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野营拉练(外一篇)(福建文学 2013年8期)

时间:2023/11/9 作者: 福建文学 热度: 16012
  □林秀川

  野营拉练(外一篇)

  □林秀川

  

  野营拉练,对于每个军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部队经常组织的一项军事训练活动,旨在锤炼官兵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战斗的作风。近日,根据总队统一安排,各新兵训练大队正组织新兵进行为期一周的野营拉练。看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新兵行走在野营拉练的路上,勾起了我35年前那次长距离野营拉练的回忆。

  那是1978年9月,由团里统一组织的一次野营拉练,也是我入伍后第一次参加的长距离野营拉练。早晨5点,随着一阵紧急集合号响起,我迅速起床、穿衣、打背包,背起手榴弹、挎包、水壶、雨衣、米袋,扛着火箭筒,跑步赶往营部大操场集结。在营长简单动员后,为期七天的250公里野营拉练正式拉开序幕。

  行军路上,长长的队伍时而行进在砂石公路上,时而穿越在乡间小路上,时而盘旋在高山峻岭中。放眼望去,宛如一条绿色的长龙在公路、山路和峻岭间不停地向前移动,前望不到头,后看不到尾。参加此次拉练的部队有步兵连、机枪连、炮兵连、保障分队等,最让人羡慕的是炮兵连。他们把大炮挂在车上,由车拉着,人坐在车厢里,只是到了拉练后期才爬两座小山“意思意思”。我是步兵连里的一名40火箭筒的小炮手,参与全程徒步行军,且身上负荷有四十多斤,走了十来公里,就累得腰酸背疼,脚底磨起两个水泡,水泡很快又变成血泡,不小心踩到小石子,疼得龇牙咧嘴。每当炮兵连的车队经过身边时,心里就在想,当初如果分到炮兵连该多好啊,这时就不用走路了。但是,我心里很清楚,羡慕归羡慕,现实必须要面对,始终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行进在队伍中。

  其实,为了完成这次野营拉练的任务,我从思想上、物质上、体力上都做了充分准备。出发前,对每件装备、装具、物品进行整理,还专门调换了两条大号短裤,这是老兵提醒我的。拉练最容易出现“磨裆”,一定要穿宽松的短裤,爬山时可以不穿短裤。一路上,我按老兵的经验去做,一路上没有出现“磨裆”现象。在途中,我还见到一连指导员和几个老兵用布条把两条腿缠起来,装扮成当年长征路上老红军的模样,一开始感到很纳闷,是不是他腿有毛病?后来问班长才知道,他那样做是为了防止腿肚子疼痛。哦,原来如此,真是长见识了。

  闽南的九月,仍处于炎热季节,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头顶上,脚踏着发烫的路面,热气一浪高过一浪地袭来,我身上的衣服很快就被汗水湿透。随着拉练路程的延长,体力消耗越来越大,尤其夜间行军,更增加了几分心理压力。第二天傍晚,连里接到营部通报:前方有座大桥被大水冲垮,部队前进受阻。指挥部指示部队改道,翻越一座海拔900米的高山。夜,天空好像被一块黑布遮挡着,伸手不见五指。连里给每个班发一把手电筒做照明,要求一个人跟紧一个人,一个班跟着一个班前进。

  随着山路越来越陡,我的两条腿像灌满铅一样沉重,迈不开步子,慢慢地与队伍拉开了距离。等我爬过一个山头,已看不见前面的战友,心里直发慌:假如赶不上队伍,一个人落在这黑糊糊的荒山野岭上,那可怎么办?越想越害怕,额头上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不断往外冒。但这时心里另一个声音又不断地提醒我: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对,一定要坚持!我很快又打起精神,奋力向前挺进。由于天黑坡陡,又没带手电筒,几次摔倒,摔倒又爬起来再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坚持,再坚持!就是爬,也要赶上队伍!当班长在山顶上清点人数发现我不在时,我正好赶到了,弄得班长紧张了好一阵。

  到第三天,野营拉练进入最紧张最艰苦的阶段,除了行军,还安排了多次紧急奔袭、野外生存、情况处置、抓捕行动等课目,对每个人的体力、毅力进行全面考验与锤炼。记得那天下午,部队刚刚爬过一座山,大家放下背囊,想要喘口气歇一歇,“嘀!嘀!嘀!”急促的军号又响起,连长传达上级指令:据侦察分队报告,一股“敌特”正躲进“823”高地的一片密林里,团里要求连队在短时间内完成搜捕任务。顾不上休整,连长带领全连向“823”高地紧急奔袭,组织官兵爬高山、穿林海、越障碍。在快速通过敌人埋设的一片雷区时,我的脚又扭了一下,班长要我留下来休息,我还是咬紧牙关坚持和战友们一起奔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急行军和仔细搜索,我们找到了“目标”。随着连长一声令下,我和战友们将“目标”团团围住,成功制服了5名“敌特”,出色完成了任务。当天晚上,我在休息点写下了拉练以来的第一篇感想:野营拉练已进入第三天,一路走过,虽然十分疲倦,但都能坚持下来。尽管有过几次体力不支,几次跌倒;尽管脚底磨起几个水泡加血泡,行动不便;尽管有几次胃疼得直不起腰、直冒虚汗……无论如何,都没能阻挡我向前的脚步。一路走来,虽然很苦很累,但锻炼很大,收获不小,苦的是筋骨,练的是意志,收获的是坚强,提高的是能力。

  野营拉练,让我懂得什么叫友爱。在整个拉练途中,部队不断地在崎岖的山路、高山峻岭和偏僻的山林中来回穿梭,战友们的体力受到很大挑战,尤其对我们这些第一次参加长距离拉练的新兵来讲,更是一次严峻考验。可一路上,时常看到许多感人的场面:干部替战士扛枪、背背包、拿装具;班长时不时地帮新兵拉一把、背一段、扶一程;老兵鼓励新兵“坚持就是胜利”,迎头赶上。我连十一班新战友小陈一次在下山时,不慎一脚踩空,掉进一个坑里,脚的踝关节扭伤了,疼得走不动,山上没有车坐,而到达目的地还有6公里路程,怎么办?班里几个老兵自告奋勇地提出背他走,说干就干。那天,正下着毛毛细雨,山高路滑,几个老兵轮流背着他走过一程又一程,一岗又一岗,硬是把他背到目的地,场面令人感动。在休息点,经常看到:一壶水,你让我,我让他,谁都不先喝;开饭时,一桶饭,你先打、他先打,谁都往后站;一块肉,班长夹给新兵,新兵又让给老兵,谁都不先吃。官兵之间、老兵与新兵之间、兵兵之间那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礼让的团结友爱的精神在拉练途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新战友小周说:“拉练虽然很辛苦,但它让我收获了官兵爱战友情,明白了什么叫友情,什么叫团队精神。”小周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在艰苦环境中最能体现战友情,也最能培养战友情,而且在艰苦环境中培养起来的战友情最能经得起检验,也最牢固可靠。

  野营拉练,还让我体会到军营文化的魅力所在、力量所在。单调、枯燥、疲惫、煎熬是拉练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为了鼓舞士气,各连队在行军路上和休息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在拉练队伍里,一条条“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里;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等标语口号,如一支支兴奋剂提振着官兵战胜困难的斗志;行军途中,一声声竹板驱赶着官兵的疲劳,一阵阵歌声抒发了官兵不畏艰难、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在休息点上,诙谐的故事和幽默的小品节目,更起到消除疲劳、鼓舞士气之功效,使整个拉练做到了一路豪情一路歌,一路艰辛一路乐。

  在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经历过很多次野营拉练,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但第一次野营拉练带给我的感受最深、收获最大。这次野营拉练,不仅锤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品格,更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的真谛,为我日后走好军旅生涯聚集正能量,提供精神支撑。

  由此看来,人吃点苦,有好处,尤其在年轻时早吃点苦、多吃点苦,好处会更多!

鼓岭,有片橄榄绿

鼓岭,这个位于福州东郊、鼓山之北的驰名避暑胜地,海拔800米,气温常年比福州市区低4℃左右,夏日最高气温不超过30℃,1886年由西方传教士开辟,吸引了许多不耐福州酷暑的西方人士。1935年时,这里已有两百多幢风格各异的避暑别墅,还有教堂、医院、运动场、游泳池、万国公益社等公共建筑与设施,曾获得“左海小庐山”美誉,是全国最早的外国人度假村。最近又随着其在媒体上频频出镜出彩,知名度骤升。如今不少国人甚至外国友人都知道中国有个福州、福州有个鼓岭,鼓岭一时成为福州的一张烫手的“名片”。

  在这个风光秀丽、闻名于世的鼓岭上,驻守着一群身穿橄榄绿的武警战士,他们日夜守护着鼓岭安宁。

  这支部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进驻鼓岭的。当时主要是守护104电视转播台,该转播台担负着向全省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的任务。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几年来,随着鼓岭知名度提升,辖区居民越来越多,游客成倍地增长,驻守在这里的武警部队,任务不断地拓展,不仅要保卫电台安全,还要协助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维护辖区和景区的安全与稳定。

  在一个草长莺飞的时节,我登上鼓岭,去探访这片橄榄绿。

  当车子进入景区,一条弯弯的小路指引我们前行。我摇下车窗玻璃,边行进边观赏着迷人的景色。山路两旁红色、紫色、白色等各种鲜花频频招手,翠绿的树木和鲜嫩的杂草把整座山团团包围着,犹如走进绿的世界。到了半山腰,轻曼的白雾,像一条纱巾裹着山岭,宛如一轴水墨画。而站在高处往下俯视,雾气又如炊烟般四下游荡,又是一番景致。看着看着,人忽然就有点轻飘起来,像坠入仙境。

  到了执勤点门口,我首先走进岗楼。哨兵向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介绍了当班执勤情况。岗楼虽然有点破旧,但物品摆设差落有序,整洁规范。紧挨着岗楼有一排旧营房,用石头砌成的平房,是部队刚到鼓岭时战士的宿舍,现已做为仓库。那一块块被风雨侵蚀得有点毛糙的石头上,记载着战士几多艰辛与欢乐。在岗楼边,还有一条黑色的狗警惕注视着每个陌生人。据班长潘龙介绍,这条狗是由国产犬与德国牧羊犬杂交生下的一个“混血儿”,战士给它取名叫“阿Q”。“阿Q”非常机灵,又很通人性,自从前年它来到执勤点后,每天和战士们一道站岗执勤,担负起看门护院的职责,是我们战士的亲密战友。

  从哨位下来,在驻点干部周炜的陪同下,我来到执勤点综合楼。这是一栋四层楼房,我从四楼走到一楼,逐个房间进行察看,对战士学习、训练、执勤、住宿、伙食、娱乐等情况逐一做了询问与了解。

  鼓岭,虽然是个避暑胜地,但长期生活在山顶上,也有许多不便。因常年气温偏低,且雨天阴天雾天居多,日照偏少,室内湿气大,战士宿舍里,经常是地板冒水,墙壁冒汗,还有几处墙面常年长出青苔,长了刮,刮了又长,被子没有一天是干燥的,盖在身上总是不舒坦。许多战士在这里呆不了几个月,就得了诸如风湿病、关节炎、腰酸背痛等病症。还有文化生活也很枯燥,由于人员少、任务重,场地又受限制,器材放不下,人员展不开,孤独、寂寞时常困扰着战士。尽管病痛、寂寞和繁重的任务长期考验着每个战士,但这里的战士从来没有动摇过报效祖国尽义务的决心,从来没有降低过军事训练和站岗执勤完成任务的标准,大家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把每一次困难当做人生的一块磨刀石,在克服困难中不断磨炼自己;把每次寂寞当做难得静心学习的机会,在寂寞中收获知识;把每次任务当做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在完成任务中演绎精彩人生。几十年来,无论生活环境与条件多么恶劣、艰苦、枯燥,也不管执勤任务多么繁重、艰巨,战士们始终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训练执勤之中,一次又一次地圆满完成了任务。截止2012年,鼓岭执勤点已连续28年确保执勤目标安全无事故,先后8次荣立集体三等功。28年和8次,这两个数字看似简单、枯燥,它却饱含着执勤点战士多少汗水与艰辛,写满了战士的忠诚与奉献。

  在执勤点上,每餐饭,是由战士每人一天轮流做的。一来取消固定炊事员,可增加站岗执勤人员,缓解执勤兵力紧张;二来轮流上锅台,让人人都能学到烹饪技术;三来让大家尝一尝自己做的饭菜,别有一番风味。从做饭这件事,足见驻点干部对战士关心备至、用心良苦。那天负责做饭的是二年度兵小陈,这位来自四川的小伙子,是个独生子,在家从未做过饭,但他学习认真,悟性也好,很快学会了烧饭炒菜,特别是他炒的菜,色、香、味俱全,大家都说他炒的菜好下饭。我在伙房里见到小陈时,他正在洗菜、切菜,我便与他聊了起来,末了他笑着说:没有想到,来部队还能学到烹调技术带回家。

  从伙房里出来,综合楼前两棵参天大树引起我的注意。这两棵大树叫柳杉,属于常绿乔木,木质松软,纹理直,结构细,可供建筑、桥梁、造纸之用,树皮可入药,还可提制栲胶。这两棵柳杉虽然已有百年树龄了,但仍枝繁叶茂,刚劲挺拔,像两名哨兵一样,日夜守卫着营区,庇护着官兵,成为战士的亲密伙伴,也是深受战士爱戴的两位“长者”。

  讲到柳杉树,不得不说鼓岭的“柳杉王公园”。公园位于鼓岭柱冈顶左下侧,武警执勤点就紧挨着公园,是战士平时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这个公园是因一棵高30米的“柳杉王”而得名的。这棵柳杉王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常年郁郁葱葱,中间一支粗壮的分枝又长出两小枝,人称“夫妻树”、“情人树”。在大树旁有一天然泉水涌出,终年不竭,水质甘醇,与“柳杉王”相映成趣。通过游步道可到达鼓岭的观日台,站在观日台可俯瞰山下阡陌纵横,远眺群山连绵、起伏跌宕,满目翠绿,心旷神怡。

  我的目光从远山收回,又一次落在营房前那两棵苍翠、高大的百年老柳杉身上。日月如梭,光阴荏苒。随着时间的流逝,两棵老树迎来一批批新兵,又送走一批批老兵。执勤点这个集体的成员不断在变,而永远不变是战士肩上那份责任和哨兵那个机警的目光。为了让千家万户能看上清晰的电视节目,为了鼓岭的安宁与发展,一茬又一茬的战士无怨无悔地奉献出青春和汗水,他们永远是鼓岭上一片靓丽的橄榄绿。

  责任编辑 贾秀莉

  福建文学 2013年8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