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詩經賞析之077·大雅·緜

时间:2022/3/14 作者: 滨湖散人 热度: 87893
  「一章」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1」
  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2」

  「二章」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3」
  率西水滸,至于岐下。「4」
  爰及姜女,聿來胥宇。「5」

  「三章」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6」
  爰始爰謀,爰契我龜。「7」
  曰止曰時,築室于茲。「8」

  「四章」
  廼慰廼止,廼左廼右,「9」
  廼疆廼理,廼宣廼畝。「10」
  自西徂東,周爰執事。「11」

  「五章」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12」
  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13」

  「六章」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14」
  築之登登,削屢馮馮。「15」
  百堵皆興,鼛鼓弗勝。「16」

  「七章」
  廼立皋門,皋門有伉。「17」
  廼立應門,應門將將。「18」
  廼立冢土,戎醜攸行。「19」

  「八章」
  肆不殄厥愠,亦不隕厥問。「20」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21」
  混夷駾矣,維其喙矣。「22」

  「九章」
  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23」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24」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25」

  在上一篇《詩經賞析之076·大雅·大明》中,我们曾说过,《大雅》中的《文王》《大明》《生民》《公刘》《緜》《皇矣》等几首诗,共同构成了叙述周族兴起、周邦兴盛,再到周王朝建立的历史组诗。本首《緜(mián)》讲述的是古公亶父(dǎn fǔ)带领族人从豳(bīn,今陕西省彬州市和旬邑县一带)迁往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省岐山北)建立新家园,以及周文王以德兴邦的历史。

  古公亶父是周文王的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出土文物武王征商簋(guǐ)上的铭文称其为“檀公”。据推算,古公亶父是轩辕黄帝第十七世孙 、周祖后稷的第十二世孙,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历史上的著名贤王。

  周族原先居住在豳,《诗经·国风·豳风·七月》诗对周族在豳地时的生产生活情况有生动而详细的描述。豳地经常受到北方戎狄的侵扰。所以,古公亶父就率领族人由豳迁到岐山下的周原,建立新的聚居地。在他的带领下,周族逐渐强盛,加之其“积德行义”,使得“国人皆戴之”,奠定了周人礼教文化和灭商的基础。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时,追谥他为“周太王”,他住过的地方叫“太王城”,他的墓叫“太王墓”。

  上一篇《詩經賞析之076·大雅·大明》中所说的王季,是太王古公亶父的小儿子。他的两位兄长姬泰、姬仲雍因知道父亲心里想着传位于小弟季,为了不让父亲为难,二人就结伴远走他乡,到了东夷的所在。后来,姬泰建立了吴,成为吴太伯。

  王季后来被商王武丁所害,其子姬昌继位为西伯侯。姬昌就是周文王。本首诗《緜》最后一章说的就是周文王因令德而受到其它部族的拥戴。

  综上,我们可以说,周朝江山虽是武王打下来的,却得益于文王兴盛周国的积累;而文王的兴盛又是在其祖父的基业上延续发展的。所以,《毛传》关于此篇的序说:“《緜》,文王之兴,本由大王也。”他这里说的“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

  以前我们不止一次地说过,在古文中很多地方“大”是用作“太”的通假字,例如此篇中的“大王”、《大明》中的“大任”、“大姒”等,“大”字都是“太”,读音也为tài。但《大明》中的“大”不是“太”。对此,读者必须掌握。

  关于《大雅·緜》的作者,朱子认为是周公。在其《诗集传》对该诗首章的注解中,朱子说:“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追述大王始迁岐周,以开王业,而文王因之以受天命也。”

  《緜》全诗九章,每章六句,共五十四句。除了第九章和第八章的第二句外,其它句子都是四字句。前八章基本按照叙事先后顺序排列,前后章文义连贯。第九章概括了文王的德。

  第一章,兴。诗篇原文: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

  这一章以一个简单的比喻起兴,引出下文,述说周族在豳地的生活情况。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这三句讲的是周族好比瓜瓞,初生幼小,然而其生命力强盛,藤蔓(wàn)不断伸展,越长越长,蔓上所结瓜果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些都是比喻周族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緜(mián),同“绵”。緜緜,形容连绵不绝的样子。瓜、瓞(dié),都是瓜的果实。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大曰瓜,小曰瓞。”朱子的解释既简单又形象,相信读者看了之后,脑海中立即就会浮现出相应的图像出来。朱子的注解往往如此,这可能与他所处的南宋离我们现代相对较近有关。毛公生活在西汉初年,比朱熹早了九百多年,他之于朱子,就相当于朱子之于我们了。相较于朱子的解释,《毛传》的解释对于我们今人来说就比较费解:“瓜,绍也。瓞,瓝也。”其费解处就在于“瓜,紹也。”按《王力古漢語字典》释义,“紹”有三个含义:繼承,接續;緊緊纏繞;舒緩。但按这三个含义,于此处均很难理解。

  不过,两者在“瓜瓞”的比喻含义上却是一样的。

  朱子认为:“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其蔓不绝,至末而后大也。”靠近瓜藤根部、先结出的瓜一般都会比较小,随着藤蔓长长,后面结出的瓜也会越来越大。朱子说这是比喻周族的发展亦是如此,在古公亶父时期,周族还比较弱小,之后经历王季、文王,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朱子说的瓜类植物的这种特性,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观察和研究。不过,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了解程度,倒是确实比我们大多数现代人要深入得多,这也是时代使然,我们无需自责。

  那我们再来看看《毛传》的注释是什么意思。绍,本义为“继承;紧密相接”。《尚书·盘庚》篇中的有句“绍复先王之大业”,意思就是“继承并使先王的伟业得以发扬光大”。因此,《毛传》说的“瓜,绍也”,是指今年的瓜(藤蔓)是在去年的老根上发出的新藤所结的瓜。瓝(bó),小瓜。至此,我们明白《毛传》所说的意思,今年所结的瓜,是在去年老瓜根上发出的新藤所结,长不大。《郑笺》说:“瓜之本实,继先岁之瓜,必小,状似瓝,故谓之瓞。绵绵然若将无长大时。”

  其实,毛郑他们说的是周族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在豳地延续发展的情况。周族始祖后稷起初被舜帝封于邰(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后稷死了后,他儿子不窋继续担任主管农业之职。不窋晚年时,逢夏朝政治昏乱,他就带领族人往北逃到了戎狄之地。后来他孙子公牛带领族人迁徙到豳。在豳地,周族虽有了一定发展,但始终不够强大,仍然一直受到戎狄游牧民族的侵扰。《大雅·公牛》对公牛带领族人迁徙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自土沮漆”写明了周族定居的地点。土,居住。沮(jū)漆,古二水名,均在今陕西省境内。

  “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就这样,周人一直在豳地聚居生活,直到公牛的第九代传人古公亶父。在古公亶父时代,周人的生活还是蛮艰苦的。《毛传》说:“陶其土而复之,陶其壤而穴之。室内曰家。未有寝庙,亦未敢有家室。”陶,窑(从土坡一侧往里挖)。復,地室(从平地往下挖)。穴,也是从平地往下挖而形成的土室。

  第二章,赋。诗篇原文: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
  率西水滸,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这一章讲因不堪戎狄侵扰,周族在古公亶父的带领下举族迁移,从豳地来到岐山。

  “来朝走马”,这句是说(某天)一早,古公亶父就带领大家出发了。朝(zhāo),早晨。这句里的“来”是衬字,无具体含义。走马,避难之意。《郑笺》曰:“来朝走马,言其辟恶早且疾也。”

  “率西水滸,至于岐下。”避难所走的路线是漆、沮二水的西岸,沿着河岸一路往南,来到岐山之南的周原。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谭其骥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册》的成果,漆沮水起源于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西,向南流入渭河(渭水)。率,沿着的意思。浒(hǔ),水边的意思。

  “爰及姜女,聿來胥宇。”这两句是说,来到岐山这个地方后,古公亶父和的妃子太姜一起查看地势,选择用于做屋居住的地方。《毛诗正义》:“言大王既得民心,避恶早而且疾,又有贤妃之助,故能克成王业。”爰(yuán),于是。及,这是用作连词,和、与的意思。姜女,太王古公亶父的妃子。聿(yù),《郑笺》说是“自也”,《康熙大字典》采之曰:“聿,又自也。【詩·大雅】爰及姜女,聿來胥宇。【箋】聿,自也。於是與其大姜,自來相可居者。”胥,相,察看。宇,居也。“胥宇”,即实地察看哪里适合起房子、建庙宇。

  第三章,赋。诗篇原文: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
  爰始爰謀,爰契我龜。
  曰止曰時,築室于茲。

  上一章中,古公亶父携太妃一起选定了建造房舍和庙宇的地点。这一章至第八章,说的就都是兴建庙宇房舍的过程。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这两句是介绍新的定居地的环境。这里叫周原,周原的土地肥沃,物产丰盛。原,按《郑笺》的说法是“广平曰原”,即比较大的开阔地,《小雅·常棣》中“脊令在原”的“原”字亦是此意。查看《王力古漢語字典》,“原”还有一个意思,同“源”,是后者的古字,而“源”为本源之意。因此,窃以为诗人此处用“周原”,也有将此新的定居之地看成是后来周族发展壮大,乃至代商治天下的发端的深刻含义。故《郑笺》曰“周之原地”。 膴膴(wǔ),是形容此处的土地肥沃和物产的丰盛。所产的堇(jǐn)啊、荼(tú)啊等各色菜蔬都很好,如糖般甘甜。堇、荼是两种可食用的菜。荼是苦菜,性苦,但诗文也说其“如饴”,足以表达周人对新定居地非常满意。诗文只列出了堇、荼二菜,实乃举此二者为总言,我们在赏析时,切不可认为其地只有这两种可供食用的菜(植物)。

  “爰始爰謀,爰契我龜。”于是,太王古公亶父开始与从来者商量(建筑房屋的事情)。首先,灼烧龟壳来进行占卜。爰,于是。始,开始。谋,谋划。契,把龟壳放火上灼烤,根据裂纹的多寡和形状,占卜吉凶。

  “曰止曰時,築室于茲。”占卜的结果是,此时此地很适合做屋。曰,语气助词。止,此地。时,此时。兹,这里。

  第四章,赋。诗篇原文:
  廼慰廼止,廼左廼右,
  廼疆廼理,廼宣廼畝。
  自西徂東,周爰執事。

  这一章总写分田界地,以安居家。

  “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廼疆廼理,廼宣廼畝。”于是,确定在此定居下来。民居左右并列,又丈量土地、划分田界,人民得以按季节时宜耕种田亩。廼(nǎi),同“乃”。《诗经》各篇通用“乃”,惟此篇与《大雅·公刘》“廼”、“乃”杂用。慰,《毛传》《诗集传》均解释为“安也”,当理解为“因已确定定居之地,人民而心安”。止,居住。左、右,或左或右(开地置邑)。疆,划分疆界。理,治理土地。宣,疏通沟渠。亩,整治田垄。

  “自西徂東,周爰執事。”沮漆水东西两岸都成了周族的土地。执事,《郑笺》曰:“(东西两岸的人民)皆於周执事,竞出力也。”

  第五章,赋。诗篇原文: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
  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

  这一章是说设立相应的官吏及建立居室。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于是,(王古公亶父)对司空、司徒说,你们来负责建立居室宫庙的工程。注意,这一章用的是“乃”,与上一章的“廼”同义。召,有“召集”“招来”“吩咐”的含义。

  司空、司徒都是我国古代的官名。据《百度百科》介绍,《尚书·舜典》记舜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中设九官,其一为司空,由禹担任,“平水木”,也就是主管水利。《周礼》司空为六官之[冬官]掌土木建设、水利建设之职。《尧典》记舜时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中设有九官,其一为司徒,由契担任,管教化人民。商代甲骨文中未见此官。西周金文作“司土”,王室与诸侯均有设置,其职掌从金文看,一是管理籍田,二是掌管山林田泽等国有土地及在这些土地上进行的林牧副业生产,三是还礼农业生产。《周礼》地官司徒的职掌是“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也就是掌管土地,人民及教化之事。

  俾(bǐ),使。室家,指居室和宫庙类的房屋。

  “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在建设过程中)拉好绳子,以确定和确保墙壁在水平上是直的、在立向是正的。又用绳子把筑板扎牢,以便填土筑墙。缩,捆绑的意思。现代以前房屋的墙壁大多是用泥土夯实而成。而夯实泥土就需要筑板,即让泥土在其中夯实而逐段逐层构造墙壁的箱体。“版”是构成这个箱体的“板”,箱体用于“载”泥土,即在夯实过程中约束泥土成为需要的形状。庙,并非特指我们通常理解的庙宇的庙,而是通指宫室、宗庙和居室等建筑。《毛传》:“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翼翼,《诗集传》解释为“严正也”,散人窃以为有两层含义。其一为“作庙”的过程(工艺)很是严整、做工者的态度都很恭肃;其二是所作成的“庙”庄严典雅、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第六章,赋。诗篇原文: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
  築之登登,削屢馮馮。
  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这一章是对建房场景的形象描述。工地上热火朝天,工匠们配合默契,各种工作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築之登登,削屢馮馮。”捄(jū)、度、筑、削是筑墙的四道工序,分别是:捄(jū),掘土而盛于框中——担土;度,将土填入筑板内;筑,用夯锤将筑板内的土夯实;削,铲去墙体上凸出的土,使墙面平整。这四道工序的劳动分别用一个叠音词进行修饰,非常形象生动。分别是:陾陾(réng),众多貌,有人挖土、有人担筐,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样子;薨薨,(挑土者)把筐里的土倒进筑板中,从而形成的嘈杂的声音;登登,夯锤忽上忽下舂土的声音;馮馮(píng),削平墙面的声音。屡,《古诗文网》解释:“通‘塿(lǒu)’,土墙隆起的部分。”于上下文通,采之。

  “百堵皆興,鼛鼓弗勝。”不日,百堵之墙同时建起,于是臣民山呼、击鼓庆功。堵,古代墙壁的面积单位,古代用板筑法筑土墙,五板为一堵,板的长度就是堵的长度,五层板的高度就是堵的高度。这里“百堵”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所完成的宗庙、宫室和居室等各种建筑的数量众多。鼛(gāo)鼓是古代有事时用来召集人的一种大鼓。朱子《诗集传》:“鼛鼓,长一丈二尺。”“鼛鼓弗胜”是说百堵之城建好后,人们都很高兴,欢呼声连大鼓的声音都给盖过了。

  第七章,赋。诗篇原文:
  廼立皋門,皋門有伉。
  廼立應門,應門將將。
  廼立冢土,戎醜攸行。

  如果把上一章比作是造房子的“毛坯”,那么这一章讲的就是“装修”工作了:城门、宫门、外门、内门相继立起,祭祀的大社也安置妥当。于是,外族看到了我族的强大而生惧远遁。

  皋门,王都的郭门,即外城门。外城门怎么样?十分的高大。伉(kàng)是高大的样子。应门,内城门,也叫朝门,是天子出入的正门。将(qiāng)将,形容正门庄严雄伟的样子。

  按,都城再往里就是王的宫室了。王宫的门称为路门。另外,还有库、雉两门。《郑笺》:“诸侯之宫,外门曰皋门,朝门曰应门,内有路门。天子之宫,加以库、雉。”“库”者,藏兵车也,“库门”显然带有城墙瓮城城门的意思。而“雉门”是泛指皇宫的宫门。

  当然,在古公亶父带领周族迁居周原时,还没有这么完整的礼法制度。但在后来周得天下成为天子后,古公亶父所建的这些门,以及“冢土”(即大社,祭祀社神的地方)就成了周朝的制度了。朱熹《诗集传》:“大(tài)王之时,未有制度,特作二门,其名如此。及周有天下,遂尊以为天子之门,而诸侯不得立焉。冢土,大社也。亦大王所立,而后因以为天子之制也。”

  “廼立冢土,戎醜攸行。”这两句的古今理解有着天壤差别。

  《毛传》《郑笺》《诗集传》等古典派的解释是:王城、冢土建好了,于是大众欣然,自此,凡有事必先隆重社祭而后行。“戎”,大也。“丑”,众也。

  而按《古诗文网》的解释,这两句是说:王城建好、冢土建好,宣示了周族的强大,那些原先经常随意骚扰周族的蛮夷戎狄们也都自动远遁他乡。“戎”指昆夷,即北方的游牧民族犬戎。“丑”是对边远民族的蔑称。

  攸,按《王力古漢語字典》有五种释义。其中第一个释义是“水流貌”,寓意“不疾不徐、井然有序”;第二个释义是“疾走貌”,多少有点“慌里慌张、急急忙忙”的意味。据此,于“廼立冢土,戎醜攸行”两句的解释,古典派采用的当是“攸”第一个释义,而《古诗文网》采用的则是第二个释义。

  若按上下文诗意连贯性,散人窃以为古典派对这两句的释义较为妥帖。

  第八章,赋。诗篇原文:
  肆不殄厥愠,亦不隕厥問。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混夷駾矣,維其喙矣。

  这一章是说周族建立了新家园后,逐渐强盛起来。但即便如此,其淳厚之心未改。八、九两章是对古公亶父、周文王武功文略的赞美,也是对周族日益强大、自信心倍增的体现,同时,表现了周族对一些落后于自己的其它部落,尤其是原先经常欺凌他们的夷狄们的蔑视之态。《诗集传》对本章意旨的结语很好:“言德盛而混夷自服也。”

  关于本章所写是古公亶父时期,还是周文王时期,古今看法不一。按《毛传》《郑笺》的意见,这一章所指的时代已经是周文王时期。朱熹也认为该章所写可能是文王时期。《诗集传》:“盖已为文王之时矣。”今人的《古诗文网》则以为本章还是在写古公亶父。这可以从其对本章首两句的译文“既不断绝对敌愤,邻国也不失聘问”,以及其在“赏析”段中的一系列描述可以得到验证。这两种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本文采用古典观点。

  “肆不殄厥愠,亦不隕厥問。”文王(今派认为当是古公亶父)既不掩饰其对可恶之人的厌恶之情,也不因此而废损与邻国的聘问之礼。这两句重彩描写的其实乃是周族的立邦根本:威而有仪、礼义兼备。肆,既然、遂,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助词。殄(tiǎn),断绝。厥,代词,他的。愠,怒。陨(yǔn),坠,亦如“殄”。问,(与友好邻邦的)相互聘问。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这两句给我们展现的是周邦的建设面貌:各种树木拔地而起,大路小路四通八达。柞(zuò)、棫(yù)是两种树木的名字。柞是栎属落叶乔木,可以制作器具。棫又称为白桵(ruí),是丛生的灌木,其果实黑紫色,可供酿酒食用。诗中举这两种树木,并非周邦只栽种这两种树,而是举其一端以彰其众矣。行(háng)和道都是路,而且行的本义就是“道、路”。兑是道路开通了的意思。《诗集传》:“兑,通也。始通道於柞棫之閒也。”《毛传》:“兑,成蹊也。”蹊(xī)即是路。《广雅》:“蹊,道也。”

  “混夷駾矣,維其喙矣。”这两句是说原先欺凌周族的外族,现在倒过来是看到周族的人就望风而逃,只留下喘息之声。混夷即二章中骚扰周族而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的夷狄部落。駾(tuì)喙(huì)二字用的非常传神。駾本义是“马受惊而奔跑”,这里用其泛指意“迅速奔走”。喙,《毛传》解释为“困也”,《诗集传》解释为“息也”,意思都是说“混夷”因惧怕周族而东躲西藏,弄得疲惫不堪,往日欺负人的霸道做派荡然无存,惟有喘息不定而已。

  第九章,赋。诗篇原文:
  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

  如果说上一章所指年代存有太王古公亶父和文王的存疑,那么这一章却是非常明白写的是文王时的事了:对周文王丰功伟绩的歌颂。

  “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这两句以虞(yú)、芮(ruì)两君和解的事例,映衬周文王的盛德。《毛传》对此做了详述:“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质焉?’乃相与朝周。入其竟,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班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国之君,感而相谓曰:‘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乃相让,以其所争田为间田而退。天下闻之,而归者四十馀国。”毛公的这段文字明白如话,无需多解。 “班白不提挈”意思是说老年人也不需要人搀扶,表达的是谦让的意思。班白同斑白,指须发斑白,借指老者。提挈是“扶助、帮扶”之意。

  虞和芮是小的诸侯国,虞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北,芮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南。大家看现代地图会发现平陆县和大荔县并非相邻,中间将两国隔开的地方就是他们原先相争、后来相让的地带。

  质,对质、争讼。成,达成和解。厥,连词,因此、于是。质厥成的意思就是双方达成和解。“文王蹶厥生”意思是,因受文王之德的感动,激发出二君的善良本性。《毛传》:“蹶,动也。”感动之意。根据《王力古漢語字典》,在这个意义上,蹶读音为guì。厥,代词,他们(指虞芮二君)的。生,本性、天性(指善良)。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这四句既是诗人对周文王功德的感叹,亦是对文王之所以有如此的功德的缘故的总结。诗人情不自禁地说:文王啊文王,您的功绩是那样丰伟,您的群臣是那样的忠心可靠。有能怀远弥疏使之归附于我的能臣,有在鞍前马后辅佐我王的忠臣,有不辞辛劳播王恩德于天下的胜臣,有以家国安危高于自身的御敌将臣。此等群臣尽在周邦,故此才能成就王业啊!

  予,诗人自谓也。《毛传》对四种臣下的描述:“率下亲上曰疏附。相道前后曰先后。喻德宣誉曰奔奏。武臣折冲曰御侮。”

  「一章」
  短短藤兒小小瓜,瓜兒嫩嫩戴著花。
  瓜兒小小民初定,藤蔓長長繞我家。
  薈葉青青藤蔓蔓,烝民奕奕眾鴉鴉。
  居無定所陶窑住,亶父安邦定萬家。

  「二章」
  怎奈戎狄擾我邦,三番五次被他傷。
  君子不戀傷人地,亶父無何弃舊邦。
  漆水西邊疾走馬,岐山南麓定新疆。
  太王太妃同來看,選定房基屋宇張。

  「三章」
  地廣田肥好家園,芹荼百菜嫩又甜。
  何時廟宇當來造,哪處民居應翹檐。
  占卜瞧瞧何處好,灼龜看看哪時賢。
  良辰吉日來挑定,動土開工莫誤延。

  「四章」
  從此人民樂且安,居房屋舍毗鄰牽。
  前頭理好田園界,後面標明地畝邊。
  北界南疆皆得理,東濱西畔有司關。
  男男女女都如意,事事時時有樂安。

  「五章」
  招手司空你過來,司徒你也上亭台。
  邦中水利需修好,蠻遠之人要化懷。
  拽好繩子墻體正,扎牢縮版土坯埋。
  莊嚴典雅宗廟起,屋宇民居左右排。

  「六章」
  要問工程怎樣情,吾來給你道分明。
  來來往往籮筐滿,進進出出扁擔橫。
  震耳聲聲夯號作,紛紜肅肅鏟泥平。
  城墻百堵終興起,鼎沸歡聲蓋鼓鳴。

  「七章」
  道完工程再看城,王城大氣有三层。
  皋門立在一層外,應門二層守內廷。
  肅穆皋門端謹樣,堂皇富麗應門形。
  王城大社輝煌立,大眾悠然依禮行。

  「八章」
  不忘先人血泪仇,與鄰友善水長流。
  河山片片森林起,道路條條驛馬哞。
  柞樹挺拔爲器具,白桵灌木果實柔。
  昆夷霸道無蹤影,諾諾唯唯不出頭。

  「九章」
  感念文王至盛德,兩君自愧不該責。
  虞國讓地熄爭論,芮主還田止怒謫。
  外有高人能懷遠,朝中良相可安國。
  文臣武將人才濟,盡顯文王大盛德。

  注釋:
  「1」 緜(mián):同“綿”。緜緜:連綿不絕貌。瓜、瓞(dié):朱子曰:“大曰瓜,小曰瓞。”土:定居。沮(jū)、漆:二水名。
  「2」 古公亶父(dǎn fǔ):周文王的祖父。陶:從土坡一側往裏挖形成的窑洞。復:從平地往下挖形成的地坑土室。穴:也是往下挖形成的土室。家室:相當于“宮室、寢廟”。
  「3」 走馬:逃難。
  「4」 率:沿着。水滸(hǔ):水邊。至于:到達。岐:岐山:山名,在陝西省岐山縣北。
  「5」 爰:于是。及:和、與。姜女:古公亶父的妃子太姜。聿(yù):親自。胥:相,察看。宇:居。
  「6」 原:廣平開闊之地。膴膴(wǔ):土地肥沃。堇(jǐn)荼(tú):可供食用的兩種菜蔬。
  「7」 始:開始。謀:謀劃、商量。契:燒烤、灼烤。龜:龜殼。
  「8」 曰:語氣助詞。止:此地。時:此時。茲:這裏。
  「9」 廼(nǎi),同“乃”。慰:因已確定在此定居而心安。止:居住。左、右:或左或右(開地置邑)。
  「10」 疆:劃分田地的邊界。理:整理土地。宣:疏通溝渠。畝:整治田壟。
  「11」 徂(cú):往,去。爰:于是。執事:加以治理。
  「12」 乃:同第四章的“廼”同義。司空:古代官名,掌管土木水利工程。司徒:古代官名,掌管教化人民和土地田藉。俾(bǐ):使。室家:居室宮廟等房屋建築。
  「13」 縮:捆扎、約束。版:構成築板箱體的木板。載:承載(築墻的泥土)。廟:宗廟、宮室、居室等的統稱。翼翼:作廟過程嚴謹、工者謹慎,所作之廟莊嚴典雅。
  「14」 捄(jū):掘土、擔土。陾陾(réng):形容掘土擔土者眾多,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的樣子。度:擔土者將筐裏的土倒入築板中。薨薨:象聲詞,比擬眾多擔土者將土倒入築板中所形成的嘈雜聲。
  「15」 築:夯錘一上一下夯實築板中的土。登登:象聲詞,比擬夯錘夯土的聲音。削屢(lǚ):剷平墻體。馮馮(píng):象聲詞,比擬削鏟墻體不平部分而發出的聲音。
  「16」 堵:古代墻壁面積單位,五板爲一堵,板的長度就是堵的長度,五層板的高度就是堵的高度。興:建起來。鼛(gāo)鼓:古代有事時用來召集人的一種大鼓。弗勝:(鼛鼓的聲音)沒法蓋過(人們的歡呼聲),形容人們高興而激動的心情。
  「17」 皋門:外城門,又稱爲郭門。有:用在形容詞前做詞綴,無意義。伉(kàng):形容皋門高大的樣子。
  「18」 應門:內城門、朝門,天子出入的正門。將將(qiāng):形容應門莊嚴雄偉的樣子。
  「19」 冢土:大社,天子祭神的地方。《爾雅》:“冢,大也”。戎:大。醜:眾。攸:水流貌,寓意“不疾不徐、井然有序”。
  「20」 肆:語助詞,既然、遂。殄(tiǎn):斷絕。厥:代詞,他的。愠:怒。隕(yǔn):亦如“殄”也。問:與友好鄰邦間的相互聘問。
  「21」 柞(zuò):櫟屬喬木,材質堅韌,可用于製作器具。棫(yù):叢生的灌木,果實可釀酒。行(háng):亦“道”矣。兑:通。
  「22」 混夷:詩人對外族的蔑稱,指原先那些欺凌周族而令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的夷狄部落。駾(tuì):本義爲“馬受驚奔跑”,泛指迅速奔走。這裏用的是其泛指。維:只。喙(huì):困頓。
  「23」 質厥成:達成和解。質,爭訟、對質。厥:連詞,因此、于是。成:取得一致、和解。蹶(guì):感動。(第二個)厥:代詞,他們(指虞芮二君)的。生:本性、天性(指善良)。
  「24」 予:詩人自謂。曰:語助詞。疏附:懷遠彌疏。先後:鞍前馬後盡忠于王之臣。
  「25」 奔奏:遍走天下、傳播王德之臣。禦侮:奮勇殺敵、保家衛國之臣。

  2022年3月14日星期一,上海三湘
赞(1)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