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玉剑飘香(一)

时间:2007/2/2 作者: 玉剑飘香 热度: 75801
                   调寄望仙门
 
                   阿蓼仗剑为国行,民族魂。谁知勾践起贪心,明星殒。
                   才人多薄命,历遍人间愁情。 双双情侣梦难成,
                   千古恨,天风一吹尽。
 
    第一回  君臣求师  路遇金钱豹    剑女救命  初露好身手
 
    小路蜿蜒细长,渐渐伸入到丛林深处。
   
    这是一条幽静的峡谷。两边是森森的山崖,长满了一丛丛青翠的马尾松、刺槐和黄杨,葛藤缠绕着攀援而上。红色的野玫瑰,黄色的蒲公英,白色的木槿花,还有紫色的牵牛花,点缀其间,好象一片五彩的锦缎。清澈的山泉,叮咚作响,从断崖处飞溅下来,汇成溪涧,潺湲地,悠长地流着,漫过滚圆的大小不等的卵石。高大的紫柏、云杉,低矮的荆条、山茅,好象一张密密的鱼网,遮蔽了整个天空,使阳光只能透过这一孔孔网眼,洒下铜钱似的点点光斑。
   
    时间已经过了未时。山路上蹒跚地走来两个男子。一个白净面孔,剑眉朗目,颔下三绺青须;另一个脸色黧黑,瘦削,鼻梁高耸,到鼻尖处微有些勾。下颔突出,几乎没有胡子,而两只眼睛却异常犀利、有神。如今,他们两人已是走得汗水涔涔,气喘吁吁了。
   
    “范大夫,南林快到了吧?”脸色黑瘦的那人站住了脚,抹一把额上的汗水,左手依然撩着长袍的下摆。
   
    “是的,大王。出了这条山涧,再翻过一个山丘,即为南林了。”被称作“范大夫”的那个白脸赶紧恭顺地垂手回答。
   
    “唯,稍事休息一下再走吧!”被唤为“大王”的放下长袍,在路边找了一块石头,一屁股坐了下去。
   
    “是,大王!”范大夫垂手恭立。他马上又问:“大王,那是否召唤一下前面开路的武士,他们恐怕还未走远。”
   
    大王抬头看看苍翠浓郁的树林,顿了一下,摆摆手:“不必了,我们即刻就去追赶他们。”
   
    这二人就是越国的国君勾践和大夫范蠡。自从会稽惨败之后,越王王后自缚纳降,囚于石室,饲马三年,委曲求全,终于被释放回国。他忍辱赍志,尺蠖求伸,决心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雪耻复国。为此,他和王后亲自躬耕,采苎纺织,非自耕之粟不食,非自织之帛不衣;食不重味,衣不重彩,与全国百姓同甘共苦。一面加紧操练军马,走富国强兵之路,以图东山再起。可是后来发现,军兵的剑术很是不行。请了好几个剑师教练,剑术又都很一般,所以他决定亲自出来,寻觅剑师。听说南林这个地方的人擅长剑戟,他就偕同范蠡前来踏访。走了几天,今天,才终于来到南林。
   
    休憩下来以后,越王这才注意地看了看周围的景色。山青水秀,奇花异草,幽雅别致,连空气似乎都是纯净的,真似仙山瑶境。俗话说人杰地灵,说不定真能在这儿找到一个剑术高明的武师呐。想到此,他精神为之一振,整整冠袍,便回头招呼一声范蠡,准备起身赶路。
   
    就在此时,传来一声吼叫,低沉而凄厉,令人毛骨悚然。紧接着,一条七尺多长的金钱豹,从林中猛窜出来,张牙舞爪,直扑坐在石头上的越王。越王见状,惊得骨酥筋软,一下子从石头上跌坐下来,连腰中的长剑也来不及拔。那畜生动作迅猛异常,只一扑,已来到身边。
   
    范蠡“啊呀”一声惊呼出来,一下慌了手脚。刚想拔剑,不承想剑长,身子转不过来,卡住了。眼看豹子的前爪已要搭住越王肩头,急得他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得“嗖”的一声,从对面丛林中飞出一支弩箭,正中豹子左眼。那豹子痛得大吼一声,丢开爪下的越王,直向射箭处猛扑过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丛林中飞起一把利剑,好象半空中亮过一道闪电。还没等人们醒过神来,恶豹已哀鸣一声,象个布口袋似地摔到在地。前胸心脏部位冒出一股股殷红的鲜血。
   
    他们俩惊魂未定,一个猎户打扮的女子已站在跟前。只见她头缠箭帕,腰束虎皮,左手持一张乌雕弓,右手一柄冷泉剑,眉宇间透出英武之气,两眼射出警惕冷峻的光芒,问道:
   
    “你们是何人?为何来到此地?”
   
    一只颈戴项圈,浑身金黄,并无半根杂毛的小猴子从树上跳下来,跳到那只豹子旁边,看看毙命的死豹,又跳到越王身上,手舞足蹈,吱吱乱叫。
   
    猎户女子喝了声:“山翼,不得无礼。”那猴子立即跳回去,乖乖地蹲在姑娘肩头,抓耳挠腮,盯着面前的越王、范蠡。
   
    范蠡稍定,扶起地下的越王,看看女子,抢上一步,拱手作揖道:
   
    “谢姑娘救命之恩。”
   
    先行的几个侍卫武士久候不至,又听到这里有动静,便闻声赶来,看到姑娘手持利剑,以为有什么不轨之行,纷纷拔出剑来,虎视眈眈,围了上来。
   
    越王连忙喝住:“唯,不得无礼!下去。”他心有余悸地看看旁边的死豹,也上来施礼道:
   
    “姑娘,万分感谢!你这一箭一剑,真准啊!不然,寡人的命今番休矣!”
   
    猎户女子毫不放松警惕,冷冷地逼视着:
   
    “你们究章为何人?来此何事?”
   
    范蠡赶忙作答:“姑娘,万勿误会。他乃当今越国大王。我们到此是为寻访武师而来。”
   
    “那你是……”姑娘的脸色松缓下来。
   
    “小人是范蠡。”
   
    “你是陪伴大王去吴国,石室饲马的范大夫?”姑娘惊喜地问。
   
    “正是小臣。”
   
    “呵,大王,范大夫,山野村妇不知高低,刚才多有冒犯,望乞恕罪。”姑娘急忙收剑进鞘,弓背上肩,羞涩地躬身施礼。
   
    “无妨,无妨。”范蠡道,“请问姑娘尊名?家居何处?”
   
    “民女叫阿蓼,家居南林。”姑娘轻声答道。
   
    “咿呀——”空中传来几声大雁的唳鸣。一阵山风掠过,树林发出低沉的松涛声。
 
    第二回  老父成仁  精神炳千古    阿蓼仗义  为国从军行
   
    阿蓼的家在南林一座小山的半坡上,两间修竹当墙,茅草结顶的泥屋。家中尚有一个年过花甲的老父,叫仲武。父女两人打猎为生,相依为命,日子虽然清苦,但也算过得下去。今日阿蓼把越王和范大夫领回家来,仲武真是感到惊喜过望,蓬筚生辉。特别是听范蠡说,阿蓼从豹子爪下救出大王,更使他欣喜若狂。他在门前的场坪上铺下苫席,摆下酒菜,倾其所有。拿出储存多年的家酿水酒,鹿脯腌腊,以及山果野味,来招待远道前来的贵客。
   
    仲武满斟一觥酒,那是他用牛角雕琢的,高举过眉,说道:
   
    “大王,范大夫,穷乡僻壤,山野村莽,无甚好东西招待。你们远道而来,请满饮此觞吧!”他虽然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声若洪钟。豪爽之气,溢于言表。
   
    范蠡饮完,帮越王又斟了半觥,替仲武加满,又给自己斟上一觥,双手高擎,跽身而起,说道:
   
    “老丈,此觞作大王与小臣感谢令媛救命之恩,也为老丈有如此爱女可喜可贺,请满饮此觞。”
   
    仲武一把端起觥来,“咕嘟嘟嘟!”一气饮尽,掷觥于席,左手抚须,仰天大笑:
   
    “哈哈哈!范大夫过奖,见笑!见笑!”空荡荡的右衣袖随着身子的俯仰而摆动起来。
   
    正在场坪边上操着一把牛耳尖刀剥豹子皮的阿蓼,听到他们的话语,羞红了脸,低下头去。
   
    越王端坐着,一改在山谷中丧魂失魄的样子,威严而又自信。他从不轻易表露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永远是那样淡漠、矜持,甚至近于冷峻。遇豹子时的慌乱,那只是一种下意识的本能,定下神来以后,他也很为自己的失态而懊丧。因此,他很快就恢复起原有的神态。现在,看到老人放声大笑,喜形于色的样子,心中很有些为他的不拘礼仪、豪荡放肆而感到不快。但只是约略地在眉宇间一动,便又压了下去。嘴角还是微微地一牵,表示出笑的样子,然后两只炯炯有神的小眼睛一闪,对范蠡说道:
   
    “唯,范大夫,你把寡人此行的意图讲给老丈听听。”
   
    “唯!”这一个字的说话,是他的口头禅。无论对谁,也不管说什么,总是这一个既不表示肯定,也不表示否定的“唯”字开头,这差不多已成了他一种无意识的习惯。
   
    范蠡是何等精细之人,他已从越王的神态话语中感到了他的不快,赶紧答道:
   
    “是,大王。”
   
    他返转身来,跽身拱手:
   
    “老丈,今有一事相求,不知可否?”
   
    仲武欠身作答:“范大夫,老朽残疾于身,不能还礼,有何赐教?请讲。”
   
    范蠡回头看看越王,越王微微颔首。他便说道:
   
    “刚才见令媛真是一身好武艺。那弩箭,箭无虚发;那剑术,更是出神入化。方才一剑,还没等我们看清,那豹子已毙命于地,真是疾速至极。听她说,她的武艺,全是老丈一手传授。俗话说,高徒出于名师。老丈定是技艺盖群,超逸世人的了。我们越国,自会稽之败以后,大王卧薪尝胆,无时无刻不想振越强兵,以雪亡国之耻,饲马之辱。因此有心想请老丈出山,担当越国军兵的剑师,传授剑术。未知老丈意下如何?”
   
    仲武听了,喟然长叹一声,说道:
   
    “噫!禀大王、范大夫,报国之心,人皆有之,老身又何尝不想效劳于国呢!奈何年老体衰,残疾于身,恐难负此重任,有负所望矣!望乞恕罪。”
   
    越王连忙插话上来:“唯,那请爱女出山,担当此任如何?”两道炯炯的目光,从那黑亮的小眼睛里射出来,扫视在老人脸上。
   
    场上静默了。范蠡张了两下口,但什么也没说出来。说什么呢?本来在来的路上,他们商量好了聘请阿蓼的父亲出山,可现在话锋一转,要请阿蓼。事情是如此明显,这一老一少,孤残弱女,相濡以沫,一旦要把这老人相依为命的唯一亲人夺走,且不说这孤独抱残的老人何以谋生,如何自理,就是在感情上也是难割难舍啊。这夺人所爱,置人绝境的事他又如何开得出口呢?可是,难道能劝说大王收回他的成命吗?失去这一踏破铁鞋也难找到的机会,还能到哪里去寻觅如此高超的剑师呢?越国的军兵可正急等着剑师去教授武艺呢。因此他左思右想,好不为难,实在难于启口。
   
    阿蓼也停住了手中的刀子,心情紧张地盯着父亲。她多么希望父亲能婉言谢绝越王的要求,因为她离不开父亲,就象父亲离不开她一样,她是南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哺育大的啊!
   
    老人沉思良久,他自己倒了一觥酒,仰脖一饮而尽,用手理了理胡子,毅然地说:
   
    “好吧,让阿蓼跟你们去!”
   
    阿蓼一下扔掉刀子,扑过来抓住父亲唯一的一条臂膀,使劲摇着,带着哭腔说道:
   
    “不!父亲,我不去!说什么也不去!我离不开你。你年老有病,我要侍奉你一辈子。”
   
    仲武脸上又笑吟吟了,恢复了原来豁达豪放的神态,说道:
   
    “那好,让我来试一试你的剑术。如若输了,那就得听命于我;倘若赢了,那就听从于你。”
   
    说完,站起身来,把衣服束一束紧,前襟掖到腰里,说道:
   
    “快,去拿两把竹剑来。”
   
    阿蓼面露难色:“父亲——”
   
    仲武摆摆手,不容分辩地说:“去,快去拿来。”
   
    阿蓼无奈,她知道父亲的性情,一旦决定的事,无论何人都拗不过他。她只得怏怏地进屋去拿了两把竹剑,递一把给父亲,自己拿一把,无精打采地站在那儿。
   
    仲武左手持剑,退后几步,摆开一个门户。他目光如炬,虎然生气,盯视着阿蓼。阿蓼看见父亲那种严峻如山的样子,知道再争已没有用,只得无可奈何地立好一个架子。
   
    仲武挥剑上前,一出手就是一个“白蛇吐信”,直刺阿蓼的咽喉;姑娘见父亲来势凶猛,忙侧身让过。老人又是一个“海底捞月”,直取阿蓼的下三路,阿蓼又纵身避开。两个人,两把剑,很快就搅成一团。忽然,老人身子一闪,手中的剑象飞一样直刺过来,同时,整个的身子、衣袍、银须,以及那空荡荡的袖管,都象一阵风似地飘飞过来。阿蓼一看父亲使出了绝招,不禁大吃一惊,眼看回避无路,她急中生智,腾身一跃,身子拔地而起。紧接着,在空中一个鹞子翻身,返过头来又向老人一个突刺。老人避让不及,往后便倒。越王、范蠡及武士们大惊失色,差点呼叫出来。但就在老人快要倒地的一瞬间,他一个鱼跃,右袖筒裹住了阿蓼的剑把,身子挺然而起。姑娘被这莫名的一招搞得不知所措,老人却松开阿蓼的剑把,扔掉竹剑,抚须爽声大笑起来:
   
    “好!好!孩子,你的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越国是无敌的了。哈哈哈!……”宏亮的笑声在山谷中回响。
   
    越王、范蠡这才恍然大悟。范蠡也笑着上前,说道:“老丈原来是要一试爱女的剑艺,实在可嘉可贺。”
   
    阿蓼方始明白父亲要她比剑的目的,她扔掉竹剑,着急地说:
   
    “不,父亲!说什么我也不去。我若前往,何人能来照顾于你?”
   
    仲武收敛起笑容,慢慢变得庄重起来:“孩子,没关系,为父自有办法。”他伸出那只左手,深情地抚摸着阿蓼的头,说道:
   
    “去吧,孩子!你已长大。跟大王、范大夫前去,去教会越国的军兵,去打败吴国,为越国的百姓,也为你的父母,报仇雪恨。”
   
    阿蓼再也忍耐不住,热泪夺眶而出:“父亲——”扑在老人怀中嘤嘤啜泣起来。
   
    两行清泪,从仲武的眼中潸潸而出。
   
    看到这慈父娇女仿佛生离死别的难分难舍情景,越王的心也怦然一动。莫非寡人太残忍了,不应该把这女子从这六旬老翁的身边夺走,让他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才是。但这种念头只是倏忽而过,马上就被否定了。唯!为了雪耻复国,为了宗庙社稷,也为了越国父老乡亲不再受那凶残横暴的吴王蹂躏,寡人只能这样做,舍其又有何求?想到这里,他一扬浓眉,昂首放眼,只见夕阳西下,群山苍茫,如潮似涌。
   
    两行南雁,排成一个“人”字,掠过长空,留下几声悠长的唳鸣。一只山雀,啁啾着飞到檐下,从窝中探出个小脑袋。一阵风过,飘下几片黄叶。
   
    仲武用衣袖拭去眼泪,他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难道十几年来含辛茹苦,苦度光阴,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让阿蓼跟着大王,跟着范大夫,自己就是在九泉之下,也是瞑目含笑的了。他强忍住自己的感情,慢慢推开阿蓼,故意放松口气说:
   
    “噫,偌大的姑娘,动辄就流泪,也不怕大王范大夫笑话。来,把眼泪擦干,让为父去给他们再拿点酒来。”
   
    仲武环视了周围一圈,最后目光停留在范蠡脸上。范蠡也望着这位深明大义、磊落豪爽的老人,心中油然而生敬意。四目对视,他感到老人的眼光是那样深沉、坚定,而又蕴含着希冀。他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老丈,老丈,小臣一定要照应好阿蓼姑娘,你尽可放心好了。
   
    仲武进去了很久也没拿酒出来,阿蓼放心不下,也进屋去了。只听得她哀叫一声:“父亲——”便放声大哭起来。众人感到事情不妙,赶紧推扉而入,只见仲武老人仰面朝天,已自刎气绝。宝剑扔在一边,一腔鲜血染红了葛袍,也染红了银须。
   
    阿蓼哭倒在地,痛不欲生:“父亲!……父亲——!……”哭声撕心裂肺。
   
    面对眼前这凄惨景象,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动容落泪。越王、范蠡和众武士,无不为之悲痛,唏嘘而泣。
   
    范蠡擦去眼泪,上前扶起阿蓼,把她扶到外面苫席上坐下,庄重地说:
   
    “阿蓼姑娘,莫要难过,你要知晓你父亲的一番苦心,他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坚定你的信心,才如此的。他刚才说,让你为父母报仇,你应把仇恨记在吴国身上,向吴王去雪恨复仇。”
   
    越王也上前说道:“唯,你父亲忠烈可嘉,寡人要敕封他为忠烈侯,让他彪炳千古,传诵后世。”
   
    阿蓼止住了哭泣,抬起头来,上牙咬住下唇,眼睛盯着前方,缓缓地说:
   
    “父亲,你走吧!你的心意我明白。我去!我一定去!”
   
    夕阳已落入沉沉西天,只留下一片血染似的霞光。松涛阵阵。远山笼上一层迷蒙如烟的暮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