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夢園耕錄·詩經賞析之017·小雅·六月

时间:2020/2/14 作者: 滨湖散人 热度: 200383
  「一章」
  六月棲棲,戎車既飭。「1」
  四牡騤騤,載是常服。「2」
  玁狁孔熾,我是用急。「3」
  王于出征,以匡王國。「4」

  「二章」
  比物四驪,閑之維則。「5」
  維此六月,既成我服。「6」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7」
  王于出征,以佐天子。「8」

  「三章」
  四牡脩廣,其大有顒。「9」
  薄伐玁狁,以奏膚公。「10」
  有嚴有翼,共武之服。「11」
  共武之服,以定王國。「12」

  「四章」
  玁狁匪茹,整居焦穫。「13」
  侵鎬及方,至于涇陽。「14」
  織文鳥章,白旆央央。「15」
  元戎十乘,以先啟行。「16」

  「五章」
  戎車既安,如輊如軒。「17」
  四牡既佶,既佶且閑。「18」
  薄伐玁狁,至于大原。「19」
  文武吉甫,萬邦為憲。「20」

  「六章」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21」
  來歸自镐,我行永久。「22」
  飲御諸友,炰鼈膾鯉。「23」
  侯誰在矣?張仲孝友。「24」

  对于《小雅·六月》这首诗,历代学者都认为是对周宣王时期北伐玁狁的战争的描述。《毛传》:“宣王北伐也。”《郑笺》:“《六月》言周室微而复兴,美宣王北伐也。”朱熹《诗集传》:“成、康既没,周室寖(jìn,副词,渐渐之意)衰。八世而厉王胡暴虐,周人逐之,出居于彘。玁狁內侵,逼近京邑。王崩,子宣王靖即位,命尹吉甫帅师伐之,有功而归。诗人作歌以敘其事如此。”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美吉甫佐命北伐有功,归宴私第也。”

  这里,几家所说的周宣王就是本次北伐战争的决策者,而尹吉甫则是本次北伐战争的领军统帅。“玁狁”,在《诗经赏析之007·采薇》中介绍过,是古代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西周时,其主要活动区域在今陕西北、甘肃和宁夏一带。秦汉时期其活动区域往东扩展到了今内蒙古东部,称为“匈奴”。

  《小雅·六月》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每句四字。前三章主要是说战前准备,第四章叙述玁狁内侵情况,以及我军先锋部队的行动,第五章是叙述两军正面作战,我军击退敌军、将其赶至太原,第六章则是讲述我军凯旋而归,为主帅尹吉甫举办盛大庆功宴的情形。

  第一章,赋。这一章叙述了此次出征的原因,以及战备物资的准备情况。正直炎夏的六月,急急忙忙地整饬好战车,驾车的四匹公马都很强壮,战车上装载着各种战备物资。玁狁内侵太猖狂了,所以,天子下令我们赶紧出征,恢复天下太平。

  朱子《诗集传》引《司马法》:“冬夏不兴师。”冬天寒冷、冰天雪地,夏天酷暑炎热,这两个季节不适合兴兵打仗。而该诗第一句就明确了本次出征的时间是六月。周历六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农历六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下半月到八月上半月。其时,天气炎热,又正值农忙时节,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应该兴兵的。然而,这次北伐战争却恰恰发生在六月,为什么?这一章的后半部分给出了答案:“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因为玁狁入侵的形势太紧迫了,其事危急,“故不得已而王命于是出征,以正王国也”(朱熹《诗集传》)。朱子这句话中的“于是”是“就在当时、即刻、立马”的意思,不是我们现代汉语中的连词用法。

  “栖栖(xī)”是形容忙碌紧急的样子。“戎车”指的是战车。根据《周礼·春官·车仆》:“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阙车之萃,屏车之萃,轻车之萃。”“车仆”是掌管车的官员。根据东汉学者郑玄的注,这里说的是五种车,五车各有其用:戎路,王在军所乘,就是天子御驾亲征时所乘坐的车。广车,横阵之车,就是横挡在己方阵地、阻挡敌方冲阵的车子。阙车,所用补阙之车也,是用于灵活机动调派的车子。屏车,所用对敌自蔽隐之车,就是对敌进攻(射箭、矛刺等杀敌行动)和为己方人员提供防护的车。轻车,所以驰敌致师之车也,就是轻便型的可以快速驰骋、冲击敌阵的车子。

  《小雅·六月》没详细说到底都准备了哪些种类的车,而是统称为“戎车”,我们也只需这样理解就可以了。“四牡”指的是驾车的四匹公马,“騤騤”是形容马匹强壮。“常服”是指战备物资,军服、铠甲、弓箭、长矛,以及出征需要的其它物资等等。“是用”意为“因此”,“王于出征”中的“于”是下令的意思,《郑笺》:“于,曰也。”

  第二章,赋。这一章先是叙述出征前的准备,接着写出征行军的部署。每一辆战车驾车的四匹战马,不但力气差不多,连毛色也一样,而且都训练有素。在这个六月里,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然后天子下令出发前往讨伐敌人。行军不徐不疾,每天只行军三十里就驻扎下来休息,一切皆按照规矩进行。

  “比物”是说驾一车的四匹马的力气差不多。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一辆战车是靠四匹马一起拉着走的,如果四匹马力气不均等,则奔跑的速度和持久力都有较大的差异,不但会给战车控制带来麻烦,甚至还会造成车翻人亡。“四骊”是说四匹马的毛色一样。朱熹《诗集传》:“既比其物,而曰四骊,则其色又齐,可以见马之有余矣。”

  “闲”是平时对战马的训练。“闲之维则”,战马在平时的训练都很到位、完全按战时标准要求进行。“既成我服”和“我服既成”,都是指军服等战备物资准备得很充分。

  “于三十里”,是指每天只行军三十里路,然后就驻扎下来休息,第二天再如此行军。这种安排,不但符合行军的“规矩”,同时也是天子对军士们关心的体现。朱子《诗集传》解释说:“三十里,一舍也。古者吉行日五十里,师行日三十里。”《郑笺》说:“王既成我戎服,將遣之,戒之曰:‘日行三十里,可以舍息。’”

  师行是指军队的行军,吉行指的是非军事行动下的乘车旅行。军事行动带的器械装备较多,而且必须时时保持将士们的体力,以防备敌人偷袭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所以,不能行军太急。而非军事行动下的乘车,不需要天天绷着紧张的神经,当然所行的路程就可以远些了。至于王之戒,则除了体现天子的恩惠外,也还是有一层军事行动的谨慎性的体现。

  从一二两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玁狁内侵形势严峻,我方不得已而紧急出征,但并没有手忙脚乱,而是做好了充分的物资准备,军事行动也完全遵从战争规律进行,以确保一战而胜。

  第三章,赋。这一章主要是讲出征的将士们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朱子《诗集传》说:“言将帅皆严敬以恭武事也。”战马体态高大、大头大脑。将士们有的威严,有的恭敬,文武兼备,大家同仇敌忾,决心讨伐玁狁,打败敌人,建立功勋,保家卫国。

  一二两句描写战马,“脩(xiū)廣”是体态高大,“顒(yóng)”是形容马大头大脑。三四两句是说讨伐玁狁,以建立大功勋。“薄伐”是讨伐、征伐的意思,“奏”是建立之意,“肤功”即“大功”。

  五六两句是说将帅有的威严,也有的恭敬,意思是指有文有武。“严”是严敬、威严之意,代表武将;“翼”是恭敬之意,代表文才,军师参谋之职的人员。“有严有翼”对于构建一支强大的队伍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一支队伍尽是尚武之人,不懂谋略,则充其量也就是一时的杀人机器,注定不会取得长久的胜利,终将会走向灭亡;而如果一支队伍只有一帮整天想着策略的谋士,却没有人能真正将其落地,那这个队伍也不过就是一群纸上谈兵的坐谈先生而已。

  可是,一支文武人才皆备的队伍,是否就一定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队伍呢?答案是“也不一定”。还得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行。所以,这一章六七两句的“共武之服”对取得军事行动的胜利就是至关重要的了。《郑笺》说:“服,事也。”“共武之服”就是文才武将们“共典是兵事”,即大家齐心协力,共商计划、一起行动。而大家这么做,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以定王国”,保家卫国,让人民平安。

  第四章,赋。这一章先是讲玁狁入侵的情况,再讲我军先头部队及其行动。玁狁不知适可而止,贪欲无度,侵占了我们大片领土,一直侵占到泾阳。我军旗帜鲜明,旗子上绘有鸟隼的图案,旗帜的燕尾垂旒在风中摇摆飘荡。由十辆大战车组成的先锋部队已经前行探路。

  “匪茹”是说玁狁不止进退、贪得无厌。“整居”意指整齐居住,成建制的建起了居民区。按朱熹《诗集传》,焦、获、镐、方都是地名。但不知具体地在何处。《毛传》:焦获,周地,接于玁狁者。也没有讲清楚具体何处。从读诗的角度讲,我们也没必要非搞清楚这些地方到底在哪里不可,只需要知道有那么多地方被玁狁侵占了即可,除非你想从诗中进行考古。

  “至于泾阳”,《诗集传》:“泾阳,涇水之北,在丰镐之西北,言其深入为寇也。”古人将“山南水北”称为阳(面)。山的南面是太阳照得到的地方,所以为阳;而“水北为阳”则是从风水的角度考虑的。大凡房子“背山临水”,即房子的大门面向水,后门靠着山,这样才被认为是风水好,因此,若依水建房,古人一定是选在水的北边,即河的北岸。

  第四章的后半部分是介绍我军先锋部队及其行动。朱熹《诗集传》:“织、帜字同。鸟章,鸟隼之章也。”“文”是纹上、绘出之意。“织文鸟章”就是画了鸟隼图案的旗帜。白旆,是旗帜末端燕尾形的部分。“白旆央央”是形容旗尾的飘带随风飘扬的样子。“元戎十乘(shèng)”,挑选十辆大战车用作先锋部队。“元戎”是大战车,“十乘”就是十驾战车,古代以四匹马并驾一辆车,称为“一乘”。“以先启行(háng)”是先锋部队先行开路。

  第五章,赋。经过前面四章的战前准备、先锋探路,这一章进入了正式的战争叙述。战车整备妥当,从前、后两头看都很好,驾车的马匹壮健整齐,而且训练有素。征伐玁狁一战而胜,一直将其驱赶到太原。大帅尹吉甫能文能武,为天下万邦我敬仰。

  “轩、轾”是说车顶棚的高低,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朱熹《诗集传》:“凡车从后视之如轾,从前视之如轩,然后适调也。”简而言之,“如轾如轩”就是前后看起来都很恰当、适合战斗的好车。“佶(jí)”是形容驾车的四匹马壮健的样子。“既佶且闲”,马匹既壮健,训练也很到位。

  所幸讨伐玁狁的战斗比较顺利,我军打败了敌人,并将其驱赶至大原。这里所说的“大(tài)原”。朱熹《诗集传》:“大原,地名,亦曰大鹵,今在大原府陽曲縣。”在现在的山西省太原市西南边。

  接着,诗人第一次正面写到本次征伐玁狁的领军大将军尹吉甫,他文武全才,真是值得天下万邦敬仰。

  据史料记载,尹吉甫生于公元前852年,卒于公元前775年,西周时期尹国人,是周宣王时的太师,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西周时期著名的贤相。尹吉甫曾奉周宣王命与南仲(《小雅·出车》记载有南仲出征的事迹)出征猃狁,获大胜,反击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附近。后又发兵南征,对南淮夷征取贡物,因此,深受周王室的倚重。尹吉甫是尹姓和吉姓共同的太始祖,他还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所以又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诗经》三百篇,是春秋时经过孔子删定后留下的,尹吉甫所编纂的最早版本中的很多诗篇,后人不可能再看到了。

  尹吉甫后来被“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给气得抑郁而逝,终年七十八岁。

  第六章,赋。这一章是对凯旋归来的功臣庆功燕饮的描述。朱熹《诗集传》:“此言吉甫燕饮喜乐,多受福祉。”

  “来归自镐,我行永久”,从镐地归来(返回京师),路途遥远,行军持续了很久。餐席上的菜品可谓山珍海味,“炰鳖脍鲤”,炖烂的鳖肉,切成细丝的鲤鱼。参加饮宴的都是哪些人呢?“饮御诸友”,都是吉甫的好朋友们。在这些好朋友中,诗人还特别提到了“张仲孝友”。那么多参加燕饮的朋友,为什么要单单提到张仲呢?因为他是“孝友”,是一个孝于父母、友爱于兄弟的贤人。那么,诗人指出“张仲孝友”参加燕饮的用意何在呢?朱熹《诗集传》说:“盖以其(尹吉甫)归自镐而行永久也,是以饮酒进馔于朋友,而孝友之张仲在焉。言其所与燕者之贤,所以贤吉甫而善是燕也。”原来,诗人写张仲,是为了衬托吉甫之贤。

  君子择善而交,不妨让我们穿越近三千年的历史时光,与贤相尹吉甫来一次近距离的亲善吧!

  六月盛夏炎炎陽,整飭兵車備戰忙。
  駕車駟馬壯又健,戈矛裝車弓箭藏。
  玁狁侵我來勢猛,我心焦急恨日長。
  天子命我去出征,保家卫国殺豺狼。

  駟馬力齊色一清,戰前訓練真盡心。
  就在這個六月裏,軍械備齊衣換新。
  軍械備齊衣換新,日進一舍徐徐行。
  我王明命我出征,輔佐天子安王心。

  駟馬高大身健壯,头宽腦阔精神旺。
  出征討伐玁狁賊,男兒建功豪情放。
  威嚴恭敬文武才,文武同心北境上。
  文武同心共御敌,保我王国將敵抗。

  玁狁賊寇真猖狂,占我焦獲建牧場。
  又侵我國鎬及方,賊馬踏至涇水陽。
  我軍旗幟繪鳥章,燕尾鎏兒隨風揚。
  精選大車有十乘,頭前衝鋒挫敵芒。

  兵車安好一輛輛,觀前看後都適當。
  匹匹公馬好整齊,訓練有素體健壯。
  討伐玁狁殺敵寇,逐至太原如塵蕩。
  文武全才尹吉甫,萬邦敬仰實在棒。

  天子歡喜設燕禮,吉甫多受福和祉。
  自鎬歸來路途遠,徐徐行來有日期。
  燕飲喜會諸良友,山珍海味擺上席。
  良友都有誰人在?張仲賢人已臨蒞

  「1」 棲棲(xī):忙碌緊急的樣子。飭(chì):整頓,整理。戎車,兵車、戰車。
  「2」 騤騤(kuí):馬強壯的樣子。常服:弓箭、戈矛等軍備物資。
  「3」 玁(xiǎn)狁(yǔn):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秦漢時期稱為匈奴。孔:很。熾(chì):勢盛。是用:是以,因此。
  「4」 《鄭箋》:于,曰。匡,正也。王曰:“今女(汝)出征玁狁,以正王國之封畿。”
  「5」 閑:訓練。《毛傳》:則,法也。言先教戰,然後用師。《詩集傳》:比物,齊其力也。凡大事,祭祀、朝覲、會同,毛馬而頒之。凡軍事,物馬而頒之。毛馬齊其色, 物馬齊其力。吉事尚文,武事尚强也。
  「6」 服:指出征所需的裝備,戎服,軍衣。
  「7」 于:往,行。
  「8」 《鄭箋》:王曰:“今女(汝)出征,以佐助我天子之事。”禦北狄也。
  「9」 脩(xiū)廣:指戰馬體態高大。脩,長;廣,大。顒(yóng):大頭大腦的樣子。
  「10」 薄伐:討伐,征伐。《毛傳》:奏,為(建立之意)。膚,大。公,功也。
  「11」 《毛傳》:嚴,威嚴也。翼,敬也。《鄭箋》:服,事也。言今師之群帥,有威嚴者,有恭敬者,而共典是兵事。言文武之人備。《詩集傳》:共,與“供”同。服,事也。言將帥皆嚴敬以恭武事也(軍事之事)。
  「12」 定:安也。
  「13」 《毛傳》:焦獲,周地,接于玁狁者。《鄭箋》云:匪,非。茹,度也。——匪茹:不知度量,不知進退之意,引申為自以為了不起。《古詩文網》:焦獲,澤名,在今陝西省涇陽縣北。
  「14」 《鄭箋》:鎬也,方也,皆北方之地名。言玁狁之來侵,非其所當度為也,乃自整齊而處周之焦獲,來侵之涇水之北。言其大恣也。陽:山南水北曰陽。
  「15」 織,朱熹《詩集傳》以為“織、幟字同”,則“織”為旗幟也。“文”是動詞“繪”的意思。鳥章:《毛傳》“錯革鳥為章也”。旆(pèi):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飄帶。《毛傳》:白旆,繼旐者也。央央:鮮明的樣子。
  「16」 元戎:大的戰車,軍之前锋也。啟,開。行(háng),道也。
  「17」 輊(zhì)軒:車身前俯後仰。《毛傳》:輊,摯(低的意思)。《鄭箋》:戎車之安,從後視之如摯,從前視之如軒(高),然後適調也。—— 車前高曰軒,前下曰輊。
  「18」 佶(jí):整齊。閑:訓練有素。《鄭箋》:佶,壯健之貌。
  「19」 《詩集傳》:大(tài)原,地名,亦曰大鹵,今在大原府陽曲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20」 《詩集傳》:吉甫,尹吉甫,此時大將也。憲,法也。非文無以附眾,非武無以威敵。能文能武,則萬邦以之為法矣。
  「21」 祉(zhǐ):福。《鄭箋》:吉甫既伐玁狁而歸,天子以燕禮樂之,則歡喜矣,又多受賞賜也。
  「22」 從鎬地來,行軍耗費了好多日月。
  「23」 今飲之酒,使其住友恩舊者侍之,又加其珍美之饌,所以極勸之也。炰(páo):蒸煮。鼈(biē):同“鱉(市井所稱甲魚者)”。膾(kuài)鯉:切成細條的鯉魚。
  「24」 《毛傳》:侯,維也。張仲,賢臣也。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友。使文武之臣征伐,與孝友之臣處內。《鄭箋》:張仲,吉甫之友。其性孝友。

  2020年2月14日星期五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