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人工智能无可阻挡,我们怎么办?信息化全面覆盖,我们是否会沦为“无用阶级”?就像《未来简史》的作者吓唬我们的,或者《折叠北京》所描述的,“未来,你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
先别自己吓唬自己,让我们还是回到伟大的人类在现实中的实践吧。
最近,我参观了华为的北京研发基地,我问负责人华为技术这么快迭代,技术人员怎么跟进呢?他说,华为招人时就考虑了你是否适合这里:第一学习能力得强,终身学习哦;第二抗压能力强,就是抗打击能力吧,项目随时被KO,加班重来,你得耐得住打击;第三如果你还有方向感,就是领导的料了。
人们对华为人的高收入津津乐道,却很少看得到他们承受的压力,有市场的压力,还有机器给的压力。华为“北研中心”有一个板块负责测试手机,几十台机器24小時测试,工作量相当于1万个人不停地刷各种手机应用。2011年1万人的工作量,现在整个测试中心只需14人。这是一个机器取代人类的典型例子。我看到,其中有一台测试微信的设备,是机器人在玩微信对话,同时操控两台手机,在互相对话。未来,你真不知道跟你在微信上对话的是一位姑娘还是一个机器人。
前几天,我还受邀参观了华晨宝马新大东工厂的开业,全新一代BMW 5系Li也正式下线。作为宝马集团全球生产体系中最新的一座工厂,新大东工厂极具前瞻性地引入“工业4.0”体系,将大数据、物联网、数字模拟和3D打印等创新科技、生产设备和技术综合应用于汽车生产。
令我震撼的是车间老师傅价值的衰落。老师傅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打败。以螺栓拧紧为例,大数据系统以所有拧螺栓的海量记录为基础,实时监测螺栓拧紧的扭力曲线,协助操作员工确保每一颗螺栓的拧紧力度,以达到最优——这不正是老师傅的价值吗?喷漆工艺更是如此,每个喷头都装有感应器,实时监测和修正喷漆的均匀程度——那么过去的八级工还有什么用?
在宝马沈阳这家新厂,我见到最多的工作人员是会操作电脑的技术员,他们的一举一动,或检查部件或监测电脑屏幕,已与卓别林《摩登时代》中流水线上的工人有了天壤之别。
试想,未来只需要10%的维护人员和1%的创新人员、创意人员,其他80%多的人去干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劳动大军只有去服务业。
人类的归人类,机器的归机器。人类发明了汽车,但从未停止奔跑,总能找到办法吧。我安慰自己。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为适应全面信息化,人类的整个教育制度将重新洗牌:应试教育没有出路了。
最近,阿里巴巴创办了一所15年制的私立学校——云谷学校。马云说,这所学校希望能实施一些创新和探索,让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为中国教育蹚出一条路。云谷教育的核心是教授美学和创意,另外就是合作精神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在下棋方面人类和机器比不过,但可以在音乐、美术和灵性上,守住自己的一份尊严。
高考季来了。柯洁败给“阿尔法狗”,能否让考生们改写报考志愿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