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在在藻,有頒其首。「1」
王在在鎬,豈樂飲酒。「2」
「二章」
魚在在藻,有莘其尾。「3」
王在在鎬,飲酒樂豈。
「三章」
魚在在藻,依于其蒲。「4」
王在在鎬,有那其居。「5」
《小雅·鱼藻》这首诗篇幅较短,但关于其主旨的分歧却一点不少。毛、郑以为是“刺幽王”。《毛传》:“《鱼藻》,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郑笺》:“万物失其性者,王政教衰,阴阳不和,群生不得其所也。将不能以自乐,言必自是有危亡之祸。”似乎他们两位总是反过来看诗文似的,所做的解释大多与诗文字面上的意思相反,即认为诗文字面上表达的意思为“思古”,而其内涵是“刺今”。常言道“诗无达诂”,毛、郑的解诗观是一种典型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读诗方法,是深刻体会诗文作者创作动机的尝试,我们不妨参考之。
《毛诗正义》对《毛传》的释义给予了很详细的解释:“作《鱼藻》诗者,刺幽王也。言时王政既衰,致令天下万物失其生育之性,而不得其所。由此王居镐京,将有危亡之祸,将不能以自燕乐,故诗人君子睹微知著,思古之武王焉。以武王之时,万物得所,能以自乐。今万物失性,祸乱将起,不以为忧,亦安而自乐,故作此《鱼藻》之诗,陈武王之乐,反以刺之。幽王之诗,思古多矣,皆不陈武王。此独言之者,此言将丧镐京。其居镐京,武王为始,刺王将丧其业,故特陈武王也。既言思古,故反经以序之。万物失其性,经三章上二句是也。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三章下二句是也。”
朱子认为此诗的主旨是“诸侯美天子”。《诗集传》:“此天子燕诸侯、而诸侯美天子之诗也。言鱼何在乎。在乎藻也、则有颁其首矣。王何在乎。在乎镐京也、则岂乐飮酒矣。”
第三种意见是方玉润的“镐民乐王都镐”诗意主旨观。《诗经原始》:“此镐民私幸周王都镐,而祝其永远在兹之词也。然其体近乎风,所以为变雅歟?”
《古诗文网》说“这首诗赞颂武王饮酒的平和安乐,有颂古讽今之意”,但又认为毛、郑的“刺幽王”说“显然是以用为意,于诗本文无稽”。
纵观全诗,无疑这是一首赞美诗,所赞美的是在王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幸福,而王亦得享天下之太平。但究竟此王为谁?诗人作此诗是单为赞美,还是明赞彼王而实刺此王,则无实据可考矣。
《鱼藻》共三章,十二句、四十八字,在诗经中算是篇幅较短的一篇。但其描写的欢乐却一点不少,读罢有如眼见一幅实景画:王宫内一处所在,池水青碧,水草撩撩,鱼儿游弋;水上有榭,内设茶几,一位慈祥王者闲坐其间,一边观鱼,一边手捻食物碎屑,撒入水中逗鱼。
第一章,兴。诗篇原文:
魚在在藻,有頒其首。
王在在鎬,豈樂飲酒。
鱼在哪儿呢?在水草里。它们正翘首等着王给撒食物呢。王在哪里?王在都城镐京,正在享受着饮酒之乐呢。
这首诗中,“鱼在在藻”、“王在在镐”是比较特殊的句型,据各家研究者研究认为,这是自问自答的句型。其中,第一个“在”表示疑问,在哪里;第二个“在”介词,在…。颁(fén),形容鱼头大的样子。有,用在动词、名称、形容词前做词缀,无实义,此处用在形容词“颁”前做词缀。
藻,一种水草。镐(hào),西周都城,在今陕西西安。按《郑笺》的解释,首两句的意思是“鱼之依水草,犹人之依明王也。”这两句是兴,以鱼儿依托水草而快,兴后两句周王安享天下太平。《郑笺》:“岂亦乐也。天下平安,万物得其性,武王何所处乎?处於镐京,乐(lè)八音之乐(yuè),与群臣饮酒而已。今幽王惑於褒姒,万物失其性,方有危亡之祸,而亦岂乐饮酒於镐京,而无悛心,故以此刺焉。”
第二章,兴。诗篇原文:
魚在在藻,有莘其尾。
王在在鎬,飲酒樂豈。
这一章是第一章的叠咏。莘(shēn),鱼尾巴长的样子。
第三章,兴。诗篇原文:
魚在在藻,依于其蒲。
王在在鎬,有那其居。
这一章也是第一章的叠咏。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尖,多长在河滩上。那(nuó),安闲的样子。
「一章」
魚兒魚兒在哪裡?正在草邊慢慢遊。
觀魚榭上魚食撒,魚兒歡樂翹起頭。
我家明王在哪裡?都城鎬京起宮樓。
人民幸福安康享,天下太平王無愁。
「二章」
魚兒魚兒在哪裡?水草叢中有其蹤。
長長尾巴搖搖擺,好似彩旗迎凱風。
我家明王在哪裡?都城鎬京有王宮。
百姓安居又樂業,我王飲酒才有空。
「三章」
魚兒魚兒在哪裡?進進出出水草叢。
蒲草萋萋遊樂場,大魚在前小魚從。
我家明王在哪裡?都城鎬京有真龍。
四海都得太平享,我王功德比蒼穹。
注釋:
「1」 藻:一種水草。頒(fén):形容魚頭大的樣子。有:用在形容詞“頒”前做詞綴,無實義。
「2」 鎬(hào):西周都城,在今陝西西安市南。
「3」 莘(shēn):形容魚尾巴長的樣子。
「4」 蒲:蒲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長而尖,多長在河灘上。
「5」 那(nuó):安閒的樣子。
2021年4月8日星期四,上海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