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孝里镇安先生之邀,我与文联士东主席一同前往大峰山景区。我们到达地方时,安先生已和当地文友王守学兄候在楼下,相互暄寒礼毕,安先生亲自驾车,一行几人向大峰山而去。
车子在山区公路上盘来绕去,两旁地里一片片种满了青油油的谷子,山中细风自在弹奏着一支清新的曲子,初成的谷穗仿佛沉浸在优美乐曲中,不由自主地轻轻摆动相互触碰。安先生介绍,这是孝里镇依托省农科院,因地制宜在南部山区打造的十八里谷道,既提高了当地山区农民收入,又打造了一道特色旅游观光带。农业部在此专门召开了全国旱作农业经验推广大会,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跟踪拍摄两个月,制作了一期关于旱作农业的节目。
穿过南黄崖村,车停在山东侧一条崎岖山路上。安先生取出遮阳帽并折扇,分发给我们,言道自己身体略有不适,由守学兄为我们引路上山,他去山西面亭中等候。打开折扇,上面印着精美画图并题有十八里谷道,好一位安先生,不失时机地为家乡做宣传,此物倒也合他文人气质。
沿山路上行,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后背,不多时汗透衣衫,气喘吁吁。久不爬山,又逢雨后潮湿,有种喘不上气来的感觉。几人之中只有守学兄常年在野外活动,还是气闲神定不紧不慢地前行,边走边向我们介绍孝里的风土人情及大峰山的逸闻趣事。守学兄热心于家乡文化建设,这一段时间跑遍了当地诸村山野,寻找旧时碑刻一一拍照拓印,并诸通辨识文字予以记下,为区政协《长清碑记》一书搜寻第一手资料。
转过小弯来至一间新建小庙前,守学兄手指屋西南角上方,那里有一个石洞,叫做璇玑洞,此洞冬暖夏凉,是乘凉绝佳妙处。上前推门,大门紧锁,上不得楼便入不得洞,无奈一行人怅然东去,绕转山腰直上南城门。在山谷援石级而上,抬头见一座石砌门楼就在上方,旁立一石,刻有“南城门”三字,莫非寓指仙界南天门吗?
一步跨过石门,见一座座石垒墙的小屋散落在林间,此为古代乡民为避战乱修建之临时住所,一块巨石横卧松下,上镌“屯兵营”。行至此处,山势渐高有微风吹来,几个人坐在石上小憩,守学兄为我们论证齐长城的史实,又讲到大峰山上的碑刻,听他谈古论今,引证据典,整个孝里史事,仿佛藏在胸中。不由暗暗佩服这位学识渊博的农家汉子,若非怀有一颗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又怎么会甘愿做这项无名无利、功在后人的义事?
离开南城门继续前行,“孟姜女问路处”石刻赫然醒目,不由哑然一笑,一个不知道是否存在的民间传说,各地竟纷纷争抢。据我所知,在万德镇长城村也流传着这个故事,说孟姜女为该村人氏,言之凿凿不容外人怀疑。今日大峰山上又见到孟姜女遗迹,也不知两千年前是否真有这么一位人物?又是否真在此处寻她夫婿?这也反映出当下一种文化乱象,一个历史名人一个历史传说,多个地方争相抢注,不知道可经过详细的历史考证?缘于民间故事也无大妨,设若牵扯到历史事件,如果不经过科学论证,就盲目地记诸于文字,时间一长以讹传讹,难免会湮灭历史的真相。
再向前走过瓮城下到云峰观,守学兄说道,此处为济南最大的道教场所,也是大峰山的主景区。进大门见二山门上有“青云得路”牌匾,右侧有圣水泉并云根二处景点。何谓云根?合适的气象条件下云雾在此处飘出,缭绕在山谷青松翠柏之间,宛若人间仙境。穿过供奉吕祖的无梁殿,路北侧依次有几间神殿,守学兄在坐化真人石室处,为我们讲了一个燕阳秀得道的故事,听罢后若有所悟,遂赋诗一首:峰云观内寻仙迹,回月楼前待月明。传是仙人飞化处,空听风过树梢声。
出石室沿二十六级半步云梯进入主殿区,其上有一座二层石楼,门上书“圆慧神通”四字。守学兄介绍,就是在这个小楼的二层,第一届中共长清县委在此成立,长清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由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救国救亡运动。魏金三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无数英雄们不畏生死,以身报国的伟大壮举,才换来今天新中国的繁荣强盛,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此刻山谷中松风阵阵,我似乎听见了当年金戈铁马的嘶鸣,仿佛看到了一个个英勇的壮士,正奋战沙场英勇杀敌……历史不能忘记,先烈应该缅怀,活在新时代,更应继承革命先辈遗志,为了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再东望去,有小楼曰回月楼,楼东有待月泉,泉西有千年槐。传说冬夜之月可映于泉上,抬头天上一轮月,低头水中对月影。山中冬夜寂寂,月明如水,人在树下又会有怎样的感叹?树可以有千年之寿,人不过百岁之数,短短一生在历史长河中仅仅一瞬间,怎么样才能不虚度年华?我想,应该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才不枉此生在红尘中走上这么一遭。
东院中有石碑数通,为明嘉靖、万历、天启年间镌刻。在一方嘉靖年间的石碑上,刻有肥城县字样,由此可推明代时期此地归属肥城管辖。我对守学兄说道,石碑有很重要的史学价值,你目前所做的事情意义重大,也许一通石碑的出现,可以印证一段历史,可以更正一些史误。
出门前见西墙上有青石碑额,上刻双龙纹,我与士东主席并守学兄上前端详。守学兄问,你们知道如何通过龙纹判断石碑年代吗?因平日喜欢收藏,对此略知一二,遂言之此碑应为明代旧物,何以见之?龙发直立上耸,龙须前冲不曲,龙爪舞似风车,为明代龙纹之特点,据此断代应不会有大误。
出观门沿石级而下,忽见一断碑嵌在石阶上,刻有龙形图案,问过守学兄,才知附近原有龙王廟,已不知毁于何时。又经灵官庙转向西不远,道旁平台上见齐桓公塑像。士东主席与守学兄俱是饱学之士,两人议起两千年前的春秋往事。我在一旁洗耳恭听,不觉为二人精彩论述而暗暗叫好。两千年后,苍翠的大峰山中,当年的霸主立在齐鲁交界之处,静静听着耳边阵阵的松涛,回想当年诸侯割据干戈不断,再看看如今我华夏民族之强盛,心中不知会生出什么样的感慨?一路上,守学兄旁征博引,把一处处景点或联系史事,或附于传说故事,让我感到身后的大峰山活了起来,愈发变得灵动变得厚重。
本栏特约编辑:陈? 忠
当代小说 2020年5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