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经陈独秀介绍,在上海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至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时进行文学创作,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1924年秋回国,至上海大学社会系任教,与沈泽民等组织春蕾文学社,192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2月,参加创造社,4月,到北京参加中共北方区执委会工作。
1926年,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问世,在读者中引起极大反响。1927年11月,反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小说【短褲党】一书出版。1928年,成立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同年赴日本治病。回国后,与鲁迅、柔石、冯雪峰等成立革命文学团体左联。1930年,被选为左联候补常委。同年11月,【咆哮了的土地】完稿,这是一部反映农村农民阶级斗争的作品,被认为是蒋光慈最成熟的文学创作。
1931年4月,病逝。
蒋光慈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他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少年漂泊者】是他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用书信体的形式,描述了农村少年汪中在父母双亡后漂泊四方,经历了不少艰难曲折,最终走上了自觉地为革命事业而英勇斗争的道路。主要人物形象激励过许多在黑暗中找不到出路的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部小说因为最早歌颂共产党的领导,塑造优秀共产党人的形象,从30年代起一直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汪中年少时父母被地主逼债而死,为求生存,四处流浪。他先投奔绿林好汉遭难,被一对年老夫妇所救,生活艰难,不久就离走了。
后来他不得已为一个招摇撞骗为生的川馆先生做跟班,这斯文先生竟对他生出歹心。汪中苍惶出逃,又踏上了流浪的道路,有时行乞为生。不久,他给一家铺子收做学徒,过了两年安定却低声下气的生活。在此期间,他跟老板女儿谈了恋爱,却为老板反对,打发他到别地方去了,老板女儿不久也死了。
汪中流浪到北京后,又在一家洋货店做学徒。当时学生抵制日货,他暗中听到各洋货店老板要联合起来报复学生,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学生领袖维嘉,被老板赶出了店铺。
汪中到工厂当了工人,积极参加工人运动,被军警逮捕进了监狱。出狱后,汪中来到南方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战争中壮烈牺牲。
【少年漂泊者】真实地展示了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黒暗和阶级矛盾,反映了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的觉醒和反抗历程,为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和在黒暗摸索的青年们指出一条光明之路。
小说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一是采用书信体的第一人称,能正面描写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命运,洋溢着鲜明的爱憎。作者自称这是他在“月花”声中在“粗暴的叫喊”,是反对创作上的唯美倾向而自觉跳出来的“粗暴的叫喊”,有较多的浪漫主义气质的流露,又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芒。二是在描述中贫富、悲欢、善恶对比强烈,增强了感人的力量。
【少年漂泊者】是一部红色文学经典著作,有很大的可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