出的劳动号子,早期的处于萌芽状态的文学形式——歌谣,的确锻炼并发展了我们先民的思维能力、发音器官和语言能力。
  随着有节奏的呼喊发展为有意义语言的历史的到来,一种富于韵调和节奏感的真正诗歌便产生了,再后来作为一种有节奏的语言形式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先民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有形式,诗歌由此确立了它在人类文明中无法替代的地位。
  通读隋云先生新作,再来说说为何“不得不从诗歌的产生与流变为开端”。隋先生的诗作广泛涉及到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与信仰。在与他交谈的历次中,可以清晰地发现,他的作品离不开他对石油同行的感情,离不开近四十年扎根管道的参悟,离不开对膝下儿孙们的爱惜,但更离不开毕生工作给予他的滋养。如他所言,创作动力和灵感得益于自己四十年的基层工作经历。在与四十年的工作告别后,得机会写在纸上,让自己大脑老化得慢一些。换言之,他的创作离不开四十年的辛勤劳动,概括地讲,他的创作与先古诗歌的产生高度契合。
  高声朗诵隋云先生的诗歌,感受他朴实无华风格的诗作,体会他与工作割舍不断的情感。如:《我想》在我神清气爽的时候,是你给了我力量,把信念的道理讲给我听,生活与事业,让我们共同去开创。还如:《赞反腐肃贪》、《七一颂歌》、《共和国,请不要忘记》、《农民工》、《志愿者的心愿》、《或许》等。
  品读隋云先生的诗作,可以体察到托物言志传统情怀。在《拥有明天》中这样写到:“一生一世,瞬息万变,如何把握是个考验,无论耄耋之年或青春龆年,拥有美好的明天,是人人都向往的心愿,未来与梦想是伴侣,明天才是实现美好的前沿,只是,人间事事难料岂能天遂人愿。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昼夜更迭,称心的日子屈指一算,路怎么走要往远看,不然,磕磕绊绊在眼前,一生是庸是非凡,切忌,命中注定想当然,上天公平做出决断,为每人赋予发展空间。”
  通读诗集可以发现,隋云先生的表达方式多样,记叙兼顾议论、抒情并发描写。既有情感细节的毫发必现,又有抒情的蓬勃力道,大大方方地摆明立场之际,也不失循循善诱的劝勉。例如:“错与对,是与非;责有攸归,不抱怨,不气馁,重振雄威;人世间,多烦事,无可厚非;……朋友是一盆火,暖人心扉,寻求幸福生活,夙兴夜寐;朋友一生平安,长命百岁,让我爱你依然,终生无悔。”再例如:《今夜把你想起》中的这几句,“夜晚的风温柔,静谧,陡然间把你想起,头上两根散发清香的小辫,在我眼前总晃来晃去”。通过这样的表达,他的诗篇总能让人感受到和缓、淡然的力道。
  隋云先生的诗作,不以华丽修辞、抑扬变化、迷离色彩、大量联想、借古喻今为长,但是在诗歌的国度,在现实强于理想的当下,天下人为什么不效仿隋云先生用诗篇大大方方说出:我坚持我的信仰,我以过去的事业为荣,谢谢黑土地、管道给我的丰厚养料,虽然退休在家中,我至今,依然在现实中乐观挥洒,我用正直的审美诉说经历,我有的是坦荡自由!
  (作者系《中国石油商报记者》)

  北极光 2014年8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