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豁口儿,那是他俩儿的路。上学去,他跨过小豁口儿,喊英子一块走,近。放学后,她到街上玩,跨过小豁口儿,邀三余一块走,近。而两家的大人们,一般不过墙,只是墙里说,墙外笑。从这一点看,大人们真的不如他们自由、自在。
有一次,是考试语文前的早晨。说是早晨,其实还是鸡不叫、狗不咬的时候。三余正熟睡,突然被英子细脆的嗓音惊醒了,趴窗一看,坏事!天都大亮了,这回得迟到。他麻利地穿好衣服,拿着书包开开门,才知道,外边的亮儿是月亮的亮儿。地上一片银白、清冷,树上的叶儿不动。英子没背书包,站在银白的光亮儿中,卷着一本书,朝三余撅开了嘴:
“懒猫儿,起的这么晚,不是昨天晚上说好了,早起复习一会儿再上学去?”
“慌吗?有你在。”
“好哇!你还打算抄我的卷子,那行,我走!”
“别、别、别走,我复习还不行吗?”
接下来,他们两个都骑在了小豁口儿上,边复习、边提问。结果,那次的考试,三余的成绩还真的不错,这都得力于英子的帮助。打这往后,他们两个更离不开小豁口儿了。小豁口儿,那时也就成了他俩儿的书桌和板凳。
在生活上,小豁口儿也起着沟通和交流的作用。有时,她通过小豁口儿,端来一碗由嫩柳叶儿和玉米糁子合煮的“豆腐”。一番感谢完毕之后,等她走了,三余兄妹几个就蜂拥而上。
有一回,是回送。送过小豁口儿的内容是,一碗由地瓜面和榆树皮面做成的面条。在上学的路上,三余问她:
“面条好喝不?”
“好喝,滑溜溜的。”
就这样,小豁口儿,一直默默地积累着他俩儿的友谊。可以说,除了干家务活外,其余的时间,他们都在一块儿。不管干什么事儿,都是你不避我,我不避你,始终保持了一种天然的纯洁。可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反倒弄得他们俩儿非常难堪。那还是在三余的娘给他缝制完制服裤子的晚上开始的。这对于三余来说,穿正装制服裤子,无异于开天辟地。面对这么大的喜欢,他自己的心里实在是盛不下,想明天得让别人也盛点,或者说谝谝。不用说,自然就想到了英子。一晚上,他都辗转难眠。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他小心地穿好裤子,开开门就跑向小豁口儿,特大声地喊道:
“英子!起床!快上课了。”
不一会儿,英子就起来了。她埋怨道:
“干什么呀?喊这么响,人家又不是听不见。”
“你看看,我穿新裤子了。”三余有点激动地展示着前后的腰部,“你再往这里看,这里还有个门儿呢。”
“啊!?你坏!你坏!你坏!”她突然边生气地说着,边径自跑了。
三余懵了,一头雾水。低头一看才发现,裤子前开门儿的扣子还没钉上,导致暴露。这回可是太丢人了!三余非常后悔,心里恨自己在穿前怎么不全部检查一遍?都是马虎惹的事。同时,他还埋怨他娘,为什么不先钉上扣子?竟让自己出丑!看看,英子也走了,这该怎么办啊?
过后,三余不好意思去小豁口儿,英子也不好意思来小豁口儿,都搞单干了。都沉默了,很久,很久。
直到英子考上中专以后,她才跨过小豁口儿,与三余家话别。临走,三余也跨过小豁口儿,送她。上车时,英子悄悄地对三余说:
“以后学习用心点,别马虎。我相信,你一定行!我等你!”
说完这话,她就笑了。看得出,英子对他是真心地笑。笑得那么甜,甜的像小豁口儿,那么难忘,刻在心上。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