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孩子离得近会有很多好处,可以随叫随到,节假日可以常聚。这不远不近确实是最好的,各自有自己的空间,又容易聚在一起。
以前的母亲就不想把女儿嫁到远处,理由:女儿被婆家人欺负了,叫不应娘家人。有个三病两痛的,娘家人好赶去照顾。这是母亲对自己女儿的爱,这爱也有理由——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据说以前的丈母娘要讨好婆家人的,因为心上的肉在人家。我这里不是夸赞母爱有多大,是许多母亲怕距离隔断了母女情,怕远水解不了近渴。
现在交通发达了,以前几天,十几天的路程现在只需一天、半天便可到达。许多母亲还是不愿女儿远嫁,距离虽不是问题,可是离得远了,母亲不可能随时去看女儿,女儿也不能随时去看母亲。不知道彼此的情况,便会生出牵挂。
如此,肯定是离得近的好了,近,也该有个距离。亲情距离,曾经有人提出过一碗汤的距离。一碗汤的距离,也就是说,子女离父母家的距离,不远不近。从子女家端一碗汤到父母家,汤还是热的。当然了,父母若端一碗汤去子女家,端到了也还是热的。
以前都讲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儿必定是离开父母的,儿子则不用,也就有了女儿是别人家的人之说。现在不一样了,子女大多在工作地成家立业,女儿也可以自立门户。
许多父母还是不愿让孩子远离,怎么说孩子也是和自己骨肉相连的亲人。父母不愿意女儿远嫁,也不愿意儿子远去做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有出息,但事实是,成龙成凤的子女都没有时间守在父母的身旁,反而是那些平平淡淡的子女愿意陪在父母身边。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许多父母都在夸赞自己那个有本事有出息的孩子,而又不待见守在身边这个平平淡淡的孩子,所以就会生出许多的怨言来。
起初有出息有本事的孩子都是父母拿来炫耀的资本,许多人看到的也是别人家的孩子。到老了行动不便的时候,才觉得身边这个没出息,平平淡淡的子女是多么的暖心。到底是陪伴好还是有出息好,很多老父母在临终的时候才会明白这个道理。
我的邻居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从来就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给儿子的总是最好的,学校也是最好的。因为一些缘故,女儿上到初中就去考了职中,儿子呢上了大学接着考研究生。
女儿中专毕业以后找了工作,然后成家嫁人。
儿子上学期间是女儿在照顾父母,用自己的工资补贴家用。儿子工作、买房、结婚,父母掏出了半辈子的积蓄。
儿子工作去了外地,偶尔节假日回家,也是陪朋友吃吃饭、打打麻将,回家看父母,真的是只看一眼就走。
女儿与父母生活在同一小县城,生活节奏相对比较慢。女儿有时间就经常回到父母家,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家陪父母过节假日。可是,父母口里的好孩子依然是那个活在手机里的儿子。让人羡慕的是孩子的快递包裹,与孩子的工资。女儿普通的工作,偏低的收入,在父母的眼里不值一提。
直到有一天,父亲摔跤入院,母亲手足无措,拿起手呼唤远方的儿子。这期间又是女儿跑前跑后照顾,入院,交钱,送检。
母亲终于打通了儿子的电话,儿子一句:“我很忙。”便挂断了电话。
第三天,儿子转来一笔钱,而他的父亲住进了ICU只想见他一面。
父亲生前最终还是没有见到他心心念念的宝贝儿子。
父亲走了,母亲就更孤单了,健康下滑,身体赢弱,便想到与儿子同住,颐养天年。
可想而知,母亲的愿望必会落空,在儿子的家里住了几天,又回到了小县城。此时,她逢人便夸,女儿孝顺有主见,还不忘补充一句:“孩子还是离得近的好。”
不是说距离产生美吗?美是美了,这美也只是美。
如果一家几口、十几口生活在一起,那也会生出事端,惹出些不必要的麻烦。
远好,还是近好,没有标准,适度就好。
无论是心的距离,还是相隔的距离,把握好了就好。愿人人心里有一把尺,量出安全的距离。愿人人心里装一块镜,照出自己,也照出人心。
远好、还是近好?我也不知道,还是你们自己去掂量掂量吧!因为啊!每个人的观念与想都不一样。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