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在下,赫赫在上。「1」
天難忱斯,不易維王。「2」
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3」
「二章」
摯仲氏任,自彼殷商,「4」
來嫁于周,曰嬪于京。「5」
乃及王季,維德之行。「6」
「三章」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7」
維此文王,小心翼翼。「8」
昭事上帝,聿懷多福。「9」
厥德不回,以受方國。「10」
「四章」
天監在下,有命既集。「11」
文王初載,天作之合。「12」
在洽之陽,在渭之涘。「13」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14」
「五章」
大邦有子,俔天之妹。「15」
文定厥祥,親迎于渭。「16」
造舟爲梁,不顯其光。「17」
「六章」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18」
纘女維莘,長子維行。「19」
篤生武王,保右命爾,燮伐大商。「20」
「七章」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21」
矢于牧野:「22」
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23」
「八章」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24」
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25」
肆伐大商,會朝清明!「26」
此首《大明》诗与上一首《文王》,及《生民》《公刘》《緜》《皇矣》等《大雅》中的几首诗,共同构成了从叙述周族兴起、周邦兴盛,再到周王朝建立的历史组诗。关于周王朝的历史及其传说的概要介绍,参见前一篇《诗经赏析之075·大雅·文王》。而关于《生民》《公刘》《緜》《皇矣》等《大雅》篇的赏析,也将在后续顺序推出。
《大雅·大明》的史诗性质是确定的,但历来各说《诗》者关于此诗主旨的描述却有很多的差别。毛公、郑玄的观点基本一致。《毛诗序》:“《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郑笺》:“二圣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
朱熹认为这首诗和上一篇《大雅·文王》一样,也是诫勉周成王。《诗集传》:“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
而方玉润的观点则认为此诗是在歌颂“成功男人的另一半”。《诗经原始》:“《大明》,追述周德之盛,由于配偶天成也。……盖周家奕世积功累仁,人悉知之。所奇者,历代夫妇皆有盛德以相辅助,并生圣嗣,所以为异。使非‘天作之合’,何能圣配相承不爽若是?故诗人命意,即从此着笔,历叙其昏媾天成,有非人力所能为者。然大任、大姒明写,邑姜暗写,此又文心变幻处。”方氏这里提及的大任、大姒和邑姜都是对周王朝有重大影响的女人,大任是周文王的母亲,大姒是周武王的母亲,邑姜是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大明》诗中都明文提到了大任、大姒,而并没有提到邑姜,所以,方玉润说前两人是明写,后者是暗写。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任、大姒的“大”都是读tài,在古文中,“大”是“太”的通假字。
姚际恒认为此诗是在写周王朝建立前后的祖孙三代母子。《诗经通论》:“此叙周家二母以及文王武王之事,亦所以告成王。”
以上各家的说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实都不过执牛之一耳而已 —— 该诗是周朝历史组诗之一。
与上一篇《文王》各章都是八句不同,《大明》各章的句数不尽相同,且各家在章句划分上也有一定的分歧。按《毛传》的章句划分,一、二、四、七各章都是六句,三、五、六、八各章都是八句,《郑笺》分法与此相同。而按照《诗集传》《诗经原始》的章句划分,则一、三、四、七章各为六句,二、五、六、八章各为八句。分歧在以下两处:
一是“大任有身,生此文王”二句,《毛传》认为在第三章,《诗集传》《诗经原始》认为在第二章。本文中采纳《毛传》的意见,放在第三章。
二是“文王嘉止,大邦有子”二句,《毛传》认为在第五章,《诗集传》《诗经原始》认为在第四章。本文中采纳后者的意见,放在第四章。
尽管在章句划分上有不同意见,但都不影响《大雅·大明》全诗的叙事脉络。正如《诗集传》所说:“一章言天命无常,惟德是与。二章言王季、大任之德,以及文王。三章言文王之德。四章、五章、六章言文王、大姒之德,以及武王。七章言武王伐纣。八章言武王克商,以终首章之意。”
第一章,赋。诗篇原文: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天難忱斯,不易維王。
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
这一章是全诗的总帽,也是为后面几章赞美文武两王、大任大姒两位王母做铺垫。一二两句首先点明上帝无所不知,你在人间的行为它都在看着呢。然而,天意又是难测的,而承天命为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接着指出纣王身居天子之位,并且是殷商的嫡子,却因为行恶而被上天抛弃,因而不得统协四方。
一般学者都认为首二句“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是同时适用于文王和武王的。但毛亨独因为这两句只是针对文王。这个讲法连与之观点非常接近的郑玄也不认同。《毛诗正义》:“此经八章,毛以为,从六章上五句‘长子维行’以上,说文王有德,能受天命,故云‘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是文王有明德,天命之事也。‘笃生武王’以下,说武王有明德,天复命之,故云‘保祐命尔,燮伐大商’,是武王有明德,复受天命之事也。但说文王之德,则追本其母;述武王之功,则兼言其佐。文王则天生贤配,武王则帝所降临,皆是欲崇其美,故辞所泛及。郑唯以首章并言文王、武王俱有明德,故能伐殷,与下为总目。余同。”鄙人以为郑玄之论为是。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这两句是说,文王、武王所施行的善政,他们的令德,不但人间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连高高在上的天帝也明明白白地了然于心。这跟我们俗语说的“人在做,天在看”有点类似的味道。明明、赫赫,都是明亮显著、光彩夺目的意思。
“天難忱斯,不易維王。”这两句是说:天道难测、天意难信,惟保全王位实在不容易。忱(chén),信任之意。斯,是句末助词。不易,难,不容易。这两句实在是诗人有感而发。
“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这两句是对上两句的印证。好像是在对读者说:(不信)你来看,纣王坐着王位,而且还是殷商的嫡子,可是因他为恶之故,上天弃绝了他,使其政令不得行之四方。
天位,天子之位也。殷適,殷商之嫡嗣也。这里需要注意这个“適”字,此处读音为dí,同“嫡”,意思是“正妻所生的兒子”。在《汉字简化总表·表一》里,“適”简化为“适”。其实,在未简化前,“適”和“适”是两个读音、含义均不同的字,我们说“適”借用为“嫡”,比较容易理解,但若说“适”借用为“嫡”,就不太好理解了。关于適、适两字的繁简变化,可参考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高慎贵主编的《简化字繁体字对照字典》“適”字条。
挾(jiá),拥有、控制、通达。四方,指四方诸侯。“使不挟四方”意思是(商纣王)失去了对天下诸侯的控制力,大伙都不听他的号令了。
第二章,赋。诗篇原文:
摯仲氏任,自彼殷商,
來嫁于周,曰嬪于京。
乃及王季,維德之行。
这一章说的是周与大商的联姻。大商挚国国君的二女儿大(tài)任嫁到周国,与王季结为夫妇。
“摯仲氏任,自彼殷商”,摯(zhì),古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汝南一带,任姓。仲,兄弟(姐妹)排行老二。古人用喜欢用伯(孟)、仲、叔、季表示顺序,用于兄弟(姐妹)的排行,也用于季节顺序(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等)。任是挚国的姓。仲氏任,即周文王的母亲大任。因挚国是商朝的属国,所以说“自彼殷商”。自,来自。
“來嫁于周,曰嬪于京。”从挚国来到我们周国,在周京做媳妇。嫔(pín),《毛传》说“妇也”,即做媳妇。京,《毛传》说是“大也”,《郑笺》说是“周国之地,小别名也”,《诗集传》说是“周京也”。从上下文看,“京”当为地名。
“乃及王季,維德之行。”于是,大任就与王季结为夫妇,与之共行仁义之德。及,《郑笺》说是“与也”,即嫁给的意思。维,同“唯”,只的意思。“維德之行”意思是“只做有德行的事”。行,行事之行,读音为xíng。
第三章,赋。诗篇原文: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維此文王,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这一章写文王的诞生,以及文王功德。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大任怀孕了,生下了文王。有身,怀孕。关于这两句,《毛传》认为在第三章,《诗集传》《诗经原始》认为在第二章。本文中采纳《毛传》的意见,放在第三章。
“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文王为人处世、治国理政都小心翼翼。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昭事上帝,聿懷多福。”这两句,按照《毛传》《郑笺》的解释,意思是:文王明白上帝的意旨,并照此行事,想要获得上帝多赐予福佑。昭,明也,明白的意思。聿,《郑笺》说是“述”。《说文解字》:“述,循也。”即遵循之意。怀,《郑笺》说是“思”,想要的意思。
《古诗文网》部分采纳了朱熹的说法,把这两句解释为:文王勤勉地侍奉上帝(即照着上帝的意旨行事),所以就得到了上帝赐予的很多福佑。昭,借作“劭”,勤勉之意。聿,相当于“乃”,就的意思。怀,采用《诗集传》的解释,来,获得的意思。
本文中,鄙人是将上述两种解释进行了糅合。
“厥德不回,以受方國。”这两句的意思是:文王的德行纯洁高尚,仁爱之心从不改变,因此,受到四方诸国的爱戴,他们纷纷依附于周国。
厥,上一篇《文王》第三章“世之不顯,厥猶翼翼”中解释过,是代词,意思是“其、他的、他们的”,这里是指“文王的”。德,德行。回,《毛传》说是“违也”,违背(上帝意旨)的意思,而《诗集传》说是“邪也”,邪僻的意思。鄙人以为当结合这两种解释来看,“厥德不回”意思是“他(文王)的德行高尚,且能长期坚持不变”。受,接受。方国,是指四方来附于周国的诸侯国。《古诗文网》将“方”解释为“大”,因而将“以受方国”解释为“(接受大国)此言文王做了周国国主”。愚以为此说不妥。
第四章,赋。诗篇原文:
天監在下,有命既集。
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在洽之陽,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第四、五、六三章是写文王与太姒的“天合之作”。这一章是“三部曲”的引子,说文王渐渐长大了,上帝看到了他的美德,就降下福佑于他,为其降生了太姒。太姒降生在洽、渭两水交汇的大邦莘国。
“天監在下,有命既集。”这两句是说,上天看到了文王所做的一切,并对其非常满意,于是就赐予其福佑。天,是指上帝。监,是明察。天监,就是上帝明明白白地看到了。在下,文王在人间所做的事情。有,用在名词“命”前做词缀,无实义。命,这里还不是得天下的天命,而是下文写到的好姻缘、贤内助。集,《毛传》说是“就”,有“自动趋附于”的意思。
“文王初載,天作之合。”这两句是说,文王成长为少年、开始有了(男女婚配的)意识时,上帝为其安排了佳耦人选。这是对文王和太姒的赞美。载,《毛传》说是“识”。《郑笺》曰:“生適有所识。”《毛诗正义》注疏说:“文王初载,谓其幼小,始有识知,故以载为识也。”都是说文王到了懂得男女之事的年龄。朱子的《诗集传》说:“载,年。”初载,就是初年,少年至青年这段时间。天作,老天安排,相当于“天成”。合,《毛传》《诗集传》均解释为“配也。”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引用《释诂》说:“妃、匹,合也。”“妃、合,对也”。然后下结论说“转以相训,是合为妃义也”。而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应劭说:“妃音配,字亦作‘配’。”毛公年代为秦末汉初,郑玄与应劭生活的年代差不多,都是东汉末年人氏。因此,“合”当作“配(妃)”解是没问题的。配(妃)就是婚配对象。
“在洽之陽,在渭之涘。”这两句是说,这位佳人就住在洽水之北、渭水岸边。洽(hé)水,即今陕西省合阳县西金水河。“洽”用在专有名词“洽水”中,现在的读音为hé,但编纂于宋代的《集韻》的解释是:“洽,葛合切,音閤。水名。亦作郃。”我们姑且按现在的读音吧。阳,水北岸。渭水,即现在的渭河,黄河的最大支流,源于甘肃渭源县,经陕西,于潼关流入黄河。涘(sì),水边。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这两句是说,文王知道有这么一位佳人,就十分高兴而对佳人大加赞美。嘉,《毛传》解释为“美”,即赞美之意。而《诗集传》解释为“婚礼”,窃以为不妥,因从诗文来看,下一章才说的是文王迎娶太姒。《郑笺》亦作如此注解:“文王闻大姒之贤,则美之曰:大邦有子女可以为妃。乃求昏。”“昏”与“婚”通。止,句末语气助词,无实义。止的读音,一般文献都标为“zhǐ”,鄙人标其为“zhī”,且轻读。大邦,是指太姒的母国莘国。子,是未出嫁的女子,这里指太姒。
关于“文王嘉止,大邦有子”这二句,《毛传》认为在第五章,《诗集传》《诗经原始》认为在第四章。本文采纳后者的意见,放在第四章。
第五章,赋。诗篇原文:
大邦有子,俔天之妹。
文定厥祥,親迎于渭。
造舟爲梁,不顯其光。
这一章写文王迎娶太姒。
“大邦有子,俔天之妹。”这是在赞美太姒:莘国的佳人好似天上的仙女。俔(qiàn),《王力古漢語字典》解释其意思是“比喻、好比”。然而,若我们读《毛传》,则会发现其注曰:“俔,磬也。”查阅《王力古漢語字典》“磬”字读音为qìng,有两个意思,其一是“石製的樂器”,其二是“通‘罄’,空”。商務印書館《古今漢語字典》“磬”字条为:“①古代的打击乐器。②佛寺中用的一种鸣器。③吊着勒死。④通‘罄’。”显然,这些释义都不符合此诗的上下文意思。
那么,毛公又为何说“俔,磬也”呢?于此,《郑笺》没有作答,解释这两句时说:“又知大姒之贤,尊之如天之有女弟。”《毛诗正义》也没有给出解答,其注疏曰:“大邦之有子女,言尊敬之,磬作是天之妹然。”直接用了毛公说的“磬”字。
不过,朱子给出了详细的解释。《诗集传》:“俔,磬也。《韩诗》作‘磬’。《说文》云:‘俔,譬也。’孔氏曰:‘如今俗语譬喩物,曰【磬作然】也。’”
天之妹,这是对太姒外貌与内贤的双重赞美:好比是天帝的妹妹、像天上的仙女。
“文定厥祥,親迎于渭。”这两句是说,文王占卜,卦象显示迎娶太姒很吉祥。于是,亲自到渭水岸边迎娶太姒。文,占卜。定,确定。厥,其,指与太姒结为夫妻这样的婚姻。祥,吉祥。
“造舟爲梁,不顯其光。”于是,建造船只,并将船只串起来搭成浮桥。迎亲和送亲的队伍就从这桥上走过了渭水,好不风光!梁,桥,这里是指把多只船串在一起形成的浮桥。“不显”即“丕显”,见上一篇《詩經賞析之075·大雅·文王》解说。光,迎亲之礼非常风光。窃以为那个时代船小渡河不易,而周文王想出的串船成桥的方法,使得迎亲、送亲的队伍过河变得快捷而轻松,因此而大有风光。《毛传》:“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造舟然后可以显其光辉。”后来,这成了周朝的礼制。
第六章,赋。诗篇原文: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
纘女維莘,長子維行。
篤生武王,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这一章是说,文王迎娶太姒后,生了武王。而武王降生,是带了上帝的使命的,这个使命就是要伐纣灭商。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这三句是说,文王迎娶太姒后,夫妇和美。同时,文王秉持上帝的意旨,继续着经营天下的事业,就在周国京师。这里的“命”与第二章“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所说的“命”内涵相同,都是“以德得天下”。《郑笺》解说:“天为将命文王,君天下於周京之地。”京,当为地名,周都京师。
“纘女維莘,長子維行。”这两句是介绍太姒的身份,她是莘国的大公主。纘(zuǎn,简体:缵),《毛传》《诗集传》都说是“继也”。“继”的本义是“将断丝接起来”,引申为成就婚姻之好。莘(shēn),太姒的母国,姒姓,在今陕西合阳县一带。长子,是说太姒为长女,《毛传》《诗集传》《诗经原始》都做如此解。《古诗文网》说:“长子:指伯邑考。行:离去,指死亡。”窃以为于上下文不通。维,语助词,无实义。
这里“長子維行”的“行”字,有多种解释。《毛传》《郑笺》将其当作“行事”之行。《毛传》:“莘国之长女太姒,则配文王,维德之行。”只做有德的事。《诗集传》《诗经原始》认为是“嫁”,即太姒嫁到周国,与文王结为夫妻。
鄙人窃以为,结合前文“长子”,此“行”应该是指兄弟姐妹的排行,读音为háng。
“篤生武王,保右命爾,燮伐大商。”这两句是说,文王与太姒夫妇和美,他们的儿子武王降生了。而武王的降生,给周国带来福佑,也是为了将来讨伐商朝。篤,《毛传》《诗集传》否说是“厚”,天降厚恩之意。而这个厚恩指的就是他们的儿子武王。保、右、命,按《诗集传》的解释是“保之助之命之”。保之助之是武王对大周而言,命之则是上帝对武王而言。如此,则“尔”字是为助词。燮(xiè),和也,意思是把天下的诸侯团结联合起来,共同讨伐大商。
第七章,赋。诗篇原文: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
矢于牧野:
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这一章写的是武王伐纣前,在称为牧野的地方双方对阵形势。殷商军队虽众,但却不足惧。因为它已民心向背,天下的老百姓都想归附于周,天道也在周师一边。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这两句是写商王军队的阵势:他们人多势众,士兵们拿着枪杆、竖着军旗,一眼望过去好像黑压压的森林。旅,可做两种解释,含义都是指军人。其一,简单理解就是“军旅”之旅,军队的意思。其二,“旅”字是个会意字,本义是“象众人站在旗下”,所以,《毛传》说“旅,众也”,这里当然也是指军人了。會(会),《毛传》《郑笺》《诗集传》都将其按“会聚”意来解。《古诗文网》说:“会(kuài),借作‘旝’,军旗。”翻看《汉典》《王力古漢語字典》,均无此说法,或许《古诗文网》引用了其它的依据。姑且存之吧。
“矢于牧野:”这句及下文的三句是说,武王带领的讨伐商纣王的诸侯联合军,在牧野汇合,并举行誓师大会。
关于“矢于牧野”的行为主体,毛公、郑玄、朱熹、方玉润等古典学者认为是“殷商之旅”,另一种意见则是武王的伐纣之师。
按照第一种说法,句中的“矢”是“陈”,即列阵或驻军的意思。如此,则“矢于牧野”意为“殷商的军队在牧野列阵(以对抗武王伐纣的大军)”。若按这种解释,则这句是与上两句语义相连,上句“其会如林”后面应该为逗号,这一句后面应该为句号。但是,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毛传郑笺(孔祥军点校)》、《诗集传(赵长征点校)》中,断句均为“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于牧野,維予侯興。”从这种断句排版来看,点校者和出版者似乎不认可将“矢”解释成“陈”的说法。
按照第二种说法,句中的“矢”是“誓”,即誓言、发誓的意思。朱人杰导读、上海世纪出版社出版,合宋朱熹“集传”与清方玉润“评”于一体的《诗经(简体版)》,对该章的分句就是根据这个说法来的,如下: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鄙人比较赞同第二种意见,这也是本文所采纳的说法。
牧野,这是武王所率领的伐纣联军与殷商军队会战的地方。据现代考古研究,其地在今河南省淇县一带。需要注意的是,“牧野”并非一个指代具体城郭或地方的专有名词,这里是相对于殷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而言的。从朝歌城由内向外,分别称作城、郭、郊、牧、野。所以,《毛诗正义》说“牧地之野”。然而,周商会战的“牧野”还是有较为具体的范围的,《诗集传》:“牧野,在朝歌南七十里。”
“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这三句是武王带领伐商大军所做的誓词:现在只有我们才能兴盛起来,老天都在帮你们,你们都不要再有恐惧之心。
维,同“唯”,只有的意思。予,我们,武王自指及参与伐商的诸侯大军。侯,也是“维”,才是的意思。兴,兴盛,意思是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临,本义是从高处往低处察看,这里指上帝在天上照看着伐商的大军。女,同“汝”,你们,是武王对参与伐商的诸侯大军的指代。“上帝临女”字面意思是“上帝在天上看着你们”,言下之意是“上帝在看视着你们,赐予你们福佑和胜利”。“无贰尔心”就是你们不要有二心了,即不要恐惧、不要担心。
第八章,赋。诗篇原文: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
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
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这一章是对周与商牧野之战的描写,短短八句三十二字,将战争的场面和激烈程度活生生地展示在我们的眼前。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这三句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连用三个双声叠韵词“洋洋”“煌煌”“彭彭”,给我们呈现了战争的场面宏大、规模之盛和冲杀惨烈。
洋洋,《毛传》说是“广也”,《诗集传》注为“广大之貌”,说明当时双方的军队是在一片非常大的开阔地展开厮杀的。檀车,以檀木制成的战车。战车在先秦之前的战争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往往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要素。煌煌,是对檀木制造的战车的形容,战车不但牢固,外表也都非常鲜明。驷,是指同驾一辆战车的四匹马,騵(yuán),是赤毛白腹的马。彭彭,形容马强壮有力的样子。
“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25」”这三句是对武王伐商大军主帅姜尚的描写。(战场上)太师吕尚姜太公,好似雄鹰般勇猛,锐利的眼光时刻注视着战况,辅助武王(取得胜利)。
第一个维,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师,太师。尚父:吕尚,即姜子牙姜太公。太公是周朝东海人,本姓姜,因其先封于吕,故又姓吕。姜子牙年老隐居,钓于渭水之上,文王访得,载与俱归,立为师,又号太公望,辅佐文王、武王灭纣。有很多为国人所熟悉的关于姜子牙的传说故事。如说他钓鱼从来不用鱼钩,只用鱼线拴着鱼饵,并且鱼饵还离水三尺高,可是鱼却总是会跳起咬住鱼饵不放。这就是国人都知道的“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的歇后语的来历。还有个著名的传说,说是文王请得姜子牙出山时,亲自拉车载姜子牙往回走,一共走了八百零八步,因此,后来周朝一共享有了八百零八年的天下。父(fǔ):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时,当时、那时。第二个维,表示判断,相当于“乃”、“是”、“为”。鹰扬,形容姜子牙像雄鹰般激扬勇猛。凉,《韩诗》作“亮”,云:“相也。”辅助的意思。
“肆伐大商,會朝清明!”这两句点明了武王伐商的气势,以及两军会战的时间和结果。肆,《毛传》说是“疾也”,即武王伐商大军往前推进很快。这是在说武王之师的厉害。《诗集传》:“肆,纵兵也。”则是挥师进攻的意思。总之,“肆伐大商”说的是武王率领的军队,有如下山的猛虎冲进羊群,横冲直撞,虐杀着商纣王的抵抗士兵。好一个雄壮而又凄惨的场景啊!会,会战。朝,早上。会朝,就是会战的早上。清明,《毛传》解释是“不崇朝而天下清明”,即战争结束后,殷纣暴政结束了,天下重归于清明。
这一章与第一章收尾呼应,形成完整的叙事闭环。朱熹在《诗集传》中这样评价道:“此章言武王师众之盛,将师之贤,伐商以除秽浊,不崇朝而天下清明。所以终首章之意也。”
以上,我们带领大家把《大雅·大明》全诗做了一番赏析。你是不是已经感觉到这是一首多么简单明了的周朝建国史诗?该诗以其八章,区区二百二十五字,就将周族发展壮大,直至灭商建立周朝的历史描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是非圣人所不能为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段历史吧。
「一章」
明王善政在人間,上帝心中自是歡。
慢道難測天帝意,誰人知曉做王艱。
天神看上殷家祖,大命相托重任擔。
怎料親離和眾叛,商王政令盡空頒。
「二章」
殷商有個摯國藩,仲氏姑娘太任囡。
嫁到周家媳婦做,安家府內正妃擔。
夫君就是周王季,內子當然摯女娟。
太任言行皆有度,時時事事以德掂。
「三章」
王妃有孕喜衝天,誕下文王上下歡。
正是文王他謹慎,才得事事享平安。
兢兢業業天神喜,敬敬恭恭壽禄添。
君子謙謙人敬愛,八方四海競來參。
「四章」
天神見此內心歡,重任相托大命擔。
弱冠之時懷大志,風華正茂獲良緣。
佳人就住洽之北,淑女之家渭水邊。
淑女窈窕君好逑,文王甚喜美佳娟。
「五章」
佳人太姒出莘藩,貌美德賢似天仙
卦象吉祥王卜定,迎親喜氣自來擔。
文王謹慎浮橋道,太姒飄然跨渭淵。
製造船兒鋪就路,風光大顯過河川。
「六章」
天神意旨已然頒,託付文王重任擔。
國事雖然爲要務,人生也要盡情歡。
莘國長女姻緣配,後稷孫兒貴子添。
滅紂伐商福佑保,武王要把舊朝蠲。
「七章」
殷商陣仗不一般,戟海槍林鉞影淹。
對此武王心有數,軍前統帥誓來宣。
我軍牧野扎營寨,爾等殷郊斬紂幡。
上帝神靈來指引,朝歌直搗鬧翻天。
「八章」
洋洋牧野展旗幡,戰鼓隆隆震破天。
駟馬齊齊强又壯,檀車隊隊好壯觀。
軍師奮勇雄鷹樣,相爺深謀賽轅軒。
輔佐武王商紂討,掃除穢垢見清天。
注釋:
「1」 明明、赫赫:都是光彩奪目、明亮顯著的意思。在下:在人間。在上:上天。
「2」 忱(chén):信。斯:句末語助詞。不易:難。維:乃。王:做王,保全王位。
「3」 天位:天子之位。殷適:殷商之嫡子。適(dí),同“嫡”。挾(jiá):擁有、控制、通達。四方:四方諸侯。
「4」 摯(zhì),古諸侯國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汝南縣一帶,任姓。仲:兄弟(姐妹)排行老二。自:來自。
「5」 嬪(pín):婦也,做媳婦。京:周京,地名。
「6」 乃:于是,就。及:嫁于。王季:周文王的父親。維:同“唯”,衹的意思。
「7」 有身:懷孕。
「8」 翼翼:恭敬謹慎的樣子。
「9」 昭:明白。事:侍奉,即按照上帝的意旨行事。聿:述,遵循的意思。懷:來,獲得的意思。
「10」 厥:代詞,其、他的、他們的。回:邪僻而多變。不回:高尚純潔,且堅守不變。受:受到(愛戴)。方國:四方依附周國的諸侯國。
「11」 天:上帝。監:明察、洞悉。在下:文王在人間所行的德業。有:用在名詞“命”前做詞綴,無實義。命:下文所寫的上帝賜予的好姻緣。集:就,賜予。
「12」 初載:初年,這裡是指從少年向青年轉變、開始有男女婚配意識的時候。天作:天成,上天的安排。合:佳耦。
「13」 洽(hé):水名,即今陝西省合陽縣西金水河。陽:山南水北爲陽。渭:水名,即現在的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源于甘肅省渭源縣,經陝西,于潼關流入黃河。涘(sì):水邊。
「14」 嘉:讚美。止:句末語氣助詞。其讀音一般文獻都標爲 “zhǐ”,鄙人標其爲“zhī”,且輕讀。大邦:太姒的母國莘國。子:未出嫁的女子,這裡指太姒。
「15」 俔(qiàn):比喻,好比。天之妹:相當於說“天上的仙女”。
「16」 文:占卜。定:確定,得到(結果)。厥:其,指文王與太姒結爲夫婦的姻緣。祥:吉祥。
「17」 梁:橋,這裡指將多只船串在一起搭成的浮橋。不顯:丕顯。見上一篇《詩經賞析之075·大雅·文王》“注2”。光:榮耀,風光。
「18」 京:周都京師。
「19」 纘(zuǎn):繼。繼的本義爲將斷絲接上,這裡比喻文王與太姒結爲夫妻。莘(shēn),太姒的母國。長子:長女。維:語氣助詞,無實義。行。「19」
「20」 篤:厚,天降厚恩,指武王的降生,是天神賜予文王和太姒的厚恩。保、右、命:保之助之命之。保之助之,是武王對大周而言,命之則是上帝對武王而言。爾:語助詞。燮(xiè),和也,意思是武王降生就是爲了聯合並帶領天下的諸侯,共同討伐大商。
「21」 旅:軍隊。會:會聚。
「22」 矢:誓,意爲“誓言、發誓”。牧野:牧地之野,周商雙方軍隊會戰的地點,在朝歌南七十里。
「23」 維:同“唯”,只有。予:我們,指武王及其所率領的伐商大軍。侯:維,只有、才能的意思。興:興盛,指獲得勝利。臨:臨視、照看。女:汝,你們。無貳爾心:不要擔心恐懼。
「24」 洋洋:形容地方開闊廣大。煌煌:形容檀木製成的戰車鮮明光亮。駟: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騵(yuán):赤毛白腹的馬。彭彭:形容馬强壯而有力的樣子。
「25」 (第一個)維:句首語氣助詞。師:太師。尚:呂尚,又稱爲姜尚,即姜子牙姜太公。父(fǔ):對老年男子的尊稱,跟在名字後面。時:時間指示代詞,當時、那時。(第二個)維:表示判斷,相當於“乃”、“是”、“爲”。鷹揚:像雄鷹般激揚勇猛。涼:《韓詩》作“亮”,云:“相也。”
「26」 肆:形容武王之師進軍快速、殺敵勇猛。會:會戰。朝:早上。
2021年12月17日星期五 上海三湘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