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南北少林

时间:2023/11/9 作者: 福建文学 热度: 19827
  郑骁锋

  水花轻溅,一截新折的芦苇被抛入了长江。

  情景表演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针对思维活跃、理解力强的00后大学生,运用心理剧表演等方式可以有效帮助他们重新感知自我、主动分享自我以及顺利宣泄情绪,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看清心理问题所在,从而反思自己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以完成心理治疗。

  一只黝黑的赤脚随即踏了上来。苇秆一沉——江水似乎停滞了一下——又稳稳浮起。达摩站在芦苇上,一袭旧衲在江南潮湿的风中飘扬;看着金陵城中点点簇簇远远近近的无数座塔殿,凹目中似乎有着深深的遗憾。

  “你误会了。”男人说,“他不是女人,他是男人。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我把他甩了,我心如刀绞哇!你说我该怎么办?”

  许久,他转过身来,深深吸了口气,一运力,芦苇便如箭般向北岸破浪而去。

  佛典中说,当年达摩入华弘法,先在南朝游历,因与梁武帝话头不合,便脚踩芦苇渡过长江,来到中原,最终在今天河南登封的嵩山面壁苦修,直至圆寂。

  1982 年的电影《少林寺》,一夜之间让全世界知道了嵩山,山坳那座暮鼓晨钟的千年古刹,更是被奉为了中华武林的泰山北斗。

  www.fujifilm.com.cn; 售价约合人民币29,900元(单机身)/35,900(63mm镜头套机)

  快刀,宝马,英雄,美女,踏不尽的不平事,斫不尽的恶人头。每个少年心中,都有一座江湖。于是,这个燠热的6 月,在中年的泥淖彻底将血液冷却之前,以纪念《少林寺》首映40 周年的名义,我进行了一场少林之旅。

  前往登封的高速公路上,从郑州开出大约30 公里,嵩山便已在望。

  我是从浙江杭州乘坐高铁到郑州的。由东南往西北,斜穿安徽而入河南,沿途所见多是矮山丘陵,过了阜阳亳州之后,更是一马平川,此时眼前骤然平地拔起如此一脉头角峥嵘的高大山脉,精神不由为之一振。

  “嵩高维岳,峻极于天。”作为黄河与淮河的分水岭,嵩山果然气势雄浑,隐隐有王者之风。

  嵩山东西绵延30 多公里,有太室、少室两大主峰——“室”,意为妻室,传说大禹的两位夫人,即涂山氏姐妹,曾在此栖居——少林寺便在少室山下,因林木茂密而得名,最初由北魏孝文帝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尊者而建,至今已有1500 多年,虽屡遭毁难,但香火始终不绝。

  少林寺最后一次大劫,是1928 年军阀混战时,冯玉祥部下石友三的焚烧破坏。但经过几十年不断修缮,千年古刹的气象已然恢复,甚至比原来更为壮观:从山门到千佛殿,共有七进院落,总面积达到57600 平方米。

  康熙题写的山门、天王殿的哼哈二将、千佛殿里的武僧脚窝、觉远和尚练武的塔林……少林寺里,各种电影场景原型,令我暗自激动。除此之外,我也在寺中,发现了一些相当特殊的建筑格局。比如,它的方丈室,并不像其他寺院那样处于一侧,而是位于中轴线上,七进院落的第五进——据寺僧介绍,这样处置,便与前两进的大雄宝殿、藏经阁,合成了“佛法僧”三宝,为天下诸寺中的唯一。

  方丈室后的第六进,则是“立雪亭”。

  “立雪”,是一个与达摩有关的典故。据说,当年就是在这里,为了向他求取佛法,慧可和尚不仅侍立雪地直至积雪没膝,还自断左臂以表决心。

  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利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传授一定的写作方法,并引领与督促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如何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去寻找、收集、整理写作素材,如何利用好手中积累的素材,如何将素材更好地呈现在文章中,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悟,如何写文章的开头,如何写文章的结尾,如何让文章更有条理,如何让文章句子更生动等。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懂得授之以“渔”,且注意因人而异去授“渔”,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传授的写作方法有所差别,这样更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嵩山少林寺也曾经声明,寺内所有的典籍文献中,并没有“南少林”一词;何况闽中诸寺,多属于临济宗,而嵩山法脉,则是曹洞宗,于宗法上也不合。

  然而,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史学家唐豪先生却认为,少林武术,乃是在长期护庙中逐渐形成,传自达摩之说,只是一厢情愿的神话,实际上,连少林寺本身,也并非河南所独有。

  天下称得上“真少林”的寺院,至少有七座。

  基于IC卡刷卡时间识别公交刷卡乘客上车站点(模型2)存在以下问题:部分站点没有乘客刷卡上车;乘客早晚高峰时段出行,车厢内人数较多,部分乘客为寻求方便会选择从后门上车,这种情况的刷卡数据一般是距离站点一段距离. 此类问题会导致站点无法识别或识别错误. 模型2相较于模型1存在明显的缺陷.

  1915 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署名为尊我斋主人撰写的《少林拳术秘诀》。

  好比一部武林秘籍横空出世,这本小册子的出版,在武术界引起了极大反响,也吸引了唐豪先生的注意。他对其进行了长达20 多年的研究。

  加快实施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编制完成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意见,流域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河湖渠系沟通等规划编制工作有效推进。进一步加强了入河排污口监管,完成2013年滦河、永定河上游、漳卫南运河水系共306个入河排污口监督检查和监测工作。推进引滦水资源保护,完成潘、大水库周边水源地保护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有效应对浊漳河突发水污染事件,保障邯郸、安阳两市供水安全。实施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黄泛平原风沙区等试验示范项目,加快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广步伐。

  拳法之外,《秘诀》记载了不少有关少林的轶事,声称,“天下少林有二:一在中州,一在闽中。”中州,即河南,也就是说,尊我斋主人认为,少林寺有南北两座,嵩山之外,在闽中,即福建,还有一座与其遥相呼应的南少林寺。

  唐豪先生对此的考证结论是:“真少林共七个:一个在登封,一个在和林,一个在蓟州,一个在长安,一个在太原,一个在洛阳,一个在泉州。”

  他的主要依据,其实是元朝初期,雪庭福裕禅师分设5 座少林下院的史实。

  在少林寺的历史上,雪庭福裕被誉为功德堪比达摩祖师的“中兴之祖”。他的墓塔,在塔林位于正中,高大而醒目。

  福裕禅师是高僧万松行秀的得意弟子,秉承师命住持少林,将这座在金元战争中遭到巨大破坏的古寺,修葺得“金碧一新”;被元廷敕封为佛门领袖后,他更是竭力扩大佛教影响,和林、蓟州、长安、太原、洛阳,唐豪七座“真少林”中的这五座,都是他为嵩山少林寺分置的下院。

  无论对错,我们总会为自己做出的决定来寻找理由。有些理由听上去合情合理,但有时候,有些理由会因为过于牵强而变成借口。就像绝大部分男性都愿意选择一辆SUV成为自己的座驾一样,他们会为这个选择提供数不清的理由—空间大、视野好、乘坐舒适、道路适应性强……但这些数不清的理由归纳到最终,最具说服力的,也许就是一个简单的车名—路虎发现。

  也就是说,唐豪先生的七座“真少林”,可以分为三组:一座登封祖庭,五座少林下院,再加一座泉州少林,刚好如数。

  除了将嵩山祖庭独立出来,唐豪与《少林拳术秘诀》的南北两少林说,其实并不矛盾:因为那五座福裕禅师设置的分院,都在华北,故而历史上,也被合称为“北少林”;而泉州少林寺,自然便是“一在闽中”的“南少林”。

  泉州东禅寺:位于泉州市区清源山东麓。是我此行所见规模最大、格局最完整、僧人最多的一座寺院;建于唐,兴于宋,最盛时曾有院落十三进,为泉州四大丛林之一;然史上多次废毁,今寺为1992 年重建。

  离开嵩山,我立即南下福建,开始了对“闽中少林”的探访。

  “西天尾”,福建莆田市郊区的一个小镇。

  “西天”自然是佛界,一个“尾”字,则既可以理解为最边缘,也可以理解为最深处。我入闽的第一站,居然有着这么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地名。

  西天尾镇镇北,有一座九莲山,山上便有一座南少林。

  唐豪先生的南少林泉州说,其实只是学界的一种观点。迄今为止,福建一省,以“南少林”自命的寺院,至少有六座,分别是:莆田林泉院、福清少林院、泉州东禅寺、仙游九座寺、诏安长林寺、东山古来寺。

  图4左下表示LNAPI_SA对LNAPI_SA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给CPI一个冲击,在第1期时,CPI就对农产品价格的冲击产生了正响应,且响应的效果逐渐增强,在第3期达到最大;之后CPI对农产品价格冲击的响应效果逐渐减弱,在第8期(两年)时为0;之后继续下跌,产生负效应,在第10期时达到最大负效应;之后回升在第14期时再次变为0;之后趋于平稳。这说明在1-2年内农产品价格的变动会对CPI 产生正影响,且在价格上涨后的9个月内影响最大,但在2年后可能会对CPI产生负影响。

  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我此行所见的全部“南少林”,都只是当代新建,在此之前,福建乃至整个南中国,从来就不曾存在过任何一座以“南少林”或者“少林”为名的寺庙。

  提出基于正交光栅投影的快速调制度测量轮廓术,将水平光栅和竖直光栅垂直于光轴方向放置在测量系统中,在设置好的测量范围内,可以得到正交光栅的像.被测物体放置在两个光栅成像面之间,CCD只需采集一帧正交网格光栅图,进行傅里叶分析就能得到对应水平条纹分量和竖直条纹分量的调制度图,利用其调制度比实现复杂物体的快速三维面形测量.设计了测量装置,详细讨论了水平光栅和竖直光栅间距和投影镜头光圈大小选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只要调整好两个光栅的间距,调整好投影镜头光圈大小,采用所提方案能够实现快速垂直测量.该方法只需采集一帧正交光栅像就可以重建三维面形,所以适用于高速三维面形垂直测量.

  莆田林泉院:西天尾镇北去约10 公里,全程盘旋山路,林木甚密;寺庙建于山间平地,只有三进殿,不甚广阔,然建筑与佛像相当精致。

  福清少林院:位于福清东张镇,距离市区大约一小时车程。寺院坐西朝东南,依山起势,寺前一溪横卧,与祖庭格局有几分相似。

  遗憾的是,福裕禅师设置的五座北少林寺,至今都已不存。不过,“南少林”的说法,倒是在武侠小说或者影视中被反复提起,影响甚大。

  仙游九座寺:位于县城西北40 公里处的凤山乡凤顶村。始建于晚唐,原本有舍院九座相连,寺僧多达500 多人,但今天只余两幢佛殿。寺侧坡地上,有一座形制古朴的无尘塔,相传为开山僧智广上人的荼毗塔。

  诏安长林寺:位于诏安官陂镇长林村。亦依山而建,背山面水,建筑面积仅有500 多平方米,坐北向南,由门楼、两廊、天井、大殿和东西两厢组成。

  东山古来寺: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创建于明朝成化年间,亦多次被毁,20 世纪80 年代末重建,寺内存有清到民国的旧碑多通。

  据我所见,除了东山古来寺和诏安长林寺,另外几座寺院都打出了少林旗号:福清少林院、莆田林泉院、泉州东禅寺,全部竖有“南少林寺”的牌坊或者山门,仙游九座寺则挂出了“南少林始祖”的匾额。

  一路走来,我意识到,福建的南少林遗迹,并不仅仅出现在《少林拳术秘诀》所说的“闽中”,而是从闽东的福清,到闽中的莆田和仙游,直至闽南的泉州、东山和诏安,几乎随处都有——诏安长林寺,甚至已经在闽粤两省交界处了。

  南方如此广阔,为何独有福建一省,出现了这么多座“南少林”?

  “天下武功出少林”。

  标榜少林,最重要就是标榜武术。

  至迟在宋代,福建的习武风气,便已经相当浓郁。有学者曾经统计,从北宋天圣到南宋绍兴,首尾100 多年,全国武举科考,一共出了74 个武状元,福建籍的便占了16 个,为诸路之最。《宋史·兵志》也记载:“天下步兵之精,无如福建路枪杖手,出入轻捷,驭得其术,一可当十。”

  福建的尚武传统,与其地理环境有直接关系。

  福建多山,有“东南山国”之称,山地丘陵占了全省总面积的八成以上,山深林密,地形复杂,历史上匪患与兽害极多,习学技击首先是乡民自保的需要。同时,多山的地貌,也决定了闽地耕作多为坡田甚至梯田,不易保持水土,故而每年旱季农田用水都相当紧张,经常会引发相邻村落的争抢。

  这种争抢,往往以宗族的名义进行。闽民多聚族而居,为全国宗族凝聚力最强之区之一。但宗族之间,却互相竞争互相排斥,极易因为各种原因——比如争田水——产生冲突,进而发展为激烈的集体械斗。正如徐晓望《福建通史》所述:“闽地环山负海,民风素称强悍,每因雀角微嫌,动辄聚众械斗,甚至拆屋毁禾,杀伤人命,通省皆然。”有清一代,福建宗族械斗,无论数量与规模,始终高居全国之首,连朝廷都头疼不已。不过,这些械斗,客观上也促成了民间的普遍习武。

  多山之外,福建又濒临东海,海岸线曲折率为全国第一,因此港湾众多,且大多“口小腹大”,有利于船舶停靠。故而自古海上贸易极盛,也引来了诸多海盗侵扰,倭寇便是其中为害最烈者。海商护航与抗击倭寇,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福建民间武术的兴盛,更是在残酷的实战中,极大提升了格斗技巧。

  武术史上,少林功夫对福建最强劲的输入,也是因为倭寇:明代东南沿海的倭乱中,朝廷多次向嵩山少林寺征调僧兵南下闽浙,辅助官军征剿倭寇。许多亲历者记载过这段历史,其中包括抗倭主将戚继光与俞大猷,直到今天,少林寺中还存有两块明朝万历年间免除寺僧税粮的石碑,优待理由之一,便是抗倭的僧兵“奋勇杀贼,多著死功”。正是在这场长达数十年的激烈战争中,少林武僧精湛的武术技击,在闽地得以流传。

  而地理之外,闽人尚武,与当地佛教的发达也大有关系。福建古称东南佛国,早在宋代,寺院之多便为全国之冠。据武术学者林荫生先生考证,因闽地山峦起伏、交通不便,福建的寺庙,还有一独特之处,即兼有官驿的功能,必须保障来往官员的安全。加之寺庙多居深山,匪寇不时出没,故而寺中僧人,礼佛之余,往往也练习武艺护庙,正好暗合了少林寺“禅武同修”的传统。

  相比别的省份,福建与少林寺的渊源,的确密切得多。

  然而,我见到的南少林遗迹越多,却越迷茫,觉得离心目中的“南少林”越来越远。

  从田野调查到文献爬梳,福建各地的文史学者,对于“南少林”的研究,已经极其深入,但毋庸讳言,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一座寺庙,能够在“南少林”的自证上,达到圆融。很多所谓的证据,其实相当牵强,甚至漏洞百出。比如有一部清嘉庆年间的《西山杂志》抄本,声称泉州少林寺为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但只要核对嵩山唐碑《少林寺牒》,就可以发现,13 位受朝廷嘉奖的寺僧中,根本没有智空其人。

  尤其令我在意的是,正如“林泉院”“东禅寺”“九座寺”“古来寺”“长林寺”之类的寺名,福建现有的六座“南少林”寺庙,历史上其实从来不曾有过“少林寺”或者“南少林寺”的正式名称;即便是福清“少林院”,依照佛教丛林制度,“寺”与“院”,还是有所区别的,并不能直接画等号。

  大概是一苇渡江以及面壁九年的传说太过震撼,虽然比跋陀晚几十年来到少林寺,但达摩的知名度,却远远超过了这位真正的开山祖师。他甚至被奉为少林武术的开创者,一些在民间名气很大的典籍,比如《易筋经》,更是声称得自其修行洞窟内的密匣。

  我逐一进行了探访。

  目前多媒体教学应用非常普遍,大学教师经常使用之前已经做好的PPT进行教学,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这门课程本身就存在大量的抽象理论,而且包含较多的数学计算,如:系统振荡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振荡闭锁回路、零序电流等,这些内容往往涉及大量的公式推导,而如今PPT教学很多涉及公式推导的过程都是在PPT上直接展示结果,或者是直接在PPT上展示大量的公式,这样就显得教学过程枯燥乏味。PPT教学导致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教师和学生互动性不够,课堂上仅仅由教师全盘“倒灌”教学,学生坐在教室被动接受知识,而无法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大量考古实证更是不容回避:比如1990 年发掘于林泉院遗址,刻有“僧兵”及“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的石槽、练功石。

  为何少林在福建留下这么多痕迹和暗示,历史上却不见一座完全亮出匾额的“南少林寺”?

  由研究组成员向每一位研究对象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签订知情同意书,保证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由同一名护士抽取研究对象同一侧肘部静脉血1 mL,用微量移液枪取新鲜全血100 μL均匀划于干燥滤纸上,一式两份,自然风干后装自封袋中保存。全部标本送山西医科大学营养与卫生学教研室进行血硒含量测定,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

  终于,在东山岛上,“少林”隐约现出几分真容。

  厦门和汕头之间的东山岛,是福建省第二大岛。由于处在闽南与粤东两大渔场交汇处,最早以海鲜产地为外人所知。实际上,除了渔业,东山岛沙白水净树木葱茏,风光也可圈可点,早在20 世纪80 年代香港拍摄连续剧《八仙过海》时,就被选为主外景地。

  岛上有条老街,旧时渔民多在此贩销各种捕获,故称水产路,其沿街路侧,有一座混杂于商铺之中的古来寺。规模不大,连院落带殿堂不到1000 平方米,但香火颇旺,时有老妪三两成群,前来祷祝。

  古来寺现在由尼僧住持,寺内也没有任何练武的器具与痕迹。然而,这座真正意义上大隐于市的街边小庙,便是我此行探访的最后一座“南少林”。

  闽南民间,信仰庞杂,渔民看天吃饭,搏命于海上,对神灵更是虔诚,故而东山岛庙观极多,大小不下百十座。古来寺原本并不起眼。不过,1988 年,考古工作者在岛上发现的一部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香花僧密典》抄本,却将这座低调的小庙,联系上了一段影响巨大,却又极其隐秘的历史。

  其实,在香花僧并不太多的宗派禁忌中,便有一条叫作“收口”,也就是嘴巴要严密,尤其是会首身份与堂口所在更是绝不能随便泄露。

  最初的香花僧,是一群明朝覆灭后誓不降清的遗民志士。而东山岛,便是香花僧最主要的发源地:由于临近台湾,东山岛是郑成功在大陆最主要的抗清根据地,长年亲自坐镇,鼎盛时期拥有战船300 多只,将士3 万余人——我在岛上还看到了当时留下来的万军井——当台湾降清、恢复故国的事业最终失败之后,这支队伍的残部,顺理成章地躲入了古来寺一类的寺院。

  据考证,香花僧的第一代领袖,是郑成功的战友、明末清初漳州本地一位法名为“道宗”的和尚,有很多学者认为,他还是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的创始人。也就是说,香花僧其实首先是天地会会员的掩饰身份,故而每一代香花僧都被要求文武同修,以对抗朝廷的征剿。

  苏比是小说的核心人物形象,他的语言最能体现小说文本语言的特色。例如,当苏比在饭店里实施了他精心设计的“霸王餐”并希望能够借此进行他那梦寐以求的监狱时,他对饭店的侍者讲了一句这样的话:

  天地会起源也是一个争议极大的话题,开创于道宗和尚,只是其中一种比较主流的说法,不过,将创建地确定为东山岛所在的漳州一带,却是各方都认可的。而根据《香花僧密典》的描述,作为香花僧和天地会的主要据点,古来寺的习武传统,可以追溯到仙游九座寺——古来寺的开山僧明雪熙贤禅师,便是受该寺主持派遣,南下渡海来到东山岛弘法的——仙游地方文献则记载,九座寺的开山祖智广上人,曾经前往嵩山少林寺,并住寺十余年,受持戒法后方才回闽创寺。

  这便是古来寺与九座寺被视作“南少林”的原因。

  通过古来寺,少林开始与香花僧、天地会,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至少在天地会内部,少林寺具有了某种圣地的意义。比如新会员入会有一套固定的盘问仪式:“问:你来挂两京十三省先锋信印,可有武艺?答:文韬武略、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问:武从何处学来?答:在少林寺学习。问:有何为证?答:有诗为证。猛勇洪拳四海闻,出在少林寺内僧;普天之下归洪姓,相扶明主定乾坤。”

  天地会初期主要在闽台沿海活动,后来逐步扩散到两广地区及江浙、两湖、云贵川等长江流域各省,并发动过多次武装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背后,都有它的影子。

  但这又如何解释福建民间客观存在的深刻的少林记忆?《西山杂志》虽然经不起推敲,但毕竟是清人撰述;还有福清少林院所在的村,村名就叫“少林”,而且在清末出版的地图上就以此名标注;福建武术界,以少林为正统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流行的绝大多数武术套路,比如五祖拳、太祖拳、罗汉拳、咏春拳等,大都自称传自少林,很多甚至直接在拳名前冠以“少林”二字。

  我忽然意识到,福清少林院、泉州东禅寺、莆田林泉院、东山古来寺、仙游九座寺……其实都可以说是南少林。之所以没有打出正式旗号,是天地会作为反专制统治会党的自我保护。

  汤翠被这个消息撩拨得很兴奋,开门的动静闹得比平时大。侯大同听到大门响,身子从无花果树后面露出来。汤翠走过去,妩媚地笑了一下。侯大同猜,老婆肯定又有什么高兴事了。

  香花僧,是一个特殊的民间佛教派别,主要活跃于闽南粤东一带,以从事超度亡灵、祝福吉庆等红白法事活动为生;但既可削发亦可留发,荤腥无忌,娶妻生子亦不禁,并不属于正式受戒的僧侣。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福建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真正传承有序的“南少林寺”,只是天地会成立之后,出于自我保护,会众自行撤换寺名,删改文献,将其隐匿起来。

  但正如那个写入地图的“少林”村名,每一座潜入地下的南少林,往往都留下了致敬祖庭的独特方式:根据与道宗和尚同时代的东山人、抗清英雄黄道周的记载,这座小小的海岛上,也有两座山,被赋予了“太室”与“少室”的别名。

  青灯古佛,海天碧波,一朵香花,其实始终绽放在天地之间。海鲜超市、槟榔店、卤味摊、凉茶铺……站在古来寺门口,看着眼前的闽南市井,我隐约听到了嵩山塔林的滚滚松涛。

  或许,我们不必拘泥

  福建文学 2022年9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