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夢園耕錄·詩經賞析之051·小雅·甫田

时间:2021/2/23 作者: 滨湖散人 热度: 403765
  「一章」
  倬彼甫田,歲取十千。「1」
  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2」
  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3」
  攸介攸止,烝我髦士。「4」

  「二章」
  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5」
  我田既臧,農夫之慶。「6」
  琴瑟擊鼓,
  以御田祖,以祈甘雨,「7」
  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8」

  「三章」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饁彼南畝。「9」
  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嘗其旨否。「10」
  禾易長畝,終善且有。「11」
  曾孫不怒,農夫克敏。「12」

  「四章」
  曾孫之稼,如茨如梁。「13」
  曾孫之庾,如坻如京。「14」
  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15」
  黍稷稻粱,農夫之慶。
  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与前两首《楚茨》《信南山》一样,关于《小雅·甫田》的诗意主旨及创作背景,也是众说纷纭。《毛传》以为是刺幽王:“《甫田》,刺幽王也。君子伤今而思古焉。”《郑笺》同意毛说,同时指出:“刺者,刺其仓廪空虚,政繁赋重,农人失职。”毛、郑认为诗中的“曾孙”为周成王。按《毛诗正义》的解释,此诗是“言成王庾稼,千仓万箱,是仓廪实,反明幽王之时,仓廪虚也。言適彼南亩,耘耔黍稷,是农人得职,反明幽王之时,农人失职也。政烦赋重,《楚茨序》文。次四篇文势大同,此及下篇笺(指《郑笺》)皆引之,言由政烦赋重,故农人失其常职也。若然,赋重则仓应实,仓虚则赋应轻,而同刺之者,以王贪而无艺,故赋重用而无节,故仓虚。由仓虚而赋更重,以赋重而民逃散。农人失职,由政烦赋重所致。其仓虚,则别有费散,不由赋重,故笺先言仓廪虚,则言政烦赋重也。”

  然而,毛、郑虽然都认为此诗是“刺幽王”,但在一些词句的释义上却存在不少分歧。这些我们将在后文中加以具体分析。

  朱子《诗集传》认为:“此诗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方社田祖之祭。”据此,则诗中的“曾孙”为有田禄的公卿,而非周王,更不是毛、郑认为的周成王。

  清代学者方玉润认为此诗是“王者祈年因以省耕也”,《诗经原始》:“此王者祈年因而以省耕也。”他认为朱子的《诗集传》对各章的解释模糊不清。《诗经原始》:“《集传》按章分释,虚实莫辩,已失语气。乃更谓报福为上颂下之词,以君王而视农夫曰“万寿无疆”,窃恐三代圣王不如是之悖且谬耳!”

  《古诗文网》也认为此诗为“王者之诗”:此诗之创作,诗中自称“曾孙”,按周代君王对祖先和神灵的称呼习惯,则作者当是君王本人,或者至少是代君王而作。因此,这应是暮春时节周王祭祀方(四方之神)社(土地神)田祖(农神)的祈年乐歌。

  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古诗文网》都认可诗中的“曾孙”是周王,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一位周王。

  本文将基于“王者之诗”的主旨,佐以各家之说,对《小雅·甫田》做一番赏析。先提醒一下各位读者,《国风·齐风》中也有一篇名为《甫田》的诗,而我们在本文所讲的是《小雅·甫田》,诸位不要搞混了。

  《小雅·甫田》分为四章,每章十句,共四十句。四章采用的都是赋的表现手法。第一章总起,凡农政皆如是;第二章写祭事;第三章写省耕;第四章写周王对农人的劝勉。

  第一章,赋。诗篇原文:
  倬彼甫田,歲取十千。
  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
  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
  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大田十分广阔,按九一之税法,地方十里的一成之田每年取一万的田税。(即便收的田税这么少,但因连年丰收,因而仓有陈粮)于是,我取出(多余的)陈粮供给农人做口粮(而又将今年的新粮储存起来),自古都有丰收之年,(而丰收之年我们都是这么做的 —— 储存新粮、换掉陈粮)。今天我去南郊的田里去省耕,看到农人们有的在锄草,有的在给禾苗培土,田里的黍苗稷苗绿油油的,好不旺盛。于是,福禄降临天下,有能之人得以进为俊士。

  “倬彼甫田”,大田多么广阔。倬(zhuō),广阔。甫,大。《郑笺》解释说:“甫之言丈夫也。明乎彼大(tài)古之时,以丈夫税田也。”

  “歲取十千”,每年田税十千,泛指(丰年收成好,所以朝廷获得的田税)多。按《诗集传》解释,十千是说一成之田,即地方十里,共有田九万亩,而将其中的一万亩充为公田,这称为田税制的“九一之法”。公田,其所有权归朝廷所有,而由耕种此“成”的农夫负责帮朝廷耕种,所获收成归朝廷所有。上文《郑笺》所说“丈夫税田”也是“九一之法”。《郑笺》:“岁取十千,於井田之法,则一成之数也。九夫为井,井税一夫,其田百亩。井十为通,通税十夫,其田千亩。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税百夫,其田万亩。欲见其数,从井、通起,故言十千。上地穀亩一锺。”

  “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古人很有智慧,不但知道存粮以备荒年、灾年,还知道粮食存放久了会坏掉不能吃,所以,在粮食丰收的年头,就对粮仓进行新陈代谢,将陈粮取出,而将新粮储存起来。我,此诗主角(周王)的自称。陈,往年的陈粮。食(sì),拿东西给人吃,这里是分发的意思。《毛传》与《郑笺》关于“食我农人”的解释可谓有着天壤之别。前者以为“尊者食新,农夫食陈”,有个尊卑之分的问题。而后者以为“仓廪有馀,民得赊贳取食之,所以纾官之蓄滞,亦使民爱存新穀”,是王者的爱民之举。朱子对“食我农人”的解释与《郑笺》差不多。《诗集传》:“及其积之久而有余,则又存其新而散其旧,以食农人,补不足、助不给也。”如此,则也是贤君爱民之意。

  “自古有年”意思是这个法子(指上文的“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至今都是这样的,只要是丰年,都会这么做。

  “今適南畝”,今天周王很高兴,要去南郊的农田去看看。适,去的意思。南亩,南边的田,南郊的田。

  “或耘或耔,黍稷薿薿”,在那里,周王看到庄稼长得很好,绿油油的,农夫们正在忙碌,有的在锄草,有的在给禾苗培土。耘(yún),锄草。耔(zǐ),给禾苗根部培土,以保护其根。黍(shǔ)、稷(jì)是我国古代很重要的两种谷类作物。薿薿(nǐ),形容植物长得很茂盛的样子。

  “攸介攸止”,于是就有了大福禄。第一个“攸”是介词,“乃、就、于是”之意;介,大;攸止,按《大雅·生民》第一章《毛传》所言“攸止,福禄所止也”,意思是“福禄就降临了”。

  “烝我髦士”,才能出众的农人就进为俊士。烝,进。髦(máo),俊的意思。髦士,即英俊人士。

  第二章,赋。诗篇原文:
  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
  我田既臧,農夫之慶。
  琴瑟擊鼓,
  以御田祖,以祈甘雨,
  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于是,秋收后以上等的稷米,还有毛色纯一的羊做牺牲,祭祀土地神和四方之神。(一年的)农事已结束,做的很好,这都是农夫们的功劳。所以,要嘉奖他们、赏赐他们。祭祀时弹琴弹瑟,还要击鼓,(以美妙的音乐)迎接田祖神农氏,祈求风调雨顺,佑助农作物获得丰收,颐养天下俊士淑女。

  “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齐(zī)明,即粢盛,祭祀用的谷物。《诗集传》:“齐与粢同。《曲礼》曰:‘稷曰明粢。’此言‘齐明’,便文以协韵耳。”牺,祭祀用的纯毛牲口。以,用作。社,祭土地神,一年有春社、秋社两次。方,祭四方神。

  “我田既臧,農夫之慶。”臧(zāng),好,此指丰收。《郑笺》:“臧,善也。我田事已善,则庆赐农夫。谓大蜡之时,劳农以休息之也。”庆,有功因而该得到赏赐。

  “以御田祖”, 御(yà),同“迓”,迎接。田祖,最早耕种的人,指神农氏。“以祈甘雨”,祈求风调雨顺。甘雨,应理解为风调雨顺。“以介我稷黍”,介是助的意思,即以利于黍稷生长、获得好收成。“以穀我士女”, 穀,本义为“使善、好”,此指使士与女得以养尊处优。士女,俊士与淑女,《古诗文网》解释其为“贵族男女”。

  第三章,赋。诗篇原文: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饁彼南畝。
  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嘗其旨否。
  禾易長畝,終善且有。
  曾孫不怒,農夫克敏。

  周王带着王后、世子同行,亲自来到南郊农田省耕,周王还带来了赏赐给农夫的食品。当地农官亲自将周王的赏赐食物分发给周围的每个人,让他们同享恩泽。庄稼得到了很好的护理,因此,长势旺盛,田无疏苗。见此情形,周王知道农夫们耕种都很用心,终始如一。因此,周王很是高兴,农夫们(见周王高兴)也就能更加勤快耕作了。

  “曾孙来止”,曾孙,诗意主角周王的自称。止(zhī),语气助词,无实义。“以其婦子”,不但周王亲临农田省耕,他的王后和世子也一起随行。周王之所以让世子随行,是为了让他“出观农事,使知稼穑之艰难也”(《毛诗正义》)。“馌彼南亩”,馌(yè),送给田间耕作者的饮食,指周王随行带来准备赏赐给农夫的食物。

  “田畯至喜”,田畯(jùn)即司啬,(当地的)农官。喜,《郑笺》解释为“喜读为饎。饎,酒食也”。按《郑笺》的说法,田畯也给农夫们带来了犒赏的酒食,同时也没忘记与他一起来田间巡视的差役们。《郑笺》:“司啬至,则又加之以酒食,饟其左右从行者。”至喜,当理解为“致饎”,将食物分发给左右之人。“攘其左右”, 攘,取而给之。“嘗其旨否”,品尝周王赏赐的食物是否美味。当然,左右之人是不会说“否”的。按照《郑笺》的说法,“尝其旨否”说的是“成王亲为尝其馈之美否,示亲之也。”就是说,田畯给农夫和同行差役带来的酒食,成王亲自尝尝味道,看是否味美。

  “禾易長畝,終善且有”,因为得到了很好的养护,禾苗都长得健壮,最终一定会得到丰收。《毛传》:“长亩,竟亩也。”长亩,即禾苗铺满了田,田里没有一处没有禾苗。

  “曾孫不怒,農夫克敏。”周王见此很高兴,因而,农夫们能更加勤快(勤于农耕之事)。不怒,应该理解为“高兴”。克,能。敏,勤快,指勤于农事。

  第四章,赋。诗篇原文:
  曾孫之稼,如茨如梁。
  曾孫之庾,如坻如京。
  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
  黍稷稻粱,農夫之慶。
  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最终,又是一个丰收年。周王所收获的谷物堆积得像小山像车梁。粮食太多了,以至仓满、库满,露天的粮囤像一座座小山丘、像连绵的冈峦。于是,王上求更多的仓库来储存粮食,求更多的车来运输粮食。(周王深知)所收获的粮食,无论是黍、稷、稻、粱,其实都是农夫的功劳。因此,周王为农夫们祈求于八蜡之神,降大福于他们,使之得万年之寿,无有疆境。

  “曾孫之稼,如茨如梁。”稼,收获的粮食。茨(cí),屋盖,形容圆形之谷堆。梁,车梁,形容长方形之谷堆。

  “曾孫之庾,如坻如京。”这两句是形容露天的粮囤多,一个个都像小山包似的,也似连绵的冈峦。庾(yǔ),圆形的露天粮囤。坻(chí),小山包。京,冈峦。

  “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于是,周王想要求得更多的粮仓来储存粮食,更多的车来运送粮食。斯,助词,相当于“的”。

  “黍稷稻粱,農夫之慶。”这是周王归美于下,说这些都是农夫的功劳,应该给予他们赏赐。

  “報以介福,萬壽無疆。”这两句有不少争议。《毛传》《郑笺》《诗集传》都以为这是周王向神明替农夫祈福,而方玉润不认可。《诗经原始》:“……乃更谓报福为上颂下之词,以君王而视农夫曰‘万寿无疆’,窃恐三代圣王不如是之悖且谬耳!”鄙人以为,顺诗文一路读来,毛、郑、朱的见解甚为有理。

  「一章」
  縱橫阡陌地開闊,九萬畝田稅十千。
  新糧入庫舊糧出,助我農人起炊煙。
  自古豐年不少有,吐故納新庫糧鮮。
  今日省耕南郊去,犒勞農人在田間。
  勤勞農人正忙碌,禾苗風吹樂顛顛。
  辛勤自有大福報,有德才俊喜升遷。

  「二章」
  祭祀穀物選上等,犧牲之羊毛色純。
  春秋兩季來祭祀,祭拜土地四方神。
  田間諸事得安好,就該賞賜我農人。
  彈琴弄瑟又擊鼓,只願神明降凡塵。
  迎接田祖神農氏,祈求風調雨水勻。
  助我百穀得繁茂,安康長隨我子民。

  「三章」
  天子南郊來省耕,王后世子一同行。
  稼穡艱難需了解,農夫辛苦需知情。
  珍饈美味隨駕帶,農官又將酒食呈。
  農夫從者皆得賞,眾人紛紛來嘗羹。
  田間禾苗真繁茂,可望又得好收成。
  周王見此很高興,農夫耕種精又精。

  「四章」
  王家喜得收新糧,糧垛高高堆上梁。
  還有糧食露天放,排排糧倉如山岡。
  運糧車子需一萬,還缺千個儲糧倉。
  黍稷稻粱樣樣好,全賴農夫辛勤忙。
  祈求大福上天降,保我子民永安康。

  注釋:
  「1」 倬(zhuō):廣闊。甫:大。
  「2」 食(sì):動詞,拿東西給人吃的意思。
  「3」 適(shì):去。耘(yún):鋤草。耔(zǐ):培土。薿(nǐ):薿薿,植物生長茂盛的樣子。
  「4」 攸介攸止:第一個“攸”爲介詞,“乃、就、於是”之意;介,大;攸止,福祿所止也。髦(máo):俊的意思。髦士,即英俊人士。
  「5」 齊(zī)明:即粢盛,祭祀用的穀物。朱熹《詩集傳》:“齊與粢同。《曲禮》曰:‘稷曰明粢。’此言‘齊明’,便文以協韻耳。”
  「6」 臧(zāng):好,此指糧食獲得豐收。慶:慶賜,賞賜。
  「7」 御(yà):同“迓”,迎接。田祖:始耕種者,指神農氏。
  「8」 介:佑助。穀:使善。
  「9」 曾孫:詩意主角周王自指。止(zhī):語氣助詞,無實義。馌(yè):送給田間耕作者的飲食,指周王隨行帶來準備賞賜給農夫的食物。
  「10」 田畯(jùn):農官。攘(rǎng):取而給之。
  「11」 易:治也,即田間管理很好。長亩:竟亩也,即田無疏苗。
  「12」 克:能。敏:敏捷,勤快之意。
  「13」 茨(cí):屋蓋,形容圓形之穀堆。梁:車梁,形容長方形之穀堆。
  「14」 庾(yǔ):圓形的露天糧囤。坻(chí):小山包。京:岡巒。
  「15」 斯:助詞,相當於“的”。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上海三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