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夢園耕錄·詩經賞析之003·小雅·常棣

时间:2020/1/26 作者: 滨湖散人 热度: 207036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1」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2」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歎。「3」
  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4」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5」
  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6」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湛。「7」
  宜爾室家,樂爾妻帑。是究是圖,亶其然乎!「8」

  这首《小雅·常棣》,《毛传》小序这样写道:《常棣》,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

  在小序的后面郑玄作笺说:“周公弔二叔之不咸,而使兄弟之恩疏,召公为作此诗而歌之以亲之。”

  诗经宋学派代表人物朱熹对此表示认同,他的《诗集传》对此诗的注解也是基于“告诉世人兄弟的重要性”这样的核心而展开的。

  现代派的观点与朱子的相同。从《常棣》全诗文字看,也确实都是在强调兄弟和好的重要性。

  那么,《毛传》小序中所说的管、蔡失道,以及《郑笺》所说的周公弔二叔之不咸,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周朝的开国者为周文王姬昌。相传文王有百子,即有一百个儿子。在姬昌还是西伯侯的时候,曾经被殷纣王拘押在羑里,他的大儿子伯邑考为了救父亲,毅然赶赴商朝都城朝歌做人质,结果被昏庸残暴的纣王给做成了人肉酱。后来,姬昌回到周地,他的二儿子姬发会天下八百诸侯,讨伐纣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姬发就是周武王。

  在周武王讨伐纣王的战争中,他的九十八个兄弟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周朝建立后,理所当然地都受到了分封。管、蔡就是其中的两个兄弟,称为管叔、蔡叔。周武王是个明君,虽然推翻了商朝,逼迫纣王自杀,却并没有将商纣的子孙全部诛杀,而是保留了殷商的祭祀,将殷商的遗民分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让其管理统治殷商遗民居住的殷商故地朝歌。但周武王又害怕武庚有异心,为了防止武庚造反,同时将朝歌以东的地区、朝歌以西地区和朝歌以北的地区分别划分给了他的三弟管叔、五弟蔡叔和八弟霍叔作为封地,让管叔、蔡叔、霍叔共同监视武庚,称之为“三监”。

  后来没几年,周武王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周成王继承了王位。可是周成王当时还在襁褓之中,如何能执政治国?于是,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因而摄政,替周成王代理国事。这让他的二哥管叔十分不满,按照长幼之序,应该是他做那个摄政王,甚至于王。所以,他就四处散播谣言,说周公有想要夺去皇位的心。这让一直都在等待机会复国的武庚觉得找到了机会。于是,武庚便联合了管叔、蔡叔、霍叔,煽动殷商旧地东夷的几个部落,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周,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之为“三监之乱”。

  周公旦亲自带兵东征,经过三年的征讨,终于平定了三监之乱。平乱之后,周公回到都城,在宗亲们的接风洗尘宴上,他看着满座的宗族亲戚其乐融融,不禁想起被自己诛杀的管叔、囚禁的蔡叔和流放的霍叔,心里当然感慨万千,喝起酒来肯定也是愁绪重重。这个情形被他的另一位兄弟召(shào)公看在眼中,当然也心有触动。于是,召公就为周公作了此诗。

  《常棣》全诗分为八章,每章四句,除了第四章首句“兄弟阋于墙”五字之外,其它每句均为四个字,可以说全诗非常整齐。全诗采用赋与兴两种手法,从各方面强调了兄弟和睦、兄弟相帮的重要性。

  第一章,首先用常棣之华起兴。常棣是一种类似于李子树的落叶灌木,一般在五月开红色花(也有白色花)。诗中的“华”读音为huā,就是“花”。我们知道,花都是有花萼的,即诗中的“鄂”。常棣开的花很好看,岂不也是要花萼托住的吗?以兴兄弟相互间帮助。

  第二章,死丧是人人皆畏的事情,别人都会躲得远远的,唯有自己的兄弟才会思念死去的兄弟。至于积尸于原野之间,也只有兄弟相求。

  第三章,有急难时也只能靠兄弟相救,即使有好朋友,那也不过陪着你长叹而已。脊令即“鹡鸰”,是一种逐水而食的水鸟,“在原”就是说这种靠水而生的鸟落到原野上,比喻兄弟有难。

  第四章,兄弟间有时会有争吵,但那也只是在家里(墙内),一旦家族遭遇外侮,那兄弟们肯定会一起共同抵御的。这里又拿“良朋”作比,虽然有“良朋”,最终也不会帮助你(抵御外侮)。

  第五章,丧乱、外侮平定了,家族安宁了,兄弟的重要性反而淡薄了,有时还不如朋友。这是一种感慨和叹息。在现实中,我们也肯定有过这样的经验。

  第六、七章,其实也是感慨,或者是一种期盼,诗人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数代同堂、家庭和睦、兄悌弟敬、夫妇好合的和乐景象。笾和豆是古代的两种盛食物的常用容器,笾是竹制的,豆是木制的。傧是陈列的意思。饫指的是家庭成员或家族成员在一起的饮宴,不像接待外客那样正儿八经的。根据《毛传》的说法,“和”是九族会,“九族会曰和”,《郑笺》对此进一步解释说“九族,从己上至高祖下及玄孙之亲也。”也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九代。想一下,要是真的九代人聚在一起吃饭喝酒,那是何等的幸福和美啊!

  因此,第八章进一步感叹道,兄弟和,就和顺了你全家,快乐了你的妻子和儿女。最后,诗人慨然道:“究竟是不是这个理,你好好地想一想吧!”

  现在我们常听到“家和万事兴”,说的不也是这个理吗?

  常棣之樹開滿花,朵朵花兒放光華,
  不是花萼相守護,花瓣散落定无他;
  天下喧喧人紛紛,燈火闌珊尋知音,
  尋遍高山與流水,回首還是兄弟親。

  人間畏懼莫死喪,他人避之若仇樣,
  唯有自家兄和弟,相恤思念深哀傷;
  倘有不幸喪荒原,暴尸高崗或低田,
  別望他人將你收,唯有兄弟肯相憐。

  鶺鴒本是水中鳥,逐水而食好逍遙,
  一日落在原野中,撲騰急飛不能逃;
  善良同門座上賓,海闊天空谈笑声,
  果得兄弟有急難,目目相瞪長向歎。

  設有不幸兄弟爭,家醜不可揚外人,
  同仇敵愾抵外侮,兄弟同心保家門;
  高朋滿座天下論,徹夜談心不盡興,
  風吹柴扉纚纚嚮,無人往視探究竟。

  救難救急靠兄弟,喪亂之時更如是,
  其時良朋唯長歎,坐觀壁上冷眼看;
  喪亂既過轉太平,居家日子複安寧,
  可歎嫌隙漸漸成,兄弟反不如友生。

  願得闔家常燕飲,每日醉飽好安神,
  南山竹籩盛果品,北嶺木豆裝肉葷;
  父祖曾高四上人,子孫曾玄眾後生,
  兄弟次第按位坐,九族和樂親愛親。

  願得家和萬事興,願得家寧人太平,
  夫妻好合如琴瑟,和諧之音時時聞;
  願得兄弟手足情,骨肉相連不離分,
  兄弟和合心連心,和和樂樂一家親。

  兄悌弟敬親其親,室家相宜外人敬,
  夫妻和合情意濃,施(yì)及兒孫樂家人;
  兄弟當親人皆認,遇事不可忘初心,
  勸君細細深思忖,孰是孰非要分明!

  「1」 華:即花。鄂:花萼,通常為綠色,可大可小,包在花蕾外面,起保護花蕾的作用。不:豈不。韡韡(wěi):鮮明茂盛的樣子。
  「2」 威:畏惧,可怕。孔,很,最。懷:思念、關懷。裒(póu):聚集。求矣:言求兄弟也。
  「3」 脊令(jílíng):通作“鶺鴒”,即“雝渠”,一種逐水而食的水鳥。每:雖然。良:善,要好。況:茲,也不過。永歎:長歎。
  「4」 鬩(xì):争吵。牆:牆內,家庭之内。外:牆外。禦:抵抗。務(wǔ):侮。烝(zhēng):久也,也有說是發語詞。戎:相助。
  「5」 友生:友人。《毛傳》:兄弟尚恩恰恰然。朋友以義切切然。《鄭箋》:安寧之時,以禮義相琢磨,則友生急。
  「6」 儐(bīn):陳列。籩(biān)、豆:祭祀或燕饗時用來盛食物的器具。籩用竹製,豆用木製。飫(yù):宴飲同姓的私宴。具:通“俱”,意為到齊了。孺,屬也。屬者,以昭穆相次序。即按照辈分排定座次。另一種解釋,孺:相親。
  「7」 好合:相親相愛。翕(xī):聚合,和好。湛(dān):喜樂。
  「8」 宜:安,和順。帑(nú):通“孥”,兒女。究:深思。圖:思慮。亶(dǎn):信,確實。然:如此。

  2020年1月26日星期日
赞(1)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