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 儿 墙
建筑是一首凝固的诗,越古老的建筑就越像是古诗,意趣幽远,境界隽永。
记得若干年前,国家邮政部发行过一套精美的民居邮票,不仅让集邮者也让很多人爱不释手。典雅的江南民居、灵动的西南民居、俊逸的燕赵民居、厚重的京畿民居,不同风格,不同流派,成为历史和文化一个意义重大的见证。但南北之间的建筑是有差异的,这其中既有文化与传统的背景,也有地理和天文的因素。南方潮润而北方干燥,南方雨耐而北方风急,这些对建筑意识的形成和设计理念的确定是有很大影响的,布局的结构、材料的使用也都相应有了讲究,说出来的道理是一套一套的。
建筑物可以是坐北朝南,也可以是坐东朝西,但有些结构却是南北一致、必不可少的,比如房子的门、窗、墙这样的基本元素。我对建筑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尽管交结了一拨很有造诣的建筑设计师,但我还是无法深入其中的。他们戏言说:你要是都弄懂了,我们就只能下岗了。
不过,我还是虚心好学的,只是生性愚钝,很多东西问过了听完了,最后还是一头雾水,比如女儿墙。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是在一次城市的规划会上。说这名词的人,是当地的行政主要官员,据说他颇通建筑。别人很认真地告诉我,现在的官员不通建筑是说不过去也当不好官的,因为城市的发展需要新陈代谢,有无数的旧城改造、有无数的新区建设,这其中又有多少值得计算的空间呀,要是都像我这样的门外汉,那将遭人指责的。他侃侃而谈,渐入佳境,而我只记住了“女儿墙”这个名词,其余的如风声过耳,这也许是和我骨子里的那份佳人情结有关吧。
后来,又多次在不同场合里听到了这个名词。
遂求教于专家,他们轻描淡写地说:女儿墙就是屋顶上方的那道矮墙。
墙是一道空间的禁锢也是一个安全的屏障。它不仅和居住其间的女儿有关,而且和居住其间的任何人都有关,可为什么偏偏叫女儿墙而不叫其它墙呢。
你是文人,自己慢慢去品味吧。看来他们真的不想让我给抢了饭碗。
上网查了很多的资料,大失所望。女儿墙的出处居然是源于厚重的城墙,那种用于防御的封闭式守态建筑,让人联想到的是狼烟烽火,刀光剑影,丝毫感受不到女儿那乖巧可人的情趣。也有些解释和女儿有关,却显得牵强附会,缺乏一种和女儿身份相符的时代氛围。也许它就是一个延续至今的名词罢了,至于想像的拓展程度,那要靠不同人的不同造化了。
不过,在日新月异的城市里,看到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楼房,还是忍不住会翘首看看顶部的女儿墙。
在一间浪漫而温馨的咖啡屋里,终于听到了能触动我写作灵感的解释。
一个有相当文化底蕴的高级建筑设计师,向我们讲述了他所知道的“女儿墙”的来历。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人的地位是低下的。哪怕你是大家闺秀,也要遵从于“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里在闺房中练习女红,即便出嫁也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根本就不知道夫君的长相。尽管她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较高,但在自由程度上就远不如茅屋陋室的农家女子了。她们采莲养蚕,嬉戏原野。而住在雕梁画栋里的女儿,想要露脸,只有独上层楼了。那道矮墙起到了防护的作用,而员外看到小姐在屋顶上怅然若失的样子,遂生出一份心思,女大不中留。风声放出,自有人前来说媒提亲。那能说会道的媒婆,看到在女儿墙边亭亭玉立的女儿,对男家添油加醋地说了不少好话,自然也在事成之后得了不少好处。
那女儿墙不过是限制女儿们的一道护栏,出嫁则如鸟出笼。
如今的女儿们早已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去了。满世界地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自己追求,父母的意见只供参考。而女儿墙也成为了一个专有的建筑名词,但这名词起得确实耐人寻味引人入胜,那其中包括文化包容风情。刨根问底,什么样的解释都有,各有各的道理,那就看你自己的选择和接纳了。
连“女儿墙”这样一个名词都能有这样深厚的内涵,那真得不能不让现代人对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顶礼膜拜了。
美人靠
美人靠比女儿墙更有诱惑力。美人是美貌的女子,有一种惊俗的震撼。能和美人相关联的物品,为数不多。当然认真去找,还是能找出一些的。除了在丹麦哥本哈根的那个坐在海边,如精灵般的美人鱼之外,我们这儿还有一种植物与美人有点渊源,叫“美人蕉”。它是一种茎大的草本植物,生长在南方这样温润而多情的土壤间,自然也就多了一份妩媚和娇艳。在碧绿的阔叶之上,几朵花鹤立鸡群般绽放着红色的火焰,很像是美人抛过来的热情。
另外一件与美人相关的物品是美人扇,那是一种锦缎做的团扇,圆圆的扇面上画着山水或仕女图,有一根带着流苏的扇柄。握在纤巧的手中,给美人们添了几许娇柔。它已经不是用来扇凉风而成为了一种点缀,当被人看得不好意思时,用扇一掩,藏起了多少羞涩,掩饰了多少风情。当然,还有一种意趣在其中,比如唐代诗人杜牧诗里“扑流萤”的轻罗小扇,也属于这样一类的扇了。
大凡和美人相关的物品必定精致而妩媚。
那么,美人靠呢?
美人靠,说白了就是一件供人倚靠的椅子,长椅可称短椅亦可称,但说白了就显得浅白了。用了美人的字样,就一定是与众不同。它成为了一个深蕴文化内涵的名词,成为了一个充满想像诱惑的空间。古时,那些殷实的大富人家都有自家的院落。美人靠是设在廊檐下专供太太小姐们坐靠的,但也不是随处可设,一般都会选择在傍水之处。不妨想想:一座回廊曲折、青舍古香的深深宅院里,小轩旁,月池边,一位衣着飘逸、面若桃花的小女子斜倚在美人靠上,发髻高耸着,横插着一根碧玉雕琢的发簪。柔情春风拂起她那桃红色的披肩,襟袄前镶着的蝴蝶扣,纠缠着她一生的相思。她就这么半倚半坐在“美人靠”上。或临渊羡鱼,那鱼儿在水中相互嬉戏;或托腮望蝶,那蝶儿在花草中展翅起舞。触景生情,对小女子来说,是何等的动情和醉人呢。
这样的美人靠和美人交融显得雅致而静谧,也有点淡淡的忧伤和愁绪。无论是雅还是忧,美人靠已成为了园林或庭院里一处至关紧要的点缀。
这好听的名称渐渐从庭院走了出去。山野乡间的廊桥上,也同样有供村民来往歇脚的坐椅,也被叫做“美人靠”。意境和庭院里已大相径庭了。它是一种蔓延还是一种契合,在此已没有了争执的意义,毕竟意境源于心境。山野自有山野的情趣,廊桥如彩虹横跨溪涧之上,沟通两岸。这里的桥有多长,“美人靠”就有多长。放下身上的重荷,侧坐于美人靠,把视野和心情一起交给翠鸟放飞。远山似黛,近水如玉,炊烟依稀,老树怀古。而廊桥下的溪水,急促的浪花腾跃着欢快,奔放的激流弹奏着美妙。远处传来鹧鸪声声,一种安详和静谧在抚慰着劳累和疲乏的身心。宁静的山间适合遐思,从鸟语兽言中仿佛听到了遥远历史的回声;从岩石溪床中仿佛看到了沧桑岁月的伤痕。时光荏苒,一切都成为了过去,都在时空的脚步中凝固,结晶为厚厚的文化,给后人一份战栗和景仰。
美人靠渐渐也进入了家庭,那种舒适的贵妃椅也叫“美人靠”,它的定义应该是在椅子与床榻之间游走。但肯定属于一种享受,有它的角落总是属于这间房子里最舒服的地方。这种椅子靠背弯曲,靠背和扶手浑然一体,人们可以靠垫坐着,也可把脚放在上面斜躺着,椅子与人体的线条默契得天衣无缝。
有了美人的字眼,一切都变得柔情似水,变得温馨浪漫。从古典的庭院到僻静的山野再到闲适的居家,美人盈眼。在一个官人家中,就见到了贵妃椅。他坐于其上,将身子尽量贴靠,跷腿,一副舒坦的样子。不过,他对美人靠的见地与众不同。其言:美人靠的秘诀何在?就在于它是依据女性的曲线而设计的。坐于其上,如坐美人怀中,那种意趣和想像是不言而喻的。
众皆愕然。
细细品味,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尤其在如今的环境中,像他这样喜欢美人、美人喜欢他的官人,可谓实践出真知,这种感受算是与时俱进也。
责任编辑 贾秀莉林芝
福建文学 2009年8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