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诸葛武侯
吾也曾十分崇拜诸葛武侯的才智,数十年五六遍熟读《三国志》,然越读越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诸葛武侯助刘备取川之后,急不可耐地怂恿文臣武将逼迫刘备称帝,为自己出任丞相辅平道路。以诸葛才智明知蜀国无力逐鹿中原,却百般对抗更有能力一统华夏的贤者,实属为一已之私而不顾民族大义之举!故叹之:
自古腐儒祭隆中,
歌功颂德辞赋穷。
安知武侯三国志,
裂分华夏为已荣。
——己亥年夏日于惠州
据说,这首诗歌经微信传播后,收到来自北京、上海、福建、广东、湖北等全国各地读者近400条评论。一首小小的诗歌作品产生如此热烈的讨论,这在文学界是极其罕见的现象。本文就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在读者中引起热评的几个维度,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的契合
中国无疑保持了大国形象。无论是疆域、人口还是经济,都成为世界瞩目的巨擘。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为世人称道。但是,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所预言:由于受到机制的拘囿,中国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必然出现贪腐、垄断、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等社会问题,终究会出现“后发劣势”。中国当前的现状亦应验此论。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国不仅出现了复杂的内部矛盾,亦出现了严重的国际矛盾。尤其是近年来的“台独”和“港独”思潮,伺机而出,甚嚣尘上,闹得世界风云突变,大有乌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然而,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古国,国民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几乎每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在追求两个同样的目标:一是收复前朝疆土;二是扩大本朝疆土。在这期间,国家经历了无数次的危机,外敌入侵、农民起义、军阀割据、宦官专政,致使无数个强大的帝国被摧毁和更迭。然而,经过混乱之后,总有一个政权重新统一天下。所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热衷趋向大一统社会。纵横世界文明史,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等等,人类历史上惟有中华文明趋于统一并且存活至今。“统一”这一概念,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已经深深刻印在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之中。
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曾经是世上几度最强大的国家,在没有尝试到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和民主建制思想的前提下,就使得国民相信只有在大统一之下的民族才能重塑辉煌。中国国民似乎都有一个趋向,那就是越是国难当头,大一统的意识就越加强烈。在一个推崇英雄主义、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的文化氛围里,极易出现一呼百应的社会效应。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环境处于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中美贸易战问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香港问题等等,集于一时,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中国人的神经,中国的宣传机器也极力鼓动民族意识、民粹意识,掀起了国民的爱国护国热潮。从1949年以后,中国的教育大多是以国家集体主义为主的“正统”教育,很少介绍哈耶克等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因此,民众的思想普遍具有显性的倾向化、情绪化的东方中国特征。《叹诸葛武侯》这首诗,恰恰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中产生,因此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并引发延伸效应。
这首诗说的是诸葛武侯助刘备称帝的事。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诸葛武侯辅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并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政治局势。而刘备的“三顾茅庐”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更成为中国人的美谈。诗人却一反常谈,认为之所以建立蜀汉政权,是诸葛亮推刘备称帝,他自己想当宰相的一私之利所驱使,由此便得出诸葛亮破坏了中国大一统的早日形成,或者说诸葛亮帮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使秦始皇那样的“天下统一”的局面推迟到来。诗人从大一统的角度认为,“三国鼎立”,就是对“祖国”的分裂。无论这个结论是否客观,又是否成立,但就作者对“分裂国家”的愤慨与抨击上看,就迎合了当下大众的心态。这与几年前的保钓新闻一出,就出现喊打喊杀的蜂拥发帖,涌现群情激昂的喷张之势同出一辙。这种“大国”意识,契合了中国民众国家利益至上的强势心理和快意欲望,于是就有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横扫天下的口号与标语。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叹诸葛武侯》为什么火爆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了。
诗歌热评的维度极其思考
在众多的评论中,除了点赞和叫好的外,我对全部评论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发现有下面几个维度,在此只能采撷代表性的言论,以佐证我的观点和诗歌的热度。
对历史人物批判获得的响应。诗人一向具有逆向思维,这在他的许多诗歌中都能反映出来。正是这种逆向思维,使他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这无疑给他的思想观点和诗歌创作都开辟出了常人不敢涉足的崭新领域。《叹诸葛武侯》这首诗,就是诗人一改历史对诸葛亮的定性评价,开创了表达的新意,让人闻所未闻,耳目一新,大开脑洞,赢得了读者共鸣。
“一生读五六遍三国志很不容易!想想许先生这种对历史名著的学习研究劲头和深度,就知道他为什么对那么多历史和当代名人都有与众不同的评判!那绝对不是凭个人爱好或人云亦云,而是客观分析判断做出来的结论”(福建刘奋强);“我是襄阳人,曾为故乡出过诸葛亮而自豪!读了这首诗,五味杂陈。但历史毕竟是历史,许先生从国家大义出发评判诸葛亮功过是非,的确让人耳目一新”(福建团小蓝);“作者的诗中之意虽然是对古人评判,但对如今的现实却是有力的抨击。现实有些人确如此,耍些小聪明,小智慧,显示自已的功德而不顾整个社会的声誉”(汕头陈重富);“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战乱时间、杀戮时间最长的阶段之一,争的是少数人的皇权爵位,苦的是劳苦大众,累的是国家统一,阻的是民族振兴。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虽不能责难诸葛武侯一个人,但他绝对是推波助澜者之一,而且是三国长期战乱的主要推动者、组织者之一,这段历史值得好好研究。研究好这段历史对当前之中国局势有很强针对性。只要是一个心术正义的炎黄子孙,都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真正的统一和强大”(武汉工学院祁永忠);“人的伟大不是吹嘘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历史和当代都一样。许先生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评价历史名人主要是看他做过什么。这是《叹诸葛武侯》这首诗给我最大的启示”(武汉十四中田苗);“文学创作难在独辟蹊径,见人之未见,言人之未言。此诗能摆脱前人窠臼,大有创建,是最难能可贵的。伴随着一部《三国演义》,诸葛亮智慧超群、飘然似仙的儒将形象可谓深入人心,‘羽扇纶巾’也成了诸葛亮在各种剧目中的专属装扮。客观上来讲,作为一位身居乱世、奉行法家之术的历史人物,诸葛亮有着对蜀汉皇朝的忠诚,不失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作为周旋于政治、军事舞台上的一位政客和权臣,他又不可避免的受到特定历史环境的制约。感谢此诗带给我们的思考,而需要我们持续思考的是,如何拨开历史的迷雾,在遮蔽、剪裁的历史文字中,找到更接近真实的客观存在”(惠州市委办田铁流); “苏轼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许峰先生《叹诸葛武侯》一诗,即为一首尊重客观、实事求是、别出手眼、反常合道之翻案杰作,是王安石翻案诗批判精神之继承与发扬,委实值得肯定与钦佩。清人毛宗岗《读三国志法》云:‘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此三绝,即所谓‘智绝’孔明、‘义绝’关公、‘奸绝’曹操者也。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诸葛亮俨然已成为天下人类智慧之化身,是‘箭垛式的人物’。然则,其中自然难免浸润私下所好之情感因素而过分夸大之处,此正鲁迅评价之‘写关羽之义而似伪,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者也。‘近妖’,即过分夸大不实之描写也。因此,许先生此诗,能够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精神,站在求是务实立场之上,独居慧眼,指出诸葛孔明之不足,其独立思考之批判精神着实可贵,亦乃当下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时代精神之亟需也”(江苏大学教授李金坤)。
我认为:虽然诗人的观点我不尽然赞同,但是对于这种批判精神我深为钦佩。质疑和批判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更是探求真理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更要树立质疑与批判精神,古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这样,才能厘清繁杂,追踪溯源,获得真知。质疑和批判的任何一方,无论对错,都是对求真理呈现的奉献者。
亮出诗歌态度博得的喝彩。许峰写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有感而发,服务社会。他从不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他的诗歌,总是针对社会和生活中的人与事,或歌颂,或针砭,立场鲜明,破题惊人,一语中的,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从诗歌中,人们感觉到诗人的情怀和他那特有的伟丈夫气概,与之呼应,便大有人在。
“客观来说,诸葛孔明竭力维护的是刘姓之国,离一统华夏、造福苍生还有差距!结合现实,如今港独、台独小丑频频跳梁,实乃置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于不顾也!所以,我理解,此诗不是否定诸葛孔明的智慧和对历史的贡献,而是以另外一种视角,借古讽今,升华主旨!”(惠州市委督查办张在永);“诸葛武侯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也许永远无法定论。但我赞赏许先生的治学态度,这首诗在与我国当年面临的难统一局面,有很强的针对性,值得人们认真思考”(湖南长沙何应良);“诗以言志,大抵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此诗胜在卒章显志,‘裂分华夏’之人,不管是谁,理应挞伐,立论在当下背景,诗短意长,尺幅兴波。文似看山不喜平。月旦人物,当有独到见识。此诗选择一个更多是受褒奖的历史人物进行批判,剑走偏锋。嘤嘤之声,有同声呼应者,也有保留意见者。短短几句,引发关注甚至争议,在讨论中各有思考,互相促进,此诗便有了诗外的价值”(《南方日报》周春);“司马迁作《史记》,有‘成一家之言’的宏愿,清代袁枚有言:‘人闲居时,不可一刻无古人;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创作不可泥古,自古使然,许诗的创新之处,是打破传统史传文学、戏剧评书等艺术形式中将诸葛亮‘神化’、‘妖化’等固有评价,让人们对诸葛亮重新认知,这是科学严谨精神在文学创作领域的延伸,而不是所谓的‘反传统’。世界人民都热爱和平橄榄枝,我们不能忘记伊拉克战争残酷地摧毁了古巴比伦文明,叙利亚的战火让昔日天堂变成人家地狱……任何鼓吹反动势力的丑恶嘴脸,任何出卖人民国家的险恶居心,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许诗以历史名人诸葛亮为例,告诫后人,个人利益不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特别是在社会动荡、诱惑重重的关键时刻,个人更应该做出明智的选择”(惠阳中山中学卜玉香);人与物,都有其两面性!历史对诸葛亮都是正面宣传。但诗人从华夏一统的角度,分析出诸葛先生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可见诗人另辟蹊径看人观物的博广胸襟!也对当今社会,破坏祖国统一的投机分子,起警醒作用。华夏统一,祖国强大,是我辈幸福。不能为了一己之私,破坏国家统一!(《惠州城市文化论坛》编辑部范春莉)。
我认为:许峰的诗歌中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受到大众追捧,这是一件好事,也正是这种担当衍生了这个诗歌作品。但是,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由于受到资讯的限制,对现代价值观和世界风云变化的真相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所评论出的结果也不一定全面和准确。我为作者的大义担当和社会责任而深感敬佩,同时亦为作者狭隘的民族意识而深感遗憾。本文引用诸多评论,主要是对本诗所引起的社会反响给以证明,说明文学作品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至于微友的有些观点,我并非赞同。
激发民族激情赢得的唱和。无论是在诗歌界还是在其他文学领域,想出名,反而难得出名。相反,如果诗歌关照了现实,反而会得到读者的巨大反响。可见想“红”,并不难,这个诀窍就是紧紧抓住人们所说的“正能量”和“主旋律”,尤其是在以国家利益为上的国度里,更为亦然。吴京的《战狼》《战狼2》所取得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是证明,这是中国特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所决定的。人们常常说出这样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在中国办好所有的事,亦然要牢记这个铁律。因此,许峰这首具有“战狼式挑战”激情的诗歌一旦亮相,必然赢得众人的和唱与喝彩。
“谥追武侯出隆中,二表留芳立蜀雄。可叹如初济世志,恐托不效陷愚忠。”(惠州政法委李箫);“一代军师小聪明,蛰伏隆中假躬耕。缘为个人那点事,强裂华夏作三分。轶闻韬略好些事,多为后人移接成。润芝曾言诸葛事,难及阿满与周瑜”(湖北广播电视传媒集团陈华);“此诗一出惊世俗,吾辈谁敢与苟同。皮匠三个顶诸葛,智慧化身千古扬。今日掷石千重浪,挺立诗坛惟许公。”(惠州环卫局林火明);“自古武侯享誉多,溢美之词汇成河。安知晚生诗一首,正本清源惊世愕”(湖北黄冈程刚)等等。
这些诗歌,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种和唱,既是文人雅士的娱乐方式,又是思想表达的一个管道,形成了文学交流的独特风景。“透过微信看到许峰先生的《叹诸葛武侯》深有感触,许先生的诗词不趋炎附势,且视觉敏锐、务实求真!利用诗词恰好警告台湾和香港当前的麻烦制造者,分裂祖国是绝不允许的。祖国必将统一,也必须统一。”(福建厦门戴教授);“堂堂中国,竟然天天看美英眼色行事,竟然被蔡英文、黎智英、陈方安生、李柱铭几个跳梁小丑搞得无可奈何,真是可悲!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解放初期百废待兴还要反击印度、抗美援朝的勇气和骨气哪里去了。纵观世界历史,国家的尊严是靠打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更不是妥协出来的!”(深圳王雄泉)“读了《叹诸葛武侯》,联想到香港近期一帮废青、脑残闹事,唯恐香港不乱,真的是可笑之极!分裂祖国这是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不能容忍的,我们拭目以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统一是任何国家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的”(惠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黄国铭);“人心思乱这个表述不是很恰当,只有极少数是有些违法乱纪的人和贪官的想法,绝大多数良民百姓肯定是希望天下太平的,特约之流也是出于政治目的,把他换掉这个位置他们也不会去乱干涉别国的事,以当时诸葛孔明所处的环境最有利自己的方式就是刘称帝,他就自然是丞相,这就是对境智;这首诗其实是告诉想分裂祖国的不法分子,统一是趋势,不要一己之私来破坏统一大业”(惠州市某企业老总王启华)等等,这些都是在这首小诗蕴含的正能量的感召下,结合中国的现实所表达出来的僨张情绪。
我认为:文学作品不仅要传递正能量,还要对正能量进行甄别。中国大多数人靠感情来鉴别对错,而不是逻辑。什么叫正能量和负能量?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个怪现象:说假话吹捧皇帝新衣真漂亮的人是正能量,而说真话告诉皇帝根本没有穿衣服的人是负能量。当然这只是对中国话语现状的一个比喻。如果我们的整个社会从根本上扭转观念,能够像谈这首诗歌一样自由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那该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2019年8月28日于惠州
赞(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