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我車,于彼牧矣。「1」
自天子所,謂我來矣。「2」
召彼僕夫,謂之載矣。「3」
王事多難,維其棘矣。「4」
「二章」
我出我車,于彼郊矣。「5」
設此旐矣,建彼旄矣。「6」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7」
憂心悄悄,僕夫況瘁。「8」
「三章」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9」
出車彭彭,旂旐央央。「10」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11」
赫赫南仲,玁狁于襄。「12」
「四章」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13」
今我來思,雨雪載塗。「14」
王事多難,不遑啟居。「15」
豈不懷歸?畏此簡書。「16」
「五章」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17」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18」
既見君子,我心則降。「19」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20」
「六章」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21」
倉庚喈喈,采蘩祁祁。「22」
執訊獲醜,薄言還歸。「23」
赫赫南仲,玁狁于夷。「24」
汉学派认为《小雅·出车》是慰劳凯旋而归的将士的,《毛传》该诗小序“《出车》,劳还率也。”
《出车》与其前一首、后一首,构成《采薇》《出车》《杕杜》组诗,分别承担送军出征、为凯旋而归的军队接风洗尘和帮助退役军士回归平常百姓生活的作用。《毛传》在《小雅·采薇》小序中这样写道:
《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以劝归也。
宋学派认可《毛传》小序对该诗的定位,同时,也认同《毛传》关于《采薇》《出车》《杕杜》组诗的说法。但是,朱子《诗集传》在该诗的章句解释方面与汉学派存在明显的差异。
与上述两派观点不同,现代派认为《出车》是描写战争的。《古诗文网》在该诗的赏析中这样写道:《小雅·出车》这首诗,在材料的选择上和正面描写战争的诗篇有所不同,诗人紧紧抓住了战前准备和凯旋这两个关键性的典型场景,高度概括地把一场历时较长、空间地点的转换较为频繁的战争浓缩在一首短短的诗里。
本文中鄙人主要基于朱子的观点,部分参考汉学派和现代派的观点,帮助大家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小雅·出车》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句式都是四字句,八章采用的都是赋的手法行文。
第一章,赋。以出征将帅的口吻说,我们的战车已经到达牧地,我从天子那里领受了征伐玁狁的命令,我要对你们(出征的军士们)传达王的旨意,我告诉我的御夫,备好马车,装上一切需要的物资,边关的敌情太紧急了,我们必须马不停蹄赶往边关。
既然朱子说“此劳还率之诗”,那怎么第一章在说将士们准备出征呢?原来,这是在回顾。《诗集传》注解这一章是:
追言其始受命出征之时,出车于郊外,而语其人曰:我受命于天子所而來。于是乎召御夫,使其载其車以行,而戒之曰:王事多难,是行也,不可以缓矣。
牧,按照朱子的解释是“郊外也”,下一章中,郊,朱子的解释是“郊在牧内”。如此看来,第二章中的郊是都城的近郊,第一章中的牧则是远郊。
第二章,赋。本章还是对之前出征的回顾。诗意主角“我”,即此次出征带军的将军的战车已经到达郊,军队的各种旗帜都已整齐配备,迎风飘飘,对于这次出征,我心中没底,因此忧心得很啊,我的御夫也因感觉责任重大而面带愁容。
《诗集传》说:“郊在牧内,盖前军已至牧,而后軍犹在郊也。”朱子引用东莱吕氏的话说:“古者出师以丧礼处之,命下之日,士皆泣涕。夫子之言行三军,亦曰‘临事而惧’,皆此意也。”大概就是出征前先做好最坏的打算的意思,以此来坚定将士们的信心。
“旐”是画了龟蛇图案的旗子,“旄”是在旗杆顶端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旟”是画了鹰和隼的旗子。
第三章,赋。天子命令南仲将军前往方地去筑城,南仲将军的军队浩浩荡荡,军旗在队伍中间迎风飘扬。天子又命令我前往朔方去筑城。南仲将军真是威武神勇,把玁狁扫荡尽光。
这里有个问题,既然是出征讨伐玁狁,那不得出击和消灭敌人的吗?为什么要“城方”,“城彼朔方”呢?大凡北部和西部边境,地域辽阔,而玁狁和西戎又都是马背上的民族,运动极快,如果我军主动出击的话,则很难找到敌人,而且还白白的浪费了力气,不如“守株待兔”,敌人来攻城,正好给我们提供了消灭他们的机会。所以,朱子引用程子的话说:“城朔方而玁狁之难除。御戎狄之道,守备为本,不以攻战为先也。”
这一章,南仲是一位将军,“旂”是画了两条交叉的龙的旗子,“夷”是消灭、扫除的意思。
第四章,赋。这一章还是在回顾。当初我们出征刚到朔方时,黍稷还正开着花,还在六月里,而现如今,却已经是大雪阻途了。边境战事残酷艰险,哪里有闲暇好好的过日子。唉,难道说我不想家吗?天子下达的战令我们必须得执行啊。
黍、稷是两种农作物,就是现在说的小米和高粱。雨雪是下雪的意思。雨(读音yù)用作动词。简书就是周王传令出征的文书,可能是因为写在竹简上,故称为“简书”。
这一章中的“往”和“来”,朱子引用东莱吕氏的话说:“《采薇》之所谓‘往’,遣戍时也。此诗之所谓‘往’,在道时也。《采薇》之所谓‘来’,戍毕时也。此诗之所谓‘来’,归而在道时也。”
第五章,赋。回顾扫平玁狁和西戎的经历,说边关的老百姓受外敌侵扰,整天提心吊胆的,没法过正常的日子,好在南仲将军带领军队来了,老百姓的心啊才安定下来。南仲将军真是威武啊,扫荡了西戎。
这一章是从边关百姓的视角歌咏的。头两句用的是比。《郑笺》曰:“草虫鸣,阜螽跃而从之,天性也。喻近西戎之诸侯,闻南仲既征玁狁将伐西戎之命,则跳跃而相望之,如阜螽之闻草虫鸣焉。”君子,指的是南仲。
第六章,赋。扫平玁狁和西戎后,天下恢复太平,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繁盛,仓庚鸟喈喈的鸣叫着,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白蒿。凯旋而归的军队,押着俘虏带回京师。南仲将军毫不威猛,终于荡平了北狄和西戎。朱子引用欧阳氏的话说:“述其归时,春日暄妍,草本荣茂,而禽鸟和鸣。于此之时,执讯获丑而归,岂不乐哉!”
总之,《小雅·出车》这首诗是在犒劳凯旋而归的将士们的接风洗尘会上,对此次出征的回顾和总结,以南仲为统帅的这次征讨,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表达了周王对将士们出征辛苦的感谢,以及对所取得的辉煌战绩表示了肯定和恭贺。
下面,也让我们对这些凱旋而歸的将士们表达一下我们的敬意吧!
我王命我去出征,只因邊關有敵情。
三軍點齊戰車備,軍械糧草多儲存。
前軍已至遠郊外,喚我御夫快快行。
前線敵情太緊急,疾疾行軍不能停。
前隊朱雀旟旗搖,後隊玄武旐旗飄。
旟旐旆旆隨風舞,旄牛尾兒旗杆挑。
馬蹄噠噠戰車行,後軍又至城近郊。
恐誤戰機我心憂,御夫揮鞭也心焦。
南仲大帥領王命,急赴朔方去築城。
首尾相接車如龍,青龍騰飛馬不停。
我領天子出征令,朔方築城疾疾行。
南仲大帥真威武,玁狁聽聞如喪魂。
想我往昔到朔方,小米高粱花正香。
今朝凱旋我歸去,雨雪纷纷難回鄉。
征討贼寇戰事緊,無暇養蠶與種桑。
誰人說我不想家?征伐之令壓肩上。
天朝神兵來征討,邊陲諸侯齊鼓譟。
南仲大帥未到時,六神無主心內鬧。
天朝雄兵已然来,我心安詳無煩躁。
大帥南仲真威武,掃蕩西戎寇滅掉。
春風習習日和熙,芳草萋萋木繁茂。
白茅莖兒隨風舞,黃鸝鳥兒嬉歡鬧。
押解俘虜一串串,凱旋而歸人民笑。
威武南仲我大帥,掃盡玁狁我驕傲!
「1」 牧:城郊之外的地方(遠郊)。
「2」 自,從也。天子:周王。
「3」 僕夫:(為出征將率駕車的)御馬之人。
「4」 棘:急也。
「5」 郊:城郊(城外緊挨著城墻的地區)
「6」 旐(zhào):畫有龜蛇圖案的旗。建:豎立。旄(máo):旗竿上裝飾牦牛尾的旗子。
「7」 旟(yǔ):畫有鷹隼圖案的旗。旆(pèi)旆:旗幟飄揚的樣子。
「8」 悄悄(qiǎo):心情沉重的樣子。況瘁(cuì):辛苦憔悴。
「9」 方:邊境的一個地方,近玁狁之國也。王:周王。南仲,此時大將也。
「10」 《毛傳》:彭彭,四馬貌(車馬眾多的樣子)。交龍(兩條交叉纏繞的龍)為旂。央央,鮮明也。
「11」 《毛傳》:朔方,北方也。《鄭箋》:此我,我戍役也。
「12」 赫赫:威儀顯赫的樣子。襄:即“攘”,平息,掃除。
「13」 方:正值。華(huā):花。此處用作動詞,開花的意思。《鄭箋》曰:黍稷方華,朔方之地六月時也。以此時始出壘,征伐玁狁,因伐西戎,至春凍始釋而來反。期間非有休息。
「14」 思:語助詞,無實義。雨(yù)雪:下雪。《詩集傳》:塗,凍釋而泥塗也(道路因化凍而變得泥濘)。
「15」 不遑(huáng):無暇。啟處:指在家安居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即雙膝著地歸於席上或地上。臀部坐於腳後跟,稱為安坐,上身挺直臀部離開腳跟,稱為危坐。
「16」 簡書:周王傳令出征的文書。
「17」 喓(yāo)喓:昆蟲的叫聲。趯(tì)趯:蹦蹦跳跳的樣子。阜螽(zhōnɡ):蚱蜢。
「18」 君子:指南仲等出征之人。
「19」 我:作者設想的在家之人(邊關的老百姓)。降(xiáng):安寧。
「20」 薄:借為“搏”,打擊。西戎:古代北方少數民族。
「21」 卉:草也。萋(qī)萋:盛貌。
「22」 倉庚:黃鸝也。喈(jiē)喈:聲之和也。蘩(fán):白蒿。祁祁:眾多的樣子。
「23」 《詩集傳》:訊,其魁首當詢問者也。醜,徒眾也(俘虜)。
「24」 夷,平也(蕩平的意思)。
2020年2月3日星期一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