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料分析对于杨修的死,大体上归结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因为杨修站在曹植一边,帮助曹植出谋划策,参与夺嫡之争;二是杨修持才傲众,故弄才华,总是点破曹操的心机;三是杨修在执政理念上跟曹操不一致,很多时候却固执己见;四是杨修和其父杨彪都是儒学保守派,而曹操则是改革派。
分析的人认为,虽然这些都是将杨修推向死亡的原因,但实际上,曹操对杨修的杀心也不是突然就有的,他对他的杀意,是一点点累积下来的。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喜欢在曹操面前表现自己,证明自己还不够,爱卖弄才华的杨修,还犯了古代最大的忌讳,那就是他参与到了夺嫡之争中来。
然而,于我的肤浅理解和看来,在曹操杀杨修的诸多因素中,其实最关键的是两条,一是杨修喜欢才华外漏,经常将曹操的心迹点明于人,让曹操自以为是谋略的东西,在毫无遮拦的情况下裸露在大家的面前。其次就是参与夺嫡之争。
仔细想起来,追根溯源,参与夺嫡之争也是杨修喜欢才华外漏的一种表现之一。倘若那杨修在让曹操了解了自己确有才华之后,就虚怀若谷不持才傲众,将自己的才华深藏不露,只做一个真正的谋士,亦或是有半点的孔明先生那样的为人处世之道,我想,杨修先生恐怕是不会死于非命的吧?!
于是我又想,在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杀的聪明才智过人的能人不知道有多少,既然那些人又都是聪明过人的人,为什么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一个人虽然聪明过人,但是还要必须把自己的聪明深埋心底,装聋作哑地生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聪明人,这真的是很奇怪的和发人深省的事,同时也是让人十分遗憾和悲催的事。
人世间是最复杂的综合体。人聪明过人本来是好事,可是聪明过人的人在权力的面前,如果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敢陈述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但在我看来,这既是聪明人的痛,但更多的是权力的悲哀和让人无语。
因为聪明人虽然有痛,可他只是处于无奈。而权力可以让人特别是聪明的人沉默,显示出权力的霸气和不可侵犯,这是不是一种权力无能的表现呢?杨修在曹操面前就是这样的不对称之下,被曹操杀了的呢?
虽然在看三国演义中,我也是曹操的粉丝和尊崇者,曹操是一个相当英武霸气的人物,这不仅仅是体现在他的军事才能上,而且在文化方面的诗词歌赋上,都有着他独特的建树,譬如他的《观沧海》《龟与寿》《短歌行》《蒿里行》等等,都使人感概良多。
但是,然而,可是在看到他因为猜忌杀了吕伯奢的家人,杀了华佗,因为不满杨修聪明过人的才智,老是看透和洞悉自己的内心,且直言不讳地四处言语而杀了杨修时,我在心中也不免因为这些而影响了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的形象而深感惋惜。
有的时候,我也疑问为什么也是聪明和才智过人的曹操,就容不下杨修的聪明呢?前两天无意之中看到了一本书,书名叫《权力悖论:我们如何获得和失去影响》。书的作者、心理学家:DacherKeltner是这样分析的:一是那些感觉自己有权有势的人,会出现理解他人情绪、适应他人行为和同理心的下降;二是虽然攀上最高职位可能是值得炫耀的人生成就,但可能也像是对头部的突然打击。人会变得更冲动,更不必注意风险。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很难看清事物;三是当你观察某人做某事时,权力可能会影响一种神经过程。掌权者似乎对其他人所做的反应更少,既他们的大脑似乎缺乏敏感性;四是追求财富、地位和越来越多的权力,可能会让人上瘾;五是所有可能导致某人获得权力的东西——敏锐的自我意识,与人交往的能力,甚至理智的赌博——都在权力的影响下萎缩了。简而言之,权力切断了自己与现实的联系。
由此,我猜想那杨修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被曹操杀掉了的呢?!
常话说:“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是的,看到杨修因为聪明过人的原因,被曹操所杀,还有那好心的吕伯奢也被曹操所杀,心中也不免为曹操和杨修,以及为吕伯奢的遭遇感到惋惜!
赞(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