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赏析《寒衣曲》)

时间:2007/7/5 作者: 尘埃 热度: 87264

    寒衣曲
 
    黎锦晖  词曲
 
    寒风习习,冷雨凄凄,鸟雀无声人寂寞,
    织成软布斟酌剪寒衣。
    母亲心里母亲心里,想起娇儿没有归期。
    细寻思,小小年纪,远别离,离开父,离开母,
    离开兄弟姊妹们,独自行千里。
    难记难记,腰围粗细,身段高低,尺无凭难算计。
    望着针线空着急,望着那剪刀无凭依,
    望着那针儿只好叹息,望着那线儿没有主意,没有主意。
    记起记起,哥哥前年有件衣,比比弟弟。
    寒歌声声,笑语殷殷,
    课罢欢娱欢不尽,绿衣人来送到包和信。
    仔细看清仔细看清,看罢家书好不开心。
    是母亲,亲做的新衣,寄远人,
    一千针,一万针,千针万针密密缝,穿来暖又轻。
    对镜对镜,不短不长,不宽不紧,新衣恰好合儿身。
    穿起了新衣不离身,穿起了新衣记起人,
    记起了人来眼泪雾零,记起了人来不能亲近,不能亲近。
    亲近亲近,具把新衣比母亲,亲亲母亲。
 
    [赏析]
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读着《寒衣曲》,就让人想起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诗被苏轼赞为:“诗自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诗中人物——母亲,不著一言,尽在行为和心情中,而又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一层新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赞颂了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而黎锦晖的《寒衣曲》,第一段歌词是对《游子吟》的演绎,第二段却不同了,直接细化当事者——子女穿上母亲寄来的新衣的感受和内心的感激,也就是说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形象化了。
 
    第一段歌词的开头,是将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扩写为“寒风习习,冷雨凄凄,鸟雀无声人寂寞,织成软布斟酌剪寒衣”,增加了气候特征,“寒风习习,冷雨凄凄”,用风雨,一言母亲当时缝寒衣的季节,应是深秋初冬了吧,因为从词前面的修饰语寒冷可以读出,一言母亲担心思念之情,尽管天气不是十分寒冷,但在母亲担心子女的心理,更觉染上一层盐霜,从“习习”“凄凄”词中读出。然而又不尽为“习习”“凄凄”,实质上是母亲对子女牵挂的“浓浓”“厚厚”的温情。这就有了下句“鸟雀无声人寂寞,织成软布斟酌剪寒衣”。夜已深了,人也静了,而母亲却用自己织成的最好的布——“软布”在打量着怎样为子女做一身合身的衣服。人物刻画得细致入微。这和孟郊的采用特写镜头把人物焦聚在线上,有不同的效果,孟诗包孕得好,是艺术的精华,黎显露得好,是情感的铺陈。
 
    “母亲心里母亲心里,想起娇儿没有归期。细寻思,小小年纪,远别离,离开父,离开母,离开兄弟姊妹们,独自行千里”,是对孟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改造。一是孟诗中的人物未行,而黎诗中已行,且离开母亲有很长时间了。这一改造就有了不同的文章要写了:孟诗的“意恐迟迟归”是担心子女长时间离开自己显示出母亲那种舍不得的情意,然而又不得不做出相反的行动,要“密密缝”,惟恐子女受寒遭冷,写透了母亲的爱;而黎诗却在写母亲的惦记:——什么时间能回来呢?——儿啊,你独自一人,是怎么过的呢?——人家父母兄弟姊妹在一起,有人疼,有人爱,你呢?母亲实在放心不下啊。这样左思右想,反复辗转,母亲内心的情思更加凝聚了。一是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生了变化:孟诗把临行时的千言万语的嘱托化为千针万线,“密密缝”就是“万万语”,因此不仅要做得细还要缝得实;而黎诗却在做人物内心活动的渲染,为衣服的裁剪蓄逝,真是各有千秋。
 
    黎诗下面的诗句则是对孟诗创造。“难记难记,腰围粗细  身段高低,尺无凭难算计”,是写人物心态,“望着针线空着急,望着那剪刀无凭依,望着那针儿只好叹息,望着那线儿没有主意,没有主意”,是写人物的神情,“记起记起,哥哥前年有件衣,比比弟弟。”是将心态神情融会展示。我们说叙事歌曲的歌词最难的关节是捕捉最能传情的细节,你看“难记难记”一句,是写尽人物心理态度,令人仿佛看到母亲左思右虑,是高了呢还是胖了呢,大概又长了多高啊,又增了多胖呢,人们晓得,鞋不增分衣不增寸的,于是啊自己想想也不觉犯愁,也不觉笑了起来。再来看四个“望着”,针线、剪刀、针儿、线儿,虽然是做衣服的工具,但通过“空着急”、“无凭依”、“只好叹息”、“没有主意”把人物焦急的神情刻画得细致入微,这是铺陈之妙。至此,把矛盾推向了高潮。那么怎么解决呢?记起哥哥,比比弟弟,一下子把解决方案抖落出来,真让人得到开心的愉悦。可这开心的愉悦,却是走了题的审美感受,因为此时母亲的开心却正是对子女蕴藏的极大的关爱。这就充分地体现了第一段歌词的主题。
 
    第二段歌词更是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一喜二报上。地点:学校;氛围:寒歌声声,笑语殷殷;事件:绿衣人来送到包和信;人物神情:仔细看清仔细看清,看罢家书好不开心;人物感受:是母亲,亲做的新衣,寄远人,一千针,一万针,千针万针密密缝,穿来暖又轻;细节刻画:对镜对镜,不短不长,不宽不紧,新衣恰好合儿身。这仿佛让人不是在读诗,而是品味戏剧或者在品赏情节生动的小说,是多么的拨动人的心弦,激起人们的欣喜。尤其是其中对镜自观的镜头:“不短不长,不宽不紧,新衣恰好合儿身”。这里且不言穿衣人的兴奋、自豪,只是说传达的母亲的爱,她比照哥哥的方法对了,她心目中子女的尺寸对了,她传送的爱意准确了。这包含了母亲的多少情感啊!正是这典型的细节,使得歌词照应得当,构成一体;也正是这典型的细节,才能产生后面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主题升华。
 
    孟诗最感人的理性诗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曾为多少人引用,也曾拨动多少人心弦,引出多少催人泪下的思念,人们只有一句话:“欲抱之德,昊天罔极。”这是人们无尽之意的内心话语。可在黎诗中,“穿起了新衣不离身,穿起了新衣记起人,记起了人来眼泪雾零,记起了人来不能亲近,不能亲近。亲近亲近,具把新衣比母亲,亲亲母亲。”这是形象的素描,第一长句中共有五个诗句,一二两句用“穿起了”领起,三四两句用“记起了”领起,这之间采用顶真的手法,道出了穿衣人情感变化的层递性,最后归结到“泪雾零”、“不能亲近”上,透彻地刻画出人物的不能报答母亲深恩的情感,也反映人物内心的痛苦。而怎么解决呢?歌词为人们设计了一个结果“亲亲母亲”。这是最典型化了的艺术结局,你想想,子女何能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正如那小草又怎能报答得了太阳的光辉,可母亲的唯一需要的是什么,应该是子女不要忘记了养育之情,这是最大的安慰,也是最大的快乐;而对于子女来讲,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报答母亲也不为过分,而最好的方法是如同儿时一样,在母亲的怀里,亲一亲母亲,这才是母亲最需要的亲情。可是我们这样来理解,又出现过实的倾向,也就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嫌,因此艺术就是艺术,艺术的形象是让人从中体味出万千的情感滋味的。
 
    写到此,我们看似完成了对歌词的领会赏析,可是这一种理解是否真正体会到其精神实质呢?我们只有结合歌曲来鉴赏,才能体味其个中滋味。歌曲分两段,第一段由女生演唱,表现母亲一边缝制寒衣一边思念远方的孩子;第二段由男生演唱,表达了游子在寒冷时节收到母亲亲手缝制的衣裳和来信时的感激之情。当年王人美、黎莉莉在演唱《寒衣曲》时,台下气氛热烈,演毕,张学良夫妇上台慰问演员。于凤至向黎锦晖献花,高度赞扬了他们的演唱,张学良只说一句话:我代表东北的父老兄弟,向全体演员脱帽鞠躬!以后几天演出,天天客满。戏院老板对黎锦晖说:俺这里不管演什么,从没超过五天的,你们打破了纪录。可见《寒衣曲》所体现的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它如同孟郊《游子吟》一样,得到得到人们的喜爱,据说,孟郊此诗是写在溧阳,后来溧阳就有另两个诗人受其影响分别写下了:“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
 
    今天的社会,有游子经历的人多了,无论在校园还是在打工,无论是为事业攀登还是为生计奔波,唱一唱《寒衣曲》,可能你会从中得到更多的精神力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