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夢園耕錄·詩經賞析之052·小雅·大田

时间:2021/3/1 作者: 滨湖散人 热度: 408132
  「一章」
  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1」
  以我覃耜,俶載南畝。「2」
  播厥百穀,既庭且碩,曾孫是若。「3」

  「二章」
  既方既皁,既堅既好,不稂不莠。「4」
  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穉。「5」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6」

  「三章」
  有渰萋萋,興雨祈祈。「7」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8」
  彼有不獲穉,此有不斂穧。「9」
  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10」

  「四章」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11」
  饁彼南畝,田畯至喜。「12」
  來方禋祀,以其騂黑,與其黍稷。「13」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14」

  《小雅?大田》是本序列组诗的最后一首(前三首分别是:《楚茨》《信南山》和《甫田》),描写的是秋收的情景及祭祀祝福。与前几篇一样,关于此诗意主旨,历来也有不少争议。毛郑以为是“刺幽王”,《毛传》:“《大田》,刺幽王也。言矜寡不能自存焉。”刺什么呢?《郑笺》解释道:“幽王之时,政烦赋重,而不务农事,虫灾害穀,风雨不时,万民饥馑,矜寡无所取活,故时臣思古以刺之。”据此,郑认为此诗为周幽王时的一位臣子所作。正如《毛诗正义》所解释的那样,毛郑认为这首诗讲的是古代(周)成王的善事,而之所以思古,却是对今王的讽刺。《毛诗正义》:“四章皆陈古善,反以刺王之辞。经唯言寡妇,序并言矜者,以无妻为矜,无夫为寡,皆天民之穷,故连言之。由此而言孤独老疾,亦矜寡之类,其文可以兼之矣。”

  宋代朱熹认为“此诗为农夫之词,以颂美其上。若以答前篇之意也。”他认为“此篇农夫以‘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而欲其享祀‘以介景福’,上下之情,所以相赖而相报如此。非盛德,其孰能之。”

  清代方玉润认为此诗是“王者西成省敛也”,即秋收时王者下到田头进行视察、慰问和劝勉。《诗经原始》:“此王者西成省敛之诗,与前篇(指《小雅?甫田》)同出一时。盖春秋巡省,祈年报赛,用以答神者也。……此篇重在播种收成,故从农人一面极力摹写春耕秋敛,害必务去尽,利必使有余,所以竭在下者之力也。”方氏这里所说的祈年报赛,又叫祈赛,是指谢神佑助的祭典。

  《古诗文网》的观点与方玉润的相同:此诗是《小雅?甫田》的姊妹篇,两诗同是周王祭祀田祖等神祇的祈年诗。《小雅?甫田》写周王巡视春耕生产,因“省耕”而祈求粮食生产有“千斯仓”“万斯箱”的丰收;《小雅?大田》写周王督察秋季收获,因“省敛”而祈求今后更大的福祉。

  本文将基于各家之说,对这首诗做一番赏析。《小雅?大田》共有四章,一二两章各八句,三四两章各九句。四章采用的表现手法都是赋。第一章追述春耕,第二章田间管理,第三章收获,第四章王者省敛祈福。

  第一章,赋。诗篇原文:
  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
  以我覃耜,俶載南畝。
  播厥百穀,既庭且碩,曾孫是若。

  这一章是对春耕的回顾。首先指出,土地肥美的开阔农田,就该多多种植庄稼。接下来写农夫们在岁末冬闲时就挑选好上等的种子、修缮好各种农具,把春耕的一切事宜都准备妥当。(第二年早春)就将锐利的耒、耜等农具运送到田间地头。拔除田间的杂草,又翻土挖沟、平整地垄,然后播种各种作物。(在农夫的尽心照料下)农作物都长势旺盛,棵棵茎直叶肥。这些都是曾孙我所愿看到的啊。

  “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按照《毛诗正义》的解释,这三句诗的意思是:“古者成王之时,有大肥美之田可垦耕矣,又多为稼而以授民也。民已受地,相地求种,既已择其种矣。时王者,又号令下民豫具田器,既已戒敕之矣。此受地择种,戒敕具器,既巳周备矣。至孟春之月,乃耕而事之矣。”孟春是春天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因毛郑之说将此诗认定为“(思成王而)刺幽王”,因此,他们将诗中的“曾孙”解释为周成王。

  大田,《郑笺》指为“谓地肥美,可垦耕”;朱子在《诗集传》中引用苏氏的话,将其解释为“田大而种多”;《古诗文网》解释是“面积广阔的农田”。种,农作物的种子,此为动词用法,挑选种子的意思。戒,也是动词用法,修缮并备妥各种农耕器具的意思。备,准备妥当。乃事,这些事,即为第二年春耕所做的一切准备事宜。

  “以我覃耜,俶載南畝。”《毛诗正义》解释:“我覃然之利耜,始设事於南亩而耕之,以种其百种之众穀。”即将去年冬闲时准备好的锐利的耜运送到田间地头,进行翻土平土等耕作劳动,并播散各种农作物。覃(yǎn),锋利,锐利。耜(sì),古代一种似锹的农具。俶(chù)载,开始从事。南畝,南郊农田,泛指农田。

  “播厥百穀,既庭且碩,曾孫是若。”《毛诗正义》解释:“其穀之生,尽条直且又长而茂大。民既勤力,已专其务,曾孙成王於是止力役以顺民,不夺其时,令民得尽力於田。”就是说,谷物播种下去后不久苗生,渐渐长大,长得很茂盛。民人都很勤奋,各司其职,很是顺周成王的心愿。于是,成王也顺应民心,不随便征役、影响农时,使得老百姓都能将力气用在农务上。这个很重要,要知道在古时的农耕时代,农业生产可是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不误农时则被认为是顺应天意、最得民心的美政。

  厥,代词,其、他们的,指农夫们。百穀,泛指各种农作物。庭、硕,形容农作物长势茂盛。庭,是指植株长得挺拔、直而不斜。硕,是指植株长得大而枝繁叶茂。曾孙,诗意主角周王的自指。按方玉润和《古诗文网》的意见,曾孙指周王,但不确定是哪位周王,若按毛郑之说,则为周成王。若,顺也,即遂周王的意。

  第二章,赋。诗篇原文:
  既方既皁,既堅既好,不稂不莠。
  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穉。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这一章讲的是田间管理。谷物开花结穗了,谷粒饱满,田间没有穗粒空瘪的禾苗,也没有稗子一类的杂草。祈求田祖之神,用你那神圣的炎火,把专吃禾叶、苗根和谷粒的螟、螣、蟊、賊等害虫尽情除去,不让它们残害我田里的嫩苗。

  “既方既皁,既堅既好,不稂不莠。”方,指谷物花落、籽实刚形成。《郑笺》:“方,房也,谓孚甲始生而未合时也。”孚,通“稃”,指谷粒的壳。所以,《郑笺》这里说的“孚甲”就是籽实的外壳。在农村生活过,并对水稻之类的谷物生长过程有过细致观察的人都知道,谷物成熟的过程是先开花,然后结籽,刚结的籽就是孚甲。孚甲形成之初,在其顶部有个看起来像是待合的“小口子”。所以,郑氏说“始生而未合”。刚合上“小口子”的孚甲是空的,还得经过称为“灌浆”的生长过程,灌满浆之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谷粒才饱满而成熟。谷物开的花一般都很小,不大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所以,好像谷物是“无花而果”似的。皁(zào),指谷物籽实已经灌浆,但并未成熟。《毛传》:“实未坚者曰皂。”坚、好,是说谷粒已经饱满且成熟。稂(láng)、莠(yǒu),都是田间看起来像禾的杂草。《汉典》:“稂,一种野草。其茎叶似禾而不结实,常杂生于禾粟中,损害禾苗的生长。”古代对“稂”的称谓还有一个名字,叫“童梁”。所以,朱子《诗集传》说:“稂,童梁。”莠,一年生草本植物,样子很像谷子,俗称“狗尾草”。

  “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穉。”这三句和后面的两句,都是讲治理病虫害。按《毛传》的解释,螟(míng)是专吃禾心的害虫,螣(tè)是专吃禾叶的青虫,蟊(máo)是专吃禾根的虫,贼是吃禾节的虫。穉(zhì),同“稚”,指农作物的幼苗。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古人很聪明,知道治理害虫实非人力之所及。所以,祈求田祖神农氏,用他的炎火把上面所讲的害虫给烧死。我们知道,昆虫有个习性,就是“趋光”,夜里哪里有亮光,昆虫就会聚集过去。唐朝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姚崇遣使捕蝗,为了说服皇帝和朝中因迷信而反对者,就曾引用此两句为证。具体的方法就是:夜中设火,火边掘坑,昆虫聚集起来后,就用土将坑填埋起来,以此达到消灭昆虫的目的。田祖,指最先耕种的人,即神农氏。秉(bǐng),指将害虫收起来。畀(bì),指将害虫投之于火中烧死。

  第三章,赋。诗篇原文:
  有渰萋萋,興雨祈祈。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彼有不獲穉,此有不斂穧。
  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这一章是写祈雨与收获。前四句以农夫的视角和口吻说:时雨来临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雨下的不大不小、不急不慢。祈求雨水先滋润我王的公田,然后再来滋润我们的私田。后五句从诗人的视角写收割作物,但并没有从正面去写,而是只从侧面写了一个小场景:在一片农田里,那里有没有割掉的禾杆,这里有割倒却没扎起的禾杆;那边有没有收走的禾把,这里有遗落的禾穗。这些都是为鳏寡之人留下的。

  “有渰萋萋,興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有渰(yǎn),即“渰渰”,将要下雨前天空阴云密布的样子。萋萋,《毛传》解释为“运行貌”,即将要下雨前风吹云涌的样子。祁祁,徐徐,即雨下的不大不小、不急不慢。“雨我公田”的雨,读作yù,做动词,下雨的意思。公田、私田,皆与当时实行的井田制有关。井田制起源于商朝,在西周时非常鼎盛。它大概的情况是这样的,将一大片的土地按“井”字形分成等分的九块,每一块的面积都是一百亩,其中周围的八块为私田,分别交给八户(其实应该是八组)农夫耕种,而中间的那一百亩为公田,归王室所有。公田由周边的八组农夫共同耕种,所有的收获都归王室。井田的每一块其实是属于一个集体的。“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按《诗集传》的说法是“言农夫之心,先公后私”,是一种美德。

  “彼有不獲穉,此有不斂穧。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这个小场景写得很生动,也非常地感人。千万不要以为农夫们因丰收而骄傲,因此不珍惜粮食;也不要以为农夫劳作不尽心,以至于收割时丢三落四。这个小场景恰恰是为了表现农夫们故意不收割殆尽的良苦用心。为了让鳏寡孤独无依无靠者糊口活命,又免于他们沿街挨户乞讨的窘辱,农人有意留下一小部分丰收果实让他们自行去采拾。农人的那种细腻熨贴,那种宅心仁厚和拯溺帮困的恻隐之心,是一种多么宽广的胸怀!这难道不正是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崇高美德吗?因此,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不已。

  对这个小场景的上述理解,是《毛传》《郑笺》与《诗集传》秉持的观点,但方玉润认为不是这样。《诗经原始》:“……无非为多稼穑一语设色生光,所谓愈淡愈奇,愈闲愈妙,善于烘托法耳。《集传》不知,以为‘有余不尽取’,又以为‘与鳏寡共为不费之惠’,且以为不弃于地为‘不轻视天物’,皆呆泥句下,未能曲尽诗旨。”不过,鄙人以为毛、郑、朱三家之言倒是蛮有道理的。

  穉(zhì),在第二章中解释为“稚”,幼苗之意。但在这里不能做如此解释,应该理解为“已成熟的禾杆”,“不獲穉”意思是(农夫有意为之而)没有收割的禾杆。穧(jì),已经割倒但还没有扎成束的禾杆。秉,已经扎成束的禾把。穗,单个散落的禾穗。伊,动词,是的意思。寡婦,实指鳏寡之人。

  第四章,赋。诗篇原文: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
  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來方禋祀,以其騂黑,與其黍稷。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这一章是写王者省敛,即周王亲自下乡慰问农民秋收。前四句与上一篇《甫田》第三章的前四句相同,是说周王与王后世子一行来到南亩之地实地视察秋收情况,并给农夫们带来的作为赏赐的美食。当地的农官也到场,也带来了犒劳农人的酒食。后五句是写秋收后的祭祀活动。就地取材,燃起了禾杆,烟气升腾以祭天。祭祀时用的是红色的牛和黑色的猪羊,还有新收获的黍稷粮食。祭祀是为了祈求上天赐予大福。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关于这四句的解释,与《甫田》第三章中一样,《毛传》与《郑笺》的讲法是不同的。在《甫田》的赏析,以及上面文字中,我们采用的都是《郑笺》的说法,下面我们也来看看《毛传》的讲法是怎样的。《毛传》认为,周王来到南亩之地视察,其时农夫们与他们的妻及子,均在田间吃妻送过来的饭食。当地的农官也到场了,他高兴得喜上眉梢。

  窃以为郑说较妥帖,朱熹的讲法与郑说差不多。《古诗文网》在此诗的译文中采纳的是郑、朱的说法,而在赏析中采纳的又是《毛传》的说法。

  “來方禋祀,以其騂黑,與其黍稷。”周王来是为了禋祀四方之神。禋(yīn)祀,升烟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礼,也泛指祭祀。骍(xīng),指红色的牛。黑,指黑色的猪羊。《郑笺》:“成王之来,则又禋祀四方之神,祈报焉。阳祀用骍牲,阴祀用黝牲。”阳祀,是指祭天和宗庙;阴祀,是指在北郊祭地及社稷。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祭祀的目的是请求神赐予大福。介、景都是大的意思。

  「一章」
  大田肥沃多耕種,莫要辜負君王心。
  農具修繕準備好,選挑種子待來春。
  銳利耒耜送南畝,翻土平地除草根。
  播下黍籽和稷種,長出苗來綠茵茵。

  「二章」
  黍稷花落結孚甲,穗子彎彎粒粒橙。
  稗子雜草都除去,田間無有不良藤。
  無奈還有病蟲害,啃食禾苗肆虐橫。
  祈求神農賜炎火,燒盡蟊賊和頑螟。

  「三章」
  時雨將至烏雲生,雨落細細潤無聲。
  甘霖先將公田滋,再往私田興一興。
  收穫季節好忙碌,不忘憐憫惜愛心。
  東邊留下幾棵黍,西邊又有幾把莖。
  非是農夫不盡意,實爲鰥寡留餘羹。

  「四章」
  周王省察到田間,王后世子也同班。
  珍饈美味爲王賜,添酒加食有農官。
  禾把點著生起火,煙氣騰騰升上天。
  四方之神來祭祀,赤牛黑豕黍稷鮮。
  神靈享用我供品,賜我大福無有邊。

  注釋:
  「1」 種(zhǒng):此作動詞用,選種之意,即挑選作物的種子。戒:修繕農具,做動詞用。備:準備妥當。乃事:指爲第二年的春耕所準備的各項事宜。
  「2」 覃(yǎn):鋒利,銳利。《集韻》:“余廉切,音鹽。利也。”耜(sì):古代一種似鍬的農具。《漢典》:“耒(lěi)下端鏟土的部件。裝在犁上,用以翻土。先以木爲之,後改用金屬。”《釋名·釋用器》:“耜,似也,似齒之斷物也。”俶(chù)載:開始從事。
  「3」 厥:代詞,其、他們,指農夫們。百穀:泛指各種農作物。庭、碩:都是形容農作物長勢茂盛,庭是指植株長得直而挺拔,碩是指植株枝繁葉茂。曾孫:詩意主角周王的自指,按《毛傳》《鄭箋》的說法爲周幽王,但按方玉潤《詩經原始》的說法是泛指但並非特指某個周王;若:心意、順心。
  「4」 方:水稻、小麥之類的穀物形成之初、尚未灌漿的籽實。皁(zào):指穀物籽實已經灌漿,但並未成熟。稂(láng)、莠(yǒu):都是田間看起來像禾的雜草。
  「5」 《毛傳》:食心曰螟(míng),食葉曰螣(tè),食根曰蟊(máo),食節曰賊。穉(zhì),同「稚」,指農作物的幼苗。
  「6」 田祖:最先耕種的人,指神農氏。秉(bǐng):指將害蟲收起來。畀(bì):將害蟲付之於火。
  「7」 渰(yǎn):雲興茂,即(將要下雨前)烏雲密佈的樣子。萋萋:雲行貌,將要下雨前風吹雲湧的樣子。
  「8」 公田:井田制九塊百畝田的中間那塊百畝田。私:私田,井田制周邊的八塊百畝田。
  「9」 不獲穉(zhì):意思是(農夫有意為之而)沒有收割的禾桿。穧(jì):已經割倒但還沒有扎成束的禾桿。
  「10」 秉:已經扎成束的禾把。穗:單個散落的禾穗。伊:動詞,是的意思。寡婦:實指鰥寡之人。
  「11」 曾孫:詩意主角周王自指。止(zhī):語氣助詞,無實義。
  「12」 馌(yè):送給田間耕作者的飲食,指周王隨行帶來準備賞賜給農夫的食物。田畯(jùn):農官。
  「13」 禋(yīn)祀:古代祭天的一種禮儀。先燔柴升煙,再加牲體或玉帛於柴上焚燒。騂(xīng):指紅色的牛。黑:指黑色的豬羊。
  「14」 介、景:都是大的意思。

  2021年3月1日星期一,上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