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情感小站 男生女生 毕业情结 爱情方舟 人物言论 教师文艺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让课间充满欢声笑语

时间:2021/4/27 作者: 马前卒 热度: 421094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女足进军东京奥运会后感叹:孩子课间十分钟都难出教室,怎支撑中国足球冲出亚洲?

  杭州一小学生家长吐槽:因为孩子下课在走廊跑动,班主任在家长群里点名批评;

  无独有偶,教育专家李镇西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发问:凭什么不让孩子在校园喧哗打闹?

  2021年4月13日《半月谈》针对课间十分钟,发表了一篇文章:《只许喝水上厕所,神兽归笼如坐牢:课间10分钟,“野”点又何妨》。

  有一次,我到一所学校听课。下课铃响了,学生一声不响地走出教室,没有吵闹,没有追逐,没有呼朋引伴,每个学生默然无声。中午放学,住校学生排队去食堂,走在路上,依然是无声无息,没有交头接耳,没有大声喧哗,没有窃窃私语;到了食堂,学生抓起筷子就吃饭,依然是没有交流,没有喧哗,只有吃饭的轻微的声响。我惊讶于学校的管理竟然到了这种程度,惊讶于学生如此文明。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学校的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遵守。

  学生课间不准讲话,放学不准讲话,吃饭不准讲话,那还有什么时候可以自由讲话?

  我们这一辈人还记得自己的上学时代,尤其小学。下课铃一响,大家一窝蜂似的冲出教室,女生跳绳、跳房子、踢毽子;男生打乒乓球、斗鸡、翻火柴壳,甚至挤油(学生从两端向中央挤,把中间的人挤出队伍,以此取暖),玩得不亦乐乎,皮麻打闹之声充斥整个校园,老师们也不干涉。上课铃一响,大家又一窝蜂似的钻进教室。可是现在,各种游戏在校园内消失得无影无踪。除了体育课,操场上看不到学生跑跳的身影。不少学校课间10分钟鸦雀无声。还有的学校要求老师上完课后不得马上离开教室,下一节课的任课老师须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实现“无缝对接”,以便让“老师的管理”延伸到课间。同时,每个楼层还安排值日老师,课间在楼道内巡查。是不是这样管理校园就不出安全问题了?好像不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学校管理,也没有听说有什么安全事故发生。

  中小学生到底需要怎样的课间十分钟?意见可能难统一,可我们出发点相同,都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在成长过程中不出现伤害。只要我们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蹲下身子,从孩子角度思考,从年龄特点出发,就能找到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方法。

  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分清两个概念:追逐打闹和课间正常活动。安排学生课间活动,目的是为了放松身心,缓减压力,以便更好地迎接下一节课。学生课间可以跳绳,踢毽子,散步交谈等等,只要不剧烈不运动不打扰别人不影响上下一节课就行。追逐打闹是为了娱乐,就可能你推我搡,横冲直撞,冲击力大,可能给别人带来影响或伤害,所以要提倡课间适度、文明活动,尽量避免玩闹过度。李镇西老师做班主任时是这么规定的:不得在教学区里打闹,不得带着器械打闹。规定地点,只能徒手,这就保证了追逐打闹的安全。这才是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然而现实中管理者并不是都像李老师那么思考,他们规定:校园内严禁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于是,课间学生们不敢蹦跳、不敢说笑。因为老师要求孩子们养成“轻言细语、轻手轻脚”的“好习惯”。这么一规定,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轻松多了。殊不知,这样的管理,实质是在扼杀孩子的天性,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第二,取得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自己的孩子整天坐在教室里,安静得像一只乖乖猫。老师自己会满意吗?我想肯定不会满意。俗话说,宁养讨人嫌,不养可怜虫。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那就要让他充分活动。活动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这里磕磕那里碰碰,是成长的常态。做父母的要想明白一个常识:孩子不摔跤是长不大的!孩子学走路还跌很多跤呢,人生何止只是走路!家长千万不要用狭隘的安全观束缚了孩子在校园自由地奔跑!不许孩子追逐打闹就是阻碍他成长为一个勇敢健康的强者。家长和学校意见一致了,即使学生在校发生了什么,出了什么问题,那也好商量,好解决,不至于闹僵,甚至对簿公堂。

  第三,适当引导教育。中小学生尤其小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差,课间很难不出问题。跌了,撞了,破了,都有可能。父母心疼孩子,也属正常。皮肉之苦,家长放在心里就行,不必挂在嘴上。当然学校要考虑在先,尽量设计合理、安全的场所和道具;再进行适当引导,把危险杜绝在萌芽状态。杭州有的学校在一年级学生入学时,专门开设入学课程,教孩子课间10分钟该怎么玩。课程的目的是教会孩子在课间可以玩哪些游戏,知晓哪些危险的游戏不能做。 现在学校教室大多数在教学楼上,学校要经常教育学生注意安全,走路安全,上下楼安全。我想,只要学校引导教育到位,是能够保证学生课间安全的。

  第四,开发专属场地让学生活动。幼儿园小朋友活动时,有专属场地;学生上体育课,有专属场地——操场。那么,课间能否有专属场地?很多学校没有这个条件。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如规定某一个区域,课间只能跳绳;某一区域,课间踢毽子;某一区域摆上桌子,课间掰手腕等等。活动互不干扰,以防出现安全隐患。

  还有的学校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低段学生课间游戏状况,开发了几个不限场地、无需道具、简单易操作又富有乐趣的游戏,比如逢三则过、萝卜蹲、口头传信、 坐地起身等,这些活动在教室、走廊、操场即可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合作精神,也可以帮助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

  我想,只要用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些“学生课间不准出教室、不准追逐打闹”简单粗暴的规定,该退居二线了。为适应新形势,为学生健康成长,教育管理者制定出合乎学生需要的课间活动策略。

  著名教育家阿莫拉什维利说过一句非常朴素、深刻而又动情的话:“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可以说,没有“叽叽喳喳”就没有了教师的幸福;没有了“叽叽喳喳”,就没有了完整的学校。

  我们的校园不仅课堂上要有琅琅书声,课间还要有嬉戏玩耍的欢笑声,这样的校园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这样的校园才是孩子们向往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