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舜帝

时间:2020/11/18 作者: 阿徽 热度: 78356
  舜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三皇五帝)之一。他被认为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父亲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常在侧”。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寿丘制作家用器物,还到负夏做过小本生意。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舜的父亲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悉想暗害舜,霸占这些财物。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和象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著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著笠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尚书》中称为舜“受终于文祖”。又传说是舜代替尧摄行天子之政,虽有天子之权,而无天子之号。与此二说差异甚大的一个传说是,舜将尧囚禁起来,还不让其子丹朱与他见面,舜自己做了天子,类似于后代的宫廷政变,篡权夺位。


  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但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从以上这些关于舜帝的传说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蹊跷:


  既然舜是那样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那他的父亲、继母、和弟弟为什么还想杀死他呢?如果没有利害关系,没有充足的理由,无缘无故的就想把自己的亲身儿子杀死?该怎样解释舜帝的盲人老父亲的心态呢?


  答案也许另有隐情。


  舜家境清贫,可是,他到哪儿,哪儿就兴起“礼让之风”,可以肯定:首先是因为他自己有“礼让”的榜样在,所以,才能兴起礼让之风!那么,他都礼让了些什么呢?


  他把耕耘种植的果实礼让了、他把打来的鱼礼让了、他把制作的陶器礼让了、他把制作的家用器物礼让了、还把做小本生意的钱都礼让了出去,自己才有了好名声。


  但,如果他不礼让,而把这些东西都孝敬父母,礼让给兄弟,那么,他的父亲、继母、和弟弟还会想杀死他吗?从侧面来讲,如果他不把那些东西礼让给外人,他们家还会“家境清贫”吗?做小本生意是需要成本的,那么成本钱从何而来呢?他的父亲那样恨他,理由也许就是,他从他父亲哪儿拿了做小本生意的成本钱,赚了钱之后为他自己沽名钓誉去了(把钱礼让给外人),而不是用来回敬他的盲人老父亲。这,也许就是他的父亲、继母、和弟弟,为什么想杀死他的原因吧。


  舜帝是最早、最原始的买办阶级。他依附于尧,而把父亲、继母、和弟弟的利益贡献出去,使自己获得好名声和崇高地位。《红楼梦》里,有两句诗写到:“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就是讽刺像舜帝一样的统治者。


  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有如此泱泱华夏文明,最主要的原因并非因为只有靠禅让得到帝位的舜尧。而是因为有舜帝的承接者----大禹这样的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伟人。


  大禹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他是夏朝开国君主。


  远古时期,大地被冰封。行星绕恒星运转,地球越转越离太阳近,冰融化成水,使地球上水患成灾,百姓愁苦不堪。禹接受舜帝派遣的任务治理洪水。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禹和益、后稷、以及一起协助治水的百姓共同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刚退去洪水的土地过于潮湿,禹让益发给民众种籽,教他们种水稻。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


  大禹治水是与治国养民结合进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时,还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每治理一个地方,都主动团结氏族部落酋长,完善政权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


  舜帝,是个玩弄平衡技巧的高手。但是,他的手段无非就是把小家的利益贡献给大家,再换取大家口中对他的赞扬。舜帝看似大公无私;实则自私到极点,他礼让的目的再清楚不过:就是为了沽名钓誉。


  他倒是得到了尧帝认可,而被他出卖的小家(他的盲人父亲、继母和弟弟)却穷得苦不堪言。不然,也不至于恨他恨得想杀死他。


  关于舜帝的另一个传说:舜将尧囚禁起来,自己做了天子。还不让尧的儿子丹朱与其父亲见面。


  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舜这人就未免太邪恶了。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下:“舜代替尧摄行天子之政,虽有天子之权,而无天子之号。”按照舜的“顾大家、不管小家”的做派,摄政之后,他把尧帝当成了他的盲人父亲一样出卖,尧帝不干了,二人起了冲突,于是,舜将尧囚禁起来,干脆取而代之。


  舜对尧许配给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一视同仁。


  相传:尧帝将二女嫁舜,究竟谁为正宫,谁为妃子,尧和夫人们争论不休。最后决定用一个办法,据说当时舜王要迁往蒲坂,尧命二女同时由平阳向蒲扳出发,哪个先到,哪个为正宫;哪个后到,哪个为偏妃。娥皇女英听了父王的话,各自准备向蒲坂进发。娥皇是个朴实的姑娘,便跨了一头大马飞奔前进。而女英讲排场,乘车前往,并选由骡子驾车,甚觉气派。可是正值炎夏,牲口浑身淌汗,路过西杨村北,遇-溪水。二女休息片刻,让牲口饮水解渴,以便继续赶路。在行进中,不料女英驾车的母骡,突然要临盆生驹,因此车停了。这时娥皇的乘马已奔驰在遥远的征途,而女英受了骡子生驹的影响,落了个望尘莫及。正宫娘娘的位置为娥皇所夺取,女英气愤之余,斥责骡子今后不准生驹。因此传说骡子不受孕,不生驹,都是女英封下的。


  “骡子”是马和驴交配生下的那么个“驴不像驴、马不像马”的牲口,此牲口力气很大、但没有生育能力。人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把“骡子没有生育能力”牵强附会的、安装在了娥皇和女英姐妹俩争夺正宫位置的故事当中。可见,娥皇和女英之间的斗争有多么激烈。


  而舜帝却能够对她们两个一视同仁,使她们俩雨露均沾,谁和谁都斗不起来。年轻时候的舜帝身强力壮,他乐于让二位夫人雨露均沾,但是,上了年纪之后,老年的舜帝已经力不从心了。于是找了个借口离开了二位夫人。娥皇和女英以为,使她们俩赖以生存的丈夫不久之后就会回来,可是左等右等都没有了舜帝的消息,等到家里都没有粮食吃了,她们两个只能出去找她们的丈夫。经过千辛万苦、跋山涉水跟踪舜帝的足迹,找到的却是舜帝的死讯。再也没有人养活她们俩了,娥皇和女英哭得死去活来,绝望中她们俩投江自杀。


  那些曾经得到过舜帝的好处的人们,毕竟不忍说对他们有贡献者的坏话,瞎编些优美的神话来描绘舜帝、及二位夫人的故事,用来忽悠后人。


  舜帝的人生是悲哀的,尽管他做了最大的贡献。但拿少部分人的利益贡献给大部分人,终究财富会枯竭。人们更加爱戴的是像大禹这样的带领大家共同劳动、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领导人。


  在大禹治理时期,华夏的国土面积大的不可想象,现在史书上说的:舜帝“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寿丘制作家用器物,还到负夏做过小本生意。”


  但史书上说的“历山、雷泽、寿丘、负夏”究竟在哪儿呢?这些地址都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过,如果把世界地图上南美洲的大陆板块剪下来,和中国的地图相拼接,大家会发现:从巴拿马城到厄尔多瓜的地带,居然和中国华北边缘的海平线十分对榫、纹丝不差。也就是说:南美洲原本和中国是一个整体,史书上所说的“历山、雷泽、寿丘、负夏”这些地址也许在现在的南美洲。大禹治理滔天洪水,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史书中说的这里的大海是指南美洲“东边”的大海,即:大西洋、而非太平洋(因为那时候太平洋还不存在)。那时候中国国土面积是如此之大(包括现在南美洲的地带)。所以说是“大得不可想象”。


  只不过,大约在商朝过度到周朝的时候,中国南海的“蓝洞”处爆发大火山喷口,大地被撕裂开来,南美洲的大陆板块慢慢从中国脱离了出去。复活节岛上的巨石人像就是中国人。玛雅文化、印第安人都有可能与中国人有关。远古时候的中国华夏的地图版面面积真是大的不可想象。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