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写诗是一种自我疗伤的过程(创作谈)(福建文学 2013年10期)

时间:2023/11/9 作者: 福建文学 热度: 16001
  □叶发永

  写诗是一种自我疗伤的过程(创作谈)

  □叶发永

  诗人容易受伤。

  诗歌是诗人自己给自己配制的一付药,写诗的过程就是一种自我疗伤的过程。

  让我拿起笔写诗歌的是爱情,但不是歌颂赞美爱情,而是要给爱情疗伤。

  那是1989年。当时我二十几岁,喜欢上了一个女孩,但说不出口,爱情困在笼子里,无路可走,无处倾诉,青春得了一种单相思的病,焦躁不安。后来,我找到了诗歌,尝试着用文字给笼子切开一个缺口。没想到,这一招还挺管用,用诗歌来倾诉,就相当于放血疗法,思念顺利突围,单相思也得救了。

  ……

  假如,你是一泓清澈的湖水

  我就是岸边那被沉重的思念压弯的垂柳

  你相信吗?

  这首题目叫《你相信吗》的诗歌发在当年12月份的《福州晚报》上,是我的处女作。那个女孩也看到了这首诗,一直说写得很好,虽然我没告诉她这首诗是为她而写,但她看到了,我就觉得自己已经说了出来。

  接下去,爱情出笼,恋爱就开始了。恋爱的过程很幸福,但也最容易受伤。这一点,诗人谢宜兴深有体会,但也心有余悸:真正地爱过一次/足以毁灭你的一生《天鹅之死》。为了不至于让自己病倒或者毁灭,我就不断地用一首又一首的诗歌给自己疗伤:

  ……

  在夜的深处,我等你

  等你,是一盏不眠的灯《等你》

  ……

  想你的时候

  你的信就被我拿出

  在灯光下铺成一条小径

  我抄近路,独自一人

  从暗夜走向一片曙色《信》

  这种为爱而写诗歌的状态持续了六年多,其间虽然也写了其他题材,但基本都是补充。1997年领了结婚证书,1998年举行结婚典礼。这时,恋爱进屋,爱情上锁,生活平静,工作琐碎,这期间,身子累,但情感不累,写诗的笔自然也停了下来,一停就是15年。

  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重新开始写诗,但让我坚持下来并深陷进去的原因还是诗歌的疗伤功能。

  2010年前后,父亲母亲间隔三年相继去世。特别是母亲的离去对我打击很大,私底下哭了好几天,一提到母亲就哽咽,并经常在梦中哭醒。这时,我就用一首一首的诗歌堵住一个一个流泪的伤口:

  其实,就是给父亲搬个新居

  从村里搬到村外

  从地上搬到地下

  自从把父亲安顿在村外

  逢年过节,我就学会了烧香

  拜过天,拜过地之后,第三炷香

  我告诉父亲,你的儿子

  在老地方,想你《给父亲搬个新居》

  ……

  现在,我点上一支蜡烛

  坐在母亲的身边

  对我自己说

  你已父母双亡,你已无家可归你已无人疼爱……

  想着,想着

  我就感到心酸《这一夜,我成了一个孤儿》

  失去双亲的病大体痊愈之后,我发现自己又染上了其他的病症:乡愁、怀旧、生命的困惑与无奈或者说它们的综合症。我知道,这种病可能永远都治不好,但有诗歌在,至少我会平静下来,让灵魂走得安静、走得更远:

  ……

  站在一棵树面前

  我看见了自己的卑微

  我看见自己是一截莫名其妙的物品

  光秃秃的

  ——无枝,无叶

  ——无头,无尾《站在一棵树面前》

  痛苦出诗人——我的理解是:诗人因为痛苦而写诗,反过来又用诗歌给自己止痛。疼痛加深一层,药力就要加大一分。

  责任编辑 郭志杰

  福建文学 2013年10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