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计了一下,他们决定在家里养蚕。养蚕这件事,儿子图个好玩,也是举双手同意的。事情倒也不太繁重:孵化蚕卵,采集桑叶,耐心照看。到底能孵出多少条蚕呢?不知道,反正家里有一个房间,放满了从废品收购站找来的宽大纸盒,小蚕们由黑色到灰白色,挤在一起,慢慢长大了。
儿子上高中,每天要上完晚自习才回家。所以,下班以后,他们通常先做好饭,再开车去给儿子送饭,最后把装满蚕的纸盒子搬去附近的小学门口——一毛钱一条,把蚕卖给小孩子。两人蹲在地上,妻子负责用废旧报纸折出一个个小纸盒,丈夫在小盒子底部垫上两片桑叶,按照孩子们的吩咐,捉他们想要的蚕进去,然后,那些放学的孩子们,双手捧住,欢天喜地带回家。
人气最旺时,一天能卖上20块钱——算一算,要卖200条蚕。天黑了,小顾客们都回家了,他们便开着车,把剩下的蚕连同纸盒子再带回家。有一天,吃饭的时候,他们不小心说漏了嘴,虽然立即打住了话题,儿子却很敏感:“你们是不是在卖蚕?不要!”他们赶紧否认:“不卖不卖,留着结茧给你做蚕丝被呢。”儿子这才气鼓鼓地继续吃饭。
不知道儿子是怎么想的,反正,他不愿意他们卖蚕。但他们仍旧背着他,每天偷偷出摊儿。虽然峰值20块钱的收入,自从生活里添了卖蚕这件小事之后,日子变得更有奔头了。每天,两个人一道下班,一道急吼吼地赶回家,各自分工,然后一个抱着蚕盒拎着饭盒,一个开车。送过饭之后,小本生意开张,麻利地折叠盒子,默契地放进桑叶,被孩子们叽叽喳喳围住,指点,分装,看着自己养大的蚕被带去不同的人家,是那么的忙碌和快乐。
妻子每天还耐心地收集蚕粪,它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蚕沙,是一味药,据说收集起来做成枕头,可以明目、降血压。
这对遥远的卖蚕人,在冰的娓娓叙述里,就像电影画面,在我眼前闪过,一幕一幕,很生动。不过是尘世里的一件小事,不过是挣一点儿小钱,但是,怎么就有一些打动人心的东西,闪烁在其中呢?
我猜想,那对遥远的卖蚕夫妻,在回家的路上,一定是有说有笑的。他们会回味和每一个买蚕的孩子的对话,相互补充着当时的插曲和小故事,回到家在儿子面前装出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的样子。平淡生活里因为拥有了这善意的小秘密,有时想一想,会偷偷咧嘴笑一下吧。
那种充实和快乐,一定超过了手里拿到的、一枚一枚凌乱的硬币所带来的。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