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读书节后话读书

时间:2007/5/9 作者: 天天读你 热度: 90447

  4月23日是读书节,网上、报纸上刊登了许多有关读书节的文章或新闻。其中的一个热点就是中国应否设全国性的读书节。评论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我个人认为,设不设读书节并不重要,那只是形式上的东西,或者说是在形式上提醒人们应该重视读书的一种手段。作用肯定会起的,但究竟能够起多大,谁也难说。关键的是如何对待读书和如何读书的问题。
  
  我是爱好读书的。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参加工作,读书始终是我最重要的个人爱好之一。上学期间,因受经济条件限制,除课本外,所读的课外书,包括一些学习辅导材料都是靠借来实现的。“书非借不能读也”,因是借,所以书看得特别快、内容记得特别牢。从上小学四年级就阅读的岳飞传、杨家将、薛刚反唐、呼杨合兵、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西游记开始,我几乎都是通过借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爱读书的爱好的,连环画、故事会、故事大王、民间故事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通过读书,特别是课外书,不仅没有影响学习,还逐渐养成了我对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课目的兴趣,并在上高中时将自己的学习方向定在了文科。写作文时也不象那些不爱读书的同学那样,搜肠刮肚去想词、费尽心力查字典、词典,而是随手拈来一些合用的词语为文章壮色。特别是在记叙文和议论文上更是如鱼得水。所写的作文也不止一次地被语文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讲评。而这,都是沾了爱读书、特别是爱读课外书的光。所以,现在,别管别人怎么想、怎么做,对儿子爱读课外书的习惯我不但不怕影响他学习而加以管束,而是大张旗鼓地给予支持。只是再找我当初那种“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感受是不可能了。
  
  参加工作后,我依然没有放弃读书的爱好,除了借书、租书、在网上看书外,还自己购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关于读书,我有以下六点体会和建议,希望有心人能够从中得到共鸣或启发!
  
  一是从兴趣出发。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用的书。因为喜欢,内容才记得牢;因为实用,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高、效果才会好。所学的知识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二是借买并重。如果条件许可,当然买一些书供自己随时阅读要方便得多。但也要十分注重借书读。特别是一些酷爱读书又无足够的钱大量购书的人更是如此。借既可以提高自己读书的紧迫感和记忆力,又可以深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不比有条件买书而没时间和心情看书,让书籍做摆设、装样子,束之高阁强得多吗?
  
  三是读写并举。“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过程中要为自己感兴趣、有感触的片断写批语,或者将其中的精彩句子抄录下来以备后用。读完后如果感触较深,还要尽量针对书的内容写篇读后感。既能提高读书质量,又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带着目的去读书、带着问题去读书、为写出更好的文章而读书就更好了。
  
  四是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读书。除书籍外,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无一不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好手段。谁说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杂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读书呢?在互联网上读电子版的各种书籍就更不用说了。要充分利用自己所具有的各种条件,多读书、读好书。
  
  五是广泛阅读。坚持开卷有益。只要有时间、有兴趣,大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天文地理、诸子百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生物科学都是我们的读书对象。只有读得多,才能懂得多。
  
  六是充分利用各种时间。上班前后、工作间隙、晚上、星期天、节假日,都是读书的好时候。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多读书,开阔自己的知识面,象毛泽东同志一样,将读书进行到底。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滋味,你只有读了才会真正体会到。读书无用论,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行不通的。我们是否也应将读书进行到底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