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谜渡(当代小说 2021年5期)

时间:2023/11/9 作者: 当代小说 热度: 15487
  鞠慧

  1

  案发现场超级血腥,据说远胜过恐怖片中的极致桥段。

  第一位目击者是早起去城里上工的村民,他的家,离案发现场三公里左右,也是距案發地最近的一个村庄。这位目击者当时因惊吓过度,出现了幻听幻象和高烧不退等症状,被家人紧急送医。

  接警后,警察迅疾出警。此行领队是一位分管刑侦的副局长,他带领两名刑警和一位专业技术人员,火速奔赴案发现场。警灯闪烁,警笛鸣响。路人纷纷驻足观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重大案件。

  副局长是一位有着超过十年刑侦经验的刑警,什么样的案子他没见过?下了车,副局长朝现场瞟了一眼,还没来得及往前走,就被眼前的血腥场面惊晕了。身边一棵树皮皲裂的老桃树,做了他身体的依靠,他弯下腰,大口大口地呕吐起来。三名年轻警察,更是忍不住大声惊叫。

  毕竟是经见过各种血腥场景的刑警,瞬间的失态后,他们即刻投入工作。眨眼间,一条黄色警戒带,把通往现场的一上一下两个路口封死了。从现场往上走,爬上那段又长又陡还转了一个弯的坡,就是黄河大堤。往下走,就是通往附近村庄的一条田间小路。案发现场,就在堤坡底端与田间小路交界地的不远处。

  正是早晨上工的时间。附近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都有去市区打工的经历,他们把这称作“上市”或“上早市”。每天早晨,他们三五成群地赶往城里的劳务市场,等待着用工单位或有需要的家庭挑选。之前已被选走的,就直接去单位或雇主家里干活。晚上收工后,离家远的,就一起包一辆面包车;离家近一些的,就直接骑摩托车、电动车甚至自行车,回到黄河北岸的家里。他们摸着黑离开家,又顶着星星回到家。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在来回路上。但他们已经习惯这种生活,这样能省下一大笔住宿费用,还能照顾家庭。

  不多会儿,案发现场附近堤顶不算太宽的柏油路面,就变成了停车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停车场在慢慢变大。警车、汽车、三轮车、摩托车,有路过的,也有听到消息从附近村子赶来看热闹的。一时间,大堤正对着案发现场的那段路,被各种车辆堵得连自行车都难以通行了。

  太……太……简直太可怕了,电视里也没见过这么吓人的场面,你们是不知道呀,那个……那个……那个倒在雪地上的人,哪还有人形?地上那些血呀,还有那一大堆,一大堆摔出来的……简直……简直……当时,我以为是谁丢在那里的一堆啥东西呢,就想过去看一眼,可……可……可谁知道呀……

  第一位目击者,也就是那位想去市里“上早市”的农民,每一次复述,他的牙齿都会忍不住地“嗒嗒嗒”不停作响。那响声,就像为那些变得结结巴巴的话在敲击鼓点。在这个早晨之前,他是位能说会道的人。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曾拿过演讲比赛名次的他,这个早晨之后,竟然变得结结巴巴,吐字含混不清,嘴巴里像是含了个什么东西。他面对着不同的人,把这些话磕磕绊绊地说了一遍又一遍,家人、警察、亲友、大夫、护士、病房的病友、病友的陪人。开始的时候,他看到谁都想拉住人家说说这事,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人。他忍不住地说了又说。渐渐地,他就厌了,他不再想说任何与此有关的话。可是,面对着那些不停地问这问那的警察、医生等,他又不能不说。

  案发现场距县城约十五公里,黄河大堤上的柏油路,从县城可以直达此地;现场距离省城约三十公里,同样可以走这条柏油路,只是与去县城的方向正相反。顺着大堤一直往西南方向走,跨过黄河大桥,就进入了市区。去往省城还另有一条路,那就是从案发现场翻过黄河大堤,直接穿过渡口上的浮桥,也就进入市区了。

  渡口叫谜渡,大堤南面不远处即是。以往,附近村里的人们,都在这里乘船过河。后来,河上有了黄河大桥,也有了几座浮桥,渡船自然消失不见了。这个地方的名字,依然叫谜渡。

  案发现场大堤的北面,是一个近十亩地的桃园。每年的春三月,一树树粉色的桃花,不仅引来一群群蜜蜂,更引来了众多的游人。逢到周末,大堤上就变成了缓缓蠕动着的停车场。

  从东边顺着河堤或者自北边小路上过来的各种车辆,来自县城。从西边或者浮桥过来的车辆,则来自省城。那一辆辆车里的欢欣与期待,都是奔着这片桃林而来。

  在阳光和暖的春三月里,桃林中欢声笑语,人头攒动。那移动着的姹紫嫣红,与粉嫩柔美的桃花,一动一静,完美和谐,恰如一幅来自仙境的多彩画卷。最忙的,当数各种款式的手机。拍自己,拍朋友,拍桃花。聊天,刷朋友圈,刷抖音。

  帅哥与美女相互嘻闹着,举起手机,与大片粉色云霓融为一体,与一片嫩绿叶片重叠在一起,与一朵开得正艳的桃花亲密相吻;孩子们相互追逐着,在树间跑着,跳着,欢快地叫着;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们,手上提着塑料袋子,拿着水果刀之类的工具,低头找寻着他们喜欢的蒲公英、苦苦菜、柳叶菜、青青菜等野菜。不时地,他们也会放下手中的袋子和工具,掏出手机,像年轻人一样,拍欢笑嬉闹着的孩子,拍桃花,拍菜花,拍蓝天,拍白云,拍不远处大堤上的车辆、堤顶上空飞翔着的风筝,顺带着拍一下老伴和自己。

  春天的桃园,是市民们常来常新的所在。从桃花初蕾到盛开再到凋谢,每个周末,这里都是欢乐的海洋。

  只是,游玩的市民们没有人知道,多年前,在这片桃园里,曾发生过一起影响颇大的刑事案件。

  也许有人知道这个曾在当地引起轰动的案件,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把它淡忘了。

  2

  零零星星的小雪,从前一天傍晚快下班的时候开始飘落,直到半夜时分才停下来。雪不大,却冷硬。落下来的,不是那种一片片有着六个柔软小花瓣的白色花朵,而是一颗颗的小小雪粒儿。打在人脸上、手上,皮肤被砸得生疼。

  树丫上,树下的低洼处,星星点点耀眼的白,与现场的血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戴着雪白手套的警察,手持相机,从各个不同角度,对现场进行拍照。他们依据各自的专业,对现场进行认真细致的勘验。

  死者仰躺在一道微微凸起的田埂上,两条腿扭结在一起,呈现出奇怪的麻花状。在离死者半米左右的地方,一堆垃圾一样的东西,已变成深黑色,凹凸间结着淡白的霜。一段枯树枝一样的东西,弯弯曲曲,把死者的腹部和这堆貌似垃圾的东西连接在一起。单从血肉模糊的面部,已难分辨出死者的性别和年龄。

  距离死者十余米的地方,躺着一辆车架变成了U形的亮黑色山地自行车。车上的两个轱辘、车把、车篮等物件,与死者的两只鞋子一起,飞落四散到桃树干枯的枝条上、结着薄冰的水沟里、小路另一边的枯草堆上……

  副局长边工作,边跟警察们交流着与案件有关的一些信息与判断。警察们对死者反复辨认,将其破碎零乱的衣衫和严重扭曲的形体在脑海中重新组合后,大致判断出死者应该为二十岁到六十岁左右的男性。

  依据死者的死亡时间、死亡地点及所使用交通工具,警察们大致判断出,死者有可能居住生活在黄河北岸附近村庄。有可能是从省城打工返家的务工人员,也有可能是去城里办什么事,傍晚返回黄河北岸的人。

  综合判断,大家的意见更倾向于死者为由省城返家的务工人员。

  方向一旦确定,公安部门立即通过当地各种媒体,寻找案发当日辖区内18——60岁失踪人员信息。

  一天过去了,公安部门却没有收到关于此案件死者身份的任何有效信息。

  难道是判断有误?局党委召集负责该案件的警察,就此案件又接连召开了几次会议。最后他们一致决定,扩大查找范围,通过附近各区县公安局的网络,把死者信息进一步扩散。只有先知道了死者是谁,下一步的侦破工作才能有效展开。

  一时间,报纸、电视新闻上,都出现了寻找死者的讯息。几乎是在同时,各种自媒体上,此消息一变百,百变万,呈爆炸式扩散开来。

  那些天,只要在网上输入事发地点“谜渡”这两个字,瞬间就会有上万条信息冒出来。

  一时间,贴吧、朋友圈和名目繁多的这样那样的微信群里,关于死者的信息铺天盖地。

  开始,各种信息只是以查找死者身份为目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是从哪个人那里发出的第一条消息,之后,关于死者的身份、年龄、住址等信息,在网上出现了多个版本。越到后来,关于死者的信息越详细,甚至连死者生前喜欢穿什么牌子的衣服、爱到哪家酒店进餐、外卖喜欢点什么餐、出生于哪年哪月哪日、什么星座等信息,都能在某个网贴上看得到。

  紧随其后的,是死者的死亡原因。当然也是各种各样的版本。每一个版本,都似乎有理又有据,都不容读到的人有任何怀疑。就好像,死者是他的亲人或多年好友。又好像,他与死者前一分钟刚刚分开。他与死者的熟悉程度,简直就像熟悉自己的左手与右手一样。

  以至于到了后来,警方不得不专门发文,进行辟谣。

  经过警方多方工作,死者身份最终确定下来:邹依轮,男,35岁,未婚,本科学历,省直某企业单位员工。

  这一结果,大大出乎了警察们的意料。他们立即把调查方向由黄河北岸的县城,转移到了黄河南边的省城。

  经过对邹依轮的领导、同事、家庭等深入调查,警察们更觉出了邹依轮在这样的时间、地点,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这里,背后肯定有一些有悖常理的东西。

  一个工作生活在省城的年轻人,在这样一个刮着刺骨北风又飘着细小雪粒的夜晚,是什么让邹依轮使用这样一种让人无法理解的交通工具,风雪中骑行三十多公里,跨过黄河,来到黄河北岸呢?

  他到这里来,是要找什么人吗?

  如果是,那他要找的这个人是谁呢?

  3

  据警方调查,邹依轮家在外省。除同事和客户外,邹依轮没有亲戚、朋友或同学在黄河北岸的县城或乡村。邹依轮不是个爱交际的人,平时生活圈子很小。即使单位同事或客户请吃饭,他也是能不去就不去。就是偶尔去了,也很少说话。

  黄河北岸,不太可能有他熟识的人。

  如果不是要找人,那他在一个这样的极端天气里,独自骑行到这里来,是要做什么呢?如果说,在桃花盛开的春三月或果实成熟的秋日,邹依轮的这一行为,也有一点点可以理解。但现在是冰天雪地的寒冷冬日呀!不用说桃花和桃子,连桃树上的叶子都早就落尽、枯干了呀!

  如果邹依轮真的是来黄河北岸找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对邹依轮来说非常特别的人。那邹依輪要找的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警方对邹依轮的手机信息进行了技术处理,对邹依轮当天的来往电话、微信、短信、微博和QQ等信息进行了还原。

  处理结果显示,死者邹依轮当天一个电话都没往外打。那一天,他共接听了十个电话。

  邹依轮当天没有发微信朋友圈,没有微信聊天记录,也没有在任何人的朋友圈点赞和留言。

  邹依轮当天没有短信发送记录。他共收到三条短信。其中一条是一家窗帘城的促销广告,另一条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推销广告,最后一条是一家贷款公司的推销信息。

  邹依轮的微博近三个月没有任何使用信息。

  邹依轮的QQ已很久没有使用,打开后,有很多头像在不停地闪动。点开,都是几个月以前的信息了。

  警察把重点放在了案发当天邹依轮接听的十个电话上。

  一个是邹依轮单位的部门领导打给他的电话,领导让他把做好的方案送到办公室;

  一个是未婚妻打给他的电话,告诉他厨房门坏了,让他晚上下班后修一下;

  一个是95开头的电话,邹依轮接起后,双方通话时长为7分31秒;

  一个是外省的客户打给他的电话,跟他交流一个即将签订合同中的某个条款;

  一个是95开头的电话,电话后几位数与前一个95开头的号码不同。邹依轮拒接。

  一个是邹依轮同事打给他的电话,跟他沟通一件业务上的事;

  一个是58开头的固定电话,通话时长1秒。经查,该电话为某家具专卖店的销售电话;

  一个是联通手机号打来的陌生电话,通话时长2秒。经查证,该电话为一房地产销售处电话;

  一个是移动号码打来的陌生电话,通话时长1秒。经查证,该电话使用者为某装修公司业务经理;

  最后一个电话是另一个外省客户打给他的,没什么要紧的事,只是打电话跟他“联络联络”。

  警察首先对案发当天与邹依轮有过通话记录的他的部门领导、未婚妻、同事及两位外地客户进行了详细调查。

  结果显示,案发当晚,邹依轮的未婚妻、部门领导、同事都有不在案发现场的证明。且他们在给邹依轮打电话时,均有第三人在场,证明他们跟邹依轮的通话内容。

  对外省的两名客户手机定位显示,两个人皆无出省记录。经过调查,他们在给邹依轮打电话时,均在上班时间,因此都有第三人能证明他们当时跟邹依轮的谈话内容。

  警察又找到了那三个通话时长分别为1秒和2秒的电话及打电话的人。他们都表示,通话3秒之内,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通话内容。对方接起电话,因为不知道打电话的人是谁,一般都会先打一声招呼。等销售人员报出家门后,如对方不感兴趣,就会选择挂断电话。只不过有的人挂掉电话的时候快一些,有的人会慢一点而已。为了证实这些话的可靠性,警察又专门请教了电信部门的相关专家。专家们证实,销售人员所言属实。

  警察把调查重点放在了那个通话7分31秒、95开头的电话上。有一定常识的人都知道,95开头和大部分58开头的电话,都是各种推销专用电话。这一点,邹依轮应该是知道的。那个95开头的电话,邹依轮接起来了,还讲了7分31秒。给邹依轮打电话的那个人是谁呢?他们又在电话里讲了什么呢?一开始,刑侦人员就对这个电话表示出了兴趣。

  很快,刑侦人员找到了这个电话拨出的位置。该电话来自本市二环南路的一家售楼处。

  办案人员经过多方调查论证后,他们觉得,依据邹依轮的经济实力判断,他刚刚按揭买了一套房,钥匙还没拿到手,目前尚在还款状态,短时间内,他不可能再入手第二套房。那么,这个来自某售楼处的电话,邹依轮为什么打了7分多钟呢?

  警察很快找到了当天打这个电话的人,并对其进行了调查。

  4

  案发当天与邹依轮通话7分31秒的那个人,是刚来售楼处工作不久的一个女孩。女孩身材苗条,长相甜美,说话轻言软语,语速较慢。交谈中,她会低头轻声笑笑,一副娇羞的模样。女孩今年刚毕业于省城的一家职专。她说,每天她都要打几百个电话,号码都是随机的,大多数时候并没有电话号码名单。这一点,也得到了销售处负责人的认可。她说他们并没有那么多号码可打,售楼处就让工作人员采取随机的方式大面积轰炸,用大海捞针的方法获得目标客户。

  办案人员要求女孩谈一下当时的情况。女孩微微低下头,轻轻笑了笑,她轻抬右手,把一缕头发绕在手指上转着圈。她说,接电话的人像是有这方面的需求,对方问了她一些比如价格、位置、楼层、优惠等详细问题。女孩还说,当时她挺激动的,自己来这家售楼处工作三个多月了,还没有开张。她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目标客户。但等她想进一步了解客户详情的时候,对方却把电话挂掉了。当天,她又用不同的号码拨打了两次,对方再没接她的电话。第二天,她又多次拨打那个电话,都处于关机状态。

  为了证实该销售人员所说内容的真实性,警察对其进行了调查,经多方证实,证明该营销人员品行端正,热爱生活,无任何不良犯罪记录。该营销人员之前与邹依轮没有任何交往,相互之间并不认识。案发时,该销售人员有不在案发现场的证人证言。

  唯一一条看似可能有料的外部线索,就这么断了。

  警方进一步扩大时间范围,对邹依轮一周内的对外联络信息进行调查并做技术处理。但令人遗憾的是,依然没有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警察对时间范围一扩再扩,一直扩到了案发前三个月。他们对在这三个月中,与邹依轮有过接触的人进行了认真梳理。但是,还是没有找到与该案有关的消息。

  案件进展再一次陷入困境。

  寒冷的冬季,产生了大量的闲人,新一波舆情再次发酵并迅速蔓延。在以往那些关于这个案件的帖子后面,又出现了大量的跟帖。

  有不少民间破案高手对此案件进行了分析,判断与定性,各种思路,各种走向与结果。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还有对死者邹依轮的详细介绍,当然是警方掌握之外的一些东西。

  有說邹依轮考取了某职务,被顶替;有说邹依轮的某位异性上司,对其色诱,邹严辞拒绝;有说邹依轮对某上司进行了实名举报,但那位上司不但没被查处,还升迁了……几乎每一个帖子,都把邹依轮塑造成了积极向上品行端正的好青年。另有一个帖子,是一段视频。一位年轻人随着音乐在舞蹈。那是一段难度颇大的蒙古舞。舞者舞姿娴熟优美,堪比专业舞蹈家。发帖人说,这个舞蹈着的年轻人就是邹依轮。邹不仅工作努力上进,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他喜欢健身、读书、唱歌、跳舞等等。

  有对警察侦破不力的指责,甚至有人大骂警方不作为。像邹依轮这样的好青年,难道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吗?肯定不可以!我们不答应!

  警方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随着对该案件的不断调查,一个个看似有希望的线索都被否定;另一方面,新的案件不断出现,警力有限,警察总不能只是盯着这一个案子。

  但不管怎样,未结的案件,警察们不会放弃。负责该案的警察经过新一轮的商讨后决定,把侦破点重新转到死者邹依轮身上。

  5

  案发当晚,邹依轮为什么没有选择开车或打车,而是选择了骑自行车呢?

  据调查,十二年前,老家在外省的邹依轮,来到了这座城市。开始的两年,他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直到遇到了现在的未婚妻,他的生活才慢慢走上正轨。在未婚妻的支持鼓励下,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邹依轮被省城这家知名企业录用。从最基层做起,邹依轮已做到了部门中层。车有了,房子也交了首付,明年春天就可以拿到新房钥匙。

  围绕着他杀还是自杀,该案件的办案警察各持己见,相互之间都难以说服对方。到了后来,面对漏洞百出的诸多疑点,他们连自己也难以说服了。

  主张自杀一方的理由是:经过反复勘察,现场没有车辆行驶的痕迹,排除车祸所致;在冰天雪地的冬季,还刮着刺骨的北风,死者如果不是想自杀,他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做什么呢?

  主张他杀一方的理由是:据调查,死者邹依轮在单位为人低调,工作积极肯干。春节后,单位准备公派他去日本学习半年,回国后,他即可获升职加薪。这样的时候,他又有什么理由选择自杀呢?

  主张自杀的一方说:通过调查死者单位领导、同事获知,死者平时都是开车上下班,那天晚上,如果真有什么事需要到三十公里外的地方,他为什么没有开车,而在这样一个刮着北风又飘着薄雪的寒冷傍晚,却选择了骑自行车外出呢?据调查,现场那辆严重损毁的自行车,系死者邹依轮所有,是邹依轮十天前从京东上网购的一辆车。难道这一切,都是巧合吗?

  主张他杀的一方说:死者准备春节前结婚,他的未婚妻已怀孕三个多月。这种时候,他怎么可能会自杀呢?再说了,死者骑的是自行车,不是汽车。自行车的速度能有多快?就是从大堤上冲下来,撞到树上,也不至于撞得面目全非内脏膨出当场死亡呀!

  有人提出了第二现场说。

  但这一说法,也很快被否决。

  那天晚上的薄雪,让地上的自行车印非常清晰。路边那棵伸出半截树枝的老枣树,被撞掉老皮的树干上,鲜红一片。经过技术人员多次勘验,现场没发现任何别的可疑痕迹。这里,无疑是第一现场。

  看似一个普通的案子,却疑点重重。

  死者邹依轮的未婚妻因悲痛过度,肚子里的孩子流产了。病床上的她,边哭边不停地念叨着:“他非要买辆自行车,像着了魔一样,一刻都不能等。”她还说,“晚饭都做好了,他说同事家有急事,他要去单位替同事值个夜班。谁知道他没去单位,怎么就去了那么远的地方呢?”

  邹依轮的未婚妻回忆,邹依轮离开家的时候,只穿了一条家居运动裤,连秋裤都没穿。完全不像要骑车去那么远地方的样子。她提醒邹依轮多穿点,邹依轮说单位太热。她还记起,邹依轮出门的时候,好像很快乐的样子,嘴里像是还哼着一首什么歌。

  他不喜欢河北,更不喜欢那片桃林。邹依轮的未婚妻继续说,我跟他认识这么多年,从没去过北岸。有几次,桃花开的时候,我跟他商量去桃园看桃花,他一次都没答应,说忙,说那有啥好看的?有一回,我跟闺蜜去了,还挖了野菜。我知道他喜欢吃野菜水饺,就想给他一个惊喜。那天,他下班回来,刚咬了一口水饺,我跟他说北岸桃园的花开得漂亮,野菜也多。他看了我一眼,马上跑到卫生间,把嘴里的水饺吐进了马桶里,还刷了牙,漱了口。他自己不吃,也不让我吃。那天我挺生气的,好几天没理他。后来,他哄我,他说单位的死对头家是北岸的。这我知道,可那人早就跳到别的单位了。

  他那么不喜欢桃园,怎么又一个人跑了去呢?邹依轮的未婚妻念叨着,泪水一串串无声地滚下来。

  是自杀还是他杀,意见一直无法统一。

  为找到更多破案证据,法医对邹依轮的尸体进行了解剖。

  解剖结果排除了被人下毒、被人致死后丢弃至此等等他杀的可能。法医推断出,邹依轮死亡时间应该是2019年12月30日晚20:30左右。

  第一位目击者出院了。只是,曾经能言善辩讲话流利顺畅的他,自此患上了口吃的毛病。每每遇到紧张或着急的时候,更是口吃得厉害。他对那个早晨自己因为好奇而走近死者并驻足仔细察看感到无比懊悔。真……真……真是好奇害死猫啊!他说,本……本来,我……我是急着进市里去……去上早市的;本……本来,我不……不……不该停下来,该一直骑上大堤,走过浮桥,就进……进……进市里了;更……更……更不该的是,我还那么细……细瞅……唉!一念之差,都……都怪自己当时没过脑子,没……没……没想一想后果呀!悔……悔死了,悔死了,真……真……真是悔死了!

  案件最终定性为自杀。

  邹依轮为什么会自杀呢?他有什么理由自杀呢?

  6

  随着案件侦破结果的公布,网上一时又热闹起来。对警方的质疑,对破案过程的怀疑,各种帖子又飞满了屏幕。

  邹依轮工作过的单位发了严正声明,证实网上那些对单位及单位领导不利的帖子都是谣言。声明最后,他们要求那些无端造谣者立即停止此类不实言论,否则,“我们将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另有一位网友发视频辟谣,证明那段舞蹈视频并非死者邹依轮,而是自己与朋友外出吃饭时即兴跳的一段舞蹈。据说该网友为某校音乐舞蹈教师。

  正当很多人对邹依轮自杀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从公安局传出来的一条消息,让无数人震惊到无法相信。

  难道这是真的?!

  经DNA比对,死者邹依轮与十年前一桩凶杀案中凶手的DNA相似度超过99.90%,也就是说,十年前曾引起很多人恐慌的那桩凶杀案中的凶手,就是邹依轮无疑。

  那些民间的福尔摩斯们,听到这一消息,等不及官方的证实,就又从各个不同的地方,以各自以为最科学、最快捷的方式,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依然分成了两大派别。

  有一部分人,想证明这一说法的合理性。

  而另一部分人,则正好相反。

  这两部分人,在网上发布各自从不同渠道得来的消息,并发表他们的见解。开始的时候,两派之间偶尔还相互交流,渐渐地,交流里便带了些个人成见,派别味道越来越浓,语言也越来越犀利。到了后来,甚至演变成了彼此之间的相互谩骂与人身攻击。

  最后,第一部分人因為手中拿到了一张十年前的旧报纸,而最终胜出;第二部分人,嘴上虽有些不服,但底气还是渐渐弱了下去。

  那是一张2009年12月31日的当地晚报。

  本报讯:昨日,在位于黄河下游谜渡渡口旁的桃园内,发现一女性尸体。经工作,证实该被害女性为本市21岁大三学生巩某,遇害时间为30日20:30左右。因昨晚下雪道路不畅,巩某回家途中错过了公交车,其步行路过该果园时遇害。罪犯犯罪手段极其残忍恶劣,其将该女性奸杀后,埋于果园内一堆柴草下。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迅速调集精干警力,组成了专案组。案件正在侦破中。

  都是在飘着薄雪的夜晚,都是12月30日,都是晚上的20:30左右。

  同样是在谜渡旁,同样是那个桃园。

  不同的是,一件发生于2009年12月30日夜晚,另一件发生在2019年12月30日夜晚。

  整整十年。

  责任编辑:段玉芝

  当代小说 2021年5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