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忍空闲度,灯下凝神任笔游。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及门弟子的哲学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辑录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其与《中庸》、《大学》、《孟子》,合订为“儒学四书”。
自从西汉董仲舒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儒学占据了中国科举正统地位长达2000余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深蒂固。历朝的宰辅大臣往往全凭半部《论语》,治国安民。
孔子的哲学,不外乎“仁”与“礼”的统一,即“内仁外礼”,“内圣外王”。孔子志在“复礼归仁”,可谓“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是故孔子尝带着弟子们不辞千里、风尘仆仆地游说列国,推行仁政礼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游说不见其效,只好回归故里,支讲杏坛,创办私学,广招门学,“传道、授业、解惑”。相传有“三十六弟子,七十二贤”,共成一百单八门人。
总之,《论语》一书以“仁”为主干,“克己复礼”;以“礼”为辅翼,“学而时习之”。仁为体,礼为用,贵在互为表里、内外一如。知此关键而读《论语》,势如破竹。噫!
清风两槛竹作礼,明月一庭松为仁。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