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最值得老人们关注的当然是自己的养老问题。在城市,这个问题似乎还好一些,老人们大多自己有养老金或享受养老保险,要么选择自己单独居住,雇保姆、请家政服务;要么和子女住在一起;要么选择进社区敬老院、托老所。虽不一定事事如意,但总算有基础、有条件、有方向、有盼头。
相比之下,农民的养老问题就复杂得多、困难得多了。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养老金,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享受养老保险,农村的养老条件和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养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全国人口计生工作已开展30多年,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依靠计划生育政策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时期的我国,更是如此。
在参加工作之前,笔者一直生活在农村,参加工作后也经常和农民打交道,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对部分农村老人有意或无意的走访来看。目前绝大多数农村老人采取的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方式。多子女家庭,特别是有两个以上儿子的家庭,老人和其中一个儿子住在一起,有自己的“养老房”,儿子们共同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主要是每月或一年给老人一定的粮食、零花钱,平时或逢年过节给老人买点礼物,老人有什么活需要干轮流出工。老人有病灾时儿子们分担费用。女儿们除逢年过节或经常买点礼物回家看看老人,或老人有病灾时照顾一下老人外,基本上不承担其他义务,同时,按照目前大多数农村的风俗习惯,女儿也基本上不继承父母的遗产。当然,有时女儿们有时也给老人一些零花钱,在老人有大病大灾时也主动承担一定的费用,但从农村的习惯来说,不是强制性的义务。
这是指多子女的家庭在儿女孝顺、家庭和睦下的情况,遇上儿子们或个别儿子不孝顺,特别是儿媳和婆婆有矛盾,情况则要复杂得多。不给老人粮食和零花钱者有之,老人有病灾不承担自己应承担费用者有之,将老人赶出“养老房”在旧屋小院独自居住不管不问者有之,虐待公婆者有之,不一而足。对老人的利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在少子女家庭,特别是只有一个儿子的家庭。虽然没有了因个别子女认为老人偏心眼、家产分配不公等问题造成的兄弟不和,对老人的赡养推诿扯皮等问题,但也存在因赡养老人多(一对夫妇要赡养4个以上老人),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以同时达到一边能很好地照顾好老人的生活等需求,一边能安心地进行农业生产、外出打工,走致富之路,一边能搞好自己子女的抚养教育,三管齐下皆丰收的目的。再加上只有一个儿子的家庭,有时也存在婆媳不和等问题,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同样令人担忧。
特别是目前,从70年代开始就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民已逐渐步入了老年,他们的养老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群众的生育观念和国家的人口计生政策造成很大的冲击,多年来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新型生育观念就不会再被群众从心理上自觉接受,群众仍然会回到“多子多福”时代。虽然多子女的家庭养老问题并不一定比少子女的家庭解决得好,但从群众的意愿上来说,仍然认为多一个儿子就多一层保险,这个儿子不行,叫有一个儿子行。
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紧紧抓住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好时机,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尽快建立和发展适应农村养老的社会保障体制,特别是要充分村党支部、村委会、人口计生网络的地位和作用,办好村级敬老院。具体应做到以下五点:
一是筑阵地。目前农村的敬老院(光荣院)大多建在乡镇一级,村级敬老院寥若晨星。但按照农民传统的叶落归根、热土难离、千好万好不如自己家好的传统观点,主动到乡镇敬老院度过自己晚年的农村老人不是太多。在偏远乡镇更是如此。而建立村级敬老院则很可能会打消农村老人的这种顾虑,只要敬老院办得好,条件比跟着儿子住还强,就会吸引更多的本村老人住进村敬老院。特别是对子女不孝、婆媳不和,子女有条件但无精力照管老人的家庭更是如此。
可利用各级财政向农村倾斜建设村两室、卫生室、生殖健康服务室和进行农村规划的大好时机,争取更多的资金,将村两室、卫生室、生殖健康服务、敬老院建在一起,既便于管理,节省资源,又有利于群众、特别是入住敬老院的老人集中接受服务。同时方便子女探望,给老人精神上的安慰,逢年过节也可就近到家中表达孝思,平时就可以放心地在外面打拚闯事业。对不孝顺的子女来说,到和村支部、村委会在一起的敬老院找老人的麻烦,概率要小得多。
二是建队伍。要建立一支专业与非专业、固定工与钟点工相结合的敬老院服务队伍。成员包括村两委成员,计生专干、农村医生和敬老院专职人员及雇佣的临时人员等。搞好敬老院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为老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是优服务。既要搞好对入住敬老院的老人的服务,也要根据群众需要,采取定期不定期上门服务的方式,为散居在家的老人们提供服务;既要提供敬老院内专职人员的有偿服务,也要提供村两委成员、计生专干在日常工作、走访、随访中的无偿服务;既要保障老人们的物质生活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需要,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满足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逐步形成有线电视进屋、电影进(敬老)院、图书、棋、牌、健身器材入村的大好局势。使老人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提高村敬老院的知名度,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是搞结合。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相结合,与计划生育民心工程相结合,与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对入住敬老院符合条件的老人优先发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每年为农村老人提供几次免费查病治病机会,开展为老人送电影进村、进(敬老)院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尊敬老人的良好局面,推动农村养老事业进一步健康、深入开展。
五是搞倾斜。提高各级对农村养老工作的重视程度,向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特别是建设村级敬老院搞倾斜。建设村级敬老院,特别是房屋、院落的建设和器材、专业人员的配备,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入住敬老院老人的子女在老人入住后负担一定的费用。主要是老人的生活费和医疗费,但不宜太高。各级财政应对农村敬老院给予一定的补贴,将其办成造福农村老人的福利院。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而又扎实的基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