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街终于写了一篇关于茶乡茶人的小说,这是我所期待、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后街的生活与茶有扯不清的关系,母亲是著名茶乡武夷山人,不少亲戚是茶农或制茶人。后街从小游玩穿梭于茶山、茶厂、茶店之间,所以懂茶、爱喝茶,他的五脏六腑,流窜的多是茶香。后街说过:“我对于武夷山的热爱,是植入骨髓的。而武夷岩茶的博大精深、丰厚底蕴,近乎让我痴迷。”正是这种热爱和痴迷,促成了这篇小说的出笼。
《冲向红袍街》是一篇淡中有味的小说,叙述不动声色,情节推进舒缓,却像山间的一泓幽泉,时时涌起情感的涡旋。细细思量,甚至有惘然若失之感,我想这应该也是后街写完小说掩卷时的感觉。
住在水塘巷的罗汉和刘香是青梅竹马的玩伴,罗汉当上香溪捎排工时,刘香还在读高中,她以为罗汉会默默地等她高中毕业后娶她回家。可罗汉只把她当妹妹,这个从小跟在屁股后面的女孩,“就像香溪水一样日复一日地流淌着,是一种毫无触动的存在。”抗不过卧病在床的父亲一再坚持,罗汉与邻村女孩草草成婚。刘香毕业后成了红袍街的泡茶妹,罗汉结婚后不久,她嫁给了大她十多岁且离过婚的茶老板。两人的情感走到了末路。后来茶老板另有新欢,刘香果断离婚。靠着精明能干肯吃苦,打拼多年后她成了红袍街怡红苑茶庄的刘总,而罗汉,依然是住在水塘巷的艄排工。虽然感觉自己一厢情愿自作多情,刘香的心底还有罗汉。罗汉有二十亩茶山,他只懂种茶,不懂生意,刘香就统包了他的茶青,没费多少力气,罗汉一年就有十万元收入,他非常感激刘香,两人成了生意伙伴。
后街在设计人物时,设计了两个特定环境——水塘巷和红袍街。这是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名。水塘安静,水塘巷村人过着平和的乡村生活。红袍抢眼,红袍街里日夜喧闹着生意经。小说的环境营造,担负着表达一部分主题的任务,具有相对独立的品格。水塘巷和红袍街,为罗汉和刘香等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现实性和真实性的土壤,人物因环境的不同而产生思维和行为的变异,就有了合理性。
“水塘巷和红袍街相隔也就十几里地,明清老宅和现代商业,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就是时空穿越。”水塘巷里的罗汉,除了捎排载客,剩余时间就是喝茶赏兰花,时间“爱怎么糟蹋就怎么糟蹋”。而红袍街里的刘香则忙得脚不沾地,要把生意打理妥帖,每天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察言观色还得忍气吞声。在水塘巷只是一种饮品的茶,在红袍街“已经不再是茶本身的含义了,是江湖,一个巨大的江湖”。人们处心积虑要做得一件事,就是把茶变成钱,变成远远超越茶本身价值的钱。
环境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产生微妙变化。人心是最动荡的浮标,金钱和利益是最大的涌动力。在听说红袍街茶价不断飙升的消息时,水塘巷里的罗汉不再安静,“人在竹排上,心却在红袍街打转。”本分厚道的他决定自己在红袍街开茶庄,撕下情面不再把茶青包给刘香,抽去了怡红苑茶庄好茶源的一根梁柱。从青梅竹马的哥哥妹妹到生意伙伴,最后成为商场竞争对手,在后街笔下,人性的幽暗和复杂跃然纸上。
茶莊开张后,罗汉才发现,这里遍地黄金只是幻象,“汉王茶庄不过就是红袍街上一个嗷嗷待哺却没有母亲的婴儿”。生意清冷,各种开销却一分也不能少。罗汉进退两难,心生后悔,正焦虑时,刘香失踪了,小道消息说,她和某官员官商勾结东窗事发跑路了。
许多美好的东西,总是在失去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它的美好。罗汉开始怀念水塘巷,怀念品岩茶赏兰花的悠闲时光。他开始替刘香担心,希望她能平安归来。当茶被妖魔化时,折射出来的是被妖魔化的人心。当茶不再是原本意义那个茶时,那种悠闲安逸的时光就一去不复返了。罗汉挂念的刘香,到故事结束也没有出现。
无论是罗汉还是刘香,他们的形象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个体在时代变迁中的彷徨和迷惘,代表在新旧生活交替时的手足无措和被撕裂的阵痛,代表在时代大潮中泥沙俱下、生存方式无法选择的无奈。众多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的人们,也许可以在小说中看到自己的身影。
小说题目叫《冲向红袍街》,但主人公们冲进去了吗?好像冲进去了,好像又没有冲进去。刘香用力过猛冲过头了,冲得无影无踪,回不到红袍街,更回不到水塘巷。罗汉虽然徘徊不定,到底还是往前冲了,冲得愁肠百结,想回头已经没有退路。在水塘巷露水中诗意盎然的兰花,在红袍街却长了黑斑,叶尖枯黄。花犹如此,人何以堪!
水塘巷和红袍街,也许是农耕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隐喻?小说是为农耕经济唱一曲挽歌?抑或是对市场乱象发出质疑?苏联作家雷巴科夫说过:“文学的义务是回答时代最困难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是蓬头垢面地挣钱,还是风轻云淡地过平静日子?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坚守优良传统?在挣钱折腾时如何保持内心安宁?这些问题也许不是“时代最困难的问题”,却正是这篇小说要我们去思考、去回答的问题。
《冲向红袍街》的不足是过于平铺直叙,缺少山穷水复的曲折,缺少设扣解扣的悬念设置,减少了读者的阅读期盼值,无法给人意外惊喜。这就好比一泡好茶,被冲闷在一个大搪瓷缸里,个中滋味无法条分缕析。好小说的写作要有冲泡武夷岩茶的讲究,要以缜密的技巧把控水温,控制投茶量,还要把握好过水时间,这样才能泡出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的丰富层次感,才能回甘持久,沁人心脾。
责任编辑 林东涵
福建文学 2017年7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