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爱情故事 单身一族 网络情缘 友情故事 都市夜思 围城内外 感悟亲情 异乡生活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的酷吏爷爷

时间:2021/4/18 作者: 屋后的榕树花 热度: 430615
  酷吏是什么?翻开史书,酷吏是西汉时期严格执行法律的郎官郅都;是制定汉朝多部法律还敢于惩治陈皇后的张汤,是为了升迁大力平定治安而杀害许多小偷小盗的王温舒,是武则天时期利用大批无赖探查秘密,严刑拷打被诬陷官员的来俊臣……

  说自己的爷爷是酷吏,诚然离谱。毕竟,爷爷出自寻常百姓家,查遍族谱,且不说其本人,就算是爷爷的爷爷,或是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八辈子都跟史上的酷吏沾不上一点边。

  但我仍然固执地认为,用“酷吏”两个字形容爷爷最合适不过。因为从小到大,我怕爷爷,怕极了,不光我怕,姐姐弟弟也怕,就连村子里的大小伙伴们都怕,因为爷爷是个严厉得近乎苛刻的人。

  老屋厅堂后墙的右上方,挂着爷爷的遗像,还是老样子,爷爷没有笑容,很严厉地盯着你,仿佛在训斥:“恰且死(音译),又不听话!”

  至于“恰且死”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小时候也不懂,也许就是爷爷沿用了上辈们流传下来的一句骂词而已。简单地理解,那只是爷爷习惯性用来骂人的土话,现在用普通话认真地翻译下,大概是“吃了去死”的意思吧。再往下深究,爷爷这样骂我们,并不真的希望自己的孙辈吃了就去死。我想其用意,大概也雷同于诸如乡下取名,会采用“狗仔”、“猫仔”类之贱名,图个孩子好养活吧。

  当然,光骂“恰且死”那是不可怕的,令你大惊失色的是,爷爷一边骂,一边去到大门外几米处的柳树上,折一根细长的小柳枝,密密地就往你身上抽,抽在手上,脚上,背上,肉痛肉痛。

  年幼时难免顽劣无知,贪玩闯祸了,嘴馋摘明子奶奶的柚子了,或是跟邻家伙伴争执了,甚至没什么大错,都要挨爷爷的打骂。我们个个见到爷爷就象老鼠见了猫,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可小时候的我就惨极了,偏偏要与爷爷打更多的交道。

  农忙季节,姐姐会跟着大人们去田地里忙活,我则在家带弟弟,还要跟着爷爷烧火做饭。收获季节的前夕,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储藏的干稻草烧完了,便要去烧那不太干燥的茅草,要命的是,火烧着烧着就灭了,爷爷便一边骂,一边去大门外几米处的柳树上,折细长的小柳枝:“恰且死,火都不会烧,”毫不懈怠地往你身上密密地地抽,肉痛肉痛。

  我一边哭泣,一边狠狠地盯着门口那棵大柳树,我恨那棵柳树,倒不是因为树上常拴着二爷家的老牛,老牛常不识趣地围着柳树拉满地的牛屎,我恨的是这树偏偏长得近在咫尺,源源不断地为爷爷提供了责罚我们的刑具。

  有一次,见弟弟睡着了,我拿着一个瓷碗,到屋后的老樟树下捡樟籽。那个时候家家会用樟籽换樟籽油,用油炸玉兰面和粉皮吃。不过说老实话,记忆中樟籽油炸出来的东西并不太好吃,有一种涩涩的苦味。但七十年代的孩子哪个不饿?我们就着点萝卜干,几分钟就能扒拉下三大碗白米饭。

  能拥有三大碗饭的幸福时光并不多,每每五月三荒时,家家的米缸都露了底,便用不多的米,掺了青菜、芋头、甚至很难吃的南瓜,煮出一大锅饭,好不好吃不重要,关键能填饱肚子就很不错了。所以只要有能吃的东西,管你是苦的玉兰面,还是涊的粉皮,一出锅准被小家伙们哄抢而空。

  那个年代的记忆,饿啊。我就一边捡着樟籽,一边美美地想:高挂在楼板上竹篮里,还剩了一些玉兰面和粉皮,趁弟弟睡着了,多捡些樟籽,换了樟籽油,说不定妈妈哪天闲了,会榨了给我们解解馋。当然,我还有另外的一个小九九,老樟树旁边有口池塘,池塘旁边有一棵卧枊,骑着树可以尽情玩水,多惬意的一件事啊。那是我最向往的地方,可不,趁着大人们不见,偷偷去玩下也是可以的。

  可不识抬举的弟弟,不一会就醒了,讨人嫌的哭声让爷爷拿了大门口的细柳条,很快就找到了我:“恰且死,又出来歇,弟弟也不带!”密密的柳条雨落到身上,肉痛肉痛。

  去捡樟籽,不也是为了解决家里的经济问题吗?我感觉也没做错事,可爷爷由不得你分辨,毫不懈怠地履行完他的酷吏职责。

  还有一次,姐妹俩跟邻居家明子打架,明子知道规律,如果事情被爷爷得知,我们必定要挨一顿打。他就很狡猾地哭着去告他奶奶,特别宠宝贝孙子的明子奶奶找上门来,爷爷疾走着往大门口折柳枝条,吓得姐妹俩一阵疯跑,拼了命冲出爷爷的视线,从厅堂逃入后门,从后门快速窜入房内,“恰且死,还走”,无处躲藏,酷吏爷爷追过来了,来不及了,赶紧钻床底下避难,爷爷紧跟着进了房。可怜的姐妹俩,惊魂未定,紧张兮兮地盯着爷爷的脚,大气都不敢出,看着那脚伴着一小截柳条,从前房走到后房,从后房走到前房:“恰且死,跑哪去了?跑哪去了?”

  爷爷没看到我们,松了口气,感谢这万能的床底啊!可别高兴得太早,晚上你要不要吃饭?吃饭时爷爷是从来不打人的,可别以为是他忘记了,饭后,酷吏爷爷会毫不吝啬地完成那一顿打。他可不管你,我们打明子,是因为明子先欺侮了我家弟弟。

  因为我们,母亲也受了爷爷好多教养无方的“谩骂”。我们挨了打,爷爷会骂母亲养蠢了我们,带蠢了我们……我们甚至埋怨,母亲太懦弱了,她要能象隔壁婶子那么泼辣,跟爷爷大吵一顿,解解气,那我们也不至于这么频繁地挨打!可是我们的母亲,偏就这么懦弱,明明委屈,明明疼爱儿女,却不曾爷爷在面前争辩过一句。

  母亲还替爷爷辩护,说我们小,不懂得爷爷用心良苦的“训”。母亲说爷爷是个好人,是个善良本份的人,他不贪财。

  母亲讲起一件往事:爷爷有兄妹仨,他是老大,下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母亲说老姑命不太好,改嫁了几回,但也积赚了些钱财。她惦记着娘家的难处,便拿出几个银元要给两兄长贴补家用,二爷倒是乐呵呵地收下了,但爷爷坚决不要。他说做人要守本份,非份之财要不得。而且他也恨极了老姑嫁几个老公的做法,因此翻了脸不准老姑进我家的门。

  母亲还告诉我们,爷爷有天大的恩德啊!爷爷只生了父亲一个儿子,而爷爷的弟弟二爷家生了五个儿子。姐姐出生后,我作为家里的第二个女娃,不识趣地呱呱落地。奶奶明显就不高兴了,母亲也受到了邻里异样的眼光。那时的爷爷在天河做工,得知他的第二个孙女出生的消息后,马上托人捎了五元钱给母亲补营养。还特别捎了一句话:生男生女都一样!

  我并不知道,当时的五元钱,是多大一笔钱,但记忆中我懂事的时候,油条是五分钱一根,包子是六分钱一只,一分钱可以买两粒糖果,所以五元钱可以买100根油条,好几十个包子呢。再往前推到我出生时,五元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是很大一笔钱了!

  年幼的我,尚不太懂得爷爷五元钱的大恩大德。不过,记忆中有一件事,爷爷倒算不得酷吏,彼时彼景,至今清晰:爷爷坐在厅堂上席的位置,叫上姐弟几个,排座在厅堂下席的条凳上,爷爷教我们跟着他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爷爷读一句,姐弟们跟一句。我们不懂什么意思,只是听话地、整齐地、大声地、响亮地跟读着,一边读,一边也觉得新奇,好玩。终也忍不住,相互吃吃地笑起来,又赶紧闭住嘴,要忍住,可还是忍不住,继续笑。那个时候爷爷不会责怪我们,但也不笑,而是继续带我们读。

  爷爷并不是什么知识分子,听说只读了两年书。但他空闲时,会一边吃着炒熟的豌豆,一边饶有兴致地看一些老书,或者抽空教我们读《三字经》。也不知是不是受了爷爷的影响,我从小也喜欢看书,还喜欢国学。我执意地去买了两大箱的经典书,加入了多个国学交流群,并且制订了三年的国学诵读计划,软硬兼施着,让儿子每天坚持读半小时的国学,空时我也喜欢读,比如《易经》我也通读了四十多遍,我特别钟爱《易经》里的两句: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我还叫儿子熟记这两句,那可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呢!我每天还坚持写读经感恩日记,顺便摘一段如下:

  20190822感恩日记:周四 晴 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读经内容:系统读国学经典第459天,周计划第65周第4天挑战成功 !诵读内容: 《黄帝内经》(素问下)玉机珍藏论篇第十九03,《庄子》(上):秋水第十七03,《少年儿童长诗》:陌上桑。累计诵读:《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笠翁对韵》、《成语接龙》、《孝经》、《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朱子治家格言》、《千字文》、《德育启蒙》、《少年儿童诗词启蒙》……

  为此, 我被爱人好几次数落,说乱花钱买些看不懂的老书。可我就是偏爱,老祖宗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历经世事沧桑,能流传至今,当是精华,为何不爱?是的,我偏爱国学,深爱读书。所以,正确来说,爷爷该是我国学启蒙的第一位老师了。

  爷爷的另一件事,让我和姐姐感恩戴德至今。那个年代,我们村的女孩子,多数读完小学就没书读了,甚至还有小学没读完的呢,二爷家的小女儿,我小堂姑就是。后来学校扫盲,小堂姑到夜校补读,得以完成了小学的学业。但幸运的是,我和姐姐一直有书读。姐妹俩读高中时,老舅数落爷爷:女娃子读那么多书干嘛,迟早人家的人,早些出来干活,家也不至于这么受穷。

  可爷爷不以为然,他老人家在姐姐考上大学那一年,很郑重地教育我:好好读,跟姐姐一样中个状元!在爷爷眼中,姐姐考上了大学,就是中了状元。爷爷言语里满满的自豪和期待,深深地震憾着我!

  那一刻,我终于悟透:当初母亲所说的五元钱是多大的恩德啊!爷爷从来就没有重男轻女过,在他眼中,孙子孙女全是一样好的宝贝。

  时轮终是无情,高三那年,弟弟到学校接我回了家。我的酷吏爷爷,一周前还跟我念叨着加油考状元的酷吏爷爷,此刻却被着了青衣青帽,静静躺在厅堂右边的门板上……

  “爷爷!”我喊了一句,屈膝长脆,泣不成声。朦胧中,却清晰地看到,咽气多时的爷爷,眼角缓缓流出两行清泪。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