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因的“阴谋”

时间:2023/4/24 作者: 潮起潮落 热度: 58428
  有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作者道金斯是英国的一位生物学家,他提出一个很震撼的观点:人是基因的容器。

  作者认为,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大部分行为看似自主决定,其实背后都是被基因操控,实现“让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的目的。

  比如,我们平时都会赞美母爱,认为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爱。

  但实际上,母爱是基因创造的一种让自己可以持续复制下去的机制。

  当然这里所谓的“目的”,跟我们平常生活中定义的“主观的目的”不一样,是指一种机制导致的必然结果: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愿意生孩子,但对于人类而言,生孩子是人类基因机制作用的结果。

  有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们买了一批钱包,装上钱,在照片夹里分别装上婴儿的照片、狗狗的照片、全家福、慈善捐款证明,然后丢在大街上,假装是遗失的。

  几周后,钱包被返还的统计结果表明:比例最高的就是装着婴儿照片的钱包,占总数的35%。

  生孩子是一件纯粹“损己利他”的事,遗传基因想出的“诡计”就是创造出一种“喜欢婴儿、保护婴儿的本能”。

  《自私的基因》把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都归因于基因的生存机制,母爱如此,计划生育也是如此,夫妻忠诚是如此,婚姻里的不忠诚也是如此,自私是一种自私,利他行为也是一种自私。

  书里面有一个叫“亲代投资”的概念,为了把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动物会倾向于多生,但是生下来之后,母亲不能够对每一个孩子一视同仁,为了增加基因延续下去的概率,会有选择性地重点“投资”。

  中国古代“不孝”和“不肖”这两个词是同义的,“不肖”就是不像我的意思,不像我的那就是我的基因比较少,那就是对我“不孝”。

  所以道金斯说“人类是基因的容器”,那么,本能就作为一种生存的机制,其受益的对象不是个体,而是物种。

  当个体的利益与物种的利益抵触时,很可能本能要牺牲的,是你自己。

  人类一般在十五六岁就性成熟了,此时理性尚未发育健全,做事不考虑后果,所以很容易情不自禁地弄出后代来。这个本能,是基因的“阴谋”。

  偏偏到了现代文明,大家觉得这段时间最適合读书学知识,就拼命防止青少年早恋,不惜立法把结婚生子的年龄延迟至几年后,可到那时,人的理性已经健全,生育后代就变成慎重考虑的一件大事了。

  这就是基因与个体的利益冲突,基因只需要你活下来,活到能把基因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催婚是父母的本能),而我们的愿望却是“活得健康,活得精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